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双11”已成为我国重要网购消费节,也是网购消费纠纷的多发时段。《2022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显示,直播销售乱象成为消费者维权焦点之一,假冒伪劣、货不对版、优惠差异等是主要问题。今年“双11”即将到来之际,小包公对“双11”消费纠纷民事案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回答“双11”+花钱=纠纷?。
一“双十一”消费纠纷基本情况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对象设定
本次研究课题为:“双11”期间网购消费纠纷实证分析。
2.样本范围
本报告在143472615个案件中,按照如下维度筛选有效样本:
”全文:网络购物且全文:网购且全文:线上购物”且”全文:双11且全文:双11”且”全文:消费者”
”案件类型:民事案件”
”文书日期:至今”
”文书性质:判决书”
”文书类型:裁判文书”
通过上述维度,共筛选案例数为2014-10-17至2023-04-07的案件为322个,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导入课题案例数为322个。
3.统计单位
本报告统计单位默认一篇裁判文书代表一个案件。
(二)“双十一”消费纠纷案件基本信息分析
1.案由案件分布
如上图,“双11”消费纠纷中,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数最多,占比59.01%。从案件数来看,排名前三的案由及其占比分别为: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190件,占比59.01%)、产品责任纠纷(47件,占比14.6%)、买卖合同纠纷(38件,占比11.8%)。
2.维权消费者地区
在“双11”消费纠纷中,浙江省的案件数最多,占比24.53%。从案件数来看,排名前三的省份及其占比分别为:浙江省(79件,占比24.53%)、北京市(65件,占比20.19%)、广东省(46件,占比14.29%)。这似乎印证,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网络经济发达,这些地区产生的消费纠纷相对较多,易被消费者维权。
3.消费纠纷领域
各主要纠纷消费占比分别为:美妆(案件数)(12个,占比3.37%)、食品(案件数)(48个,占比13.48%)、家居(案件数)(29个,占比8.15%)、服饰(案件数)(68个,占比19.1%)、家电数码(案件数)(92个,占比25.84%)、其他消费领域(案件数)(107个,占比30.06%)。可以看到,涉案金额相对较大的家电数码是产生纠纷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次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服饰和食品。
4.消费纠纷的“关键词”
质量问题、欺诈、虚假宣传、未发货等关键词成为了322个案件中的关键词。其中质量问题(案件数)最多,占比52.8%。其它占比分别为:虚假价保(案件数)(15个,占比4.66%)、质量问题(案件数)(170个,占比52.8%)、不退款(案件数)(20个,占比6.21%)、欺诈(案件数)(105个,占比32.61%)、未发货(案件数)(53个,占比16.46%)、虚假宣传(案件数)(79个,占比24.53%)。
5.平台纠纷数
在主流网络购物平台中,淘宝(案件数)最多,占比62.73%。其它占比分别为:京东(案件数)(66个,占比20.5%)、苏宁易购(案件数)(22个,占比6.83%)、拼多多(案件数)(4个,占比1.24%)。
(一)消费者诉请归类
在15个涉及虚假价保的案件中,2/3的消费者诉请主要集中在请求商家或平台返还货款,并按照实付价格三倍予以赔偿。这一诉请的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这里的欺诈就包括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不真实、全面、准确,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剩余1/3的消费者诉请仅为退货退款。
(二)法院判决理由
(三)理性消费
三结语
网购时代,消费者有权获得安全、准确、及时的产品信息和服务,同时也期望在交易过程中能得到公平、公正、透明的待遇。商家和平台有义务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玩套路,诚信经商;消费者也需擦亮火眼金睛,理性消费。同时,在纠纷案件中,司法机关要依法为消费者维权,撑硬消费者腰杆子,为我国网购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