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最高的职业都在这里了招聘人力资本

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五天,祝你假期愉快!

主要分成两大节,第一节是讲职业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过去30年我们的职业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有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组织形态和工作内容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变化?第二节就是讲我们的人力资本估值模型究竟是怎么样的?如何转行?TOP100薪酬的职业有哪些?针对不同职业,哪些城市才是最好的求职城市?

职业选择意味着什么

现在有很多的财富鸡汤文都会大谈“躺赚,睡后收入”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那么人生的第一桶金究竟来自哪里?马云的第一桶金来自中国黄页;马斯克的第一桶金来自一个叫做Zip2的网站,后来变成了专门的软件公司给传统媒体提供软件包,马斯克把它卖出了2200万美元;2011年的中国首富梁稳根的第一桶金是卖钢管;日照的杜双华也是卖轧钢厂获得了第一桶金。生意人的第一桶金基本就是来自做生意,这其实就是他的职业。

在《钱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我曾说过,财富累积两条路径,第一条就是要老老实实干活,选一个好职业。这不是灌鸡汤而是数据——美国的普通家庭中74.3%的可支配收入是来自劳动性收入,而在中国也这个数字是73%。全球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只能依靠死工资,而是说你要选择一个优秀的职业赛道。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职业赛道对后续的财富增长有很大的好处。

曾经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女都怕入错行。美国学术文献告诉我们,社会阶层是比较难以流动的,但是学校、军队等都是较好的地方来打破你原有的社会阶层,“工作场所”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进入了一个好的职业赛道,不仅仅是工资收入会增加,你的交往层次,你对世界的认知,你周围人都会完全不同。这些东西叫社交资本,而只要是资本就会累积下来,就会形成我们自己人生中的财富创造基础。比如前几年进入房地产企业的人大多数都财富自由了,为啥?不说其他的,至少你得买自己公司的房子吧。此外,我之前住在北京海淀的橡树湾,旁边大厂很多,几步之遥就是小米。当时小米上市,那个区域就多了无数千万富翁,房价一下子就起来了。近年来这类事情都特别的多,所以我会再三强调,选好一个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第一步。当年轻人来问我“老师,我有10万块钱应该做什么投资?”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别做金融投资,去上个学,去创造你的社会资本,因为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比你在金融市场上的初始阈值突破要快得多。100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就告诉我们“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30多了,还算年轻人么?当然算年轻人,35岁以下都是年轻人。给你们讲个笑话,在学术圈45岁依旧是年轻人,因为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标准就是45岁以下。这也再次告诉我们,一定要选折旧很慢,积累很快的赛道技能,这样子你的人力资本才能够快速积累,然后化作你的家庭财富。

美国很多研究也发现,这些人力资本不仅仅会转换成家庭财富,还会变成代际的传递效应,听上去有点残忍,却是事实。在前市场经济的时候,就有所谓的父业子承,父工厂做工,我表哥就可以去工厂接班,当时去工厂工作还是很好的职业。同样的,现在美国的研究也表明,现在市场上这一批美国顶尖大学的教授,父母50%以上都有过顶尖大学教书的经历,所以你是做什么的,你孩子做这个行业的概率也更高。

过去30年,

我们的职业市场有什么变化?

那究竟如何选择赛道?这就需要我们看清我们所处的环境。我刚回国不久的时候看了一本小说,大概是2005年左右余华写的《兄弟》。里面两个主人公宋刚和李光头是组合家庭的兄弟,宋刚就是标准的好青年,憨厚老实,80年代的时候顶替他妈妈进入工厂,当了标兵,娶了厂花。但是80年代以后刚好下岗潮,他去当搬运工,然后闪了腰,最终贫病交加自杀了。而他异父异母的弟弟李光头当年就是个社会小混混,因为进不了工厂就只能投机倒把做生意,反而发了财。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了,但是它也很好的反映了80年代到90年代时职业的变迁。

