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地处南纬10°—43°、东经114°—152°之间,作为全球国土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它拥有7.692亿公顷的国土面积,同时物产丰富,拥有非常充足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澳大利亚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由统计数据可知,至少存在70种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铅、铀等的矿产储量位列全球前三。
1澳大利亚国土资源规划的类别
1.1联邦政府规划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会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农业、城市规划及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从而制定法律和政策。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中,设有农业部、环境和能源部、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和城市部、墨累—达令流域管理局等部门。以上部门各自负责的侧重点不同,互相区别,但又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它们一同组成了澳大利亚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
????农业部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更具有灵活性、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部门;环境与能源部主要负责矿产资源和能源,通过实施澳大利亚政府的主要举措,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以推进澳大利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基础设施、区域发展和城市部门负责设计和实施澳大利亚政府的基础设施、交通、区域发展和城市政策、计划和条例;墨累—达令流域管理局负责编制或者修订流域规划,提出流域规划草案或修正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并需要获得批准才能形成正式的流域规划。
1.2州政府规划
????澳大利亚各个州与领地均拥有各自独立的规划系统,分别负责管理未列入联邦政府权力的一切规划事务。比如,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行政机构,有能源和矿业部、环境和水资源部、规划和运输与基础设施部等。其中,《南澳大利亚州的战略规划》是州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的,它由《南澳大利亚州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南澳大利亚州住房规划》、《南澳大利亚州战略基础设施规划》等多个专项行动规划构成。专项行动规划与战略规划相对应,为战略规划提供具体的政策框架,从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目标和对策措施,以促成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又比如,维多利亚州提出的《维多利亚规划条款》,规定了规划的标准规范与模板,在统一标准和格式的要求下,地方政府整合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规划。《维多利亚规划条款》规定了规划的标准,可以当成是一种规范或模板,其中没有包含具体的规划方案,也没有提出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要求。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州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能确保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
2区域规划政策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各州政府在区域规划利用方面都非常注重。例如,维多利亚州制定了《规划与环境法案1987》,昆士兰州制定了《综合规划法案1997》,新南威尔士州制定了《环境规划与评估法案1979》,塔斯马尼亚州通过了《土地利用规划与批准法》,西澳大利亚州通过了《州海岸规划政策》等。本文以《东南昆士兰区域计划2005—2026》、《墨尔本2017~2050规划》和《阿德莱德规划2016》为例,介绍其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1东南昆士兰区域计划(2005—2026)
????昆士兰州面积辽阔,土地信息丰富。因此,昆士兰州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土地信息系统平台,该平台包括了自动化产权登记系统、智慧地图信息服务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经过多年的积累,昆士兰州的土地信息化建设有着比较完善的数据基础。
????东南昆士兰是昆士兰州的经济中心,超过70%的昆士兰州人口都居住在东南昆士兰,拥有11个县市,比如昆士兰州的首府城市布里斯班、黄金海岸、摩顿湾等。2017年东南昆士兰的人口大约为350万,在之后的25年里,东南昆士兰人口预计能达到530万,这将需要近80万套新住房和约95万个新工作岗位。为了适应这种增长,东南昆士兰需要一个全新的、从长远角度考虑的区域规划。
????为了促进东南昆士兰的经济发展,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这三级政府共同参与了东南昆士兰发展计划。2016年11月,依据东南昆士兰发展计划,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这三级政府签署联动发展备忘录,确定了基础设施项目和举措的优先事项;2020年,东南昆士兰城市圈将正式统一发展。昆士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更加协调与综合的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促进了开放的未充分利用的政府土地的开发,这可以释放经济活力、增加商业信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该计划框架旨在确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住房选择,用于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期望值和人口结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创造更多的宜居城市空间,该计划将涉及增加住房选择、智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该计划运用了区域增长模式,区域增长模式将东南昆士兰土地指定为城市足迹、农村生活区、区域景观和农村生产区这3个分类。
2.2墨尔本2050规划
????墨尔本大都市地区的最新规划“墨尔本2050规划”是由维多利亚州政府于2014年5月公布的。“墨尔本2050计划”的目标是使墨尔本打造成为一个富有生机的国际大都市。规划中列出了“宜居、全面、机遇、选择”这4个期望。这个规划是一个35年的蓝图,用于确保墨尔本在人口接近800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可持续发展并适宜居住。墨尔本2050规划的实施汁划是由多个五年行动计划构成的,五年行动计划将定期更新,以跟上墨尔本的发展需要。
