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其本身也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古今中外的档案工作,尽管在组织制度,原则与方法,档案服务的方向、对象和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但是,档案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共性特征与规律。一、档案工作的分化与整合规律从档案工作的发展历

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档案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其本身也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古今中外的档案工作,尽管在组织制度,原则与方法,档案服务的方向、对象和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但是,档案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共性特征与规律。

一、档案工作的分化与整合规律

伴随着档案工作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档案信息资源观的形成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档案工作的发展又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文档管理一体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要对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进行新的整合。特别是在办公自动化和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大量涌现,电子文件具有其自身的诸多特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在管理方法上与纸质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存在很大不同,新技术的运用要求实现电子文件全过程连续一体化管理,才可能保证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文档管理一体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档案界讨论多年的文档管理一体化将会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真正得以实现。从_定意义上看,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是文档管理一体化的诱发动因,又是文档管理一体化的支撑条件。

从支撑条件的角度看,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在文件管理中强调业务流程的整合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保证。例如,为了保证电子文件的内容、背景、。结构等信息的完整性,必须实行文件与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从中外一体化管理的实现条件和已有的实践方法看,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则是行之有效的。

运用新技术对文书与档案管理流程(或称为广义的文件管理)进行重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档案、图书、情报管理的一体化

从一般属性来看,档案、图书、情报都属于人类的知识财富,都具有信息属性和知识属性,它们在管理的基本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将其综合管理并进行联合开发,可以发挥三者在功能上的互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可以说,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我国档案界对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的认识基本上是统一的,但对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模式却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和安排档案、图书、情报工作,实现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共同开发信息资源,发挥信息的整体优势;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建立一体化的实体管理机构,对档案、图书、情报实行统一管理。在选择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对面向社会的档案、图书、情报工作进行一体化的实体统一管理应持慎重态度,而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则可以考虑建立统一管理档案、图书、情报的信息中心,以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应。

二、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规律

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规律突出表现在档案技术设备的变化上。几千年来,人们管理档案主要是手工操作。到了现代,各种新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在档案管理中逐步推广应用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包括电信、缩微复制、声像技术在内的一切先进手段,实质上都是物化的智能。这些物化的智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电子计算机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

根据计算机所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世界各国档案。图书和情报部门进行文献处理的实践,目前,计算机在档案工作中主要应用于档案业务管理、档案编目与检索、档案库房管理和档案部门行政管理等方面。

(三)档案缩微化与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档案缩微化是指利用专门的光电摄录装置,把纸质载体的档案文件或电子文件按照一定的缩小比例拍摄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缩微复制品,进行存储、传递和P112

利用。档案缩微化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存储密度,缩小档案体积,有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并可利用缩微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检索水平。由于档案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因此,采用先进的档案库房保管设备与档案保护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理化因素对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就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

特别应注意的是,新技术运用带来的技术设备智能化发展,必将引起档案人员在档案工作中地位和作用的根本性变化,而且,这也会给档案学基本理论的创新提出更多的要求,档案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一系列的理论问题、。这突出表现在:

第四,档案管理工作中前端控制思想的提出。档案工作者早就提出文件档案工作一体化的设想,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设想的实现。在计算机文档管理系统中,各业务环节的要求应在系统设计时统一考虑,一些原流程中后期的工作将移至前期实施。系统的思想、协调的思想和前端控制的思想必将贯穿于整个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

档案工作的智能化发展带给档案工作者的新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迫切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用更深刻的理论思维指导新的实践。

三、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

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有着普遍的、密切的联系。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环境状况影响和制约着档案工作的生存与发展。坚持环境适应性就是要求我们注意档案工作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而且要考虑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使其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统一。另一方面,档案工作在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也对社会环境变化,特别是社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档案部门也可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从而为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一)影响档案工作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档案工作作为社会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生存与发展既是档案工作本身内在矛盾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又受多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社会物质生产与档案工作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档案工作是适应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体现在:

(1)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任务与要求。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的扩展,使档案产生的领域日益扩大,档案的种类日益繁多,档案工作也就随之扩展到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专门档案的管理工作;而物质生产活动中利用档案的需要,又不断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档案工作不断改进、完善。

(2)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档案工作P114不能脱离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而存在。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所能用于档案工作的总投入,而投入水平又将决定档案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达到的规模与水平,限制着档案工作所能采用的物质技术设备,影响着技术设备的更新过程。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档案工作

(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着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在阶级社会中,档案工作都是为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服务的。奴隶制、封建制时代的经济、政治关系,决定了档案工作体现着奴隶主、封建地主阶级的意志,为其经济政治利益服务;近代资产阶级在争夺统治地位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档案工作改革,矛头直指封建制度下的档案工作,通过改革使档案工作成为资产阶级巩固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助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决定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它不再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人民的工具,而成为全体劳动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科学文化事业与档案工作

