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
【注释】①破:沦陷。②烽火:这里指战争。③浑:简直。④胜:能承受。⑤簪(zān):一种束发的首饰。1.从题目上看,这首诗是作者在
(季节)的时候写的。
2.从“草木深”三个字可以看出长安城的现状是(
)
A.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
B.草木繁茂,一片生机。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诗中反映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5.古诗的最后一句,作者通过描写
的变化,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
和,更加体现诗人
的思想感情。
(二)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②盖:大约。③瞑坐:打瞌睡。④侍立:恭敬地
站在一旁。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名著阅读
(一)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
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
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
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
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
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
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
玉的描写。
2.阅读名著时,要对小标题有一定的理解。下列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
是()
A.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把花比作自己,以此抒发内心的孤独
与伤感。
3.阅读名著还要对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我发现林黛玉是一个
的人。
4.下列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故事是()。
A.共读西厢
B.香菱学诗
C.桃园结义
D.宝钗扑蝶
(二)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
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
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
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
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
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
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
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
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
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
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
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
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
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
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
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
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