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所档案信息利用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

关键词:传播?档案信息利用?信息反馈?效果评估

我国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学者对传播的界定基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他们认为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即传播是动态的,强调信息流动的双向性。而西方传播学家对传播的理解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强调信息的共享、互动,强调符号和传播的目的、影响和反应。中西方学者对传播的认识都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素:信息和流动。因此可以说,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具体来说,传播具有以下含义和特点:第一,传播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第二,传播有具体的内容,信息符号的流动是传播的实质;第三,传播具有一定的机制,传受双方具有一定的条件和需求才能发生;第四,传播具有双向性;第五,传播能够改变有序化程度,即传播能够对参与的传播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1)目的性原则

传播活动发生之前传播者必须对此次传播的目的有很清楚的认识,只有确定了传播的目标,传播效果才可能达到。

(2)传播渠道和媒介多样性原则

对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的好坏,因而,传播者应当根据不同的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传播目的选择有差异的传播渠道和媒介。

(3)准确性原则

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是对传播活动的基本要求,传播内容真实可靠、符合客观实际不仅是对传播者提出的要求,也是保证传播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

(4)有效性原则

传播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对传播内容是否选择接收是传播活动有效与否的标志。

(5)针对性原则

由于受众信息需求的差异化,传播者要针对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传播方法和传播形式以达到传播目的。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递的学科,档案信息利用中信息的利用与传播学中信息的传递有很大相似之处,鉴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探讨有益于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进步,所以把传播学引入档案信息利用中。传播学的介入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档案信息利用工作有很大启发,可以利用传播学的原理来对档案信息利用进行解释和描述。

首先,传播学讲求传播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系统传播模式强调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传播不是一个单独进行的封闭过程,而是开放的受多个社会因素影响的活动。同样,档案信息利用不是档案部门或者用户单独的活动,在利用的过程中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它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可见,两者都是在社会大环境的作用下共同完成的活动。

其次,档案信息利用是有关信息双向传播的活动,传播学中的信息传播注重信息反馈,即信息传播的循环性,两者都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估,这就可以在档案信息利用之中运用传播学的知识进行融合。

另外,档案信息利用和信息传播活动的组成要素一一对应,如:传播者对应档案部门、档案信息对应传播讯息、利用方式对应传播渠道、利用者对应受众、利用效益对应传播效果。

最后,档案信息利用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档案部门需要在利用的过程中准确分析判断利用者的需求,尽最大程度来实现用户的利用要求。同样传播的目的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开展的目的是相同的。

目前研究所档案信息利用主要是档案部门传递信息给用户,鲜少涉及利用效果反馈和利用效果评估两个环节,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单向信息传递模式的档案利用活动是不系统完整的,不利用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也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有效信息和服务。本文基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所档案利用的实际情况,把档案信息利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档案信息从档案部门到利用者的信息传递,第二个环节是利用者的信息反馈,第三个环节是效果评估。根据传播模式来设计出档案信息利用模式图(见图1)。

图1档案信息利用模式图

通过图1可知完整的档案信息利用过程是:档案部门作为传播者通过对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进行分析预测,有针对性的提供自身所保管的档案信息,通过合适的传播媒介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用户把利用档案信息的情况反馈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分析整理反馈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整理分析来发现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档案信息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不断循环反复,档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档案信息的价值也得到充分的发挥,用户的需求也最大限度的得以满足。

一方面信息反馈有利于维护档案利用系统的平衡。信息反馈使得研究所档案信息利用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促进了档案信息利用的内在平衡和协调,保证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研究所用户的反馈信息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反应档案利用效果的信息、反应档案提供利用过程问题的信息和反映档案提供利用状况的信息等。

首先,反馈信息的主体部分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应档案利用效果的信息。研究所档案信息利用开展的目的是满足利用者的需求,而能否满足利用者的要求以及利用档案信息取得了哪些效果等,这些都是档案部门关心的。

其次,反应档案提供利用过程问题的信息也是研究所档案部门要收集的内容,这部分信息可以由用户及时反馈也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反馈。在档案信息利用中,利用者作为被服务的对象用“旁观者”的眼光看待整个活动,对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判,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整个环节的优劣。这些信息对于档案部门改进自我和工作的提升具有参考性的作用。

最后,应注重收集反映档案提供利用状况的信息,这部分信息表明了档案工作人员的态度和馆藏情况,有利于认识档案部门工作中的不足。收集这些反馈信息能够使档案部门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自身工作的漏洞和缺陷,为后续的工作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

对用户的利用效果进行评估是档案信息利用的重要环节,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用户对档案的利用效果体现了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利用效果是档案信息源、档案部门、传播媒介和利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评估档案部门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2)对利用效果的评估有利于提高档案利用水平。通过对用户的档案利用效果进行评估,档案部门能够准确发现自身工作对于用户所产生的影响,能够间接地认识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有助于档案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自我检讨,提升档案利用水平。

?

