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播

2月6日,我国社交媒体舆论场经历了特殊的一夜。李文亮医生在各大自媒体平台被宣告了两次去世,一次是6日晚间21点33分左右,一次是7日凌晨2点58分,前者是舆论,后者是医学,舆情也随之达到高峰,甚至形成了中国史无前例的“朋友圈国葬”。在2月6日与7日的自媒体舆论场中,“吹哨人”这个本来对大多数中国人所陌生的概念却因李文亮医生去世引发的舆情而家喻户晓,甚至见诸主流媒体各端。本文以李文亮医生舆情事件为例,对海外涉华公共卫生事件报道长期以来的泛政治化趋向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国际话语权与舆论斗争问题进行了反思与讨论。

【关键词】“吹哨人”政治无意识舆论干预舆论斗争

一、舶来的“吹哨人”与舆论的政治无意识危机

(一)溯源西方舶来概念“吹哨人”

突然占据我国各大自媒体头条的“吹哨人”的提法实际上是一个从西方舶来的概念。中文的“吹哨人”是对英文“Whistleblower”的直译,在英文历史文献、研究资料及新闻报道中,对这个概念实际有着明确的界定甚至法律依据。最早的“吹哨人”可以追溯到18世纪美国革命战争时期,美国两名海军军官SamuelShaw与RichardMarven对时任美国大陆海军(ContinentalNavy)总司令EsekHopkins准将对待英国战俘酷刑的行为进行“吹哨”,该事件还促成美国国会通过第一部《“吹哨人”保护法》。

什么是“吹哨”?谁可以算作“吹哨人”?为什么中国几乎见不到“吹哨人”?按照《美国传统英语字典》(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的界定,“吹哨”也即为告密、揭黑幕,“吹哨人”指的是揭露一个组织(无论其是私有还是公共的)内部非法的、不诚实的或者有不正当行为的人。对于所揭露组织的不当行为又可以被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例如违反组织内部规定,违反法律,可能对公众安全及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是欺诈与腐败等。“吹哨人”可以选择将有关这些行为的信息对内或者对外公布。如果是对内公布,“吹哨人”可以选择将信息披露给该组织内部的其他人以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如果是对外公布,“吹哨人”可以选择将有关资料交予第三方组织,常见做法有联系媒体公之于众,或者向政府部门、有关机构反映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等。[1]

(二)政治化的“吹哨人”成为我国舆情热点

(三)我国公共卫生事件舆论的政治无意识危机

(一)样本收集及研究方法概述

本文以样本集III为研究重点,在进行内容量化分析与文本质化分析时,将“框架”思维贯穿始终,重点关照了报道议题和报道态度两个维度的框架特点。样本集III共有147篇报道,细分为类型、主题、议题、态度、信源等五个维度,由两位研究员进行编码,并借鉴Cohen等提出的使用Kappa值对判断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通过SPSS对两个编码分类表进行计算发现,五个分类维度的Kappa值均大于0.75,表明分类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从研究焦点及实施研究的实际条件出发,并未对样本集I和II进行全面编码,而是更有针对性地从样本I随机抽样出50篇进行编码和分析。此外,抽样分析发现样本集II与与样本集III有较高的重复性,人工提取出样本集II的7篇特殊项进行分析。

(二)报道主题与议题框架分析:多元视角与框架偏见并存

从报道议题看,海外媒体涉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涉及范围较为全面,抽样出的新闻报道议题包括疫情发展动态、政府最新举措、经济发展影响、市民生活状态等。而对样本集III的议题分析发现,海外媒体在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议题主要集中在对我国信息管理和国家制度的批判方面。报道议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民众言论自由、新闻信息审查、网络舆论管理、公共卫生制度、国家应急制度、医疗卫生环境及官方媒体行为等七类,涉及话题已经发生“漂移”,远离李文亮医生事件本身。通过议题分析发现,海外媒体尤其西方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很少向受众展示事件的全貌,而更多先入为主地将李文亮医生设定为“吹哨人”,并偷换概念进行解读和引导。按照西方媒体的框架设置看,李文亮医生“吹哨”的并不是疫情,而是民众言论自由。样本集III中近八成报道都会涉及该话题,几乎成为李文亮医生事件报道的标配。

图3李文亮医生事件议题分布

(三)文本叙事与报道态度框架分析:舆论精准策划与制导打击

表1李文亮医生事件报道关键词表

关键词可被视为对新闻报道的精华浓缩,但一篇新闻报道呈现的态度如何不能仅通过关键词进行研判。在新闻传播学话语研究领域,荷兰学者梵·迪克提出从文本和语境两个视角进行新闻的话语分析,继而掌握媒体中对于特定事件的报道态度。借鉴马丁(Martin.J.R.)与怀特(White.P.R.R.)提出的“评价理论”,可以从“态度系统”对新闻文本进行评价研究。[5]“态度系统”又包括判断(Judgement)、情感(Affect)和鉴赏(Appreciation)三个维度,有积极和消极两类。其中判断是以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角度出发做出的评价词汇;情感是从各种行为和现象做出的情感反应词汇,一般有满意与否、幸福与否等;鉴赏是对除人和人的行为以外做出的价值评价。样本集III随机抽样出的20篇文本内容共可拆分为1913个小句,其中有521个小句具有评价意义。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海外媒体对李文亮医生事件的新闻报道文本更多使用判断和鉴赏系统,表明这些报道属于情绪化的叙事表达,与西方新闻价值观和新闻专业主义所谓的新闻报道应当是客观展示事实而非编辑记者个人的情感表达不匹配,是一种双重标准。