如果有比较爱好文学的朋友可能知道,近年来东北的悲情文学兴起。在90年代初的时候沈阳还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是随着厂矿的衰落和计划转成市场,整个地区很快的就衰落下去。不少人出走东北,但很多留在本地的人就一辈子也没有挣脱出时代轨迹的滑落。

我们必须理解时代的演变,上面这张图就是这些年增长的行业、职业、和关键词。

80年代是国营厂矿;

80-90年代商业机构,外贸,商业部门,银行都是向上的趋势;

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最好的就是外企和金融。

金融从90年代末期一直到今天都一直维持着较为平稳的趋势。但是要强调的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的行业趋势是银行金融,2000-2014年左右是中国银行业最光辉的时代。如果在当年就进了银行,到现在为止就不会有谁做的特别差,哪怕是在银行看大门,只要有编制,现在收入也都挺高的。但近年来趋势变化,香港大学的吴靖教授和深圳中文大学的张博辉教授也编制了一份中国上市公司的职业数据库,里面也讲到,非银金融已经显示出更强的趋势。

“内资”也逐渐取代“外资”成为关键词。2010年左右的时候北大光华的本科生如果能去高盛、大摩之类的外资企业都会觉得很光荣,但是到了2014年以后就变了,内资企业一点也不比外资要差了更多人肯定是更爱去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

其实有个小窍门,我们不需要空穴来风的判断行业趋势,看A股就可以了。时代的变迁和A股行业的赛道变迁是非常密切的。

年轻人学金融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拿着几万块去投资,而是要理解“SmartMoney”。世界上金钱最聪明。金钱一定会往回报率最高,效率最高的地方走。所以A股市场走势,和一级市场的投融资额就是对未来行业的走势判断。

切记,金融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投资,而是帮助我们看向更远的未来。到2018年以后,大家发现体制内更香了,同时我们从消费类到了硬核科技。

你再看这些年经历的社会的关键词,80年代叫进场,90年代是下海,9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代是留学,2000年以后中国快速的起来了,这个时候流行海归。2014年以后流行创业,现在是卷、躺平、灵活就业。所以职业、经济,行业都是连在一起的,反应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变迁。

为什么2018年以后,卷、躺平、灵活就业这些词会成为我们的关键词?它是不是也意味着社会上的一个变迁呢?

答案是YES!

其实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比如7月份16-24岁的就业率创新低,很多人确实是处在失业的状态中。但是我也在我们的视频号讲过:未来大学生就业难这个事儿是社会的新常态。为什么?

1、是咱们的经济增速也在下行。2、大学生就是不稀缺了。

第一,从2000年到2015年左右咱们经济都是双位数,现在是5%——要知道2007年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增速是14.7,现在连2007年的一半都达不到。所以下行是趋势。

第二,“大学生”这个词本身价值下降。1980年的时候,大学生是28万,占当时整体考生的1%。到1990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变成了2.3%,到了2021年的时候,这个比例已经变成58%了。以前是百里挑一,现在是二里挑一。所以你要放平心态。

从比例来说,现在的“985毕业生”就跟当年“大学生”是一样的,现在的985大学录取人数占高考总人数的比例还不到2%,211大学的录取人数占比是5%左右。所以你看上去的“卷”也可以叫做“文凭的通货膨胀”。

但是工作不好找,并不等于没有出路。

90年代的大学生很稀罕,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很好呢?并不是的。早期八九十年代成功的那批企业家,有哪几个是读了大学的?更不要说985和211了。同样的,你站在今天往后看,成功者里边非985和非211的大学生就应该是一个主流。

有的人说那个时候的社会处于一个特别大的变动期,比如说1992年的改革开放,2001年的世贸。没错,这些都是大变局。但是今天同样存在一个大变局。

近两年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但是由于这种下行的趋势太大,就有点遮盖了一些技术和世界格局的震荡所带来的冲击。而且技术、政局的变迁,其实打破固有社会阶层的好机会。

我举过两个例子(跳转链接:),一个是以制作无用的手工著名的网红手工耿,另一个是我特别喜欢的历史作家尼尔·弗格森,也是我的偶像。

尼尔·弗格森就是写经济史、金融史的,出身牛津,在哈佛,斯坦福这些地方都任过教,一辈子都站在高塔的塔尖上面,一辈子就站在那高塔塔尖上面。手工耿就完全不一样,是个初中毕业生,不成器的“北漂”。

