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为古代战争中的兵将所用,是两军相逢时的厮杀之物,也是古代侠客行走江湖的防身之物。有刀剑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江湖的地方,也就有恩怨情仇,争斗伤亡。然而,在古代却有一种刀只用来割切衣物,不作为杀生的用途。这便是戒刀。戒刀,指僧人所佩带的刀,是其出行所携用具之一。按戒律只供割切三衣(袈裟)之用,不得用以杀生,但凡是有一只小蚂蚁丧生在戒刀之下,这都会让僧人破戒,多年修行毁于一旦。
▲戒刀而在《大宋僧史略》卷上说,所谓戒刀等,皆是道具,表断一切诸恶。可见戒刀除了实用价值之外,也有精神上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僧人自我警醒之物。戒刀在真实历史上只是僧人、道士的生活用品和精神信仰,为出家人之物。中国传统武术中也能看到戒刀的身影,比如武当派就有行侠双戒刀之法。武当派太和门第十二代传艺先生李松如老先生云:“戒刀之法,皆从雁尾单刀中来。何为戒刀?戒刀者,乃寻常双双佩于腰际(按:戒刀为双刀,演练者须左、右手各执一把。左手之刀重五斤、右手之刀重七斤),此乃谓之不得随意妄开杀机矣。”
▲僧人而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它也不仅仅只是用来割切衣物的物品,有不少人丧生在戒刀刀锋之下。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戒刀为一种出家人所使用的兵器,根据书中的描写,戒刀可为单刀,也可为双刀,为短柄刀,可随身携带,比如武松使用的就是雪花镔铁打造而成的双戒刀,鲁智深也随身跨一口戒刀。
▲新版《水浒传》中武松使用的雪花镔铁双戒刀俗话说的好,宝刀配英雄,武松侠义情怀,功夫了得,而其手中所使之物亦非寻常之物,武松凭此刀屡立战功,威名响彻水泊梁山。在这把神刀相助之下,他轻松斩杀方腊三大王方貌、贝应夔、耶律得重,是仅有的几位以步战对马战,三战全以秒杀为结局的步战将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