表2李文亮医生事件新闻报道样本评价资源分布

从评价资源的量化分布看,海外媒体在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更多呈现为消极负面框架,而对样本集I与样本集III的报道态度分析也与评价资源的统计结果相互印证。统计分析发现,虽然整体上看,海外媒体涉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倾向呈客观中立(58%)的较多,但在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消极报道占比超过八成,形成了负面报道框架。

三、涉华公共卫生事件的选择性报道与话语偏见

海外媒体在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的选择性,不仅体现在对该话题本身的意识形态倾向上,而且在具体新闻采写中,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主观意愿和选择性。对样本集III的新闻信源统计发现,“国外学者”“国外媒体机构”“国外政府机构”等是海外媒体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的主要新闻信源。美国学者塔奇曼(TuchmanG)用“做新闻”(MakingNews)来形容新闻的生产,她指出西方媒体机构会要求记者合理运用“直接引语”以彰显客观性;而赫伯特·甘斯(HerbertJ.Gans)通过对CBS、NBC等主流媒体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媒体会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手段如通过对事实的选取和组合,完成看似客观中立的新闻。编辑记者通过词汇选择、信源选择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处理,却可能影响整篇新闻报道的态度,影响公众的认知。上述统计结果也表明,海外媒体在报道李文亮医生事件时,不仅有明显的报道议题和报道态度框架偏见,而且在新闻文本内容选择时存在话语偏见。

图8李文亮医生事件新闻报道信源统计图

四、浅析涉华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国际舆论斗争

西方媒体成功抓住了李文亮医生去世这一舆情引爆点,精心设置了诸多负面议程议题,煽动公众消极情绪。虽然国内主流媒体大多进行了正面引导解读,但社交媒体舆论场早已“沦陷”。民众史无前例地集体参与的确是一种民意表达,但这种被精心设置并引导的舆情普遍缺乏理性,甚至带有某种“乌合之众”的情绪喧嚣。从西方媒体抛出“吹哨人”的概念起,李文亮医生就被推向了体制的对立面。在新闻叙事方面,无论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迎合,许多假想的元素都被强加到李文亮医生身上。“社会活动家”“体制对抗者”“人民英雄”等意识形态标签赋予了李文亮医生太多虚假“光环”,但这些“光环”既符合西方媒体的引导需要,也契合民众在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时的心理需求,即便这些与事实相距甚远。

注释

[1]VandekerckhoveWim.WhistleblowingandOrganizationalSocialResponsibility:AGlobalAssessment.2006.Farnham:AshgatePublishing.

[2]李彬.水木书谭:新闻与文化的交响.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3]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政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王逢振,陈永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

[4]毛伟.“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舆论场的话语建构与报道框架——以印度主流媒体为例.对外传播,2019.

[5]MartinJR,WhitePRR.TheLanguageofEvaluation:AppraisalinEnglish.Schools&Disciplines.2005,23(2):371-381.