尼尔·弗格森写了一本书叫《广场与高塔》,传统的社会就像高塔,要一步一步的往上走,金字塔嘛,上一层的位子就少一点,你得踢掉几个人才能挤上去。但是尼尔·弗格森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社会结构。

原来我们为什么要爬上去?因为要获得影响力。人类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往上走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影响世界。站在窗口看到更大的世界。原来大家只有这么一条路,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走出来,比如手工耿。

其实高塔也是一种网络结构,是单向的、从上往下的网络结构。但是在广场上不是的,我们这些人互相交互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在这个里面你去获得影响力的时候,你不需要去踢掉别人。虽然也有竞争,但是那种竞争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竞争。现在的广场型结构让更多的人能够被看见——

前阵子我跟《历史的温度》的作者馒头大师做了一场直播,其实我们俩都是卷高塔的人,他是复旦的卷到解放日报,我武汉大学毕业去了北京大学教书。但是到最后我们俩都选择了广场型结构,因为我们发现在这里面活得更加自在,不需要去仰头,我们可以跟用户做平行交互。

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在用这种结构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比如飞书、抖音这类数字平台、数字工具,就给人提供了影响力的工具和协作的工具。现在好多工作我们可以在网上协同完成,它使得组织结构越来越小,所以你不一定要去卷那种大的机构。

技术除了重构了社会组织形态,也改变了工作内容。这也是我们数据库特别要强调的重点。今年我在“共潮生·2022香帅年度财富展望”中讲了一个故事,很多中小型、成长型企业的老板都跟我说“人才太难找了!”,都说如果碰到合适的人,不惜代价的留下来。

大厂的业务骨干抱怨什么呢?求职者简历绝对好看,但是做事的时候不一定有。他们想招那种眼不高手不低的人。

那到底什么叫做合适的人,什么又叫做眼不高手不低呢?总结下来就两条:

(1)双方的价值观和生存状态要契合。比如生存状态,一个特别期望朝九晚五过安稳日子的人,其实就不太适合小型的创业公司。但是特别野心勃勃,能量无穷又特别愿意协调的那种人,他卷在国企里也不一定感到特别舒适。而这种合适与否,会非常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

(2)技能大于专业。什么叫技能大于专业?比如说我的专业是金融学,金融学在所有专业中技术含量是最高的,你要会算,要会编程,会处理数据,要对金融市场有一定了解,这都是基本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些东西的获得门槛不高,成本也不高,而且越来越标准化和模块化。

大学普及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专业设置这些基本都是按照工业社会的组织形态和需求来设计的。但这个事情在90年代之后就开始遭到挑战,到2010年后加速——

所以专业设置,像机床系,拖拉机系,都是按照工业社会的组织形态和需求来设计的。但90年代之后,全球都向服务业转型,而且2010年之后,数字技术进步加速,更是形成了对专业技能的冲击。比说人工智能,数字平台,还有线上工具的发展,很多专业知识被标准化、模块化和程序化——就像当年的傻瓜相机,智能手机一样,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不断降低“专业人士”门槛。

说白了,就是之前的“专业硬知识”没有那么稀缺。这时候,企业对“人才”的定义也就变了。

原来人才标准是“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现在标准变成了“解决一个系统性的复杂问题”。

除了数字化趋势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大经济体基本都进入了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相对线状结构的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是多线程多接口多维度的网状结构,“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的能力”几乎是项目管理的标配,而且没办法标准化。

这种能力经常跟学校里的“专业”是脱钩的。

这次我们在挖各种岗位的工作内容描述的时候,就深有体会,比如说“理财师”这个岗位招聘的薪酬差距特别大。我们对不同薪酬的“理财师岗位”做了语义分析后,发现1万,3万,5万的理财师在“专业知识”上的要求上差别不大,但技能差异就非常大:

