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化学现象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常见化学现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分类号】G633.8

1、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初中化学教育方式的探讨

1.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挖掘来提高教学效率

1.2通过课堂的引导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缩短生活与化学之间的距离

1.3通过化学小知识来解决生活常见问题,进而让学生产生自豪感

化学具有十分大的实用性,因此其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紧密相连。因此通过化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小难题,进而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处和自豪感,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为学习提供动力。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如何辨别真金等实用性相对较强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1.4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际,利用化学知识解读日常生活

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之中,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升华和扩展。如果只是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体现在练习本和考试卷上是行为是不正确的,只有在学习之中让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学习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化学成为氢氧化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拿着瓜子或者雪饼中带的干燥剂来进行实验,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科学的解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沟通来为学生提供亲切之感,减少与化学知识在精神上的距离,在课堂中注重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寓教于乐,并且能够让学生自觉的运用在课堂之中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的能力培养,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5通过生活性的化学实验的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化学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学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中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产品来代替专业仪器,进而使之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例如,在化学仪器的选择上可以用废弃的注射器来代替滴管,用废弃的输液管来代替导管等等的方式来将生活种常见的废品变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器材;同时还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代替实验药品,例如在二氧化碳是实验中可以太难过大理石块和食醋来进行反应实验。这种通过家庭小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仍是到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并不远,进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结语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必要的技能,只有学会了生活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而学习的媒介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关联大,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时刻牢记自身的重要职责,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化学课堂的新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刻板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片段,进而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豪感,进而促进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润芳.中学化学教学与生活科学[J].教学与管理,2004(1):73.

关键词:生活实际;初中化学教学;兴趣;深化理解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研究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能源科学为主的学科体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这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尊重初中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一、调动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着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初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独特的心理特征,往往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点,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化学专有名词无甚好感,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当中,鉴于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列举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天然物质,像我们经常见到的钻石就属于金刚石的一种;至于石墨则与金刚石坚硬的性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性质较软,像我们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铅笔,就是利用石墨与粘土的混合物……”就这样,通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助于我们有效展开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

二、帮助学生深化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初中化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与推理性特征。这就使得初中学生在学习部分知识点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区别”时,我就向学生讲解了冬季频繁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现象以及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光合作用的具体例子,帮

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两个化学名词的认识与把握。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尊重初中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展开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酸和碱》中最后一部分是溶液的导电性的内容。这部分教学的意义是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揭示出酸或碱性质相同的微观原因。知识点仅仅限于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按教材举例,讲授得比较浅显。这样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是相符的,但对后续的学习却"雁过无痕"帮助不大。

这部分的教学要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即溶液导电性的教学能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离子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此,怎么把握这部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就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从初中教材来说,溶液导电性内容的后面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和《盐化肥》的教学都多少依附这部分内容所体现的理论支持。同单元后一课题,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的过程。这里需要学生在对溶液中离子进行种类分析的基础上得以理解,而这是建立在溶液导电性原因的认识之上。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的复分解反应和某些离子的鉴别也需要离子观的建立。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学生要在理解溶液中这些化合物电离产生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再重新组合成有形成沉淀、气体或水的情况才能发生。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需要学生会将化合物拆分成相应的离子,即依赖正确的离子观。离子的检验实际是利用离子间反应的特殊现象来鉴别离子。学生只要获知离子相同其性质就相同,检验方法就会一致,这为学生做此类习题抓住知识点的本质提供了思路。

在初中,化学式的书写一直是学生的学困点。学生认为要识记化学式的物质太多,记忆有困难。但若建立好离子观后,由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P114附录1,以阴、阳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来识记化学式就容易许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先识记五个常见原子团(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将常见的带负电原子团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配对,并使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即可书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了。

而在高一必修1的教材中,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的呈现顺序是从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离子反应。如果初中在溶液导电性教学中打好基础,学生已经具有离子观的理论基础,高中相应知识的学习就会在初中的基础上小梯度的递增性呈现,学习会变得相对轻松许多一些。

归纳重视初中溶液导电性教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建立正确的离子观(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会以阴、阳离子的形式存在)。

2.能有效掌控大多数无机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3.帮助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4.能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5.增加对离子鉴别的理解。

6.为高中学习离子方程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溶液导电性的教学。为此,我拟定在教学中补充讲授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增加氯化钠、蔗糖溶液导电性演示实验。

前一章溶液形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氯化钠溶于水是以钠离子、氯离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氯化钠溶液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就说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离子的导电,分子的不导电。从而引出溶液导电的原因,然后再按书上所列举的溶液做演示实验,在分析酸和碱的组成特点。

2.适当提及电离的概念。对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分析离不开电离的概念(某些化合物在溶液中离解产生阴阳离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写出初中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举强电解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的种类,为复分解反应和高中一年级的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效果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或者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注意并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缺乏探索精神,以至于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低下,化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提出的新课程的推行,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进行结合,生活与化学不分开。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论文从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分析,旨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注重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二)创造情景式教学