THE END
1.考研新传冲刺复习:社会热点事件及考点解读(一)复习经验摘要:新闻传播学考研跟社会热点事件、学界业界紧密相连,所谓“得热点者,得天下”。基于此,帮帮整理了今年的比较重点的热点事件,希望能为大家的答题得分。 一、Facebook泄露5000万用户信息 1、事件回顾 当地时间3月17日,《纽约时报》和《观察者报》等媒体发布深度报道,曝光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了Facebook...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jingyan/5be53029cb91c.html
2.爆料不打料热点事件:从社交媒体到传统媒体的舆论传播与公众反应分析在多个平台发出的报道中,有专家表示:“必须对此事引起重视,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这类评论也反映了媒体在塑造舆论和引导公众对事件理解中的独特能力。 公众反应与舆论回响 公众的反应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通过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舆论形成的机制。许多人在面对这样的大事件时,表现出...http://m.shengyajiye.tv/glye/7981.html
1.解读当代新闻热点深度分析与学术视角简介解读当代新闻热点:深度分析与学术视角 一、引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新闻传播作为沟通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着世界的动态变化。最近,这个领域中出现了众多令人关注的问题,它们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触发了广泛的话题讨论。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深入分析,探索这些“最近的热点新闻”背后的意...https://www.jtofnfktyu.cn/xing-jia-shi-jiao/168822.html
2.今日新闻现象学深度解读当代信息传播的社会学视角信息传播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今日新闻几乎无处不在。这使得消息能够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并且能够触及全球各地的人们。这一网络化特征改变了人们获取和消费新闻资讯方式,使得任何事件都能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新闻源头多元化 过去,大多数人主要依赖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新闻。但现在,微博、微信、社交...https://www.t3cff9yx.cn/wan-biao/311248.html
3.解读当代新闻热点事件中的社会变迁与价值观演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断调整,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热点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现状,也预示着未来的趋势变化。以下是对几个典型案例的简要概述。 1.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全球合作与挑战 ...https://www.yoocw.cn/gan-xian-diao-wei/739517.html
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网络推手现象而更为直接的效果是,此帖形成了一个热点事件,迅速被无数大小网站转载,初步统计,国内绝大部分门户以及论坛的首页都做了推荐,也就是说,网络推手把巩俐代言喜临这一普通行为无限放大,形成了一个网络事件,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网络无限传播性的推广案例。 https://www.shangwuda.com/zhishi/206892.html
5.当代社会动态与公众舆论分析今日时事热点背后的文化与政治因素...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它们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和即刻性,为今日时事热点提供了无缝连接人群的大舞台。然而,这也带来了“假新闻”、“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3. 政治导向下的舆论形成 政治环境对于舆论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当某个事件触及到国家安全、民族主义或其他敏感议题的时候...https://www.ivrtxwwpt.com/chao-liu/364335.html
6.当代媒体热点现象研究深度剖析很火的新闻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传播机制简介当代媒体热点现象研究:深度剖析'很火的新闻'背后的社会心理与传播机制 一、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一些甚至能够迅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成为"很火的新闻"。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媒体传播能力的提升,也揭示了现代社会对新鲜事物和情感共鸣的需求。 二、定义与特征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https://www.ppoollkmz.cn/jing-pin-tui-jian/389364.html
7.舆情热点分析(通用6篇)舆情热点分析: 雾霾笼罩下的中国环境之殇 一、热点事件:社科院报告称雾霾天气影响生殖能力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我国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雾霾的危害在于提高死亡率,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6ym6ew1.html
8.新闻学概论(0818)的大纲卡琳·沃尔·乔根森 (Karirl Wahl-Jorgensen)(Links to an external site.)(作者),托马斯·哈尼奇 (Thorrlas Hanitzsch)(Links to an external site.)(作者),张小娅(Links to an external site.)(译者):《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当代新闻学核心(翻译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https://canvas.shufe.edu.cn/courses/14345/assignments/syllabus
9.专家现象的传播学分析9篇(全文)在各个体育社群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体育赛事的认知甚至超过了专业媒体人士的水平, 并且他们还具有较强的分享意识和传播影响力。用传播学分析, 这群人具备了成为体育社群中意见领袖的潜能, 但他们需要适合草根意见领袖的传播平台来实现话语权。 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模式。第一个阶段是以Web网站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9k00qjo.html
10.市场营销媒体必须关注的一件事: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新闻机构和记者可能会利用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来寻找报道角度,或者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4.?市场营销人员: 营销人员关注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以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偏好,优化广告和推广活动。 5.?研究人员和分析师: 社会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分析师会使用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报告作为研究数据的一部分,以分析社...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20559395&efid=m2Yu4qJ2q6wF_jY3TtHjtg
11.用“5W模式”解析2012年网络热点事件SemanticScholar网络热点事件就是由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通过大量网民的复制、传播,形成相应的舆论进而成为众所关注的热点事件。①网络热点事件的形成是传播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5W模式"也称"拉斯维尔程式",是美国学者拉斯维尔1948年首次提出的过程模式,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近年来,网络...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7%94%A8%E2%80%9C5W%E6%A8%A1%E5%BC%8F%E2%80%9D%E8%A7%A3%E6%9E%902012%E5%B9%B4%E7%BD%91%E7%BB%9C%E7%83%AD%E7%82%B9%E4%BA%8B%E4%BB%B6-%E5%BA%B7%E6%98%A5%E9%B9%8F/d8f8712ba37614e616156536c0407ed0eedd6046
12.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范文二、热点内容的高频词分析 社交媒体传播中出现的高频词体现着传播的重点构成内容。通过对每种媒体400条帖文的抓取和整理,结合ROST NewsAnalysis Tools软件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得出6种全球性的社交媒体各自前50的高频词(见表1,其中加粗体的词是在不同的媒体中重复出现的词)。由于本研究中全部帖文抓取的关键词是china和...https://www.hfabiao.com/haowen/47101.html
13.后真相时代热点敏感舆情处置策略分析——以西藏阿里献血事件为例摘要 后真相时代的热点敏感舆情传播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难控性等特征。西藏阿里献血事件舆情处置中存在政府权威信息滞后、舆论理性不足等问题。在面对热点敏感舆情时,涉事主体应快速回应舆论关切,释放权威信息,善用第三方力量引导舆论,尽...展开更多 作者 冯如鑫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https://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11947300
14.网络事件传播空间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以近年来40个网络热点事件...网络事件传播空间结构及其特征研究——以近年来40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例李彪 原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3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近年来发生的影响力最大的40个网络事件为研究样本,选取其传播初期的前三个信息结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分析了网络事件空间传播结构在中心度、中介性、密度和子群等方面的基本特征...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627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