“准备好了吗?这一趟来回可要走8公里哦!”出发前老潘对记者说。
早上8点,换上有些褪色的蓝色制服,以东川站为起点,老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铁路巡线。从一根铁轨跨到另一根铁轨,老潘的脚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眼睛却不停地环顾四周,从周边的环境到铁轨上的扣件,每一个异常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老潘说,排查隐患是他的工作职责,目的是为了保证火车的安全运行。10年,在来来回回的4万多公里中,老潘用他的脚步默默守护着平安。
东川支线南端于塘子站与贵昆线接轨,过小江大桥至浪田坝,全长105公里。铁路运营之初以运送矿石、粮食、化肥等物资为主,并开通了客运,是滇东北客货运输中转枢纽之一。由于每年雨季都会频发不同规模的塌方滑坡泥石流,东川支线的客货运一度停运。如今,东川支线恢复通行,但每周的通行车次大不如前,并取消了客运。然而,在这条几度兴衰的铁路背后总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老潘便是其中之一。
老潘,全名潘思德,是东川支线的一名专职护路员,到护路队之前任过村公所副所长,当过村长,常常有人会不理解地问:护路工作单调乏味收入也不高,为什么会坚持那么多年?“这份工作总要有人来干”,对于别人的不理解,老潘总是淡淡地回一句。老潘的责任段地处东川城乡结合部,加之沿线未安装防护设施,密集过往行人和行车设施设备的安全都让老潘觉得“压力山大”。
老潘说,护路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需要的是细心和责任心,每次巡线除了要排查铁路沿线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还要对铁轨、枕木、弹簧、扣件等一一仔细检查,其中最让老潘揪心的要数每天都从铁路过往的村民和孩子们。在老潘负责的这段4公里长的铁路线上,有3个村庄和3所中小学,每天上下学时段都会有几十名孩子结伴穿过铁路回家,如遇春耕秋收的农忙时节,频繁穿越铁路的村民更多,为了保证村民和火车的运行安全,老潘和铁路派出所民警们总会在现场进行疏导。老潘说,有对60多岁的老夫妻很喜欢到铁路散步,他们腿脚残疾加之听视力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有一天,老俩口正走在铁轨上,不远处就是疾驰而来的火车,情急之下老潘边跑边喊,一把把老人从铁轨上拽下,这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去改变它,更不能因为铁路而不让老百姓生产生活,无非就是我们再辛苦点,再把工作做细致些。”说话间,有几个村民正从铁路经过,见到老潘就如见到老友般微微一笑打个招呼,老潘不忘回一句“注意安全啊”。老潘说,当了这么多年的护路员,最暖心的就是大家越来越认可他的工作。回忆起初到护路队时的情景,老潘难免有些落寞,“那时候别人不理解,你明明是好心去劝导,但总有人觉得你在多管闲事。”然而,这别人眼里的“闲事”,老潘却一直固执的坚持着,在他负责的区段已经连续几年“零事故”,在老潘看来,这就是对他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最好回报。
在东川支线,还有9名如老潘一样的专职护路队员,他们的平均工龄都在10年左右,他们每天在各自负责的区段来来回回,如卫士般守护着每一趟列车及周边群众的出行安全。
社会需要
更多的“老潘”!
一孔
媒体“新春走基层”,让老潘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而更多人是在默默无闻行走着,不一定要上报、上镜,但一定要学习身边的榜样,用心工作,走好自己的人生旅途!
基层的声音最动听,劳动者的身影最动人。讴歌平凡的人生,凝聚向上力量,提振“精气神”,人人做好分内事情,在新的征途中就能发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