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企业经济统计学》最新笔记(一)

△企业经济统计学:是指导企业如何搜集、整理和运用经济统计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1企业与企业运行

一、企业的含义

(一)概念

企业通常理解为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实际上,这并非企业的本质含义。

1.西方:企业是将土地、资本、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集合起来的组织,对某种事业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讲究效率的经营,以求达到创造利润的目标。

2.我国: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二)类型

1.按生产经营内容划分,可分为:

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生活服务企业等;

2.按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

中央企业地方企业乡镇企业等;

3.按经营规模划分,可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

(三)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P2-3)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企业必须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组织起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自己的生产经营获得收入来抵偿支出,并获得盈利。

△为创造/获得盈利,企业必须承担竞争的风险,讲究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核算。(其实还应由社会效益。“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看书P2中间:用是否盈利、经济目的判断是不是企业,更具有本质意义。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这是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地位的认定。表明企业是根据法律规定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从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独立法人,与其他组织的关系是独立自主的平等关系,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责权利关系。

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P3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

△个体户、小业主从事经济活动,承担经济责任,法人责任,广义上可成为企业,但一般考察,不讲起划归企业。

二、企业经济运行(P2-3)

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凡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物力具体体现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

(1)企业的投入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投入:

劳动手段的投入具体表现为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的折旧投入;

劳动对象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等的投入;

劳动力的投入具体表现为员工劳动报酬的投入。

(2)企业的产出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型之有关,其产出可能是工业品、农业品、商品流通或其它服务。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

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大;

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小。

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即经济存量。

投入产出和效益表现为经济流量。

企业通过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就会增加企业的存量。

所以,企业的经济运行,也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9)

(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P5-7)

1.人力要素(P5-6)

△是生产力中活跃、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包括:员工的数量、构成、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

△企业家是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结合方式不断创新的组织者和指挥员,绪雅有更加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组织和能力素质。

△企业家代表着企业利益,有责任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关系。

2.物力要素(P5)

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现代企业成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1)劳动手段或劳动资料:以实物形态长期使用,以价值形态逐步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

(2)原材料、辅助材料:性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

(3)动力:指推动各种机械运转的各种作用力。

包括:电力、蒸汽等。燃料是动力的组成部分,不像原材料那样构成产品实体,也是消耗,相当于辅助材料。

3.财力要素(P5)

表现为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及外商资本金。

企业资本金表现为物质形态,又称资产。

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4.信息要素(P5)

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掌握信息的数量和精度。

(一张照片后的巨额利润-三菱重工)

△企业生产条件或要素包括以上四个方面,是企业投入产出的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是企业获取大经济效益的充分条件。它还需要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和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

△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学研究的课题(内容);

△企业外部环境条件是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这涉及到公共关系学研究的范畴。

下面主要介绍企业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P7-9)

△企业外部条件及企业经营环境,是指企业的外界条件和各种联系。

研究企业的外部环境并进行统计分析,是搞好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

企业经营环境包括的范围很广,大致可归纳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方面。

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自然地理、天然资源和气候水文等客观条件。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

思想文化环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传统习惯和思想心态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介绍几个主要环境。

1.经济体制环境(P7-8)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基本的宏观环境。

2.宏观经济环境(P8)

3.市场竞争环境(P8-9)

4.思想文化环境(P9)

§2企业组织类型(P10)

一、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表现形式(P10)

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不同层次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结构是由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范围和管理效能(本地、跨省市、跨国)决定了其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

直线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事务(业)部式组织结构和多维组织结构即立体组织结构。

△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结构形式。考虑的因素包括:生产性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生产流程一级市场环境等。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的核算形式(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核算)。

△所以,研究统计、会计核算体制,一定要和企业的组织体制,特别是要和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二)企业组织系统(P11-12)

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指挥和管理,必须分设若干管理层次,逐级进行和指挥管理。

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

1、厂部。(P11)企业内部生产行政的高指挥机构。

2、车间。(P11)为企业三级行政组织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班组。(P11)是企业内部基层的行政单位,它由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所组成。

大型企业采用4-5个层次:

四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班组。

五层次:总厂(公司)、分厂、车间、工段、班组。

产品单一的企业采取两个层次:厂部、班组。

企业统计应当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国家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统计组织系统。(详见第二章)

二、企业类型(P12)

(一)分类标志及原则

1.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

2.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终用途为标准;

3.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二)常用分类标志的分类(P13)

1.按部门分工或经营领域分类(P13-14)

2.按经济类型分类(P14-15)

3.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P15-16)

4.按企业生产规模分类(P16)

5.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类(P16-17)

6.按其他标志分类(P17)

三、企业的主营与附营(P17)

(一)企业主营与附营的划分(P-18)

主营即指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附营即指企业为主营项目服务的或是企业主营项目以外的其他非主营活动。

(二)企业的多种经营(P18)

§3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P19)

一、企业活动条件统计(P19-20)

(一)企业内部活动条件统计(P20-21)

1.人力统计。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统计(P20)

2.物力统计。包括劳动手段统计和劳动对象统计两个方面内容。(P20)