1万的理财师,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与客户进行定期联系,为客户介绍新的产品及金融服务,建立与客户的良好信任关系”这种基本和笼统的要求。

3万的理财师在人际关系上的要求就明显高,甚至具体到“熟悉红酒品鉴,高尔夫,豪车试驾,珠宝鉴赏,能参与组织高端客户活动,提高客户转化率”这样的要求。这其实等同于对社交达人的要求。这说明跟人沟通是一种社交智慧,是非常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一个重要技能,这个技能在越高端的职位里要求越高。

5万的理财师,就会强调“创新业务模式”,或者“组织和管理营销团队”。这时候,只会跟人搞关系不够了,你还得有创意,有分析和思辨能力,还需要有领导力。

所以一个理财师,想从1万到3万再到5万,你需要从“基本技能”到“社交达人”再到“创造型的领导者”,在我们的定义中,这些都属于“社交智慧”这种技能。

还有,最让大厂的技术主管们头痛的,是技术人员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力。不是需要理论水平有多高,懂的语言有多少种,而是要“有的放矢”。

这就要求你对具体业务产生体感。拿到一个项目后,你能快速知道它如何启动,如何落地,如何最简便地实施。这是一种创意技能,需要分析和思辨能力,不是只靠所学的知识。

现在很多顶尖名校的学生存在一个问题,理论特别强,但是实际工作中发挥不出效用,就跟《天龙八部》里面的王语嫣一样,武功招数懂的确实多,就是打不了架,没用。

这种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力,在学校里是学不会的。它依赖两件事,一是天赋,一是学习能力,匍匐下来不停学习的能力,这就是他们说的“眼不高手不低”。还有一些趋势就是今年7月30号我在“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中讲过的,一人企业,零工经济这些趋势。

人力资本估值模型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一个人的价值怎么估算,我们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估值模型。

如果用金融思维来理解,你的个人价值就等于未来所有人力资本(包括你的体力、知识、技能)的价值贴现到今天的总和,具体见下面的公式:

假设你的人力资本的初始值为H_0,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每年人力资本以g的速度增长。那么,第t年时,你的人力资本为H_0*(1+g)^t,市场为你的人力资本支付的价格为p_t,因此,你未来人力资本的价值为p_t*H_0*(1+g)^t。

但是,未来价值和现在价值之间还有一个“贴现”的概念。“现”是“现在”,“贴”是“折扣”,所以,贴现你可以视作是未来价值和现在价值之间的折算。这个折算比例就是贴现率。

比如说明年的100块钱,现在值95块钱,这一年贴现率就是5%。假设你的人力资本的折现率为r,则可以推出你的个人价值的估值公式。

这个模型中有三个要点:

第一,你的人力资本增长率(g);

第二,贴现率(r);

第三,你的人力资本估值(p)。

这三个要素决定了你在市场上的价值。

首先,我们必须要让自己的人力资本增长率(g)涨起来,那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以前上课的时候经常和北大光华的同学说,不要让你的g为负数。虽然你们的H0都很高,但是如果你的人力资本不再增长,北大成了你人生的最高点,这将会很可怕。

那什么是不贬值的呢?虽然知识和手艺会不断更新,但是只要你积累知识和手艺的速度超过更新速度,你的知识、技能等资本就不但不会折旧耗损,反而可能增值。

第二,如何理解贴现率(r)呢?其实就是指你的工作被技术进步替代的速度。

下面这张表我们列出了各种不同职业可能因为技术进步而被替代的指数。

其中我们发现,社区和社会服务被替代的指数其实很低,因为这种工作每天需要面对不同的人,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所以大家其实不要小看这类行业。

而生产制造,办公和行政支持等工作反而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大家要尽量避免。

第三,你的人力资本市场估值(p)。

估值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上行行业的估值就比较高。比如2000年左右的房地产业或互联网行业。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估值高到底是由于行业的贝塔还是自己的阿尔法导致的?

