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CCTV.com

聆听雪域高原述说将士的执着与奉献穿过历史长河解读浩然精神的忠诚与价值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解放军在八十年的顽强奋斗中,培育和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和宝贵精神财富。前不久,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胡锦涛同志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藏人民解放军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性任务,结束了西藏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与此同时逐步形成、接力传承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西藏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聆听雪域高原述说将士的执着与奉献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早期进藏和驻藏部队官兵前赴后继,始终战斗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第一线,始终战斗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第一线,始终战斗在边疆为家、长期建藏的第一线。巍巍喜马拉雅山见证了这个英雄群体的奋斗足迹和战斗身影、滔滔雅鲁藏布江诉说着这个英雄群体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倾注事业的巨大牺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亲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老西藏们与常人一样,渴望家庭欢聚,需要天伦之乐,但他们深知没有民族的团结统一,没有巩固的国防,哪来万家的团圆?家事再大大不过党的事业,亲情再重重不过使命责任。无论是进藏伊始,还是后来条件改善,相当部分同志是单身一人在边疆工作,与亲人远隔万水千山,家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往往无法及时料理。有的同志虽然已婚,但离多聚少,双方长期过着牛郎织女式的夫妻生活。有的夫妻均在西藏工作,有了孩子只好送到后方办事机构集体抚养,或是送回老家请父母、亲戚代养。首批进藏的1100多名女兵,大部分人成家在西藏,她们当时所生下的小孩近五分之一夭折,甚至连张国华同志的小女儿也病死在进军西藏的路上。老西藏们牺牲奉献,无怨无悔,换来的却是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胜利,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的辉煌成就。

环境铸就的坚毅品格。50多年来,一茬茬高原官兵具有坚定信念、顽强意志、拼搏精神和不变追求的高尚思想境界。五、六十年代,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巡逻执勤,他们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从新疆方向进军的先遣骑兵连,由于大雪封山、断绝供应和高山疾病等原因,全连135人在不到一年间就有56人光荣牺牲。很多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张经武同志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命安危,十几年如一日地战斗在雪域高原。谭冠三同志在进藏之初就曾誓言:“把老骨头埋在西藏”。后来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同志拽着马尾巴,累死在边防线上。当年,比艰苦可怕的是寂寞。忍耐还表现为对长期远离亲人的默默思念,不能及时收到亲朋好友的音讯。艰苦的边防哨卡,很多同志一呆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边防官兵“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常年见不到甚至忘却了绿色,心理的孤寂和压抑超乎常人的预料,但是大家无不感到:为党站岗值得、为国戍边值得、为民奉献值得!正是这种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锻造了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利益舍得一切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特殊高原边防部队。

穿过历史长河解读浩然精神的忠诚与价值

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需要精神力量支撑,越能激发革命斗志品格。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完成使命任务和夺取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思想动力。

赤胆忠诚,军魂永不变。激荡着高原将士心灵,鼓舞他们努力拼搏进取,保证坚决完成任务,指引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究竟是什么?是昌都战役的胜利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平息武装叛乱和全面实行民主改革,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出的军威和国威。解放军每走一路到一地都不忘搞建设,先后建起连接高原与内地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交通要道,在万里雪域开垦出“高原南泥湾”,架起了通往祖国四面八方的空中走廊,筑就了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天路,从腹地到边境建起的国防绿军营与哨所,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我党在西藏执政的成功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西藏取得的伟大胜利。部队坚持“政治重于军事”、“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慎重稳进”地处理各种错综矛盾和复杂关系,严守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五十多年来,高原官兵笑对冰雪严寒,赤诚戍守边关,一岗一哨高举党的旗帜,一官一兵听从党的指挥,一言一行遵守党的纪律,步调一致地履行历史使命,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恪尽职守,使命重于山。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贡献”。然而,高原将士没有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踏踏实实地干着。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让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一任务既光荣又神圣,只有解放了全西藏,才算作完全解放了中国大陆;只有在西藏实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称得上最终在中国大陆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革命理想的指引下,许多同志为之奋斗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们忠实履行“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担负起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神圣职责”、“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而不懈努力。高原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卫在边关、拼搏在雪域、战斗在高原,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倾注于对军人职责的深刻理解与长期实践中,经受住了得与失、苦与乐、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谱写出人生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永远铭记世界屋脊前无古人的奇迹与丰碑

“血汗洒边关,丰碑树高原”。伴随着西藏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进程,“老西藏精神”的奠基者和实践者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与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西南边疆创造出人间奇迹,成为值得大书特书、永载史册的英雄史诗,镌刻在世界屋脊、传颂于万里边疆的辉煌丰碑。

安内外,万里边疆固金汤。旧西藏有边无防、内忧外患不断。1888年和1903年英国两次武装入侵西藏,逼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拉萨条约》。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擅自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改为“宗主权”。1913至1914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背着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私下与西藏地方代表夏扎用秘密换文方式,在一张地图上划了一条所谓的中印边界线,炮制了使中国人民蒙受屈辱且永远不能接受的“麦克马洪线”。驻藏人民解放军从进藏之日起,就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历史重任。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取缔了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加强边防巡逻执勤,实施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迈着坚定步伐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与辉煌

资料图片:3月19日,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官兵帮助克松村群众盖房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西藏工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不同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斗争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指引,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有全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有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驻藏人民解放军和公安武警的强大力量,任何企图阻挡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让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象征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五星红旗在祖国西部雪域高原的上空永远飘扬。

资料图片:驻西藏林芝地区的部队官兵参加森林灭火行动(2007年4月21日摄)

