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R汇报展示□报告
R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R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传媒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广播电视学
面向专业
新闻传播学大类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课程负责人
刘婷
审核人
贾森、张建雄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选用教材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参考书目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八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
2.徐宝璜.新闻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3.卡斯帕·约斯特.新闻学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课程资源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性质的基础理论课,主要讲授新闻学的一般概念和基础理论,涉及新闻的本源、新闻真实、新闻价值、新闻媒体、新闻事业、新闻工作的内容及基本原则和方针、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法治和道德、新闻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内容。本课程首要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础知识,为后续中高阶课程奠定基础;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新闻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专业视角和思维。最后,希望学生能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当下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生活。
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知识传授:能够了解、掌握新闻学的专业概念、基础理论,为后续中高阶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能够初步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特点,激发参与新闻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价值引导:提升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媒介化生活,能够辨析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新闻报道,以专业视角解析当前新闻热点;能够把握我国新闻学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国情,理解我国新闻事业的特性及功能,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的职业观。
表2-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H】
1.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2: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熟悉国家大政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3:核心能力【M】
毕业要求5:职业素养【H】
5.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知识。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课程导论
1.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
1.课前预习:绪论
重点: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2.习近平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
难点:
3.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方法、意义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知悉本课程的地位、性质、意义、内容、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基本内容,掌握学习新闻学的方法
2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习近平新闻理论
4.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意义
新闻本源
1.新闻的起源和定义
1.课前预习:第一章
2.延伸阅读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1新闻的定义
2.新闻的基本特征
3.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1.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新闻本源的基本概念、内涵,及新闻的基本特征。
4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真实
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课前预习:第二章
2.新闻失实案例分析
真实对新闻、新闻媒体的意义
如何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如何杜绝假新闻
讲授法: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真实的内涵、意义及践行原则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真实对媒体的意义,探究杜绝假新闻的可行路径
案例分析:新闻失实经典案例解析
2.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获得公信力的前提
3.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4.杜绝虚假新闻
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内涵
1.课前预习:第三章
2.分析具体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内涵
新闻价值的取向
1.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1.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新闻价值的内涵、实现过程及基本取向
2.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3.新闻价值取向
5
新闻媒体
1.新闻媒体的演变
1.课前预习:第四章
2.了解本地新闻媒体的基本情况(调研)
3.分析媒体融合实例
新闻媒体的演变
新闻媒体的类型
1.媒体融合发展
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媒体的演变和类型,知悉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专题调研:引导学生了解本地新闻媒体的基本情况
3.案例分析:解析媒体融合的经典案例
4(含1课时劳动实践)
2.新闻媒体的类型
3.媒体融合发展
6
新闻事业
1.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1.课前预习:第五章
2.了解本地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的管理
1.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管理等基本知识
2.专题调研:引导学生了解本地新闻事业的基本情况
2.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3.新闻事业管理
7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课前预习:第六章
2.新闻媒体践行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的案例分析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及其内涵
1.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及其践行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探讨我国新闻工作的特色及要求
案例分析:新闻媒体践行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的实例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课程目标2、3
3.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8
新闻宣传
1.新闻宣传的内涵和特点
1.课前预习:第七章
2.新闻宣传经典案例分析
3.讲好中国故事案例分析
新闻宣传的内涵和特点
新闻宣传的理念和内容
新闻宣传效果和检验标准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理念和内容,掌握新闻宣传效果和检验标准,树立国际传播的自觉意识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详细深入解析新闻宣传的经典案例
2.新闻宣传的理念和内容
3.新闻宣传效果和检验标准
4.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9
新闻舆论
1.新闻舆论的内涵与特征
1.课前预习:第八章
2.新闻舆论热点事件分析
新闻舆论的内涵与特征
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新闻舆论引导的原则与方法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新闻舆论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导向要求,了解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与特点,掌握新闻舆论引导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度解析新闻舆论引导的经典案例、新闻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
2.新闻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
3.新闻舆论引导的原则与方法
课程目标1、2
4.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5.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式
10
新闻出版自由
1.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1.课前预习:第九章
2.延伸阅读:世界新闻媒体自由报告
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辨析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3.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11
新闻法治
1.新闻法治的内涵
1.课前预习:第十章
3.违反新闻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
新闻法治的内涵
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1.依法规范网络媒体传播秩序
1.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法治的内涵,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案例分析:违反新闻法治的案例解析
3.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依法规范网络媒体传播秩序
2.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课程目标1、3
3.依法规范网络媒体传播秩序
12
新闻道德
1.新闻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1.课前预习:第十一章
2.延伸阅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3.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例分析
新闻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新闻道德的发展
新闻道德与媒体社会责任
如何提升新闻道德?
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道德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例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思考新闻道德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关系,探讨提升新闻道德的路径
2.新闻道德的发展
3.新闻道德与媒体社会责任
13
新闻人才与队伍
1.新闻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1.课前预习:第十二章
2.课堂研讨:如何加强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
3.课堂研讨:如何做好新闻人?
新闻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如何培养新闻人才?
如何进行新闻队伍建设?
讲授法: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专题研讨:引导学生探讨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的路径,思考如何做好新闻人?
2.新闻人才培养
3.新闻队伍建设
(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
表4课程目标、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对应关系
考核内容
所属
学习模块/项目
考核占比
课程
目标1
学习模块1
×60%
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
2.新闻的起源、定义、本质、基本特征
学习模块2
3.新闻真实的定义、意义
学习模块3
4.新闻价值的内涵、取向
学习模块4
5.新闻媒体的演变、类型
学习模块5
6.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功能、管理
学习模块6
7.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学习模块7
8.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理念、内容
学习模块8
9.新闻舆论的内涵、特征;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特点
学习模块9
10.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发展
学习模块10
11.新闻法治的内涵
学习模块11
12.新闻道德的内涵、特征、发展
学习模块12
13.新闻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学习模块13
目标2
1.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
×30%
课堂研讨
课堂汇报
4.新闻宣传效果和检验标准
6.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
7.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8.新闻人才培养、新闻队伍建设
目标3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思想
×10%
课后实践
2.杜绝虚假新闻
3.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
5.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新闻出版自由
6.依法规范网络媒体传播秩序
7.新闻道德与媒体社会责任.
表4-2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矩阵关系
目标
平时作业20%
课堂汇报与研讨10%
期末考试70%
50%
45%
65%
60%
30%
20%
25%
5%
10%
(二)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参与(×20%):严格出勤制度和课堂管理,要求学生重视课堂参与,并全程参与本课程的教学。
(3)作业完成情况(×40%):围绕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如让学生简述对知识的认识,考核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情况,帮助学生将定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
2.期末成绩评定
3.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本课程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试卷考核项目以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为准。
本课程大纲依据2023版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教学系、网络与新媒体教学系讨论制定,传媒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自2023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