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  爱狗,恨狗,活成狗

有一种善良叫“忠犬”,有一种背叛叫“走狗”,有一种痛苦叫“单身狗”,有一种幸运叫“走狗屎运”……

2018年是中国传统生肖狗年。狗的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和人类狩猎史一样悠久,好像也没有哪一种动物可以像狗这样与人有着如此复杂而多面的情感关系。其实,那些有关“狗”的褒贬和隐喻,何尝不是在说人。

狗中的人生百态

【有一种善良叫“忠犬”】

2009年,一部名叫《忠犬八公》的电影催出了很多人的眼泪。

影片讲述一位大学教授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

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辞世,再也没有回到车站,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八公”的忠犬形象深入人心,狗忠诚、善良的本性获得了共鸣。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值得珍惜的人,但对于狗狗而言,它们的一生却只有你一个人,所以你如果有一条狗,请善待它!”

有意思的是,“忠犬”在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中,也会被拿来形容这样一种男人:温柔、包容、不滥情,关键时刻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赴汤蹈火。

除了绝对的忠诚,一起过日子的安全感和踏实感是必不可少的属性。“除了对我温柔,对其他的女生都反应平淡”“感觉我要是真的跟他分手他会崩溃的那种”……

【有一种背叛叫“走狗”】

走狗本意指猎狗或纵狗行猎。《史记·越世家》有云:“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胜》中说,“博戏斗鸡,走狗弄马。”

后来,走狗逐渐带上了贬义属性。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本质上是一种背叛。也比喻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

最受唾弃的走狗,无疑是抗战时期的汉奸特务。还有一种伪军,叼着烟抱着枪歪着身子,右额上还贴着块狗皮膏药,被称为“狗腿子”,那是连走狗都不如的。

四川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在提到开设“汉奸馆”的初衷时说:“如果说杀人、抢劫、强奸,还是可以分析的罪行,那么背叛是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背叛延续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比任何罪名都不能饶恕。”

走狗发展到现在也并未绝迹。那些谄媚上司、唯命是从的人,背地里就常被讥讽为走狗。尽管这种“背叛”深不及民族大义,但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显然不能让走狗文化大行其道。

【有一种痛苦叫“单身狗”】

“单身狗”成为一个庞大群体的自嘲自称,明明是人,却借狗之名,活脱脱演绎出辛苦劳累又缺乏关爱的形象。还产生了如“单身汪”“单身吠”“单身金毛”等一系列衍生品种。

单身狗的口号叫响四方:“秀恩爱属于虐狗行为,爱护单身狗,从我做起。”

《单身狗之歌》广为流传:“两个黄鹂鸣翠柳,你还没有女朋友。雌雄双兔傍地走,你还没有男朋友。”

单身狗,无疑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身也是矛盾的产物——既是一群人无奈的现状,也可以是一种不愿随大流的姿态。

“总嚷着要找个对象,却懒得主动勾搭。倒也不是那么宁缺毋滥,却还是不肯委屈讲究。有时感觉单身挺好,又常常羡慕别人出双入对。”

【有一种幸运叫“走狗屎运”】

有关“狗屎运”的出处,这个版本比较接地气:在中国旧社会时期,农村化肥少,大都是用粪便发酵后做肥料。

但是人的粪便不够啊,怎么办?于是就有人早起捡狗屎卖钱,谁捡的狗屎多能卖到更多钱,就说谁走了狗屎运。

如今,狗在金融界又名“旺财”,所以像捡到钱这些运气好但又不太合常理的就叫“狗屎运”了。

有意思的是,尽管东西方文化中对狗的态度大相径庭,倒是在“幸运的象征”这点上有着谜之默契。“Youarealuckydog”(你真是个幸运儿)和“你走了狗屎运”在很多语境中可以相互替换。

狗与人:复杂的情感羁绊

与西方文化将狗视为家人不同,东方文化中常把“狗”看作低贱的东西,所以汉语成语中涉及狗的也几乎都是贬义色彩。

其实,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与狗的感情线、人对狗的褒贬之意均有历史发展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章家谊考证发现,我国是世界上狗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最早驯养狗的国家之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对狗狗赞美的记载:“卢令令,其人美且仁……”猎人的威风与猎狗的威猛相得益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伴随铁器出现,农耕文明崛起,狗的使命从狩猎伙伴变为看家护院,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人们的生存起到直接作用,地位自然大不如前。

再者,古时大者为犬,小者为狗,又以犬为通称。

从“犬”的字意上看,有“凶恶”之义。犬和牛、羊、马等家畜的不同习性,决定了它们在汉民族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及不同意象内涵——羊,群而不党;犬,独而不群。

“晏子使楚”故事可谓十分典型: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显然,此时把人与狗联系在一起,是影射对人的侮辱和蔑视。

到了南北朝时期,从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中不难发现,对“狗”的描述大多已不再光鲜:狗尾续貂、猪卑狗险、狼心狗肺、鸡鸣狗盗……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其文明的脚步总伴随着对自我和他者的扬弃。尽管狗不如龙虎这般威武雄壮,能登大雅之堂,但至少始终与人相伴相生、不离不弃。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抹杀“狗”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台湾高山族的阿美人始终保留着崇奉狗的习俗。不管谁家的狗死了,坟墓上都会种一棵树。相传,阿美人祖先在打猎时被一条大蛇缠住,是随行的猎狗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主人。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交榜村,至今保留了“抬狗节”的民俗活动,旨在感谢狗为他们的祖辈找到生命的水源。

