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说,中国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三条:第一表现当下生活;第二传达主流价值;第三讲好人生故事。“《温州一家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主任周亚平认为,《温州一家人》作为“十八大”献礼剧,之所以大获成功,原因有三点——视角放平:底层底色;故事走心:人情人性;主题为民:民生民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十八大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4个词来表述核心价值观,而这部作品恰恰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十八大对核心价值观的阐释。“当下多数献礼剧基本都以道德完人和英雄模范为主体,所体现的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都超越普通人,普通百姓只有用景仰的态度来对待。而《温州一家人》却是用普通人的命运,带领大家共同执行、共同遵守这个核心价值。从这一点上来说,《温州一家人》所传达的内容,意义深远。”
“这部戏揭示了中国人奋斗的另一面,包括温州人在内所有‘闯出去’的国人,都没有丢掉中华民族的根,没有丢掉中国人的向心力。他们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但心是想在一块儿的,是相通的。这种时刻以作为一个中华民族一分子为骄傲,同时也不忘运用群体的力量,是‘温州精神’里一个重要的部分。”原文联副主席李准这样阐释“温州精神”,“温州人、温州文化、温州性格就是中华民族性格中间最具有闯荡性格特征、最具有冒险性格的。”
专家们还称赞《温州一家人》采用国内、国外三线并进的叙事手法,脉络清晰,交融有度,并无错乱感,反而在强烈的地域差别、文化差距下形成鲜明对比,碰撞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感染力十足。原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说该剧“不同地域文化、文化氛围环境所形成的个性刺激,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尽可能地呈现在屏幕上,这部戏在这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转换得非常吸引人。”
民族活力的影像读本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温州精神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活力、民族创造力。中国历史上一向有“越人善贾”的说法。温州人敢为人先,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敢闯、敢冒、敢试,永不言败。他们恋乡不恋土,走南闯北、筑码头、打天下。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他们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创造了市场经济的先发优势、零资源优势。“温州模式”与“深圳模式”、“苏南模式”等共同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创业史诗,应当进入中国的影像记忆。
一部优秀电视剧的厚重在于它的精神书写。“温州精神”就是《温州一家人》精彩独到的精神书写。但精神书写显然不等同于说教。《温州一家人》也像高满堂先生的其他剧作一样,善于讲故事,注重给故事一个好的形态。周万顺一家人,虽有“家”的形式,但这个家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一家四口走向了四面八方:国内国外、东西南北。周万顺辗转在温州、杭州、上海,最后到大西北,而阿雨在意大利的线索极大地拓宽了剧的叙事时空,给“温州精神”更完整的诠释。儿子麦狗也是从南方到东北、西北,放射性结构中的每一条线索都饱满地叙述着一种经历,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改革开放之初,大时代下的小人物都在淘第一桶金。在意大利的阿雨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语言不通、人生地疏,端盘子、当童工、做缝纫;周万顺摆地摊卖鞋,到大西北钻油,甚至沦落到讨饭吃的地步;赵银花跟着丈夫吃尽苦头,最后到了片瓦无存的境地……但是温州人是永不言败的,正是在这些难以想像的坎坷中,们成为敢立潮头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造就着人生的辉煌。中华民族的活力在改革开放中一群温州人身上被放大、彰显。这一家人既是一方水土的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记忆。
温州精神并不是单纯的商业精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这一家人身上的点点滴滴如恪守温州老话:“忍一忍,吃不尽”;“有钱大家赚,有财大家发”;周万顺对“四眼”和“棠梨头”的情谊,阿雨对意大利卡乔爷爷的感恩,她对黄志雄和法国人雷昂的情感付出;麦狗与禾禾的爱情……无不都承载着民族美德和历史重负。
作为一部温商传奇,温州式商情与温州式亲情的交织,再加上故事的大开大合,赋予《温州一家人》一种非凡气象,构成它的承载和厚重。因为人物的命运被推向极致,叙事张力大大开拓,形成欲罢不能的看点。因此,《温州一家人》称得上是一部内容厚重、形态独特的改革题材创新力作,是一部民族活力的影像读本。(范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