3.财力统计。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统计。(P20-21)

二、企业投入统计(P21-22)

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资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

(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P21-22)

(二)活劳动投入统计(P22)

(三)综合投入统计(P22)

三、企业产出统计(P22-24)

(一)成果表现――实物量(P22-23)

1、产品品种(P23)

2、产品质量(P23)

3、产品数量(P23)

(二)成果表现――价值量(P23-24)

1、价值构成

2、价格表现

四、企业经济效益统计(P24-26)

(一)从生产角度和使用角度考察经济效益(P24-25)

从生产角度看问题,将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对比,也就是将投入与产出对比,称为经济效果;从使用角度看问题,将有用成果与满足需要对比,也就是将产出与实际满足需要对比,则为经济效用。经济效益则为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用相乘的总和。

(二)从劳动投入考察经济效益(P25)

(三)从管理水平等其他因素考察经济效益(P26)

五、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P26-27)

(一)企业经济活动条件指标体系(P26)

(二)企业投入指标体系(P26)

(三)企业产出指标体系(P27)

(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P27)

§4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P28-33)

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P28-30)

(一)企业统计核算(P28)

(二)企业会计核算(P29-29)

(三)企业业务核算(P29-30)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P30-33)

(一)三大核算的相互关系(P30-31)

在企业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二)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

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具体内容如下:

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2.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3.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4.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P32-33)

§5企业经济统计学与有关经济、管理诸学科的关系

一、与企业经济学的关系

二、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三、与企业管理学的关系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P39-67)

§1企业统计组织工作(P39-48)

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P39-40)

企业的核算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而作为企业的统计组织体制,则要以企业内部综合统计为中心,以车间基层统计为基础。综合统计在企业统计组织中的中心地位,是由综合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企业的统计组织与企业的规模有密切关系。一般的企业是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统计制。在小型企业里,则为厂部和车间(或班组)的两级统计体制。而大型企业,可设四级甚至五级统计体制,为适应整体工作的需要,统计人员的岗位可设专职或兼职。

1.综合统计工作P40

2.职能部门统计工作P40

3.车间统计工作P40

4.班组统计工作P40

二、企业统计工作过程(P41-45)

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有三个工作过程,即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资料的整理与企业统计分析。

(一)企业统计调查(P41-42)

企业经济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大量搜集企业经济统计资料的过程,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企业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企业统计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调查对像包括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二)企业统计整理(P42-44)

1.整理的概念与作用(P42-43)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统计整理方案的设计(P43)

统计整理方案的内容包括:

(1)确定汇总的经济内容与综合表;(P)

(2)确定分组的标志与分组的方法;(P)

(3)确定资料汇总所采用的形式;(P)

(4)确定资料的审查内容与方法。(P)

3.统计整理的内容(P43-44)

通过统计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材料,必须进行加工整理,并进行审查,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P)

逻辑审查(P43)

设疑审查(P43)

人机审查(P43-44)

(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P44)

(3)编制统计表或分析表。(P)

4.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P)

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传统的报送方式和软盘报送或计算机网络传送方式。

(三)企业统计分析(P44)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

1.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

生产条件的统计包括存量和流量的统计,与之对应的企业统计分析有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

2.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

(1)投入方面。

劳动分析:

原材料分析:

设备分析:

产品成本及财务分析:

(2)产出方面。

3.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

企业经济统计资料,是企业各级统计组织工作的成果。

(一)企业内部统计资料(P46-47)

1.产统计资料产量产值品种计划与生产生产或生产计划部门

2.品质量统计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特性

工作质量质量检验或质量管理部门

3.材料统计供应收入拨出消耗和库存

总耗和单耗(或利用率)供应部门

4.源统计收入拨出消耗结存及其平衡关系能源管理部门

5.备统计生产和动力设备的数量能力

完好情况利用程度维修等设备或设备动力部门

6.品销售统计产品销售库存合同执行情况

产品销售价格产品销售预测销售部门

7.术进步和技术改造设备现代化和工艺状况

新产品开发统计电气化机械化化学化新产品的

设计与开发技术或开发部门

劳动生产率劳动报酬劳动或人事部门

9.务成本统计资金成本利润税金财务部门

(二)企业外部统计资料

作用(P47)

§2企业经济统计工作(P48-61)

一、企业原始记录(P48-49)

△原始记录就是对事物发生初实际情况和各种记录。

△企业原始记录是按照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情况所做的初数字和文字记载。

(一)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P48-49)

1.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2.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3.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4.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二)原始记录的分类(P49-52)

1.原始记录按照生产经营的内容,可以划分为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和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P49-50)

(1)投入方面的原始记录

(2)产出方面的原始记录

2.原始记录按照原始记录表中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专用性原始记录。

(1)综合性原始记录

(2)专用性原始记录

二、企业统计台账与厂内统计报表(P53-56)

(一)统计台账(P53-56)

企业统计台账按企业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统计台账和二个的统计台账;按其内容繁简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两大类。

(二)厂内统计报表(P56)