图2利用者的利用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图

通过图2可知,对用户利用效果的评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是档案信息源的质量,档案信息内容直接决定着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对用户取得档案信息质量的评估从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两方面进行衡量。其次,档案部门对利用效果也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用户利用档案过程中的登记手续、利用方式和利用途径都会制约着用户的信息需求,完整有效的利用手续和方便快捷的档案利用途径有助于档案利用效果的提升,反之则降低了利用效率。第三,传播媒介在目前的社会中越发显得重要,对于新媒介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工作水平,也能够提升档案工作效率,档案部门应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拓展传播渠道。第四,用户利用完档案后所取得的成效是最直接反应用户利用档案的效果的指标。从用户的利用目的来评估档案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从利用者对于信息反馈的情况来进行考察档案的作用发挥情况,以及对于利用者利用完档案后对档案效果的宣传程度等这些方面评估档案的价值发挥程度和利用者对于档案的使用情况。

传播者是档案信息利用的起点,从源头对传播者进行改善对于传播活动的进行起着关键性作用。第一,提高档案部门的服务意识。研究所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作为档案信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必须做到高起点,高质量。第二,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基础性工作,为档案信息传播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信息资源。第三,加强研究所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档案部门必须加大对信息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优化检索工具,与时俱进。第四,简化利用手续,完善登记信息。档案部门应该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利用途径,完善利用手续,登记利用成效、档案利用效果等信息。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既要保证传播信息的安全,又确保信息传播各环节的安全可靠。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掘档案的潜在价值,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内在价值的挖掘,根据用户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实现信息的开发和推广。

在多种媒介共存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在研究所档案利用的过程中,在确保档案内容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多种媒介共存,创造出更好的传播效果。不同用户、不同需求选择有差异的渠道进行信息传播,才能更好的达到传播效果。

受众的档案意识决定着档案利用的程度,一方面要提升研究所档案用户的利用意识和思想素质,让用户熟练掌握和应用获取档案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研究所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研究,总结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减少服务的盲目性,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研究所档案部门首先要健全信息反馈机制,保证用户在利用档案过程中的问题、建议、利用效果等有效信息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还应建立用户档案库,定期的对利用效果进行回访。其次加大对反馈信息的利用程度,对用户反馈信息进行整理,从中认识到自身工作不足、发现档案利用的规律。

