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手法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及传播效果

“纪实”手法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及传播效果

近年来,各级电视台在电视新闻的采制过程中,进一步重视和凸显电视自身的传媒特点,特别是在电视新闻中较多地出现了纪录片“纪实“手法的运用,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笔者认为,适当借鉴运用纪录片的策划、拍摄、剪辑等技巧,对于打破目前电视新闻“画面+解说+同期”的固有模式,增强电视传媒的感染力、公信力、传播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记录式跟拍凸显真实性

中央电视台记者何盈等采制的系列报道《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将这种方法运用得特别成功。这组新闻主要反映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皮里村,由于环境恶劣,大山和河流阻断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也阻断了孩子们的上学路。记者历时9天,与当地干部一道往返几百公里,从大山中接出42名孩子去上学。其中,“大手拉小手,共闯上学路“一集,集中记录了在500米长的悬崖峭壁上,大人们帮助孩子们涉险跋涉的过程。陡峭的悬崖峭壁、崖下涛涛奔流的河水,大人和孩子们紧张地相互提醒的表情和声音、互相帮衬的动作和险情,孩子们匍匐而行、大人冒险背孩子的特写等等,现场步步惊心、险象环生。这些惊险的场景,都被摄像机较完整地跟拍记录下来,大段大段地运用到新闻中。跟拍记录素材的应用,使观众如临其境。人们在观看过程中,为孩子们的安全捏一把汗,为大人们的辛苦和勇气叹服,甚至有想到现场帮他们一把冲动。

这种采用纪录片拍摄方式采制的新闻就传播效果而言是非常成功的。比如,上述《走基层.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一片就让观众产生了提心吊胆、身心被“吸住”的感觉。用传播学理论来评价上就是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现场参与感“达到了较高点。现代西方学者在对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时,把受众参与程度作为重要指标。受众参与程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受众参与可分为三个层次:心理参与、现场参与感、深度参与。其中,“现场参与感是在心理参与的基础上,又有一种地理概念上的参与,受众似乎被卷入了传播现场,如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介入、参与了节目。”③这条新闻播出后在网络、微博等新媒体上也引起了热议,也引起了包括中央领导在内的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地不久后投资修建皮里村通往外界的公路建设,经过两年多艰苦施工,公路竣工通车,这条新闻也起到了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传播效果。该新闻获得了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二、长镜头的运用反映事物真实面目

云南广播电视台获得2015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系列报道《老县长高德荣》就较多地使用了长镜头。在第一集中,为了表现独龙族干部高德荣身先士卒带领大家修通穿越高黎贡山的公路,记者在片子开头,用了长达二十多秒的长镜头,记录了高德荣深入施工路段发现有汽车抛锚,与众人一道用工具撬抬汽车轮胎的过程。大段无解说的现场实录很有感染力,让人看后对这位少数民族干部产生了信任、亲近、敬佩之感。

著名纪录片大师伊文思1987年在访问北京广播学院时,曾谈到使用长镜头的作用,“长镜头可以使观众置身于现场,介入到所发生的事件中去,感到完全的真实,使他们相信你所再现的一切。”笔者认为,作为电视新闻特别是具有宣传和说服功能的主题新闻,适当使用长镜头能够提高新闻的证实效果、说服效果。长镜头由于善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心理、情绪,从传播学角度看,更加契合传播技巧中的“诉诸情感”方式。即“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电视新闻应主要指画面——作者注)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⑤

三、“真实电影”理念在电视新闻中的体现

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以及部分地方电视台悄然间兴起了一种新颖的报道方式“随机海采”。如中央电视台的《你幸福吗》、《家风》等。各路记者带着同样的问题,在街头、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随机采访各类人员,然后,将采回的素材集纳在一起播出。这种方式,很明显地带有纪录片“真实电影”理念的影子,即以现场采访拍摄为片子主构架,“让被摄对象和摄影机主动参与到拍摄中去,让那些本来素昧平生的人建立一种相互关系,发现并捕捉到人物的真实个性。”⑥如,央视《你幸福吗》一片,采访对象有打工者、卖面点的师傅、职员、大学生等等,回答也五花八门,有的出人意料。并出现了“我不姓胡,我姓曾”、“队被人插了”等“神回复”。节目播出后,“你幸福吗”也成为网络热词热语。这组随机采访,蕴含着普通中国人对所处时代的亲身感悟和真实想法,在全国电视观众中产生很大反响。

