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传播策略;传统文化
一、社会需求促使文化类综艺节目改版创新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在移动技术的普及泛化和媒介终端的更新推动下,现代社会的传播生态发生深刻改变。受众可选择的信息渠道增多,学习平台更广,从而使得其媒介素养逐渐提高。受众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信息质量及其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受众对文化产品偏好的升级更迭,他们急需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来满足自身的品质追求。这就要求文化类综艺节目改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之变。在2016年之前,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文物鉴赏为主,例如大多数观众都熟悉的《鉴宝》等节目。《鉴宝》主要采用演播室录播的形式,借由专家之口讲述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现场感较强。而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将文学和历史搬到电视平台上,以讲述者之口进行口语传播。这样的叙事模式依然是一种线性的叙事模式,使观众获得一种“听书”感。但是在传播格局发生变化的今天,这样的节目设计难以满足当下人们对文化品质的追求。说教式的节目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传播环境,这使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陷入新的困境。
二、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之处
(一)综艺效果辅助文化故事演绎
将文化类节目用综艺的形式演绎,能使文化更具亲民性,也能使受众更易于接受。当下,几档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做法是邀请明星嘉宾作为文化的探寻者或讲述者,综合利用各种文化符号进行延伸,采取多样的节目表现形式,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领略文化的魅力。例如,《故事里的中国》借助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采访功底,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展现在观众眼前。此外,该节目第一季在选择舞台剧演员时,邀请了具有话剧表演经验且为人民群众熟知的演员,如胡歌、陈数、刘涛等参与表演。这些实力派演员的表演能够带给观众更好的观看体验,并将观众带入故事中。观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被演员精湛的演技所折服。
(二)技术手段增强受众的观看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节目制作者也将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融入文化传播中。无论是舞台还是实景,都能借助技术使画面更加精美,使内容更加充实,还可提高观众的文化体验。例如,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故宫实景拍摄,在探秘过程中加入具有科技感的虚拟技术,让嘉宾宛如穿越,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故宫文化。在文化小剧场中,节目组运用动画仿真等手段,将不易展现的历史故事还原出来,复原了大量的场景和物件。此举让嘉宾犹如身临其境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更好的审美享受。比如,在解锁三层大戏楼畅音阁时,节目组通过技术手段还原了热闹非凡的观戏场景,展现了古人如何通过滑轮在畅音阁中“上天入地”,增加了观众的观看兴趣。此外,在演播室拍摄的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利用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视听表达方式,呈现别具匠心的舞台设计。导演采取多舞台的独特编排,分别在不同的舞台上进行访谈和演绎,利用舞美和音响等效果,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宛如在观看一部电影。该节目还利用舞台后方的屏幕辅助情节的推进,利用灯光和音乐的变化展现主人公不同的内心情感,使观众眼前一亮。
(三)形式创新推动知识体系构建
(四)线上线下宣传提高节目知名度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未来发展路径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于引领文化价值导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要保障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繁荣与深刻影响,以应对时代之变,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
(一)寻找合适的定位,保证节目的持续性
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做成具有持续性和生命力的节目,就必须在众多文化类节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更好地进行节目创新。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难免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央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多以演播室录播的形式开展,各种各样的“大会”使部分受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方台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推出实景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就能使受众眼前一亮。而这样的节目定位需要结合自身优势,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常做常新。在节目环节的编排上,还要考虑观众的感受和需求,打破固有节目模式,寻找自身节目亮点,再利用新形式演绎出来,确保节目的原创性和独特风格。
(二)增加对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
四、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热情被不断激发出来。电视媒体对高收视率的追逐以及受众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望,使得文化类综艺节目对自身的要求不再仅限于节目内容的提升②,节目形式的改变也被提上日程。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受众的文化素养,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了受众的文化自信。在新媒体不断冲击电视媒体的形势下,电视节目制作者应与时俱进,坚持内容为王,力求在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同时,借助新兴技术手段,实现技术赋能,升级节目呈现形式,拓展节目宣传渠道,打造更多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任红宇,杜王鑫.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传播与衍生效应———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中国电视,2020(12):104-106.
2.夏锋.论文化类电视节目中价值认同的话语生成机制[J].中国电视,2020(11):52-56.
4.谢盼盼.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故宫IP的可视化呈现研究[J].视听,2020(0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