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主持所务工作
小
中
大
会议由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杨建辉主持,会议共分为两个环节。
阿里研究院的晓坪研究员向调研团队介绍阿里主要业务和战略。晓坪研究员系统地介绍了阿里巴巴的发展历史和业务创新逻辑。阿里巴巴的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新零售电子商务、金融、菜鸟物流和云计算。其中电子商务板块业务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和盒马,2016年5月份,阿里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超过3万亿元,成功超过沃尔玛;金融板块包括支付宝、余额宝等业务,2017年金融板块用户超过7亿,共服务650万中小企业;物流板块主要是指菜鸟网络;云计算业务中阿里云的市场份额约占47%,相当于后面排名第2-6名的总和。另外在工作模式上,阿里奉行双H战略,让员工健康(health)快乐(happy)工作。
菜鸟网络高级专家洪小崇介绍菜鸟主要业务。洪小崇首先强调了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也是菜鸟网络的未来愿景,分别是24、72和5。含义是指菜鸟网络未来在中国实现24小时点对点配送,在全球实现72小时点对点配送。将中国的物流成本由占GDP的15%降至5%以下。洪小崇指出若想实现菜鸟网络的目标。必须打通各个快递物流企业内部数据,同时需要打通电子商务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数据。
蚂蚁金服高级专家宋伟通过业务大厅的展板和实物,形象生动地向调研团队介绍蚂蚁金服发展历史和当前业务的四大板块。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黄晋副主任首先谈到了数据公共性问题。黄晋副研究员认为目前国内将公共征信和私人商业征信行为混为一谈是不合理的。在谈到数据反垄断问题时,黄晋副研究员指出应当区分个人信息和商业信息这两个概念。最后总结了数据垄断在反垄断法中主要涉及到协同问题;除了协同,还有市场支配地位滥用问题;另外在大公司收购高成长性、具有优秀算法的公司过程中,也涉及经营者集中问题。
蚂蚁金服高级专家齐新宇认为对数据的讨论难以达成共识的根本原因是对数据讨论不在一个范畴。她认为当谈垄断时,是把数据当成经济资源;讨论隐私的时,这里的数据不是泛指数据,是指个人数据的敏感数据;讨论数据买卖时,实际是指数据产品。因此讨论问题时应当对数据类型进行严格界定。第二,在谈到数据垄断上,把数据看成生产要素。齐新宇指出由于数据具有时效性,高度动态,数据很难被排他性占有,因此数据寡头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且目前学界实务界均无相应的研究和模型能够论证拥有大数据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蚂蚁金服高级专家陈晨认为监管部门是否愿意给予金融科技类企业类似监管沙盒的监管政策,主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用户,阿里一直把服务用户放在重要位置。如支付宝快捷支付和余额宝业务的推动。她认为数据利用应当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福祉。只有为用户提供方便福祉,路才会越走越宽。
蚂蚁金服高级专家宋伟并不看好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他认为仅需要考虑弱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垄断即可,通过对证券行业的智能投顾分析,讨论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监管问题。
阿里研究院晓坪研究员还就工业互联数据与黄晋副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晓坪研究员认为智能化水平提高,与物有关的数据会产生越来越多法律问题。黄晋副研究员认为可以参考日本电梯案,来对工业互联数据进行法律规制。
会议的最后由文学国院长作总结性发言。文院长首先感谢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的大力支持,感谢阿里研究院的大力支持,指出这次实地调研菜鸟物流和蚂蚁金服,对阿里这个科技型企业印象非常深刻。阿里研究院、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的各位专家在数据垄断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许多实务中的问题,对学术界理论界发展非常重要。强调这次调研收获颇丰。希望以后能和各位专家在数据垄断这个问题继续沟通,非常期待后续交流。文院长最后再次感谢阿里和各位专家对此次调研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