进行化学教学时,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能够生动的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打破其已认知平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入问题角色,达到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与理解目的。

(三)教学内涵的挖掘

对教学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化学知识进行充分联系,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挖掘、发现、认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让学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加自主与渴望地使用化学知识。课堂中老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指导,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读

(一)提出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物质的原型

对化学物质进行介绍时,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与相互的探讨,寻找化学物质在生活里的体现。如,厨房里常用的盐、醋、碱、酒等,地窖里的二氧化碳,人体胃液里的盐酸,建筑所用的熟石灰等。

(三)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步骤。为化学实验开发与挖掘出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注重实验机会的创造,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如:化学实验中蜡烛燃烧探究实验,其实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个实验,只是学生们并未上升到探究水平,部分学生通过观察火焰特点,了解到刚熄灭蜡烛冒得是白烟,有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还尝试着点燃了白烟。在接触到化学知识后,他们了解了该尝试是一种探究行为,对于做过的学生会有一种自我的鼓励与自豪感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尝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应用于生活,全面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贯彻新课程强调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下深刻的体会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为学生们未来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潜能发挥种下优良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为祖国的未来能够持续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

[1]余斌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06:2-3.

一、做好情感的衔接

学生刚刚从初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难免有些不适应。这时老师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主动关心、帮助,更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平时多加强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辅导中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教师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要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一)初三教材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两性化合物;溶液中电解质电离。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在授该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

(二)需对初中哪些知识进行完善、拓展。

1.化合价。初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式。

2.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初中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和通性,没有做规律性的总结,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和转化,并要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注意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这部分知识学生最薄弱。

3.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中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没有要求1-18号元素的记忆。

4.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但高中却抽象到电子得失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这是学生无法形象感知的。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首先,摸清学生基础,通过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做到知己知彼。然后,给学生讲明初、高中化学内容体系和课堂教学特点,学法上的区别;此外,可以请高年级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少走弯路。

(二)调整教学难度,减缓步伐。

四、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画出重、难点及模糊的知识点,实现有备而听,抓住重点,解决疑难。其次,课堂认真听讲。主动积极参与,学会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不留知识盲点,把知识化为己有。

(二)讲究知识记忆技巧。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学好化学先要把知识点牢记在心,做题时才能活学活用。各种趣味性语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便于学生巩固记忆。

1.化学用语――口诀记忆。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高中化学入门的关键,编成口诀便于记忆。

如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莫忘记。

2.概念理论――对比记忆。针对一些相近或对立的抽象概念,通过对比,找出异同,如氧化还原反应:升失氧,降得还;若问剂,两相反。

关键词: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先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比如北京市中考题里面有一道题目给出五种物质、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要求根据图表来进行未知物质的猜测(如下图)。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比如下题给出五种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里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原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三种方式,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第一是要阅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便是寻找突破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进行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正确推断。这便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最后一步是验证答案。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四、总结

[关键词]提高学生实验考试

近几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及探究题已经成为命题的重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年陕西省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现就初中化学实验及探究题解法与技巧谈以下几点:

一、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实验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装置及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引入,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技能(包括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和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掌握。对化学实验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让学生说出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仪器的使用范围及仪器的正确操作。

(2)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溶液配制过程、仪器正确的洗涤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等技能。

(3)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掌握实验现象并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4)教师要有目的的及时选择实验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

2.掌握化学实验题解法技巧

(1)先看化学实验题的实验装置,明确实验装置的用途。如:该装置是反应装置还是收集装置,反应装置是加热的还是不加热的,收集装置为排水集气法还是排空气法等等。

(2)认真阅读实验题,明确实验题的考点,结合所学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所需药品。

(3)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实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

(4)对实验装置(图)与教材原图不一样的,要交给学生学会比较异同点,学会知识的迁移

二、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化(合卷)化学试题中化学探究题包括:正题(以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常见的药品和实验装置引入一个综合实验)、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或做出猜想、实验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部分,考察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法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复习中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物质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初中化学教科书出现的物质性质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物质的物理性质,特别要强调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仅要让学生熟记,而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注重习题的训练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结合所学物质性质选择一些习题,或有针对性的编写一定的习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加强对所学物质性质的掌握及灵活应用。

3.加强中考探究题的训练

在总复习阶段,教师要专门进行化学探究题专题讲,及时把近几年的我省中考题作为范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化学探究题的组成,题型特点,通过师生探讨共同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即

