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埃索美拉唑;莫利;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低压型(LES)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13例,其中有68例为老年低压型(LES)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男有57例,年龄为60-86岁,平均年龄为72.5岁;女有11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71.5岁。众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反酸、烧心以及胸痛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出现,给予心电图、心动超声、胸片、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腹部B超等检查均排除由胸膜、心血管、肺、肝胆或其它脏器所引起症状;再通过胃镜检查证实该症状系由胃、食管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同时重病症患者均通过试管测压检查确定为低压型LES并伴有食管蠕动功能异常的症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使用埃索美拉唑与莫利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与莫利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使用埃索美拉唑与莫利联合治疗:对34例患者,口服20mg每次、平均每天2次的埃索美拉唑(分早餐和晚餐服用),和每5mg每次、平均每天3次的莫利(分早、中、晚三餐服用),均在饭前30分钟服用[2];服用疗程为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并记录数据同时把数据输入电脑记录。
1.2.2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与莫利联合治疗:对34例患者,口服20mg每次、平均每天2次的奥美拉唑(分早餐和晚餐服用),和每5mg每次、平均每天3次的莫利(分早、中、晚三餐服用),均在饭前30分钟服用;服用疗程为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并记录数据同时把数据输入电脑记录。
1.3疗效评价标准:经过治疗后可把其临床效果分为: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80%以上;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总分降低50%~80%;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50%以下[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LES压力和食管蠕动功能测定:使用瑞典进口的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其中包括压力换能器和计算机记录仪、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四通道测压导管,并同时在食管测压术前3天停用任何影响食管动力的药物,并且禁止患者进食10天,同时患者行平卧位;然后经鼻腔插管,同时使远端侧孔全部进入胃腔内,而外段使用外拉法以测LES压力,然后再通过干咽和湿咽,以观察食管体部蠕动的幅度、间期、传播速度以及方向,同时记录和比较治疗前后的LES压力变化和食管蠕动功能的改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本组治疗效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的有26例占76.5%,有效6例占17.6%,无效2例占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显效16例占47%,有效7例占20.6%,无效11例占32.4%,总有效率为67.6%。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老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吞咽困难、进食停滞感、反酸、烧心等症状均为常见的症状,在把心血管和呼吸道等疾病排除后,再给予食管测压检查可发现不少患者的症状均由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引起的;而LES压力异常和食管体部蠕动异常均为产生该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各机能和器官均出现退行性变化,从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神经肌肉的异常,并引起食管体部平滑肌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紊乱失调而产生症状。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来降低胃酸分泌以防止胃酸形成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它能够有效地治疗胃食管的反流性疾病;莫利则是一种新型胃肠动力药,它是一种通过激活胃肠道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使之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产生上消化道促动力作用的5-HT4受体激动剂;本文使用埃索美拉唑与莫利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4.1%,表明此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促使胃肠道正常蠕动,疗效明显。
参考文献
[1]万焱鑫.埃索美拉唑联合莫利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690-692.