用户的利用效果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信息传播活动的成效,所以,加强对档案利用效果的评估有助于了解档案传播活动的质量。效果评估能够使传播者了解用户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也有助于传播者自身缺点的改进,能够及时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偏差,对于研究所档案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包括() A.传播者 B.受传者 C.讯息 D.媒介 E.反馈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人类传播活动包括() A.口语传播时代 B.文字传播时代 C.印刷传播时代 D.电子传播时代 点击查看答案...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7451073.html
2.品牌数字营销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数字营销?数字营销包含哪些策略?)2)如何建立范式霸权:打造独一无二高识别度的传播内容 以强有力的范式识别系统进行用户心智的猛烈冲击,包括超级名称·超级话语·超级符号·超级范式…… 具体执行层面包含三大系统: 依据消费者“认识——认知——认同”的过程进行打造。先让消费者认识你,再让消费者认知你了解你,最后让消费者认同你。与此三阶段相对...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89262-1.html
1.传播的要素有哪些医学教育网小编专门整理了传播的要素有哪些内容如下,希望对各位初级护师考生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传播要素是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的因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过程构成了传播过程。传播过程通常被认为是由六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这六个要素是: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 想要了解更多...https://www.med66.com/chujihushi/fudaoziliao/ya2004267982.shtml
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精选8篇)3.本土化的传播学理论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如:中国古代的传播思想 当代中国媒体应保持的传播态度 社会主义政治背景下传播的核心 篇2: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作者:四重自然 主题:根据舆论的八个构成要素,结合大众传播活动的特点以及一些传播学知识,讨论如何利用大众传播活动,从舆论的各要素来引导社会舆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eylycjn.html
3.2023年河北专升本广告学专业考试大纲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一)传播的基本过程 1.知识范围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了解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理解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 (3)掌握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https://zsb.xdf.cn/202306/13400839.html
4.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2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有两个要素a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B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流动的过程。 3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即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为能量,物质,信息。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人类传播—非社会传播,...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30000008_1410588.html
5.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教育传播系统就由各要素构成,各要素以自己特点与功能同其他要素相区别。(1)教育者。是该系统的控制者、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包括教师、教材编制者、教育管理者、教学机器。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工作是提供和变换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2)教育媒体(含教育信息)。是教育传播内容,又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利用传播媒体...https://xuewen.cnki.net/R2006073170001881.html
6.《公共关系学(专)00182》贾玉红JYH^第1章^最新更新:202403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本质属性。鉴于这一定义没有描述公共关系的目标,后来,格鲁尼格教授对这个定义作了重要 的补充:“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 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从公共关系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表述中可以归纳出“公共关系”的五个基本要素: 第...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747702&chapterid=1
7....下列选项属于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环境因素的是A.两级传播论B.“3S”论 C.把关人理论D.议题设置论 l4.公关调查的对象是(C) A.社会组织B.消费者 C.公众D.受众 15.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D) A.推销产品B.提供服务 C.赢得经济利益D.确立组织形象 16.视觉识别系统VIS中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是(B)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194550
8.00633新闻学概论领会:在没有新闻法规的情况下,新闻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法规的约束力; 新闻法规的类型 新闻政策和法规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第四章 新闻的传播 本章分析新闻传播活动构成的四个要素;阐述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状态,介绍由四要素构成的不同的新闻传播基本模式及新闻传播过程的发生机制;阐述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与倾向性的关...https://www.jseea.cn/webfile/selflearning_jcdg/2007-12-07/5579.html
9.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学00182真题及答案自考从全局的高度,用有限的经费对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取得最佳信息传播效果的过程称为(C) A.媒体选择 B。媒体合作 C。媒体组合 D。媒体規划 11.把有限的广告费用集中投入到某- -特定媒体的方法为(D) A.异质化媒体组合 B . 差异化媒体组合 https://m.educity.cn/zikao/207849.html
10.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单元评价要点”为本单元应掌握的知识要点、语文要素、人文点、语用内容、阅读与写作能力点等内容,便于学生明确本单元应掌握的内容,清晰本单元检测的具体目标。可作为单元复习的内容使用。 4.关于“评价” “评价”即课程评价,指选择与课程目标匹配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11.课题研究报告基于这样的理解,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厘清建构性对话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之外,还要梳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指:第一,诸要素是如何共同运行已达成生发建构性对话这一目的的。第二、诸要素在各自实现功能的过程中各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小学课堂教学建构性对话的生成机制研究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影响课堂教学建构性...http://www.jypxzx.com/EduScientific/infoshow_135.html
12.心理学试题及答案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 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http://mip.pincai.com/article/1392535.htm
13.杜宇:程序性犯罪构成要素的性质在笔者看来,程序性犯罪构成要素具有如下特质:(1)程序性。所谓“程序性”,意味着某种过程性的中间处置。一方面,包含此类要素的犯罪绝非行为一经实施即告完成的即成犯,而是在前部的违法行为完成之后、整体犯罪成立之前,置入一种过程性的中间安排。如果不经过此种中间性的处置,行为就无法最终成立犯罪;另一方面,还要看到,...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880.html
14.《数字影像设计与制作》复习资料39.导演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指挥员与核心,其工作要围绕着如何调动一切要素、创造音像空间和表现电视作品的主题来展开。 40.帧内压缩也称为空间压缩。当压缩一帧视频时,仅考虑本帧的数据而不考虑相邻帧之间的冗余信息,这实际上与静态图像压缩类似。帧内压缩一般采用有损压缩算法。 41.帧间压缩也称为时间压缩,它通过比...https://www.wjx.cn/xz/2606437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