????“20分钟社区”的概念也在“墨尔本2050规划”中提及。“20分钟社区”是指在本地生活中让人们能够在离家20分钟的步行路程内满足大部分日常需求,同时还拥有安全的骑行和当地交通方式。新的规划方法旨在为墨尔本提供更具包容性、生机勃勃并健康的社区;优化公共交通,使人们的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和购物等地点联系在一起;促进经济繁荣;提供高品质的公共区域和开放空间。
????同时,关于澳大利亚国土资源保护方面,维多利亚州政府在“墨尔本2050”及之后的详细规划中,将严格控制墨尔本向外延伸的程度。考虑到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能降低石油损耗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维多利亚州政府希望能将墨尔本发展成为一种紧凑型城市。
2.3阿德莱德规划2016
????阿德莱德2016年战略规划是在2010年规划的基础上修订而来,规划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规划中体现出处处为人民考虑的内容,规划的核心始终围绕着人。阿德莱德2016年规划包含着5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规划的定位与作用、规划背景、规划愿景、政策措施和目标、政策管控和规划执行。规划围绕“不断提高的宜居性、不断增长的竞争力、绿色低碳可持续”这3大核心战略,提出了6个目标,分别是资源节约、绿色出行、共享交通、步行社区、绿色宜居、住房选择。
????为了优化空间结构,避免城区无限向外延伸,阿德莱德规划2016将继续保留环城绿化带,增强环城绿化带的控制与隔离作用。同时,为了保持城市活力,确保拥有足够的公共空间,阿德莱德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在70公里的海岸线周围建设了同系列的沿海公园,并通过绿道连接,建设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带。如果沿海公园全部建成,便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能既方便又快捷地到达这些沿海公园,享受美丽的风景。
????阿德莱德规划2016战略规划强调了环境保护、宜居城市、住房选择、气候应对等方面的目标,而不是集中于经济发展、城市竞争等内容,从长远角度出发来进行规划,建立了合理的规划目标体系,对于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澳大利亚国土资源的保护策略
3.1重视土地的科学利用与保护
????澳大利亚较为干旱,经纬度跨度较大,生态多元化,土地生态十分脆弱。从海岸区到大陆内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由海岸湿润带转变到内陆半干旱区,再从内陆半干旱区转变为干旱带。例如昆士兰州的海岸带地区和其西部干旱地区的降雨量相差明显,这样的降水差距将会造成土壤条件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植被状况,使得生态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因地制宜的情况,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3.2加强水资源保护
????澳大利亚政府成立了墨累—达令流域管理局,墨累—达令流域管理局按照规定必须按期制订盆地水资源的管理计划。为了对水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综合科学管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积极制定了有关水资源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水平。例如,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了流域规划、水信息服务等管理方法,合理限制水资源的用量,缓和了因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问题。
3.3发展清洁能源
????全球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明显与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也在踊跃开展行动,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国际责任。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澳大利亚对能源和资源安全政策进行了更新,大力发展清洁煤炭技术。除此之外,澳大利亚还专门设立了能源创新基金,加大对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研究技术的投资,加速清洁、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3.4强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澳大利亚的基本国家政策之一,联邦政府出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要合理地进行规划,科学地发展澳大利亚城市、交通、矿产资源开发、能源使用、土地利用等的方式:例如,由于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能降低石油损耗并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现阶段墨尔本规划期望墨尔本能发展成为一种紧凑型城市。由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够决定矿产资源、农业、旅游业和环境的发展,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巩固加强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澳大利亚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4启示
4.2加强国土资源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4.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的区域规划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只是发达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地区也同样需要。是否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脉相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加强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造,能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奔向全面小康贡献一份力量。
4.4加强国土资源公共信息管理
4.5推动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
摘自:《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年第1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技术支持:河北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网站标识码:1300000044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280*720以上;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