厂内统计报表是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的资料汇总编制的。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企业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组织和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其二是完成国家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统计任务的一种工具。

三、企业统计报表制度(P56-61)

(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制订(P57)

统计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

统计报表制度遵循统一规范化的原则和要求,按照统一的统计标准,包括统计目录和统计编码等,以便于统计数据自动化处理,相互调用,实现统计信息共享。

(二)统计报表指标体系及调查表式(P57-61)

1.统计报表指标体系(P58)

企业统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力求反映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的面貌。就企业生产经营成果产出、人力物力投入、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技术进步等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2.统计调查表式(P58-61)

统计报表制度调查表,一般分为综合统计表和基层统计表,其中综合统计表又分定期报表和年报,基层表统计表也分定期报表和年报。

THE END
1.团建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模板这是一份针对团队建设活动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团建活动的目的、形式、效果、参与度等方面。通过这份问卷,可以更好地了解团队成员对于团建活动的反馈和需求,为企业和组织设计更加有效的团建方案。http://wj.wtc.edu.cn/libt/10239.aspx
2.调查表Excel表格模板调查表Excel表格模板下载熊猫办公网站共为您提供165个调查表设计素材以及精品调查表Excel表格模板下载,汇集全球精品流行的调查表Excel表格完整版模板,下载后直接替换文字图片即可使用,方便快捷的不二选择。https://www.tukuppt.com/excelmuban/diaochabiao.html
3.调查问卷模板完整版.docx调查问卷模板完整版一、问卷说明尊敬的参与者:二、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1)男(2)女(3)其他2.您的年龄:(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3.您所在的城市:___4.您的职业:___5.您的教育程度:(2)大专(3)本科(4)硕士三、问卷主体6.您对【调查主题】的了解程度如何?(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802081.html
4.公司员工管理表格职员品行分析表经管文库(原现...公司员工管理表格-职员品行分析表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52270-1-1.html
5.组织形象差距分析比较又称“形象间隔分析”,对组织期望形象和实际形象要素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的方法。做法是: 第一步,把调查结果填入“学校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见下表); 第二步,然后把每项调查属性数字化。以上表第三项学校名气大小为例:0至10可表示非常小;10至20表示稍微小;20至30表示相当小;30至40为中间状态;40至50表示...http://cs.gzedu.com/jiaoshijixu/xjgx/chapt/chapt4/keyword/08.htm
6.电大《公共关系学》机考题库大全A 形象观念 B 互惠观念 C 协调观念 D 公众观念 E 传播观念 2.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社会组织 B 传播 C 环境 D 资金 E 社会公众 3. 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主要有( )。 A 伦理学 B 管理学 C 社会学 D 营销学 E 传播学 4.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30/09/82785916_1090552489.shtml
7.组织形象分析的三个环节是()。组织形象分析的三个环节是()。 A.自我形象分析 B.实际形象分析 C.历史形象分析 D.形象差距分析 E.公众评议分析 参考答案: 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平均幅度的让步又被称为()。 A.正拐式 B.反拐式 C.钓钩...https://m.ppkao.com/tiku/shiti/8766713.html
8.第六章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要点.ppt免费全文阅读1、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 (1)领导层的目标和要求(是设计公关活动的重要依据) (2)员工的要求和评价 (3)实际状态和基本条本件(是设计组织形象的客观依据)。 2、组织实际形象调查 (1)公众网络分析(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 (2)形象地位测量(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 (3)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 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320/38084964.shtm
1.幼儿园“特别的我”调查表素材大全我喜欢的运动?♂?...幼儿园“特别的我”调查表素材大全 我喜欢的运动 ?♂? 我喜欢的食物 我喜欢的玩具 我喜欢的人 我喜欢的地方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5328566995062988031.html
2.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可根据“语意差别分析法”制作“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作为分析形象要素的工具。其方法 是,将事关组织形象的重要项目,如经营方针、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等,分别以正反相对的形容词表示 评价的两个极端,比如“好”与“坏”、“高”与“低”、“大”与“小”等 ,在这两个极端中间设置若干程...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9
3.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及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及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 ) A. 组织形象象限图 B. 形象要素调查表 C. 语意差异分析法 D. 形象要素差距图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参考答案: D 复制 纠错 参考解析: 形象要素差距图...https://www.shuashuati.com/ti/9f3178adf22d44fc80cce84ce9903157.html?fm=bdf416f3dc6122c481aabfa53ae4377f2d
4.公司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通用11篇)培训目标:公共关系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系列活动。所以对管理层及员工进行相关培训...20xx年2月初,综合管理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20xx年度培训需求调查。本次培训需求调查主要分为两部分:《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纸质版》和《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https://m.ruiwen.com/gongwen/fangan/450549.html
5.公关策划公关策划的要素公关策划组成部分→MAIGOO知识摘要:公关策划即“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条件,谋划并设计公关战略、专题活动和具体公关活动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下面看看公关策划的要素。 【公关策划】公关策划的要素 公关策划组成部分 一.公关调查 公关调查是成功策划的基础,它为组织树立形象、制定公关战略的决策提供科学...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