关键词:科学管理公共管理贡献理论价值
1.科学管理与公共管理
在浩瀚的管理思想史上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效率革命推动了“以追求效率和系统化”的时代到来,科学管理被管理学界盛赞为一个时代的繁荣,同时效率革命也为整个管理史唱响了赞歌。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思想包括经济人的前提假设,“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与职能工长制的监督方式,为管理思想注入新鲜血液的参谋制,任务管理与劳资共同利益说。这些震撼管理思想界的新提法奠定了泰罗在管理学界“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而后“以泰罗为中心,在美国进一步传播效能主义的还有卡尔巴思、HL甘特、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莫里斯库克、哈林顿埃默森等。”泰罗的追随者们一起缔造了管理思想界的科学管理时代。他的追随者对科学管理思想进一步扩充发展,卡尔巴思作为泰罗最正统的追随者严格执行了泰罗的方法;HL甘特的任务加奖金制度和甘特图发展了科学管理思想;吉尔布雷斯夫妇试图为科学管理正名,“科学管理是培养工人,而不是扼杀工人”;哈林顿埃默森将伦理运用到管理咨询中,积极传播效率主义;莫里斯库克把效率主义扩大到教育部门和市政组织。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与探索成就了科学管理思想的金字塔,同时也为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发展基础,而公共管理也有幸承袭科学管理的雨露。
2.科学管理对公共管理实践与理论的贡献
2.1科学管理对公共管理实践的贡献
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从未休止,人类一直在探寻最佳的政府公共行政运作模式,从传统行政时期到新公共管理时期,科学管理理论并没有随着科学管理时代的逝去而淡化,而是依然在为后来不断发展的管理理论提供借鉴和做出贡献。
2.2科学管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贡献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规模的扩大,财政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政府管理的运作亦发生了相应变化,即由传统的、官僚的、层级节制的、缺乏弹性的公共行政,向市场导向的、因应变化的、深具弹性的公共管理转变。”欧文休斯认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必须要有一种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然而随着政府改革,政府再造的深入,“新公共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行政模式渐渐淡出政府改革的蓝图,被新公共管理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管理理论的淡出,作为20世纪20年代声名大振的科学管理时代的理论支柱,即使在新公共管理时代,甚至后新公共管理时代都难以掩盖它的光芒。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能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所用,同样也可以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作出贡献,而新公共管理运动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新公共管理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的相对封闭系统,将私营部门管理方法和市场竞争机制,广泛地用于公共部门管理之中,强调公共管理行政主体多元化。公共管理领域中这一全新的的价值取向表明:新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行政管理形式上的变革,而且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关于国家角色的突破,是对国家、社会、公民关系所作的全新思考与实践。科学管理理论在这一全新视角下同样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公共管理中对工作绩效的重视使绩效工资得到重视,而新公共管理关于人事管理的部分却与绩效工资有着水与鱼的密切关系。绩效工资的管理方式与泰罗的追随者HL甘特提出的任务加奖金制如出一辙,HL甘特的思想主要受泰罗影响,“在高工资地开支的过程中,甘特看到了激励制度的一些不同的可能性”他发明的任务加奖金制度可以说是绩效工资的前身,正是有了科学管理时代任务加奖金制的提出才有了后来绩效工资制的发展。而这种理论基奠为现代管理中绩效工资制奠定了应用基础。
虽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大背景下科学管理的最佳工作方式在实践运用过程中受到质疑,但是新公共管理依然是在最佳工作方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的,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基础性的奠基,有了这一奠基才有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新公共管理并不是对科学管理最佳工作方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指出其引发的问题,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最佳工作方式的完善和发展。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无疑是一去不返,而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所引发的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也将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是深究这盛世华章的背后,是科学管理的理论奠基为这一时代的繁荣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3.结语
美国科学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为管理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百年过去了,现代管理实践与思想中不断涌现着各种流派,但泰罗的科学管理可以被盛赞为这些流派的基石,是管理实践与理论的路标。虽然科学管理也曾遭受质疑,但是作为管理实践变革的指挥棒,它的价值意涵并不褪色。公共管理是人类政治生活必不可少的管理实践,作为公共管理改革的现代风向标“新公共管理”运动更是在政府公共行政改革中掀起了一阵狂潮。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新的环境背景下对政府公共行政改革所作的努力,科学管理为公共管理提供了运行的最佳方式。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热潮中,虽然“泰罗主义”同“官僚制”一起遭受到批判,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并不是对科学管理的全盘否决,而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的理论探究,是改进和创新。科学管理的价值对于现代管理而言是巨大的,同时对于公共管理的贡献也是不可否认的,其实践与理论价值更值得学界的进一步挖掘,科学管理对公共管理的贡献不仅仅是影响其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基奠作用,为公共管理乃至新公共管理的发展提供了生长肥料,因此科学管理之于公共管理,是土壤,是基奠,更是跳板。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史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P137-139.
