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b.邵飘萍c.戈公振d.黄远生
2.新闻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
a.交流经验b.传播信息
c.公共服务d.文化娱乐
3.在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的,具有很强的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材料是()
a.骨干材料b.概括性材料
c.间接材料d.第一手材料
4.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通常表现于:社会活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功底和口才,以及()
a.语言表述能力b.职业的敏感性
c.人际交往能力d.多谋善断能力
5.在采访中,记者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主要应当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还有()
a.关心该事件的人b.事件当事人的亲属
c.持有不同意见的人d.同一类型中的典型人物
6.在采访实践中,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拟定的采访计划不符合客观实际,那就应当()
a.按原定的计划行事,边走边看
b.放弃原计划,寻找自己需要的例证
c.放弃原计划,采访到什么算什么
d.尊重事实,及时调整原定的计划
7.新闻记者积累资料,应当注意的是,一要坚持不懈,二要经常整理,三要()
a.准确全面b.积极主动
c.熟悉消化d.兼顾文史哲
8.新闻选择的最佳标准,应当是()
a.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b.新闻的倾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c.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政策标准的统一d.新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统一
9.在记者新闻生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新闻敏感是()
a.“天生”的b.性格决定的
c.别人教出来的d.实践中培养训练的
10.记者以下活动不属于采访核实的是()
a.找物证材料b.稿件请当事人审阅
11.采访对象不想谈的敏感问题,记者十分需要时,应采用的提问方法是()
a.闭合式提问b.直接式提问
c.迂回式提问d.开放式提问
12.某火车站的服务不好,旅客有意见,记者以旅客身份去该站现场采访,这种采访方式是()
a.巡回采访b.隐性采访
c.易地采访d.蹲点采访
13.采访方式中所讲的抓问题是指()
a.写批评报道b.采访反面问题
c.针对现实提出或解答问题d.要把采访的情况集中到一个问题上
14.采访中分析事物特点的方法有()
a.听取他人意见b.与采访对象讨论
c.与其他记者讨论d.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15.今年夏天,新华社的一个记者组在江南几个省采访夏收情况,这一采访方式叫()
a.交叉采访b.隐性采访
c.巡回采访d.易地采访
16.采访中开座谈会的好处是()
a.提高采访的针对性b.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了解情况深入细致d.能听各方意见,全面了解情况
17.新闻写作中的所谓“新闻主题来自事实,事实决定新闻主题”,是指()
a.主题源于客观事实b.从事实到新闻事实
c.主题来自“头脑风暴”d.主题与新闻题材一致
18.新闻的开头,或概括总体,介绍主要内容;或突出个性,强调内容特点;或开宗明义,提出全文主旨;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这在新闻写作学上称为()
a.三角法b.金字塔法
c.形象导入法d.开篇点题法
a.帽头b.电头c.导言d.导语
20.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称为()
a.直接性导语b.描写式导语
c.间接性导语d.叙述式导语
22.消息中,有关人物的出身经历、身份职务和性格特征等背景材料,称为()
a.人物背景b.家庭背景
c.社会背景d.出身背景
a.交叉式结构b.渗透式结构
c.纵横结合式结构d.时空结合式结构
24.新闻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现场新闻,经常用来表现事件或刻画人物的手法是()
a.铺张渲染b.刻画描绘
c.白描、细描d.叙述、描写
25.借鉴运用散文的结构和方法,被称为新闻中的“散文”,是指()
a.游记b.杂记c.侧记d.散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线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c.只是信号,有待证实d.形态多样,真假难辨
e.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27.选择观察时机时记者应当注意()
a.记者认为适宜的时机b.体现观察对象特点的时机
c.由记者工作日程而定d.根据观察目的确定时机
e.抓住观察的关键时刻
28.在访问中,记者应当记录的是()
a.提问的提纲b.现场典型情景
c.采访对象的话d.谈话的主要内容
e.容易忘的内容
29.在新闻写作中,新闻要新,是指()
c.内容上的新d.角度上的新
e.观点上的新
30.消息按报道内容分类,有()
a.政治新闻b.经济新闻
c.社会新闻d.国际新闻
e.人物新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采访基地
32.交叉采访
33.风貌通讯
34.新闻结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新闻记者应当如何做好采访的平时准备
36.记者的现场观察有什么意义
37.简述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8.中央某报派你去采写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稿件,请你拟定一个简要的采访方案。
39.指出下述新闻中哪些内容属于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析其主要作用。
变种菌来袭全球小麦恐遭殃
本报2009年3月29日讯科学家1999年在非洲的乌干达发现破坏农作物的变种秆锈菌,称之为“ug99”秆锈菌。这种秆锈菌已从乌干dp蔓延到肯尼亚和南苏丹地区,对当地小麦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农作物专家鲍拉格表示,“它迟早会在世界各地出现”。
科学家本周在墨西哥开会讨论“ug99”秆锈菌的影响,担心它持续往东蔓延,会使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主要的小麦生产中心沦陷。根据统计,巴、印、孟三国生产的小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5%,养活全球超过10亿的贫穷人口。
“ug99”秆锈菌可怕之处在于它能在几小时内让农作物遭受感染,而且其看不见的孢子可以随风飘至数百公里之外。一旦小麦遭到病菌攻击,几天之内就成为一堆变黑、毁坏的麦秆。
最近,肯尼亚和乌干达传出小麦产量骤减80%的消息。农作物专家警告,这种病菌可能会摧毁贫穷国家的小麦收成,并导致饥荒和动乱。一般相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麦品种中,有大约80%至90%容易感染“ug99”秆锈菌。
1970年以开发小麦品种及农耕技术而赢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鲍拉格说,“问题的严重性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小麦产量问题。迟早,它将可以在世界各地出现,包括美洲、欧洲、澳洲和南美洲。”
依照地球的风向,“ug99”秆锈菌接下来可能蔓延至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小麦持久抗秆锈病计划”执行长沃尔德则说,哈萨克、土耳其、乌克兰等地的小麦也都容易受到感染。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20分)
40.根据下述新闻事实材料,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新华社电讯。(2009年3月29日美国发稿或3月30日中国发稿,字数700—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