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

第五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荣成召开

2022年8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第五届核能公众沟通交流大会在山东荣成顺利召开。作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开展核能行业公众沟通的年度交流研讨平台,大会以“双碳目标下的核能公众沟通”为主题,围绕“双碳”目标下我国核能公众沟通的新形势、新任...[详细]

主持人:杨波

开幕致辞:修炳林

鲍家斌

李治国

徐明

主旨演讲

报告人:王炳华

论文表彰及视频发布

主题报告

中核集团:赖江南

中广核:喻向东

国家电投:王俊

中国华能:张涛

主持人:吕华权

特邀报告:

褚松燕:新时代党的公众沟通工作思想与要求

关兆泉:山东省核能发展建设工程行动

专题报告

刘华杰:核动未来·聚能兴荣

孙占峰:以核技术产业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梁军:核能综合利用项目的科普宣传与公众沟通

报告交流

杨波:涉核公众沟通工作问题思考

吴岗:建设核能云端博物馆,打造科普宣传新平台

贾鹤鹏:中国抗疫经验对核能公众沟通的启示

王炳华:大会总结

海岸露天专业沙龙

参与人员:各单位公众沟通专业人士

明星演说员——核能公众沟通明星风采展示活动

主持人:左跃

评委会:杨波、孙立斌、谭爽、简靖文、原勇、文剑波、房崇强

参与选手:来自四大集团的19位员工代表

参观学习

1.郭永怀纪念馆

2.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3.国和一号示范工程

为双碳目标下的核能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社会...

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优质能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核能发展,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中均强调要“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部署推动核电建设,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海南、辽宁、广西等各省政府都将核电发展列为能源领域重点工作,我国核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是一项伴随我国核能发展过程的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给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做好公众沟通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认同核能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认清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形势下、核能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更需要我们不断认识当前核能公众沟通的新任务新问题,创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沟通方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公众沟通和融合发展的新途径,让各级政府领导、公众和社会普遍知核、信核、拥核、爱核,从而推进核能建设。惟其如此,才能在中国特色的核能公众沟通之路上行稳致远,为实现双碳目标下核能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深刻认识核能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

核能利用在能源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天然铀能量密度大,易于长期储存;与燃煤发电相比,每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每年可等效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以上。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核电作为高效稳定、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可较大规模建设的基础性低碳能源,可以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核电还可以承担电网的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为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消纳提供支撑,提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核能发展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艰巨任务中的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以此作为核能公众沟通的思想基础,有效精准开展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提升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我国坚定不移发展核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核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碳中和”是时代命题,关乎全人类未来发展。由于人类社会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实现双碳目标正在成为一场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重大经济社会变革,并进而正在演化成一场新型的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竞争。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带来的粮食与能源安全危机,让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在气候危机与能源危机叠加的困境中,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成为各国能源行动的首要任务。在未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电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必须配备具有足够稳定性、灵活性和转动惯量的多样化电力组合,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具有清洁低碳、稳定高效优势的核能正在重新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欧洲议会近期投票正式从法律上确认核能为绿色能源。美、法、英、俄、韩等主要核电国家,都在重新提出新的核能建设项目或者出台核能促进政策,甚至曾经坚定“去核”的德国也计划将最后三座核电站延期退役。在双碳和能源安全双重目标的推动下,全球核能发展迎来了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020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的《重塑美国核能竞争优势,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列为美国核能出口的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在核燃料供应链安全、先进技术研发、核技术出口等领域制定了一系列重塑美国核能领导地位的措施。

因此,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和有利战略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和领会我国发展核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坚定发展核能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核能公众沟通工作中,必须让公众更充分地理解当前严峻国际形势,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的决心和战略部署,从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和发展大局的角度,让公众理解,发展核能是关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中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当前核能公众沟通的新任务与新挑战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方针指导下,近年来,我国核准和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稳步增加,目前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为全球第二。“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将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电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提升,大型核电机组综合利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也将在供电、供热、供汽、工业制氢、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核能将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和能源安全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同时,这也为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