[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张成福,王学栋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政府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一、概念分析
(一)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政府管理缺陷分析所产生的一种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制度着重强调管理目标的公共性,也就是在公共权力履行中,通过公共职能的分析,强调公共管理的权威性、制度的规范等。
(二)融资平台
所谓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将城市基础建设作为核心,通过融资管理推动城市的建设,逐渐形成建设资产经营公司、城建開发公司等的统称。通过对融资平台设定状况的分析,其主要分为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融资平台。首先,在地方融资平台中,主要是地方政府设定的,通过划拨土地、股权以及规费等,进行资产以及现金融资标准的确定,在必要的状况下,需要通过政府补贴作为还贷承诺,以充分满足资金使用的需求。其次,在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构建中,通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融资经营项目的确定,可以通过城市建设投资、城市开发等,进行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的整合,展现融资平台管理的有效性。
二、融资平台风险类型
(一)系统风险
融资平台构建中经常会面临政治性、经济性以及社会性等宏观的整体系统风险,对于这类风险而言,通常由不同主体形成。对于公共主体的经营对象而言,通常具有较为浓郁的公益性特色,在这种融资平台建设中,通常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无法实现对各项财政税务的补充。
(二)管理风险
(三)财务风险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融资平台风险管理措施
(一)构建差异化的融资平台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对公共管理背景下融资平台建立状况的分析,为了实现风险方法以及风险化解的有效性,需要构建差异性的管理体系,也就是说在风险化解中,不能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强调限制性的处理内容,以保证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全国发展状态中分析,公共管理背景下融资平台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融资平台膨胀的现象,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区域融资平台构建中,应该逐渐提升自身的经济能力以及财务增长能力,政府部门可以针对负债水平较低的发展地区构建支持性的整合,以降低风险现象的发生,充分展现融资平台设计的价值。所以在当前规范性融资平台建立中,应该将国家继续支持作为重点,针对债务风险基本状况,构建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方案,以实现风险的有效转移,满足公共管理背景下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核心需求。
(二)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的规范运作
(三)深化政府部门投融资制度体系改革机制
一、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的概念没有达成共识,对其的界定主要从“公共”与“管理”两个方面阐述。本文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它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1]
私人管理的主体是个人和私人组织,由个人的私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私人企业活动领域和商品交易市场领域四个平行的不断放大的圆圈层形成。私人管理的对象是私人的事务,其目的、实质和原则就是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存在差异性,他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而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2]
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同质性
通过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等方法,本文总结梳理了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在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相似性:
(一)学科基础
(二)文化基础
国内外的学者对文化已先后下过200多种定义,但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总结而言对文化的定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从词源学上谈“文化”,认为文化都有表示人类有思想地社会实践的成果和人类社会实践所体现的人类的思想的含义,而且这种人类思想的文明体现在人类生活的整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它也必然对后来人和其他人产生指导和教化作用。
[3]
第二,从分层意义上谈“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有思想的社会实践的一切文明成果。英国文化史学者威廉斯《文化与社会》中说:“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4]
狭义的文化,是指排除人们的物质创造活动和成果而专指人们的精神创造及其结果,主要包括信念、知识、文学、艺术、道德、法律和价值观等。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主要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生存模式和行为模式。”[5]
文化具有抽象性、依存性、类属性、继承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国家、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文化基础即规范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与法律。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人管理其行为活动都脱离不了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即其行为活动、利益追求都要受所处社会文化的制约,都要遵循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与法规的要求。
(三)活动与行为基础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在活动与行为基础上的相似性表现:第一,两者管理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致相同,都包括了管理的主体:即由谁管,谁去管理;管理客体:管什么,即管理的对象;组织环境或条件:在什么情况下管理,包括了内外部环境;管理的手段:怎样去管理,通过什么去管理,虽然可能具体运用的手段会有所不同,但是都必须通过手段或方式去管理。第二,从抽象的层面上讲,在GULICK和URWICD的经典论述中,两者都运用一套通用的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等,其首字母组合为POSDCORB。第三,都注重效率与品质的提升,重视绩效:公共管理人员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及公共服务的良好品质,新公共管理提出了确立目标并设定绩效标准;而私人管理也要注重提高效率,提供良好的品质的产品或服务。
(四)方法与技术基础
(五)组织基础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公共领域
综合分析已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关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成为市民社会特有的价值旨趣或规范基础。
1我国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必要性
2我国公共管理公共性存在的基础
3公共部门采用私部门管理工具彰显公共性
参考文献:
[1]张庆东.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兼评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现状[D].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博士论文,2002.
[2]王乐夫.试论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J].管理世界,2005(6)
[3]武玉英.变革社会中的公共行政—前瞻性行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振明.竞争型政府—市场机制与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