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对柴窑和烧柴感到困惑的人。
那什么是柴窑,
什么又是柴烧呢?
柴窑
柴窑在中国的陶瓷烧制领域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它是专指后周皇帝柴荣创制的御窑,
也是特指景德镇的蛋窑(也叫镇窑),
还是指用木头柴火烧的窑。
01
“柴窑”
雨过天晴云破处
青百合花瓶
藏日本阳光美术馆
此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因为皇帝姓柴,所以称为柴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御窑是指专制皇家瓷器的窑。后亦称所制瓷器为御窑。
明代曹昭在洪武年间撰写,明中期由王佐增补的《格古要论》,记载有:"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黄土近世少见"。
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的。
世传柴窑第一次开窑后,工匠请示柴荣,瓷器要烧成什么颜色。柴荣题诗“云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那么这个天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现在已是无人知晓。因为柴荣只做了6年皇帝,所以柴窑烧制的瓷器并不多。再加上年代久远,世面上已经找不到一件能断代的柴窑烧制的瓷器。即便有,因为没办法做到传承有序,我们也无法确认核实。
有人说,天青色就是汝窑烧制的颜色,但也有人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藏于日本阳光美术馆的青百合花瓶才是柴窑天青色的发色。
汝窑青瓷“丙”字碟
汝窑八方洗
02
“镇窑”
蛋形瓷窑
景德镇窑
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
它是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窑房是穿逗式木构架建筑。窑炉位置约占窑房四分之一的面积,除去窑炉所占空间,其余约为两层结构。底层为装匣、开窑之用。二层柴楼主要用来贮备松柴。
整座窑炉棚顶,与无梁殿内顶部相似,属砖砌成的拱形结构顶棚,高大的烟囱用单砖砌成,其砌筑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进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形窑”之称。清代古镇窑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中国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陶瓷。
03
用柴火烧的窑
///
这里的柴窑是从广义上来说的,凡是用柴火木头烧的窑都可以被称作是柴窑。与之对应的就是煤窑、气窑、电窑等。古代瓷器的烧制都是用柴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我国古代的瓷器,都是柴窑瓷器。
柴窑瓷器
04
柴烧
外表粗糙内在完美
柴烧茶杯
柴烧公道杯
柴窑与柴烧的区别?
1、烧制燃料不同,传统柴窑用优质松木烧制,保证了瓷器的滋润釉面,烧制出的瓷器富有温润如玉。柴烧不限松木,木料选择有很多。
2、烧制温度不同,柴窑必须在1300°以上,柴烧不要求窑内温度。
3、烧制工具不同,柴窑在烧制时使用匣钵,避免与火焰直接接触。而柴烧一般不用,直接与火接触,当窑温度达到1200°时,木灰中的铁、碳等元素则会与陶胚中的铁形成釉质,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与肌理变化。这种落灰的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受到现代人们的审美的追捧。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柴烧的陶艺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於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药不同;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柴烧来就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质,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柴烧陶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精准,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这也是柴烧迷人的部分。出窑前任何人都没把握,总是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为什么柴窑受人追捧?柴窑到底有什么魅力?
我想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柴窑最具魅力的,莫过于它的不确定性。柴窑的美不在烧成而在惊喜。在生火的一瞬间,已经将一切都交给了未知,浴火重生中期待美好的一种心情。在窑内点燃松木化为火焰,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松脂对瓷质有一定的滋润作用。随着窑内温度慢慢上升,窑内的器皿缓慢受热,加上炉内的水汽与瓷器釉料的结合,在釉面形成非常迷人的不均匀的气泡,烧制出来的瓷器釉面细腻光滑,温润如玉。尤其是传统的青花主题,色彩变化瑰丽,空间层次富有耐人寻味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