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雪域高原述说将士的执着与奉献穿过历史长河解读浩然精神的忠诚与价值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民解放军在八十年的顽强奋斗中,培育和形成了优良革命传统。“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组织部分和宝贵精神财富。前不久,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胡锦涛同志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藏人民解放军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胜利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性任务,结束了西藏延续一千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与此同时逐步形成、接力传承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西藏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聆听雪域高原述说将士的执着与奉献
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早期进藏和驻藏部队官兵前赴后继,始终战斗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第一线,始终战斗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第一线,始终战斗在边疆为家、长期建藏的第一线。巍巍喜马拉雅山见证了这个英雄群体的奋斗足迹和战斗身影、滔滔雅鲁藏布江诉说着这个英雄群体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倾注事业的巨大牺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亲情是人类的基本情感。老西藏们与常人一样,渴望家庭欢聚,需要天伦之乐,但他们深知没有民族的团结统一,没有巩固的国防,哪来万家的团圆?家事再大大不过党的事业,亲情再重重不过使命责任。无论是进藏伊始,还是后来条件改善,相当部分同志是单身一人在边疆工作,与亲人远隔万水千山,家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往往无法及时料理。有的同志虽然已婚,但离多聚少,双方长期过着牛郎织女式的夫妻生活。有的夫妻均在西藏工作,有了孩子只好送到后方办事机构集体抚养,或是送回老家请父母、亲戚代养。首批进藏的1100多名女兵,大部分人成家在西藏,她们当时所生下的小孩近五分之一夭折,甚至连张国华同志的小女儿也病死在进军西藏的路上。老西藏们牺牲奉献,无怨无悔,换来的却是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胜利,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的辉煌成就。
环境铸就的坚毅品格。50多年来,一茬茬高原官兵具有坚定信念、顽强意志、拼搏精神和不变追求的高尚思想境界。五、六十年代,无论行军打仗,还是巡逻执勤,他们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从新疆方向进军的先遣骑兵连,由于大雪封山、断绝供应和高山疾病等原因,全连135人在不到一年间就有56人光荣牺牲。很多同志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甚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张经武同志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不顾生命安危,十几年如一日地战斗在雪域高原。谭冠三同志在进藏之初就曾誓言:“把老骨头埋在西藏”。后来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同志拽着马尾巴,累死在边防线上。当年,比艰苦可怕的是寂寞。忍耐还表现为对长期远离亲人的默默思念,不能及时收到亲朋好友的音讯。艰苦的边防哨卡,很多同志一呆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边防官兵“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常年见不到甚至忘却了绿色,心理的孤寂和压抑超乎常人的预料,但是大家无不感到:为党站岗值得、为国戍边值得、为民奉献值得!正是这种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锻造了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利益舍得一切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特殊高原边防部队。
穿过历史长河解读浩然精神的忠诚与价值
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需要精神力量支撑,越能激发革命斗志品格。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完成使命任务和夺取新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思想动力。
赤胆忠诚,军魂永不变。激荡着高原将士心灵,鼓舞他们努力拼搏进取,保证坚决完成任务,指引他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究竟是什么?是昌都战役的胜利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平息武装叛乱和全面实行民主改革,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出的军威和国威。解放军每走一路到一地都不忘搞建设,先后建起连接高原与内地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交通要道,在万里雪域开垦出“高原南泥湾”,架起了通往祖国四面八方的空中走廊,筑就了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天路,从腹地到边境建起的国防绿军营与哨所,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我党在西藏执政的成功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西藏取得的伟大胜利。部队坚持“政治重于军事”、“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慎重稳进”地处理各种错综矛盾和复杂关系,严守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五十多年来,高原官兵笑对冰雪严寒,赤诚戍守边关,一岗一哨高举党的旗帜,一官一兵听从党的指挥,一言一行遵守党的纪律,步调一致地履行历史使命,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恪尽职守,使命重于山。有人说,“在西藏躺着就是贡献”。然而,高原将士没有懒洋洋地躺着,而是堂堂正正地站着,踏踏实实地干着。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让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一任务既光荣又神圣,只有解放了全西藏,才算作完全解放了中国大陆;只有在西藏实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称得上最终在中国大陆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革命理想的指引下,许多同志为之奋斗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们忠实履行“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担负起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神圣职责”、“为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而不懈努力。高原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卫在边关、拼搏在雪域、战斗在高原,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倾注于对军人职责的深刻理解与长期实践中,经受住了得与失、苦与乐、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谱写出人生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永远铭记世界屋脊前无古人的奇迹与丰碑
“血汗洒边关,丰碑树高原”。伴随着西藏风云变幻和社会发展进程,“老西藏精神”的奠基者和实践者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与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祖国西南边疆创造出人间奇迹,成为值得大书特书、永载史册的英雄史诗,镌刻在世界屋脊、传颂于万里边疆的辉煌丰碑。
安内外,万里边疆固金汤。旧西藏有边无防、内忧外患不断。1888年和1903年英国两次武装入侵西藏,逼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拉萨条约》。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擅自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改为“宗主权”。1913至1914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背着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私下与西藏地方代表夏扎用秘密换文方式,在一张地图上划了一条所谓的中印边界线,炮制了使中国人民蒙受屈辱且永远不能接受的“麦克马洪线”。驻藏人民解放军从进藏之日起,就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历史重任。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取缔了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加强边防巡逻执勤,实施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捍卫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迈着坚定步伐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与辉煌
资料图片:3月19日,西藏军区山南军分区官兵帮助克松村群众盖房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优秀成员。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西藏工作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在不同时期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为西藏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斗争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指引,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有全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有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发展的决心,有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驻藏人民解放军和公安武警的强大力量,任何企图阻挡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破坏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让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象征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五星红旗在祖国西部雪域高原的上空永远飘扬。
资料图片:驻西藏林芝地区的部队官兵参加森林灭火行动(2007年4月21日摄)
面对新的军事变革,迎接挑战再创佳绩。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积极适应军事变革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人才兴军之路。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地位,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部队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统筹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关系,统筹作战部队与保障部队建设的关系,统筹部队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料图片:首批进藏新兵抵达拉萨2008年11月19日,来自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江西、山东等省市的武警部队首批进藏新兵抵达拉萨。图为武警西藏总队的新战士们兴奋地抵达拉萨贡嘎机场时的情景。
履行人民军队职能,应对威胁忠诚使命。发扬和光大“老西藏精神”,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和体现在不断提高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素质和能力上。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不断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职能意识,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着眼军事斗争的实质准备和做好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应急准备,从实战要求出发,从难、从严大搞军事训练和科技练兵,确保一旦面临安全威胁或突发事件能迅速拉得出、坚决上得去、确保打得赢。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持久开展军民联防共治,广泛参与平安社会建设,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