比如说牛市里长出来的基金经理特别容易亏钱。为什么呢?这些在牛市中的基金之所以表现好,是因为当时大盘好,而不是基金经理自己能力强。

还比如说医药行业的基金表现好,是因为这个行业的贝塔高,而不是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高。

再比如这两年互联网大厂在裁人,这是因为过去几年互联网人才是存在泡沫的。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的流量生意变得很难做,大厂们为了开疆拓土就开始疯狂招人,造成了行业的人才泡沫。

所以平时大家都要三省吾身,千万不要把行业的贝塔看作自己的阿尔法。

但与此同时,大家要去寻找高贝塔的行业。求职的时候找行业贝塔就跟股票选行业赛道一样重要。不过因为行业有周期,所以如果一个人在行业的周期末端进入的话,就会比较被动。比如,2015年之后去了房地产业,2017年以后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那就很倒霉。

比如说今年二季度的时候,医疗健康方面的投融资数量还是遥遥领先。那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就不会差。此外,从投融资情况上看,智能制造、企业服务、人工智能、汽车交通,这些也都是非常好的赛道。建议大家在求职的时候可以往这些行业去努力。

我们的报告可以帮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圈去找职业。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技能有一点点了解。你是社牛还是社恐?你天赋异禀的地方在哪里?天生存在缺陷的地方又在哪里?了解了自己的技能圈,就能够更好地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

中国500职业技能指数

技能回报与薪酬数据库

那么,哪些职业技能符合积累速度快、折旧慢的标准呢?这些职业里面,又有哪些契合未来经济发展风口呢?

我们挖掘招聘信息的职位名称、职位描述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列表将所有招聘信息分为500个职业,并与美国劳工部(BLS)公布的SOC职业代码相对应。然后参考Autor,Levy和Murnane(2003)、Acemoglu和Autor(2010)等文献的分类方法,选取来自美国劳工部O*NET关于职业内容和所需技能的19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编制了各职业的创意、社交智慧、手艺、重复性脑力、重复性体力技能指数,衡量这五种职业技能的相对重要程度。

最后,我们将各职业划归入技能指数得分最高的一个类型。例如,数据科学家的创意指数为100,社交智慧指数为38.4,手艺指数为2.2,重复性白领指数为23.9,重复性蓝领指数得分为9.5,因此,我们定义数据科学家为创意型职业。此外,如果某个职业的创意指数、社交智慧指数、手艺指数都低于中位数,那么我们也将其归为重复性白领或重复性蓝领职业。

三种积累速度快、难被数字技术替代的技能——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这三种技能,都对应着不一样的工作能力:

创意包括分析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以及理解和表达能力。比如说好的培训老师,神经科医生、金融量化分析师等就要有创意技能。

社交智慧包括人机融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以及引导能力。比如说人事主管、职业规划师、中小学教师、产后康复师等职业都需要较高的社交智慧。

手艺包括机械操作能力、手部灵活度、以及协调和照看他人的能力。比如说牙医、消防员、按摩师、推拿师等职业都需要较高的手艺。

另一个现象,教培、房地产、旅游业萧条,中年倦怠期如果不转行,可能就要面临跨行业,猎聘数据显示,55.87%的职场人有跳槽计划,其中65.34%的人准备跨行业跳槽。

那我们该怎么根据“报告”判断自己的转岗情况呢?我们想象一个优秀的教师,只要听说读写,理解表达能力样样具备,就可以无缝转岗到翻译、新媒体运营、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

今年因为房地产行业缘故,有大批建筑设计师在求职,因为这一职业既要对工程建筑有了解,又要有审美,还需要跟客户、施工经理、测量员、承包商、政府官员等等协调沟通。所以我们看到建筑设计师转岗特别成功的案例是做婚礼策划。

这两年程序员职业也面临泡沫破灭期,这个职业比较有意思的在于,它的方差太大了。比如大数据工程师对学历的要求很高,但游戏开发师、网页界面设计师学历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信息安全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软件测试工程师、机器人工程师,也都还不错。

薪酬最高

性价比最高的职业有哪些?

