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卷R开卷R课程论文R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系(教研室)
广播电视学
面向专业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课程负责人
喻洁
审核人
贾森
先修课程
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
后续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参考书目
1.周安华,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7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2.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唐雁凌等,公共关系学(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4.韩金,公共关系——理论、案例、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引领,树立大局意识,能够了解公共关系主体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策略,结合专业所学,能够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课程目标2
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熟悉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要素;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技巧,了解公共关系危机的原则和特点,掌握危机管理与预防,能够掌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适用范围。
课程目标3
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工作四步工作法的基本程序,能够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公众开展公共关系调查活动,能够运用分析工具对组织形象进行测量和分析,找出公共关系工作重点和策略,并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并对公共关系工作进行评估。
课程目标4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H】
指标点1.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指标点1.3:拥有优良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爱国敬业。
毕业要求2:文化素质【M】
指标点2.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
指标点2.3:对文学、美学、艺术、历史、社会等人文社科领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毕业要求3:终身学习能力【H】
指标点7.1:具备与传播学类工作相适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并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毕业要求4:创新创业能力【M】
指标点4.1:发展创新创造思维,理解媒介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打造创意内容的能力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公共关系概论
1.公共关系定义,掌握公关构成要素、原则及职能;
1.识记: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公共关系原则和职能。
2.领会: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发展阶段、中国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重点:
1.公共关系含义、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原则和职能。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学习
4
2.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公共关系构成要素
1.公共关系主体
1.识记:社会组织的概述、划分;公共关系机构和人员;公众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传播要素、模式、公众心理分析。
2.小组作业:对一个社会组织寻找其公众并进行分类划分
1.公共关系主体形象塑造过程;
2.了解公众群体划分和心理分析
难点:
3.如何利用公众心理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4.如何进行有效传播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学习;
案例教学:让学生加深知识的认知
专题研讨:通过讨论促进学生结合对知识进一步理解。
视频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
8
2.公共关系客体
3.公共关系传播
3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1.公共关系调查
3.小组作业:对组织形象进行测量并完成调查
1.掌握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2.能够运用分析工具对组织形象进行测量;
3.公共关系策划书的撰写;
4.如何让公共关系策划书有创意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基本认识;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四步工作法有进一步的认识。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四步工作法进行讨论,加深认知。
12
2.公共关系计划
3.公共关系实施
4.公共关系评估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小组作业:策划一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如何策划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视频学习:加深学生对专题活动的进一步认知。
2.专题活动
5
危机公关管理
1.掌握危机公关概念、特点、原因和原则
1.小组作业:模拟处理公关危机
1.危机公关的特点
2.危机公关的处理过程
3.危机公关的处理能力培养
讲授法引导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2.模拟危机公关的处理过程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课程
目标1
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
所有学习模块
20%
课堂表现、课前展示
2.学生课堂发言与提问情况
3.学生课前汇报展示
目标2
课堂表现、平时作业
目标3
40%
期末考核
2.熟练运用四步工作法对公关主体开展工作
3.熟练运用分析工具
目标4
1.策划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平时作业、期末考核
2.专题活动完成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目标
期末考试成绩比例40%
课堂表现成绩比例20%
平时作业成绩比例30%
课前展示成绩比例10%
10%
25%
50%
15%
35%
45%
1.平时成绩评定
(2)平时作业完成情况(20%):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3)课前展示(10%):通过课前展示与汇报,训练学生通过课堂知识去寻找身边的公共关系案例,并结合公共关系视角进行解读。
2.期末成绩评定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构成,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表5评分标准(非试卷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优秀
(100>x≥90)
良好
(90>x≥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60)
不及格
(x<60)
课程论文
(5)论文基本符合学术规范,有部分错误。
策划作品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教学系(教研室)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