THE END
1.电力设备检修规程下压力表指示正常 5 红外测温 C2 1)1年 2)怀疑有缺陷时 1)具体按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执行 2)重点检查绝缘外套无局部过热,温差不超过0.5~1K,重点关注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 6 法兰密封检查 B 1)6年 2)必要时 1)检查各密封法兰无变形,法兰紧固件齐全、紧固 ...https://www.360doc.cn/mip/1050560434.html
2.变压器的干燥剂受潮后的硅胶颜色为粉红色,干燥后的硅胶颜色为天...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变压器的干燥剂受潮后的硅胶颜色为粉红色,干燥后的硅胶颜色为天蓝色。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36685805b14f4175ad6569399a1077fda2.html
3.助听器干燥剂什么颜色就不能使用乐利资源社区大家在使用助听器的时候,晚上会把助听器放到干燥盒里,干燥盒里有个饼状的东西,那个叫干燥剂,避免机器潮湿的辅助工具,那个干燥剂是有时效的,不是能长期使用的,一开始的干燥剂的颜色是黄色的,随着时间的变化,颜色会慢慢变白,这个时候就不会在起作用了,您就得换新的了,切记...https://www.6li.com/news/13061.html
4.有机化学参数手册某些有机溶剂能使CoCL2沥出或改变颜色(如丙酮,醇类,吡啶等)。 CaCL2 6H2O 极快(2) 不是很有效;只用于烃或卤代烃(与含氮和含氮化合物形成溶剂化物,络合物,或发生反应)。 MgSO4 7H2O 极快(4) 出色的 通用干燥剂;非常惰性单可能呈弱酸性(避免用于对酸极敏感的化合物),可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4A分子筛 ...https://hxsy.qust.edu.cn/info/1065/1452.htm
5.煤质化验工考试:煤质化验中级工考点巩固(强化练习)D、考核分析人员检验数据时,作对照样品用 点击查看答案 73、问答题 奥亚膨胀曲线与煤质有何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74、单项选择题 灰分测定实验中,箱型电炉保持的温度范围是() A、810℃±10℃ B、800℃±10℃ C、815℃±10℃ D、825℃±10℃ 点击查看答案 75、单项选择题 试验室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是(...http://www.91exam.org/exam/87-1055/1055068.html
6.助听器的干燥剂什么颜色就过期了?干燥剂助听器的干燥剂什么颜色就过期了? 干燥剂的蓝色颗粒会逐渐变色为粉色,橙色饼体逐渐变淡到无色,代表干燥剂的吸收能力已经完全没有了。一般建议在蓝色颗粒变成淡紫色,橙色饼体变成浅红色时,更换新的干燥剂。干燥剂的寿命一般在2个月左右,只要慢慢开始变色就证明开始失效了,不要等到彻底变色失效后再换,这样机器就已经...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6789771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化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20篇)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而水和过量的乙醇均可与乙酸乙酯形成共沸物,如表一表示。这些共沸物的沸点都很低,不超过72℃,较乙醇的沸点和乙酸的.沸点都低,因此很容易被蒸馏出来。蒸出的粗馏液可用洗涤、分液除去溶于其中的乙酸、乙醇等,然后用干燥剂去除共沸物中的水分,再进行精馏便可以得到纯的乙酸乙酯产品。 https://www.ruiwen.com/shiyanbaogao/8066127.html
2.为什么有些硅胶干燥剂会变色变色硅胶干燥剂颜色怎么变的→MAIGOO...变色硅胶干燥剂有蓝色和橙色两种,蓝色硅胶干燥剂吸水后会变成粉红色,橙色硅胶干燥剂吸水后则变成墨绿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硅胶干燥剂会变色以及变色硅胶干燥剂颜色怎么变的吧。 一、为什么有些硅胶干燥剂会变色 常见的硅胶干燥剂一般是白色或无色的颗粒,不过市面上也有一些带颜色的硅胶干燥剂,它会根据...https://www.maigoo.com/goomai/317712.html
3.案与安全触电瞬间全身冒白烟工友想救却…澎湃号·政务2.变压器呼吸器干燥剂颜色是否正常(正常为浅蓝色,受潮后为淡红色); 3.变压器是否过载运行,是否有异常声响; 4.变压器、空气开关等电气设备规格是否与用电负荷相匹配,有无“小马拉大车”现象; 5.是否装有避雷器,外壳防护接地是否良好。 六、架空线路 1.电杆有无倾斜、变形、腐朽、损坏或基础下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592000
4.检验员培训试题(精选6篇)1.恒温减压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硅胶,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60℃。 (×)2.药品的物理常数测定结果是评价药品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3.液体的滴,系在25℃时,以1.0 ml水为20滴进行换算。 (×)4.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预先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5.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v4rln3h.html
5.干燥剂(防潮珠)相关概念原理标准安全及用量知识包材:对于袋式干燥剂来说,就是把原料包起来的袋子作用的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防粉尘性能,某些情况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水性。 硅胶:常见的吸附剂,呈透明或半透明球状,机械强度高,粉尘少,安全无毒。 蒙脱石:又称陶土、膨润土,是一种天然的矿物,作为干燥剂的蒙脱石呈不规则颗粒状,颜色多种多样,安全环保,是...http://www.yuanhongcheng.cn/news/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