面对新的军事变革,迎接挑战再创佳绩。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适应军事变革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人才兴军之路。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地位,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部队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统筹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关系,统筹作战部队与保障部队建设的关系,统筹部队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片:首批进藏新兵抵达拉萨2008年11月19日,来自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江西、山东等省市的武警部队首批进藏新兵抵达拉萨。图为武警西藏总队的新战士们兴奋地抵达拉萨贡嘎机场时的情景。

履行人民军队职能,应对威胁忠诚使命。发扬和光大“老西藏精神”,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和体现在不断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素质和能力上。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职能意识,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着眼军事斗争的实质准备和做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应急准备,从实战要求出发,从难、从严大搞军事训练和科技练兵,确保一旦面临安全威胁或突发事件能迅速拉得出、坚决上得去、确保打得赢。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持久开展军民联防共治,广泛参与平安社会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THE END
1.从远古文化遗存看藏区与祖国内地的关系.pdf文档介绍:从远古文化遗存看藏区与祖国内地的关系何耀华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光荣成员考古学的材料证明从远古时代开始藏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今青藏和川西高原地带并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先民结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研究藏区的古文化遗存对于认识这个整体形成及其发展的规律...https://m.taodocs.com/p-45861026.html
2.人教版高一历史知识点(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C、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https://www.51test.net/show/5914597.html
3.下列关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港自然...17.下列关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B.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C.祖国内地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D.香港所有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都来自祖国内地.工业也都转移到内地https://m.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bec06ad097a7b18fe404e7524aaa0ff4
1.西藏自古以来与祖国的血肉联系现代西藏历史上,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西藏地方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地方政权,以会盟、结盟、联盟、封赠等形式与祖国其他地方政权交往交流交融,在政治上形成了团结友好的亲谊关系,在经济和文化上建立了密切联系,为最终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基础。 http://m.tibet.cn/cn/in/xzxw/202405/t20240514_7625575.html
2.西藏历史问题研究一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史说略在线免费阅读一 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史说略 一、语言、血缘和文化渊源上的密切联系 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远古时期就保持着血肉联系,这种联系较民族的形成为早。民族,如众所知,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远不能涵盖藏汉两族先祖血缘和经济文化上交流的全部内容,也远没有后者来得悠久。从考古学、古人类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就...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43096631518039074
3.《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部分知识要点(修订版)12.10.docx《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部分知识要点(修订版)12.10.docx,第PAGE14 页 /共 NUMPAGES17页 《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部分知识要点 第一章 13世纪以前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的发展 青藏高原,除江河谷地外,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早在远古时期,西藏高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06/8053133117006023.shtm
4.深入开展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强调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为新时代做好西藏...https://www.xzqwdx.gov.cn/lldt/3240
5.2023年初中中国现代史核心知识点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核心知识点 主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时代特征】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https://m.zhongkao.com/e/20230713/64afff36a8b3b.shtml
6.罗布林卡内的西藏历史壁画以连环画的形式收录了西藏古往今来的重大事件,由301段文字说明和246 幅画面组成,反映了藏族起源的美妙传说,西藏地方各代政权的兴衰,佛教的传入及其各派系的形成,源远流长的汉藏亲密关系,各世达赖喇嘛的传略等,充分体现了藏民族据史作画,以画言史的传统。https://zangdiyg.com/home/article/detail/id/16182.html
7.西藏历史问题研究全本书评在线阅读一 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史说略 一、 语言、血缘和文化渊源上的密切联系 二、 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与紧密联系 三、 政治上从分治到大一统 四、 宗教与文化上从切磋借鉴到密切交流 五、 民族心理上由隔膜走向相互认同 二 西藏自古是中国一部分的若干问题 一、 关于“西藏”地方与“中国”关系的几种主要说法及其依据 ...http://e.dangdang.com/products/1901324172.html
8.新疆问题心得体会6篇(全文)(2)第一个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西藏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3)20世纪60 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纪念这一事件的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4)建立西藏自治区。西藏成为我国重要的牧区。(5)...https://www.99xueshu.com/w/filee44n7rjr.html
9.解放西藏史(选登)环球视野编者按:《解放西藏史》是由《解放西藏史》编委会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著。这部书...“中国官吏不得在西藏行使与内地行省同样之权利”,“中国不得派遣军队驻扎拉萨”“等无理条款,要挟新...英国一面继续从外交上对民国政府施加压力,一面指使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加紧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袁世凯政府...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34232.html
10.西藏历史仓央嘉措,六世**喇嘛,西藏历史上颇受争议的著名人物。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这对夫妻可谓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诠释意义甚至超过了满汉全席。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uvwxy1f.html
11.来自祖国母亲最珍贵的礼物——内地西藏班办学三十周年纪实由于工作关系,新华社《瞭望》周刊资深教育记者周大平,上世纪80年代曾多次参与报道内地西藏班办学盛事。在他看来,党和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与当时西藏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复杂、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办教育十分艰难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当时,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西藏要从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开放式经济,从供给型经...http://www.jyb.cn/zgmzjy/jj/201507/t20150728_631661.html
12...::肖京: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现实基础与实践路径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交流,充分借鉴吸收内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真正融入到国内经济大循环,才能更好推进西藏现代化建设。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表明,在动乱和战争年代根本不可能有条件进行现代化建设,疏远内地、固步自封更不可能真正实现西藏现代化。西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各项成就,都离不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http://iolaw.cssn.cn/zxzp/202409/t20240929_5788909.shtml
13.西藏·第36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正确处理“一和多”“同和异”“恒和变”的关系,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持续推进“四史”和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教育,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大力培养民族团结家庭“能人”,更好带动...https://www.edulxw.cn/news/index/detail.html?id=45769
14.《中国共产党简史》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趋于协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过去长期感到困扰的一些经济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为“七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在全面推进城乡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逐步形成由沿海地区向内地滚动的格局。根据新...https://tgztw.tit.edu.cn/info/1019/1097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