其实,早在1960年,纪录片摄影家让.鲁什等在巴黎拍摄的纪录片《夏日纪实》中就运用了这种手法,片中呈现了各种人物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态度、不同回答。我们目前所采制的“随机海采”新闻与“真实电影”不同的是,一方面舍去了这种纪录片理念中将被采访对象邀集到一起与编导进行对话的那部分。另一方面,在最终呈现时将不符合政治、道德标准或负面元素较多的回答进行了删除。但不管怎样,这种摄制、编辑方式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它改变了电视新闻固有的严肃有余、趣味不足,生硬宣传、技巧平庸的状况。使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大大增强,潜移默化地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

“不注意记录的方法,将会使原本真实事物的感染力大为削弱,降低传播效果。”⑦电视新闻借鉴“真实电影”中现场采访组合成片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采访一定是随机的。只有在采访对象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记者走近采访,采访对象才能以自然的语调回答问题,而所说的内容才更可能是真话或接近真话。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如果重说次数过多真情实感就会逐次衰弱。2、后期剪辑要留有声音“空白”。不要只留下采访对象的有声答话,而把无声部分或看似对方支支吾吾的反应部分剪得干干净净。要有对方听到记者问话后的简短反应。多使用完整镜头,不要过度剪辑、加工,突出真实感。3、在后期对采访人物素材进行筛选时,要强调差异化。即选用的人物无论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还是从回答问题的内容方面,尽可能做到各有千秋、各说一词。特别是对一些有趣的回答,只要没有触碰政治、法律、道德方面的红线,尽可能予以选用。只有这样,才能展现人的“真实个性”与“和而不同”。

当前,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强烈冲击和影响的大环境下,电视新闻从业者一方面要加强与新媒体融合的进程,另一方面,要对自身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和再造,并不断对视听手段进行深度开掘。纪录片纪实手法对电视新闻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更加强调了电视语言符号的功能,彰显电视传媒的自身优势,如能运用得当,将使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制作走向新的境界。

【记者手记】①董春晓:《纪录片制作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21页。②石屹:《纪录片创作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2页。③沙莲香:《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77页。④董春晓:《纪录片制作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73页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87页。⑥董春晓:《纪录片制作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23页。⑦张君昌:《电视新闻摄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81页。

