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爱狗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狗当作朋友,当家人,拒绝吃狗肉,甚至有爱狗人士去高速公路上拦截运狗车救狗,指责吃狗肉的人没人性,是野蛮人。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狗属于牲畜类,吃狗肉是中国人的传统,没必要上纲上线到道德层面,形成了两种观点对峙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素食主义者宣扬不吃任何肉,不杀生,却从来没看到有人拦截运猪车,运牛车,运鸡车,几乎一边倒地认为猪牛羊鸡就是供人类吃的,为何有这种差别呢。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由狗本身“通人性”、中西文化差异和西方强势的文明造成的。

有的爱狗人士呼吁不要吃狗肉,因为狗对人类的贡献大,比如警犬,导盲犬,但警犬、导盲犬是现代社会才有的。而在中国古代,牛才是对中国的贡献最大的。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种田离不开牛,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很多朝代都禁止民间杀牛,如果按照爱狗人士的贡献看法,牛是最不应该被吃的,应该养到老死。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把不吃牛肉上升到宗教禁忌的程度,对于那些老病没有劳动能力的牛,该杀的还是杀,该吃的照样吃。中国人对牛的定位仍然是牲畜,是为人类服务的,既然老了没用了,那宰杀就很正常了。而古代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对牛也和中国人没太大区别,除了印度,没有几个国家不吃牛肉的,但牛对他们也做了很大的贡献。现代社会不需要牛耕田了,养殖场的肉牛只有被杀之后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贡献,这点很符合贡献论。但奶牛的情况却不同,奶牛活着的时候就能不断地为人类贡献牛奶,为商家贡献利润,按照贡献论,奶牛应该在不能产奶的时候被供养起来。但现实正好相反,一旦产奶量降低,奶牛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淘汰后去哪里呢?当然是被送到屠宰场,然后被人吃掉,这可是全世界共同的做法,很显然,贡献论无法自圆其说。

正是因为牛对中国人的贡献大,所以牛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牛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勤勤恳恳,敢于奉献的形象。用老黄牛比喻勤勤恳恳,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人。而狗与中国人的关系虽然很密切,也有通人性,狗不嫌家贫等正面评价,但更多地却是低三下四、肮脏、猥琐、凶狠、帮凶、可怜、寄生的代名词,比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的性、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掀门帘——全仗一张嘴。最难听的话几乎全部与狗有关。鲁迅作品里的狗,对富人摇尾乞零,对穷人狂吠,“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把梁实秋噎个半死。狗虽然相对聪明,会逗人乐,但在古代中国,狗只能算是“玩物”,能帮助人类耕田才是最重要的。狗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上不了台面的。

正因为如此,有些姓“苟”的人因为不堪尴尬,申请改姓,并证实祖上实际姓敬,因为避后晋皇帝石敬瑭的敬字被要求改为“苟”,但这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苟”姓也是百家姓之一,但因为与“狗”同音,很容易让人尴尬,索性改了吧,至于是否都由敬转来的,已不重要了,最后改姓成功后敲锣打鼓的庆祝,还给派出所民警送了锦旗表示感谢。但与羊同音的“杨”姓和本来就姓羊姓牛的人从来没听到过要改姓的。人们可以接受老牛小牛的称呼,却难以接受老苟小苟的称呼。即使狗的优秀的品质,中国人也很少拿来比喻人,比如狗的忠诚是全世界公认的,但中国人却没有拿狗夸人的,比如夸赞一个人忠诚的时候绝对不会说“你对你的另一半的忠诚就像你家的狗对你一样”。

相比之下,西方人把狗当作朋友,话语中的狗没有任何骂人的意味。他们眼里,狗是一种亲切、友好、快乐的代名词,Anolddog——经验丰富的人,年事已高的人,Anolddogbarksnotinvain——老将出马一个顶俩,Acleverdog——聪明的小孩子;伶俐的小伙子……爱狗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德,美女们会告诉你“loveme,lovemydog”——爱我?先爱我的狗,有点像中国的“爱屋及乌”。西方人的狗几乎享受到“人权”,有堪比人粮的营养丰富的狗粮,有美容院、医院为狗猫服务。在他们眼里,吃狗肉是大逆不道,是野蛮人的行径。有法律保障动物权益,虐待动物的人可获有牢狱之灾。英国人甚至敢用他们万能的上帝来开狗玩笑——上帝倒立,把God倒过来写,不就是dog狗么?

