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李义平认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我们发展的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遇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就是主要问题所在。只有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人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不断提升的。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就是通过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一种能力。发现战略性问题需要战略性能力。战略性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发现战略性问题首先需要对所处的时代和大趋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新的层次上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刘翔峰:高标准市场体系改革的五大重点】
【周秀平: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董关鹏:公共关系是5G时代的必修课】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关鹏指出,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总是相辅相成,5G时代与全球突发疫情交织,更与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期,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的沟通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由5G带来的“高速舆情、百变舆论、海量信息、视频第一”等全新的现象集中出现,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都在被丰富、升级乃至改写。更快的舆情要求回应和引导也必须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百变舆论”应对过程必须坚持定力、耐力和毅力,坚持向公众持续讲正确的话、发布正确的信息;在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时,对舆情的回应与引导既要质量、也要数量;5G时代是视频的时代,也是不断创新的时代,要求公共关系工作中的每一个人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且能够不断推陈出新。
【成素梅、孙越: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需要提早研判与积极应对】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素梅、孙越认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人类文明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发展,对人类自治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需要提早研判与积极应对。首先,不仅需要赋能,更需要全方位赋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发挥赋智优势,才能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推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协同发展。其次,不仅需要法规先行,更需要人文关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发展正带来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自动化。这种双重自动化为人类的劳动解放提供了现实基础。在这一背景下,人的数字化生存既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应用前景,也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理难题,因此我们需要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传统思维方式。再者,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生活在城市中所有人的共同任务,只有充分激发多方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真正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