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日本首相、执政的自民党总裁福田康夫(中)离开会场。当日,福田康夫与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举行会谈,提出建立联合政权,但遭到民主党拒绝。
历史上的中国,曾是近邻日本的师傅,也曾是被日本欺凌的对象。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发展几乎每年都给日本一个惊讶:申办奥运会成功,载人飞船和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005年中国GDP超过英国并将于今年年底赶上德国,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中国与非洲、东盟和邻国关系的发展等等。这些都成了日本紧盯中国的原因。日本喊了很多年"脱亚入欧",面前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过去是处处与欧美做对比,而现在不得不把中国当成了又一个新坐标。
日本凝视中国目光一直在变
日本有向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学习的传统。西方学者甚至曾讥讽日本是"技术小偷"、"模仿之族"。中国在历史上曾做过日本的"坐标",日本国从公元645年开始正式效仿中国的隋唐体制,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和军事制度,提升了日本国力。当时,中国人成了日本人的师傅,日本向中国派了大批遣唐使。19世纪后,列强纷至沓来,内忧外患,中国国力迅速下降。1862年,一个名叫高杉晋作的日本下级武士乘坐"千岁丸"进入上海,他目睹了清朝衰败、洋人跋扈的景象,那个古代典籍构筑的"理想中国"在普通日本人心中轰然倒塌。在觉得中国没有什么值得可以学习的地方之后,日本在明治初期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启蒙精神领袖福泽谕吉振臂高呼:"一切以西洋为目标"。
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107人组成的使节团前往美国以及德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在1年零10个月的考察过程中,这些日本人耳闻目睹了"文明国"对落后国家弱肉强食的现实,并在心中将日本定位为像德国普鲁士这样的"文明国"。从"锁国"到"开国"的日本,开始"抛弃亚洲的恶友",走向"脱亚入欧"的道路,对中国的态度也从"敬畏"发展到"蔑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还成了在亚洲受日本欺凌的对象。
多个领域和中国比着做
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还没有完全走出泡沫经济破灭的阴影,而中国的迅速强大使日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在一些日本人看来,中国还是受日本援助的国家。事实也是如此,在过去30年里,有24个国家援助过中国,日本的援助是最多的。即将于2008年终止的对华日元贷款(ODA)曾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获得外国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中国的电气化铁路、很多大型港口泊位、北京的机场和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有ODA的功劳。但最近几年,中国在很多领域超过了日本,日本一方面和中国比,一方面又在找对策和出路。
在本国经济上,日本也羡慕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GDP迈向世界第三,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中国取得的成绩让很多日本有识之士意识到,日本的很多行业缺乏推动发展的强劲力量,整个经济体相对闭塞,没有充分吸纳全球化经济的气息,要想获得日本的工作签证都非常难。今年10月,日本经团联发表了一份意见书,提到日本在对外开放制度上已经落后,呼吁日本政府应该在人才、金融制度、外国投资等领域开放。此外,意见书还特别强调,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社会氛围促日本瞄上中国
日本21世纪初将目光再次投向中国,其中有着很深的社会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媒体就开始惊呼"中国速度"。2005年,日本赴华人次为339万,成为中国第二大客源国,仅次于韩国。据日本驻华使馆网站介绍,仅从日本飞往中国的商务航班每周就有244班。在日本很多大学,中文已成为第二外语。据统计,日本学习中文的人已经超过200万。参加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的人,已超过60万人次。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强了中国问题研究。早稻田大学前校长奥岛孝康曾对记者说:"早大要成为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凡是有关中国的研究学科,早大都要建立。"在这所大学几乎每周都有与中国有关的研讨会、报告会,还有数十名中国教师教中国经济、中国政治和中文等各种课程。
经济实力还是日本强过中国
日本瞄上了中国,把中国看成了新坐标,而实际上,中国国内现在一些随经济增长出现的股市、房市等现象都与日本二三十年前出现的问题极为相似。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两国的人均GDP差距目前仍有十多倍。在自有技术、创意产业方面,中国也与日本差距相当大,例如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产业,在最近一次日本的车展中集体缺席,这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不自信。
经济的成功是战后日本民族自信心恢复的主要源泉。对比最近30年中日经济实力,总的来说是中国较弱,日本强。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从"文革"震荡中复苏,而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美国东亚研究专家沃格尔称赞"日本名列第一",在日本社会中充满了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20世纪90年代"十年一梦",日本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在这期间,中国、印度脚步声声紧逼,日本社会中的确充满空前的危机感。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日本面前,让日本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折射出日本的岛国心态。对此,日本领导人常常觉得在外交、国家战略方面,其分量不及中国。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总是担心,日本无法与中国在国际上对等对话。他在2007年11月号《中央公论》杂志中批判了无视中国的排外主义,提出日本要与中国同样作为大国彼此对话。有识之士认为,日中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才能为东北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记者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