那么既然传统上狗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吃狗肉也没人反对,那为何这些年却变了呢?最大的原因当然是狗”通人性”,相对于牛木讷的性格,狗能更好地与人互动,逗人乐,更像是人类精神上的伴侣,或者说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不会说人话的“人”,但在过去中国人连温饱和基本人权都难保证,更别说什么狗权了,于是为了人而牺牲掉狗就很好理解了。如果一个人对一个死去的牲畜过于伤心的话,会被人笑话,别人会说你死了条狗比死了亲爹还难过,北京话叫“矫情”。所以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但随着西方文明的传来,这种情况就开始变化了。

西方文明是一种比较强势的文明,但这里说的强势并不是指武力上的,更多的是他们对外的影响力,他们的理念确实能戳中人心,无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高大上的,还是狗是人类的伴侣和朋友这种普通的,都能引起共鸣。因为狗狗通人性的特性,很多国人本来就对狗狗很深的感情,但过去却不能理直气壮的表达出来,现在比咱先进的国家都说狗是人类的朋友,不吃狗肉,于是他们终于有勇气地说出“你看人家美国人欧洲人都不吃狗肉”,咱们中国人也不要吃狗肉了,这才是与国际接轨,要做个文明人。而其他“牲畜”没有狗的这种“通人性”的特征,被吃被杀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反对了。欧洲人为了吃鹅肝酱,用高压泵强迫喂给鹅超大量饲料以形成脂肪肝,这些鹅终生都生活在痛苦中,虽然有人呼吁终止这种变态也不健康的美食,但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没办法,只能怪鹅不够通人性了。

THE END
1.河南警方否认无故打死哺乳期流浪狗:为防止该狗再次咬人直击现场8月6日,微博网友称,8月5日晚,河南省安阳市文竹苑小区一只处于哺乳期的母狗因护幼崽向醉酒者发出警告,赶到的安阳高新区治安队“不顾爱狗志愿者的反对”用铁锹活活将狗打死。8月10日,安阳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官方微博@安阳高新 通报称,微博所述严重失实,并责令博主删除博文。目前原始博文已被删除。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2519
2.英国人性虐杀39只宠物狗成热点,我国“爱狗人士”为何集体哑巴...奇怪之外在于,我国的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动保人士”,居然集体无视这一新闻事件,集体装聋作哑。 而那些经常明确站狗而不站人的我国的明星们,面对这一严重伤害狗的残暴事件,居然也集体装聋作哑,集体假装不知道。 所以问题就来了,他们为什么对于发生在美西方国家的如此残暴、如此没人性的性虐、虐杀宠物狗的新...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70AD0E047BA4F72BD629465C99053
3.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当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经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敬龙。比如,在中国就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这样的词汇,其中“龙”的含义都是褒义的。“龙”在我国...https://www.ruiwen.com/word/zhongxifangwenhuachayi.html
4.靠暴力,取缔不了狗肉节动物保护者与人类某些习俗的博弈,似乎是人类社会生活从未间断的主题之一。但是如何来进行这种博弈,却是区别动物保护主义者与暴力甚至恐怖分子的关键。即使在今天,西方的一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仍然被称为恐怖组织。 据了解,地球解放阵线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明确定为“国内恐怖组织”,这个组织自称将以打击经济和游击战的方式阻止...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159
5.环保恐怖主义3西方情况编辑 人们的印象中,动物保护组织总以宣传、示威、静坐等相对温和的方式表达意愿。但近年来,采取恐吓、破坏、抢劫等极端方法宣传动物保护的行为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官员18日表示,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以及“生态恐怖分子”现已成为美国国内最严重的恐怖主义之一。自1990年以来,这些极端的动物保护组织已经犯下了至...https://baike.sogou.com/v63283783.htm
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论文(精选8篇)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敬龙。比如,在中国就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这样的词汇,其中“龙”的含义都是褒义的。“龙”在我国历史上还曾被作为帝王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里“龙”的含义恰恰相反,根据《圣经》里面的描述“,龙”是恶魔,是象征邪恶和恐怖的动物。法国的珠宝奢侈品牌Boucheron...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hua/616750.html
7.狗肉题目答案解析,狗肉题目答案解析1材料三: 2011年国内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谴责当街宰杀狗的行为,延续了600多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紧急叫停。玉林成了中国唯一一个还保留了所谓的“狗肉节”的城市。 2012年某爱狗人士在玉林向狗下跪叩拜谢罪,不少媒体开始刊发宠物狗被虐、狗被当街宰杀等图片,“吃不吃狗肉”成为焦点。 2013年西方媒体开始参与...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7%8B%97%E8%82%89.html
8.为什么欧美人都那么爱宠物狗呢?喵百科西方人关心爱护小动物可是出了名的。狗刚好又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是世界公认的,所以西方人与狗之间...https://moecats.com/question/76444.html
9.爱屋及乌的故事16篇(全文)在西方人看来, 每个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而且还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的生命及单个的社会成员存在。西方文化提倡的自我观和个人主义就是要追求个体的独特性, 强调个人生命和人格。 四.西方文化中的“狗”语义 狗在英语国家中有Man’ best friend (人之良友) 的美誉, 许多人爱狗如命, 养狗、玩狗, 为狗而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8swmc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