一是部分新厂址公众沟通任务艰巨。随着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方针的落实,新的核电厂址不断启用,我们需要和一些从未接触、不了解核电的地方政府领导与公众打交道,尤其是,由于核电厂址非常稀缺,对一些原备选厂址,我们需要和一些曾经对发展核电有质疑的地方领导、公众进行再次沟通,以争取他们在新时代下对发展核能的理解与支持,另一些新选厂址公众沟通的挑战很大。一方面,我们要切实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公众在核能发展中享受到应有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与公众沟通协商,求同存异化解矛盾,消除疑虑,赢得支持理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何有效开展公众沟通,争取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是核能行业需要始终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长期命题。

二是如何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的公众沟通是新课题。随着山东海阳与浙江海盐一北一南两个核能供暖项目成功投运、辽宁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以及首个工业供汽核能工程在江苏田湾开工建设,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核电站向当地用户提供安全经济高品质的供暖(供冷)、供汽服务,核能的综合利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我国积极推进高温气冷堆、模块化小堆、低温供热堆、海上浮动堆等核动力装置研发与建设,紧密结合用户侧综合能源消费需求,为供热(供冷)、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等提供清洁能源。核能以“清洁供暖”“干净的饮用水”“高品质的工业蒸汽”等形式更加密切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在改变公众对核能的认知,我们的公众沟通策略方法和内容也应相应进行调整与变化,需要新的宣传模式和沟通方法。此外,由于小堆项目主要分布内陆地区,更加贴近用户,公众较为敏感。我们既要借鉴大型核电机组公众沟通的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还要研究如何做好小型堆的公众沟通工作,建立小堆项目与用户、周边社区良性共赢模式,让小堆成为社区和公众的好邻居,也是核能行业亟需研究的新任务。

三是涉核舆情管理面临挑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在“处处都是舆论场,人人皆是发言人”的网络环境下,随着我国核电项目运行和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任何事故或事件都随时可能引发舆情并瞬间放大,涉核信息尤其敏感,公众很容易被漫天传播的各种消息所裹挟而无从分辨,引发舆情风险。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核能行业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国外势力利用而形成舆论焦点。因此,如何引导和管理好舆情,防止舆情演变成群体事件,一直是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不断创新新时代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方法,凝聚全社会正能量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公众沟通之路,构建了“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科普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舆情应对、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切实保障了公众权益,并推动了一批核电新项目顺利稳妥的开工建设。在“双碳”目标下,我们应围绕核能公众沟通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勇于探索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切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以核能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沟通的思想基础,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的核能公众沟通工作机制和模式,不断总结经验,集聚全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做好核能公众沟通,为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做好公众沟通首先要赢得公众的信任。核能的安全特殊性和敏感性决定了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度和信心取决于对我国核能行业的高度信任,这是做好核能公众沟通的基础。因此,赢得公众的信任是核能全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它要求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践行使命。首先,要确保我国在运核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在建核设施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不发生不可接受的事故和事件,确保核安全。这是赢得公众信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基础。其次,整个核能产业链应严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以严慎细实的作风,切实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确保服务和产品的高质量。再次,必须以透明、开放的态度,客观准确及时通报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回应关切,绝不容忍以任何理由隐瞒、谎报,甚至作假行为。最后,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秉持“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核工业人专业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核能行业和核能从业人员对核事业高度负责的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和信心。

三是要持续探索和实践核能项目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我国核能事业发展的最终使命是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国的核能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一直践行与当地百姓共享核能福祉。通过扶贫共建、带动地方就业、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等各种方式,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形成了秦山核电与海盐当地“核谐邻喜”发展模式、苍南核电以生态核电与地方融合发展的“绿能小镇”、山东核电为海阳市打造“零碳”供暖城市等多种企地融合发展模式,得到了当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在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更加持续深入地探索与当地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把核能项目周边居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国家核能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利益长期共享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才能够为核能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是协力打造核能舆论阵地,做好舆情管理工作。在全媒体时代下,要发挥各种传播媒介优势,主动建立各种核能公众沟通的主流宣传平台,统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力量,主动宣传核科学,讲好核能故事。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和涉核企业应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及时发布信息和政策解读,解答公众疑惑,并对媒体上的负面报道及时回应予以解释,对谣言或错误信息进行澄清,正本清源。另一方面,核能行业应加强涉核舆情的监测研判,研究影响公众的各种新概念和观点,及时引导公众正确解读,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避免酿成社会稳定群体事件。