人的狗性与狗的人性

忠诚、善良,背叛、贪婪……这些截然相反的标签让“狗”成为矛盾综合体。

我们拿出人性中最卑微的一面来看待狗,却也用最崇高的部分来与狗相处。

当人将狗作为一面反观自身的镜子,其实很难说清楚究竟照出了人的狗性,还是狗的人性。

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名将之一、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曾说:

“我因为了解人,所以喜爱狗。”

我们能放心地将溢出的爱心交给狗,因为可以预期有充分回报。我们能从狗的身上看到绝对忠诚、自我牺牲和服从。

“总以为是狗狗需要我,到后来才发现,是我需要它。”

这是狗主人的共同心声。人们总是乐于听闻人与狗之间深情厚谊的故事,也需要各种故事来渲染和传递这种情谊。既然被感动和治愈,为何又会有厌弃和鄙夷?因为狗的绝对忠诚、自我牺牲和服从还有另一面,它往往需要建立在抛弃尊严、无视践踏的基础上。

尼采曾给自己的痛苦取了个名字,就叫做“狗”:

“它真的像别的狗一样的忠实、有趣、伶俐,并且缠绕不休和不知羞耻,而我可以对它发脾气,作威作福,就像许多人对待他的狗、他的奴仆和妻子一样……”

这种叫做“狗”的痛苦,大概就是高压状态下的人时常感叹自己累成狗、忙成狗、活成狗的原因。

我们对狗的定义,通常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忠实的奴仆。但发生在“人类最好的朋友”身上的事,最好都不要发生在人类自己身上——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悖论,但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喜爱狗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具有那些我们期望别人拥有而自己不必拥有的“美德”。

与这种“美德”相伴却又保持距离,构成了人与狗的哲学命题。(作者:俞菀)

THE END
1.河南警方否认无故打死哺乳期流浪狗:为防止该狗再次咬人直击现场8月6日,微博网友称,8月5日晚,河南省安阳市文竹苑小区一只处于哺乳期的母狗因护幼崽向醉酒者发出警告,赶到的安阳高新区治安队“不顾爱狗志愿者的反对”用铁锹活活将狗打死。8月10日,安阳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官方微博@安阳高新 通报称,微博所述严重失实,并责令博主删除博文。目前原始博文已被删除。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2519
2.英国人性虐杀39只宠物狗成热点,我国“爱狗人士”为何集体哑巴...奇怪之外在于,我国的那些所谓的“爱狗人士”、“动保人士”,居然集体无视这一新闻事件,集体装聋作哑。 而那些经常明确站狗而不站人的我国的明星们,面对这一严重伤害狗的残暴事件,居然也集体装聋作哑,集体假装不知道。 所以问题就来了,他们为什么对于发生在美西方国家的如此残暴、如此没人性的性虐、虐杀宠物狗的新...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70AD0E047BA4F72BD629465C99053
3.中西方文化差异(通用25篇)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当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经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敬龙。比如,在中国就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这样的词汇,其中“龙”的含义都是褒义的。“龙”在我国...https://www.ruiwen.com/word/zhongxifangwenhuachayi.html
4.靠暴力,取缔不了狗肉节动物保护者与人类某些习俗的博弈,似乎是人类社会生活从未间断的主题之一。但是如何来进行这种博弈,却是区别动物保护主义者与暴力甚至恐怖分子的关键。即使在今天,西方的一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仍然被称为恐怖组织。 据了解,地球解放阵线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明确定为“国内恐怖组织”,这个组织自称将以打击经济和游击战的方式阻止...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159
5.环保恐怖主义3西方情况编辑 人们的印象中,动物保护组织总以宣传、示威、静坐等相对温和的方式表达意愿。但近年来,采取恐吓、破坏、抢劫等极端方法宣传动物保护的行为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官员18日表示,极端动物保护组织以及“生态恐怖分子”现已成为美国国内最严重的恐怖主义之一。自1990年以来,这些极端的动物保护组织已经犯下了至...https://baike.sogou.com/v63283783.htm
6.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论文(精选8篇)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敬龙。比如,在中国就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这样的词汇,其中“龙”的含义都是褒义的。“龙”在我国历史上还曾被作为帝王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里“龙”的含义恰恰相反,根据《圣经》里面的描述“,龙”是恶魔,是象征邪恶和恐怖的动物。法国的珠宝奢侈品牌Boucheron...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hua/616750.html
7.狗肉题目答案解析,狗肉题目答案解析1材料三: 2011年国内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谴责当街宰杀狗的行为,延续了600多年的浙江金华“湖头狗肉节”被紧急叫停。玉林成了中国唯一一个还保留了所谓的“狗肉节”的城市。 2012年某爱狗人士在玉林向狗下跪叩拜谢罪,不少媒体开始刊发宠物狗被虐、狗被当街宰杀等图片,“吃不吃狗肉”成为焦点。 2013年西方媒体开始参与...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7%8B%97%E8%82%89.html
8.为什么欧美人都那么爱宠物狗呢?喵百科西方人关心爱护小动物可是出了名的。狗刚好又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是世界公认的,所以西方人与狗之间...https://moecats.com/question/76444.html
9.爱屋及乌的故事16篇(全文)在西方人看来, 每个人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而且还作为具有独特心理的生命及单个的社会成员存在。西方文化提倡的自我观和个人主义就是要追求个体的独特性, 强调个人生命和人格。 四.西方文化中的“狗”语义 狗在英语国家中有Man’ best friend (人之良友) 的美誉, 许多人爱狗如命, 养狗、玩狗, 为狗而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8swmc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