(1)科学文化的繁荣,使人们在科学研究和各种创造性劳动中产生了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从而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科学文化活动的发展能够推动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与普及,档案学在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中,能够与其他学科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加快发展步伐。

(3)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还能为档案工作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促使档案工作日益科学化与现代化,同时也能给档案部门输送各种人才,改善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素质。

4.社会档案意识与档案工作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敏感程度。社会上各行各业担负着不同工作的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与敏感程度,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档案意识。它反映着整个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和态度,表现出社会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社会的档案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是现实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档案意识的根本因素。经济文化越落后,社会的档案意识水平就会越薄弱;社会的档案意识也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受政府部P115门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的影响;社会的档案意识还受到档案工作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档案工作取得的成就、档案工作者的努力,能够起到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作用,而壁垒森严、手续繁琐、查用困难的档案工作状态,则会影响档案工作的形象,削弱社会的档案意识。

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变化,尤其是1978年档案工作恢复整顿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本身的迅速发展,社会的档案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同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速度和需要相比,我国的社会档案意识仍然显得非常薄弱。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忽视档案的决策参考价值。档案的史料价值已经受到了史学界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历史上,档案就被作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档案仍旧是编史修志的重要资料。但是,档案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实决策参考价值,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这种价值的潜力却远未被社会所广泛认识。

第二,重视档案的凭证价值,忽视档案的情报价值。在多年的政治运动中,档案一直被作为核对事实的凭据;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档案也是维持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依据。档案的凭证作用已被大多数管理工作者广泛认识。但是,人们在重视档案凭证作用的同时,又往往认为档案都是对已经进行了的社会活动的客观记录,因而没有现实的情报价值。应该指出,在过去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可能具有一定的情报价值。这是因为:一是一些重要的政治、军事、科技类档案本身就是重要的情报;二是通过对一系列具有联系的档案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后,可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某种潜在趋势。因此,社会档案意识的强化也包括社会对档案作用认识的逐步强化。

各级政府和档案部门应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提高和改善社会的档案意识。一是国家应采取正确的档案工作政策和有力措施,完善档案工作的体制,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二是档案部门应利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三是档案部门应加强基础性工作,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社会各界从档案工作中直接受益,从而提高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

(二)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与档案部门的公共关系

正如在本书前文中阐述的一样,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而言,档案工作的社会贡献集中表现在:为延续和维护社会记忆而积累资料;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料,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

为了给档案工作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也必须树立较强的社会意识,开展公共关系活动。这是由档案工作自身的诸多特点,特别是由档案工作效益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档案行政机关的职能拓展需要良好的公共关系。

对档案行政机关而言,为了有效行使其监督、指导和检查职能,必须处理好上下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档案行政机关与档案业务机关(档案馆、基层档案室)之间的关系。由于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趋势的新要求,档案行政机关还应协调好与图书、情报机构的关系。。

第二,,档案馆的科学文化性质决定了档案部门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档案馆作为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史料的中心,必须以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构作为基础。档案馆只有搞好公共关系,才能收集到有特色的档案资料,才能把属于个人所有的档案(如名人档案)收集到档案馆中来,使其发挥更广泛的社会作用。

第三,机关档案业务的扩大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

我国基层档案业务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近年来,我国基层档案业务工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保管成分多样化(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种类繁多)、接收档案制度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等,这就决定了档案部门既要与机关内各机构发生联系,又要与形成或利用档案的部门或人员发生联系,这就涉及公共关系问题。

第四,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需要树立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开展公共关系建设。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较强的内向性、封闭性特征,较弱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影响了自身公众形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拓展职能,是档案工作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树立档案部门良好的、具有公众亲和力的社会形象的关键。此外,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也应具备较强的社会意识,利用各种时机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不断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是指档案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档案管理是一种社会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共同行为,其目的在于把全社会的档案以不同形式分层分类集中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社会性的开放管理系统。这种社会化档案管理的实现是以方方面面的条件保证作为基础的。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的执法权,是实现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较为完整的国家档案管理网络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靠基础;档案馆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基本形式;而文件中心、档案事务所、档案寄存中心和其他商业化运作的档案中介机构则是档案管理社会化的有效补充。

总之,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档案信息这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资源要素在认识上的深化,社会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将会更加强烈。档案工作者应适应档案工作社会化发展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把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化作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应注意到,随着人类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我国档案工作正P119可予合作的有关档案方面的项目,并执行文化协定中有关档案方面的项目。

(三)开展国际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二、收集散失档案、解决国际档案纠纷的档案学理论基础和国际法律依据

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历史面貌的重要工具。由于战争等原因,一个国家的档案大量流失到另一些国家的现象在国际上普遍存在。为此,国际档案界一直重视研究收集散失档案、解决国际档案纠纷的档案学理论基础和国际法律依据。