薪酬最高100个职业这里有个DEMO(前十名),包括数据库架构师,区块链工程师,信息安全师,还有牙医,医美咨询师。平均月薪都在2万多。这些高薪工作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

2.国家战略。安全是这两年的关键词。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都频频出现在政策文件里。所以集成电路。新能源,农业技术这些行业都势头很好。

3.消费趋势。现在就是从工业经济走向服务经济。从物质消费走向意义消费。所以服务于人们“爱美,怕死,怕孤独“这些需求的职业都不错。比如说牙医,宠物医生、心理咨询师都是薪酬TOP100的职业。

但薪酬高的职业大多是高学历高门槛的。比如数据科学家、区块链工程师,都是985硕博的门槛。所以对很多更“普通”的人来说,这种职业就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虽然我认为,每个人对待职业都要踮一踮脚去够一够,但对有的人来说,个子天生矮,够不到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找那些“高性价比职业”——学历门槛比较低。但收入相对学历来说非常合算的职业。数据库中给了50个高性价比职业,包括动画设计师,医美咨询师,和我们金融行业的理财规划师,学历要求真不高,但收入真不低。还有游戏工程开发师,网页界面设计师,兽医,宠物医生都是连大学文凭都不一定需要,但是薪水涨得快,而且跳槽机会也多。

金字塔型和扁平型职业

所谓金字塔型职业就是分化很大的职业——塔尖的是精英,塔底层的并不如人意。

比如像基金经理,投资经理当然整体上不错,但薪水的方差极大。有的小破基金可能发工资都困难,顶层的则可能百万千万。金融量化分析师、数据库架构师、供应链经理、律师,都是这种高分化的金字塔职业。我当时笑,说这些职业适合常青藤,985里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去卷,你不卷谁卷?

扁平型的职业则恰好相反。这个小学老师和那个小学老师差异没那么大,薪水差别也不大。就像育种师、宠物医生、农业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产后康复师——这些都是属于扁平型的。人类有个奇怪的悖论。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你拿9万,你的同事拿12万,或者你拿8万,你朋友都拿7万——猜猜人们更喜欢哪个?绝大部分人选那个后者,尽管拿到低点,但是比别人强,这个获得的效用特别大。而这种扁平型职业是适合更心平气和的人。

好职业的城市分布

比较特殊的是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最佳求职城市是成都,这是因为成都的经济结构与其他大城市不太一样,成都的农业比重占比仍有17%,而同级别的长沙等城市的农业比重早就降到10%以下了。

编者记:

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能做的一个事情就是,用具象去对抗抽象,我们不断做微笑的事情去抵抗宏大的汹涌。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越要相信自己。