THE END
1.文旅IP数字化传播与交易新路径——以打虎亭汉墓传播为例通过精准定位、个性化推荐、多渠道传播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IP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随着5G、AR/VR、AI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传播策略也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数字化传播也将更加强调社交性和互动性,应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容和体验,增强用户与文旅品牌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联系。https://www.zzqklm.com/w/wxlw/33243.html
2.传播效果分析和总结.docx选择与受众注意中心和实际需要相关的信息;使信息符合特定传播媒介和传播环境的要求;在完整准确地表达了需要传递的意思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信息产品的美感;信息要尽可能简单明了。三、信息的传播方式、技巧与传播效果传播时机的把握。一般要求传播的速度要快一面提示/两面提示。一面提示: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3/0108/8133103116005026.shtm
1.传播特点介绍(口碑传播的特点)大家好,小娟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传播特点介绍以下问题,口碑传播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传播的特点:无形性、动态性、多样性、互动性、社会性、目的性、传承性...https://www.indoasiabiz.com/caijing/202411/310245889.html
2.202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21传播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已发布!(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2)传播学研究史与主要流派 (3)传播学研究方法 2、传播的要素及模式 (1)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2)人类传播模式 3、传播的基本形式 (1)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2)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与受众 4、媒介技术与传播效果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18392.html
3.传媒观察认知传播学,从“认知”和“传播”入手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和博士生陈雪娇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期刊文,回顾并梳理了近10年认知科学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从传播渠道的媒介介质差异,传播对象的人格、内隐认知以及性别差异,不同形式内容的叙事效果,不同类型的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构这四个方面阐述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厘清认知科学与传播学...https://www.xhby.net/index/202302/t20230207_7819857.shtml
4.◇专题2020008◇俄罗斯对外舆论传播的经验与借鉴综述与报告(一)传播者:重点投入,年轻独立,政策宽松 (二)传播内容:突出俄罗斯视角、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三)传播渠道:借助传统渠道落地,提升新媒体竞争力 (四)传播对象:获取传统受众,吸引年轻网民 (五)传播效果:鼎足而立,引起西方警惕与反制 四、俄罗斯国际传播媒体的传播策略与经验借鉴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004/t20200414_432091.htm
5.湖州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与传播...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http://rwxy.zjhu.edu.cn/2024/0710/c4586a220386/page.htm
6.国际传播视域下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及实践现状【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这五个维度对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观察,试图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传播;大学生;中国故事 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中国故事愈发需要被全球深刻认知。然而,由于主客观等方面原因,国际舆论长期对...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23/10168782.shtml
7.周勇:全面反映多屏时代视听信息传播效果的路径视听信息传播效果衡量路径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视听信息,主要是指通过电视、PC、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等多种渠道传播的以音频、视频为主体的动态图像。 沟通效果可以从多个方向来衡量。 本研究主要考察多屏互动下视听信息产品的受众关注度和美誉度。 相关研究中定量评价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是衡量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二是考...https://www.28368.cn/tuiguang/14647.html
8.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通过抽象出网络新闻传播的结构模型,我们有可能了解到,网络信息是在哪些环节,对哪些对象起作用,其作用的程度如何,其他要素又是如何参与到作用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传播学中一些较有影响的有关传播效果的理论假说进行一些分析。 二、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信息传播结构 ...https://www.fwsir.com/wenshi/html/wenshi_20070729133733_38742.html
9.大众传播效果研究控制与社会变革 【分类2】 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三种理论 常识理论: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现场理论:传媒内部工作人员所持的观点,这种理论直接支配运营和传播活动; 传播学的效果理论:从个人、社会和媒介的关系出发,加以定性和定量研究,它既避免了常识理论的直观和零碎,也与...https://doc.mbalib.com/m/view/9429b66c01a861225a0082e360c88a5b.html
10.艺术设计论文14篇经典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其传播对象往往存在行业、地理、社区等边界差别,彼此之间难以建立起一种顺畅的交互机制,这就导致在传播范围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传播范围较小,最终也会影响到传播效果。为有效扩大传播范围,就要求艺术设计要研究如何通过新媒体强大的技术能力突破这种边界差别和局限性,如何通过互联网络、...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155900.html
11.广告学概论试题总汇广告学概论论述题7、按广告运动实施的过程来看,广告效果评估分为( ) A、事前测试 B、事中测试 C、事后测定与评估 D、销售额统计 8、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广告受众的( ) A、接触过程 B、认知过程 C、情绪过程 D、意志过程 9、我们不主张把销售效果作为广告效果,而主张以广告传播效果作为广告效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770939
12.20210104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24.大众传播的定义: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5.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 (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https://www.jianshu.com/p/87260fc48419
13.CRT传播力追踪与管理新闻传播效果追踪评估与考核自2013年,CRT专注于互联网的传播力追踪与管理。为每一篇文章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效果进行全面追踪,量化其传播效果,并定性分析其传播过程中的网民反响,为每一篇文章提供中立、客观、翔实的传播分析报告。 为提升和管理传播力,CRT还提供新闻线索和传播助手等内容服务,以及基于传播力的绩效考核、可追溯的版权管理等数据服务...https://www.chinaii.cn/mobile/cr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