(一)收集散失档案的档案学理论基础

2.职能所有权原则

3.主权追溯原则

4.历史连续性原则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连续的,维护历史的连续性是一个民族和一P121在逐步融人国际档案工作交流的体系之中,参与日益频繁的国际档案事务,处理档案工作国际交往中日益复杂的各类关系问题。

THE END
1.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20241007142440.pdf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 1、引进传播阶段00 00 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1986年 2、徘徊成长阶段00 00 时间:1987年——1993年 3、开拓创新阶段:00 00 时间:1993年——1996年 4、重组阶段:00 00 时间:1996年至今 0 二、公共关系的定义: 00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的手段来影响公众...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7/7150130035006160.shtm
2.《公共关系学》: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历程本微课程是关于公共关系学的学习资源,主要讲授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关系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https://www.12371.cn/2020/08/10/VIDE1597044486173566.shtml
3.公共关系学在我国的发展()A.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B.公共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进我国C.公共关系首先以一种实践的形态被认识和应用,随之作为一门学科和专业逐步得到认可和发展D.1983年,国内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出现公共关系的职能部门E.1985年,国内的大学开始设置公共关系课程或专业F.1986年逐步建立起各省市的公共关...https://m.ppkao.com/tiku/shiti/197bccb7cc4748c6abc7470965d4c58d.html
4.简述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简述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简述我国妇女体育地位的发展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简述我国隋唐时期记谱法的发展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述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简述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点击查看答案 第...https://www.shangxueba.cn/4165265.html
5.随着改革开放和市抄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在()传进我国。更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在()传进我国。”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这里应当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罗马...https://m.ycpai.cn/souti/5b2a7myj.html
6.第三节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传播我国公共关系活动在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大城市,20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现代公共关系开始进入我国,到20世纪末,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一个日益规范、充满发展潜力、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日益重视公共关系工作,使公共关系事业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518189_1105936368.html
7.2016考研管理学: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 1、经济市场化是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重构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其中重要的是理顺政企关系)公共关系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政府公关也不例外,政府必须强化公关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https://www.kaoyan365.cn/guanlixue/39398.html
8.外销员考试历年考试选择题精选36.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国际分工、国际价值和 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②社会再生产理论; ③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理论。 37、其他条件不变,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可以 ①增加一国对外贸易值 ②扩大进口和缩减出口 ③扩大出口和缩减进口 38、营销组合的“4p”是指 ①产品、价格、地点和...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waixiaoyuankaoshi/0761623132589948_707.htm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1974年在香港影响最大的联太公共关系公司建立。 ? 港台公共关系的发展态势,为公共关系及时传入大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公共关系的文化特色?一、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公共关系 ? (一)中国的公共关系是改革开放“引”来的?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将实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八字方针.在引进...https://doc.mbalib.com/m/view/c0420709c21469b869dc816ef3b657af.html
2.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发展的影响信阳新闻网浅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发展的影响 洪家敏 摘要:20世纪80年代,公共关系这门学科传入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公共关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或多或少带有些鲜明的中国特色,尤其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https://www.xyxww.com.cn/jhtml/jyzx/140120.html
3.江苏自考27786《公共关系学》教材大纲江苏自学考试教材大纲公共关系学是近十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对于企业、政府、政党、社团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公共关系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公共关系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方法,为公共关系学的中国化...https://www.js-zk.com/jszxksjcdg/25594.html
4.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精选7篇)公共关系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有利的公共宣传空间,为企业建立良好的法人形象,也可以为企业处理来自于四面八方的公共信息,为企业在社会中建立良好口碑。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篇1 ...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75034.html
5.新时代公共关系服务社会创新发展——中国青年网新时代公共关系服务社会创新发展 2018年9月20日,在法国巴黎里昂火车站广场举行了由我国著名雕塑、绘画艺术家,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超先生创作的大型户外青铜作品“一战华工”的落成仪式,这也是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供图...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3/t20210309_12754868.htm
6.公共关系论文(通用9篇)财务信息披露不能拖延,以免了解内情的人从中谋利,损害不知情的股东利益。及时发布能够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的财务新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满足财务公众和会计公众的需要。 第三,原则。任何公共关系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作为公共关系的分支也不例外。会计公关与财务公关的原则性有一定的相通之...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00617080918_2418033.html
7.公共关系学学习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公共关系学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协调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必须运用公共关系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而这一切都需要公共关系理论的指导。 本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属于基础理论部分。讲授公共关系概念,公共关系发展历史,公关关系的职责和功能。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1020338.html
8.2023年公共关系学作业5.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的公共关系学著作是(C)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A.《公众舆论的形成》B.《公共关系学》;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C.《有效的公共关系》D.《原则宣言》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https://www.yxfsz.com/view/161121286751581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