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常用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
一、含义
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是一种对研究对象的内容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最早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的量化分析。
如何理解“客观”,“系统”,“定量”?
“客观”指的是研究者必须从现存的材料出发,原始材料说了什么就是什么,绝对避免主观的好恶倾向。“系统”是要求按照一个前后统的计划,对全部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而不能为了证明某个观点专门去搜集有用的材料。
内容分析法可以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类型有:
(1)趋势分析;(2)现状分析;(3)比较分析;(4)意向分析。
二、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对象
在社会科学领域,可以用来做内容分析研究的资料有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内容、文学作品、历史档案、访谈、学术文献、政策文本、发言稿、图片和视频等.
三、内容分析法的一般研究过程
1.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首先将研究目标加以清楚的表述,这将有助于使资料的收集围绕确定的主题进行,尽量减少收集那些对研究无助的资料。建立假设,即确定分析目的。因为以下每一步骤的设计均取决于分析目的,所以内容分析首先要有明确的意图。
2.抽取样本
当分析某些资料时,对全部内容进行普查很难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抽样,选择最有利于分析目的,信息含量大,具有连续性,内容体例基本一致的文献进行研究。
3.选择分析单元
即寻找分析所需的各项考察因素,这些因素都应与分析的目的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如单词或单个符号、主题、人物以及意义独立的词组、句子或段落及至整篇文献都可以作为分析单位。
4.建立分析类目
内容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立分析内容的类目系统,这种系统的构成随着研究主题的不同而变化。在有效的类目系统中,所有的类目都应具有互斥性、完备性和可信度。
互斥性是指一个分析单位可以且只可以放在一个类目中;完备性是指所有分析单元都应有所归属,类目中必须有适合每一个分析单元的位置;可信度是指类日系统应具有可信度,即不同的编码者对分析单位所属类目的意见应有一致性。
5.定量处理与计算
在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情况下,首先要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把数字语言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符号,再使用统计分析法统计各类别出现频数,语义强度或空间数额。
6.解释与检验
研究人员要对量化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并与文献的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分析结果还要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这样才具有最终说服力。
四、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1.客观性
客观性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两个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内容分析法是研究者从现有信息出发,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研究,研究者的主观态度和偏好不应该对分析的数量结果造成影响。换言之,内容分析对变量分类的操作性定义和规则应该是明确而全面的,任何研究者重复这个过程都应该得出同样的结论。从研究结果来看,内容分析是信息内容为对象的,在进行内容分析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与被分析的对象之间没有任何互动,所以分析结果较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