同志们,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的迫切需要。核能发展离不开广大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核能行业将牢记核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崇高使命,紧密团结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定能持续开创核能公众沟通的新局面,续写我国核能事业发展新的辉煌篇章。

THE END
1....重点联系道路运输企业制度暨道路旅客运输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王丽梅会长在讲话时指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既是完成好政府委托协会及全体制度机制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使命,也是搭建好为会员企业和行业有效沟通的交流平台。 王丽梅表示,制度机制工作做的好得益于各方的支持,她首先表达了三个感谢。一是感谢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制度机制工作给予的指导和支持,2022年在交通运输部主管业务司...http://www.crtm.cn/industryhot/27703.html
1.沟通与共鸣如何通过有效沟通让公众理解政策内容而这座桥梁,就是良好的沟通机制,它能够让人们互相理解,让公民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让政府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最终达到实现民主政治目的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成功建立起之间连接,都像是加固了这座桥梁上的砖块,为未来的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https://www.pketxmddia.cn/jun-lei-zhi-shi/350587.html
2.共情的密码:如何避免“鸡同鸭讲”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如此梳理下来,在线交流的问题也很明确了:因为传递的信息有限,又期待即时回复,很多时候说话不过脑子,对方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情感偏差,而且很容易因为这种偏差而感情用事。 如何更好地在线沟通,有四条原则值得谨记:第一、礼多人不怪。在线言辞多些客套,多表达感激、尊敬、问候、道歉、委婉的表达等等,这样一来至少会让...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51997
3.核电企业公众沟通常态化机制建设亟待加强纵观世界核电发展历史,建立良好的公众沟通机制和核电行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反之则相互制约。核电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常态化公众沟通机制,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按照PDCA循环常态化精准开展公众科普工作。从核电公司层面出发,应统一整理、整合公众沟通工作中所需的各类资源,设计制作一系列能体现公司企业文化特征、具备...https://news.bjx.com.cn/html/20200420/1064547.shtml
4.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通用8篇)第一,建立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基础。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也就无从谈起。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容易积累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利益呈现出多样性,不同利益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fza5l.html
5.同心协力共创核能公众沟通新局面据了解,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将成立核能行业公众沟通专门组织,推动建立公众沟通长效协同机制。同时,推动公众沟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与媒体界的协同合作,开发系列标准化科普宣传教材和公众互动项目,开展核能公众沟通工作同行评估和经验交流,统筹策划和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核能的科学理性认知。https://ecro.mee.gov.cn/dtxx/yjzx/201910/t20191028_739511.html
6.高明勇对话宋华琳(下):药品监管需与公众加强风险沟通在未来,应将我国各类化妆品行业协会逐步培育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实体,使其真正成为沟通联结监管部门和化妆品企业之间的中间协调层。监管部门也应建立与化妆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机制,组织召开沟通交流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对行业关注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回应。 https://i.ifeng.com/c/8QdjO9caGyI
7.网站运营的计划书范文(精选10篇)五、沟通机制 沟通机制包括:市场与市场之间的沟通、市场与技术部门之间的沟通,规划人员与执行人员的沟通、技术人员内部交流。 网站运营的计划书 篇3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个茶叶B2C网络交易平台和营运网站,主要内容为: 向个人用户提供便捷全面的茶叶产品、自由的茶叶信息沟通平台及其他增值服务;向企业用户提供拥有大...https://www.unjs.com/fanwenku/198760.html
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中国青年网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发挥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作用,不断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袁达,办公厅主要负责同志陪同参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307/t20230704_14623122.htm
9.风险沟通研究进展综述11篇(全文)随着我国的企业风险沟通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机制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着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仍停留...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d4ytvfi.html
10.中国法院网出于执法办案的需要,基层法院需要与包括街道居委在内的管理组织沟通接触;出于专业调研的需要,基层法院需要与院校学者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出于权力监督的需要,基层法院也需要自觉甚至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司法过程。与社会公众的广泛接触,会对法院司法权力的行使带来一定影响,却也是基层法院完善司法公开机制的优势所在。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13/11/id/338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