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0斤海带丝,经营网店的王女士将一位以“大小/规格/重量等与商品描述不符”为由成功向平台申请“仅退款”拒不退货的买家起诉至法院。起诉后,该买家退回货物。法院审理认为,买家对货物不满意可以退货退款,拒绝退货仅申请退款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但法院驳回了王女士要求对方承担快递费、律师费等诉求。
这是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起涉及“仅退款”的典型案例。实际上,在该网站搜索“仅退款”,会出现不少类似的合同纠纷案。一些商家在诉讼中称,“被告(买家)这种恶意申请仅退款的群体越来越广,对广大商家造成极大困扰,损害原告合法权益。”有法院在判决中认为,买家“仅退款不退货”行为有违诚实信用交易原则。
店家讲述:起诉恶意“仅退款”买家并非每次都尽如人意
浙江的潘先生经营一家销售纸巾的网店。去年,一位辽宁买家花30多元在其店铺购买30包纸巾,收货后以质量问题为由申请“仅退款”。平台客服介入,为买家申请7元退款,无需退货。
潘先生表示,目前,他已提起上诉。潘先生告诉记者,起诉一个“仅退款”买家的维权成本大概五六百元,但费时费力,若非万不得已也不会走这一步。他曾起诉过10多位“仅退款”买家,接下来还有两个案子即将开庭,虽然结果并非每次都尽如人意,但自己就是要出这口气。
当然也有败诉的商家。一位消费者花9800元买了一套沙发,使用两周就断成两半,联系商家处理无果后以商品质量问题为由向平台发起“仅退款”申请。3天后,平台系统显示“商家主动同意,退款给买家9800元”。
事后,商家起诉买家,要求赔偿货款9800元及承担诉讼费,但被法院驳回。法院认为,在买家发起“仅退款”申请后且在平台核实商家钱款不足的情况下,商家通过售后系统主动同意退款9800元,可以认定双方就涉案商品仅退款达成合意,故商家起诉要求买家赔偿货款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
规则成漏洞?店家提出调监控核查有买家称“只是开个玩笑”
事实上,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本意是消费者在购买某件商品后,由于商品存在一定问题,消费者可申请全额退款,不用把货品退回,这也会督促商家注重商品品质。但在一些商家看来,这条旨在提升用户体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则,却被部分消费者利用平台审核漏洞进行恶意申请“仅退款”。
记者发现,网上甚至有教人如何向平台成功申请“仅退款”的网帖。一位网友就很疑惑:“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仅退款理所当然,仅退款,那不是白拿吗?”
吴先生经营了一家文创产品店。他表示,有的买家为了成功“仅退款”不惜撒谎。他向记者提供了两位以“东西少了”为由申请“仅退款”买家的沟通截图,当他提出让快递员帮忙调取监控核查时,对方立马就怂了,一个说“只是给你开个玩笑”,一个回复“不用了”。
吴先生称,如果商品确实有瑕疵申请“仅退款”还可理解,但纯恶意“仅退款”买家很让人生气,他曾经起诉过三四次,但想到为了一笔几块钱的订单去起诉很麻烦,更多时候只能自认倒霉。
■律师说法
平台应细化“仅退款”条件
制定合理评定标准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表示,今年7月1日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文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消费者基于查验需要打开商品包装,或者为确认商品的品质和功能进行合理调试而不影响商品原有品质、功能和外观的,经营者应当予以退货”“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无理由退货规则损害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有退货理由的应当依法退货。
他表示,要避免部分消费者钻空子,平台也应当制定合理公平的规则,根据退货理由进行处置:正当行为在退货到了后进行退款,商家也可通过法律途径向消费者主张返还不当得利,同样也可向平台主张违约责任。
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曾雨表示,目前实践中,符合“仅退款”条件的,须满足买到“严重劣质、货不对板”商品,或者遭遇卖家在未经买家允许情况下,延迟发货、强制发货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