THE END
1.?十大前景最好的生意,最赚钱2,餐饮行业 早餐、休闲饮品、中式特色小吃等。民以食为天,14亿中国人“一天不吃就饿得慌”,因此餐饮业仍是在2016年最被看好的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早餐店与休闲饮品店具有本低利丰、回收快的优势,平均投资成本在2-10万元,平均净利25%-35%,一般6-9月可收回投资,因此是许多创业者首先应考虑的选择。 https://www.lbtc.net/9/26396.html
2.十大培训行业创业项目有哪些培训行业做什么赚钱→十大品牌网舞蹈培训是一个受欢迎的行业,对于追求身体协调性和艺术表达能力的人来说具有很大吸引力。舞蹈培训可以提供专业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舞蹈水平,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舞蹈培训还可以提供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机会。要成功经营舞蹈培训,需要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并与相关行业建立...https://www.cnpp.cn/focus/37508.html
3.未来10大暴利行业未来十年最紧缺生意未来10年最火的创业项目→...美容整形行业 美容行业、医美行业和化妆品行业,和女人的容貌相关的行业,都是暴利行业,依然是未来最吃香的十大行业之一,不管是化妆品,还是医美用药,几十倍的价格,超过90%的毛利润率,都是很正常的。由于无需开刀、所需时间短,微整形技术逐渐成为各类爱美女性的热门选择。近年来,不仅各大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整形机构...https://www.maigoo.com/top/423543.html
4.最高70万,教培“整顿”秋招会而2024年初以来,随着早教、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成为教育行业新热点,也带动早教/幼教、留学辅导和教务管理等岗位的招聘月薪上升,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5.2%、10.6%和10%。 今年秋招,教培企业给出的平均薪资也在上涨。 橡树实验室从前程无忧获取的数据显示,8月15日-11月8日,教培行业新发布的社招职位数10637个,平均薪资...https://beta.huxiu.com/article/3701157.html
5.10个从来不会失业职业?看一下十年前的榜单,大家悟了吗?排名第一是指老师和考核工作人员,这一在当时撰写人眼中最很有可能失业铁饭碗,反倒遭遇到了很大的领域振动。在大家的眼中老师是十分明智的职业,终究每一家孩子都必须念书,国家还会帮扶基础教育。但是大家意想不到因为文化教育竞争,父母“鸡”娃问题严重,国家会让教培行业开展管控。 https://www.sxks114.com/h-nd-11390.html
6.宝子们觉得教培这个行业怎么样我是教培行业小科目老师,小科目不太稳定。但是大科目绝对赚。累也是真的累,单休,身体、脑力的双重输出。 赞 回应 wyfc 2024-07-21 11:02:43 山东 刚开始进教培机构培训的话很压榨,但是有经验了干好了自己出来单干很赚,不过感觉并不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受政策、人口之类的影响 赞 回应 マリコ...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8906425/
7.19902000年到2009年,是PC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处于“升级阶段”。PC互联网开始影响这个时代的教培行业,从黑板粉笔到投影PPT,从MOOC慕课到在线网校,在互联网技术下,教育培训行业被改革升级。 2010年到2019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对教育培训的影响处于“颠覆阶段”。直播技术是最大的颠覆,衍生而来的1对1、小...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73881355&efid=4xbokW0Y1Zv2bwPGoU7uGg
8.适合教培行业考的15本证书教培行业有哪些能考的证适合教培行业考的15本证书 15个高含金量证书!你捡到宝了! ?幼师不是只能磕幼儿园 选择大于努力,?把握每一次机会 这6大证书转行不内耗,赶紧住!https://blog.csdn.net/JDJY6699/article/details/138336591
9.教培行业严监管之下培训需求如何疏导?专家解析治理趋势教培行业并非近年才出现,早在很多“70后”或“80后”的幼年时期,便已出现培训机构。彼时,几个家长组织,或者数名老师小规模地举办一家机构,帮助学生学习。 陈洪斌认为,刚开始多少还有一些双赢、共赢的意义在里面。但是在我国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金融资本逐渐强大起来以后,资本就开始在各领域寻找逐利空间,包括互联网和其他...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8/10/c5618738.html
10.教培行业:一个时代的落幕,就有另一个时代的崛起而后续,学而思、猿辅导、好未来等教培行业,也相继公开宣布关闭K9教育培育业务。 这些领头的大企业都响应了国家的双减政策,更别说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而一个时代的落幕,必然会引起另一个时代崛起。 1 自己之前的理想就是教培老师 还记得自己本科的时候找寒假实习,最火热的就是教培行业。 https://www.jianshu.com/p/2d502456cff1
11.我,教培行业普通从业者,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新浪财经有教育从业者表示,上午还在和一位同事聊天,下午公司内部系统已经找不到这个人了;还有从业者形容,HR能够“10分钟甚至1分钟内办完离职”。就在半年前,他们可能还在期待公司上市,通过期权实现财富自由;如今却不得不打包东西,以最快速度离开。 教培行业从烈火烹油走到繁华散尽,不过半年多时间。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1-07-31/doc-ikqcfncc0137161.shtml
12.让教培行业起死回生?这招棋妙啊!哪怕是去年10月份出台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条条框框仍旧是奔着怎么把教培人处罚个底儿掉去的。 而年三十儿教育部的最新发文,无疑让教培行业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一方面,包括学科辅导在内的教培行业以及教培从业者,算是正式有了名分,终于不用再偷偷摸摸,不再是法外之地。 https://www.7zhuanzhuan.cn/news/info?id=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