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上一用户出售“豹纹陆龟”模型,实为疑似活体。
一场疫情,让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呼声高涨。1月26日三部门发文决定,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电商平台被纳入监管范围。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全国主要电商平台下架或屏蔽、删除野生动物交易信息75万多条,关停网店或者账号1.7万个。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在2020年全国人大的工作计划中。不过,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近期在几大电商及二手交易平台调查发现,其中仍暗藏不少涉嫌售卖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交易。
判决案件多涉及淘宝、闲鱼
利用电商平台交易野生动物早已不是新闻。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以“野生动物”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共收集到近年来120余起在电商平台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的案件,涉及淘宝、闲鱼、转转三家平台较多,占比分别为62.0%、19.4%、4.7%。
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0部委(局)联合部署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截至6月中旬,累计查办野生动物违规交易案件450件。
闲鱼上不少交易使用“暗语”
这些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如今在电商及二手平台是否仍然有售?7月6日-9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在“淘宝”“闲鱼”“转转”三家平台,用“太阳锥尾”“黄边锥尾”“象牙”“地龟”“金雕”等58个裁判文书中出现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发现,仍有约三成关键词可以搜到疑似交易信息。
其中,在闲鱼平台可搜到疑似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其制品的信息较多。据了解,目前,鱼翅、熊胆、海龟、活体萤火虫等超过3万多个物种已经进入阿里的禁售名录,但调查发现,闲鱼仍隐藏着疑似珍贵野生动物的交易,它们往往经过“伪装”后出现,不少交易信息已形成一套“密码”,如使用别名、缩写词、同音字等暗语沟通。例如,用“雄牙”指代“熊牙”,用“小太阳”指代“黄边锥尾鹦鹉”、用“小苏”指代“苏卡达陆龟”、用“像呀”指代“象牙”等。
不可否认,这些“暗语”、“伪装”给平台认定一些违规行为带来困难。电商法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教授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对于平台来说,需要有持续的“注意”义务,需要主动进行监控、掌握,而对于部分已有相当多案例的“术语”“暗号”,如果平台仍旧仅屏蔽原有的动物名称,就未能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平台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履行好违规信息的审核,对进行商家合法合规行为的监督。”
社区鱼塘私下叫卖疑似濒危动物
“鱼塘”作为闲鱼的社区板块,聚集了来自各个圈子的“行家”,其中不少“动物圈发烧友”集中在“龟友大集市”“各类鹦鹉交流”“牙骨文玩”等各类鱼塘中。不过,调查发现,这些社区也有疑似“濒危野生动物”的售卖信息混迹其中。
调查中,也有不少卖家称所售野生动物为家中自养“宠物”,在二手平台转让。有一用户发帖售卖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和尚鹦鹉”,并特别标注“从婴儿时期开始自养”,进一步沟通后,该卖家发来鹦鹉视频,以900元的价格出售。
未提供许可证明,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交易也违法
一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告诉南都记者,在闲鱼平台上售卖的部分物种“是养殖场繁育的”。
那么,人工“驯养繁殖”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能否在二手平台进行售卖?国内鉴定野生动物的权威专家、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教授周用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国家在2017年颁布过可以人工繁育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第一批共15种。2019年又颁布第二批18种水生野生动物。也就是说这些重点保护动物可以利用,但需要有相应的手续。目前,各网络平台上出售的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里的所谓“各种宠物”基本不在可以繁育的物种之列。
2016年5月,深圳男子王某因售卖6只家养鹦鹉(其中2只为小太阳鹦鹉,属濒危野生动物)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周用武教授认为,根据我国《最高法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CITES公约附录一或二的动物及其驯养繁殖的个体都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猎捕、走私、收购、运输和出售的各流通环节均可能涉嫌犯罪,二手的转让同样会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观点
《野保法》将修订,建议压实平台责任
有观点认为,当前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背景下,网络平台应该将所有和野生动物沾边的制品悉数下架,无论商家是否具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