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13日讯(记者曹川川)12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共同策划开展的“一站解纷争”系列直播节目在北京房山法院正式启动,直播持续2小时不间断,约2000万网友全程在线观看直播。
此次直播节目对农民工讨薪纠纷、分家析产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以及房屋漏水引发的纠纷共四起纠纷进行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调解。
12月12日,在北京房山法院第一调解室内,人民调解员连春营(中)正在为交通事故纠纷的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北京房山法院供图赵炜烽陈瀚摄
深化“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北京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工作部署,围绕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深化“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后,北京高院党组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最高法院要求,全面推动北京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工作。
一站式服务指的是全国88%的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网,提供各类网上诉讼服务;全国法院均设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人工或自助查询咨询服务;多数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提供引导辅导、登记立案、多元调解、速裁快审、送达保全、鉴定评估、信访接待等“一站通办”服务。
据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钱晓晨介绍,“两个一站式”建设是人民法院今年的一项中心工作,旨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一站式服务。目前,“两个一站式”建设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统领,“一网通办”诉讼服务全程业务;以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为统领,“一网统管”诉讼服务全部事务的目标。
目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已经入驻特邀调解组织2.3万家、特邀调解员8.4万人。平均每日近750余家法院、1300名调解员在平台上开展调解工作,日调解量超过5000件。
12月12日,在房山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员解海涛(中)调解的分家析产纠纷中的王某父子握手言和,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北京房山法院供图赵炜烽陈瀚摄
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
全市法院按照市高院党组提出的“四个统一”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将“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纳入立案庭统一管理,将452名常驻法院的调解员全部编入“1+N”调解速裁团队。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娄宇红介绍到,“根据案件和人员特点,我院在院内及6个人民法庭建立16个调解速裁团队,包括交通事故纠纷、家事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物业供暖类纠纷等多个专业调解速裁团队,法官会对调解员进行专业、精准的一对一指导。”
与此同时还开发了“北京移动微法院”,增加诉讼风险评估、智能咨询、试算工具、案件查询等功能。建立立体化线上立案系统,实现网上预约立案24小时不打烊和京津冀跨域立案全覆盖,并将按照最高法院要求继续推进全国范围内的跨域立案。
12月12日,在北京房山法院第二十二法庭内,速裁法官姜婕(中后)对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进行当庭宣判。北京房山法院供图赵炜烽陈瀚摄
就在此次“一站解纷争”系列直播节目中,60多岁的支某夫妇通过“多元调解+速裁”在“家门口”拿到了赔偿款。前不久,支某骑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李某英出行,与齐某驾驶的一辆小轿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两车损坏,支某与老伴受伤。经认定,齐某和支某负事故同等责任,李某英无责。
北京房山法院运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用时两个小时为支某老两口讨回了公道,最终经法院判决某保险公司赔偿支某老两口各项费用合计13908.69元,齐某给付李某英医疗费5000元。
社会化智能化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
另外北京法院全面推行“接诉即答”“接单即办”联系法官机制,运用北京法院诉讼服务一体化平台,整合“厅、网、线、微”联系法官通道,建立“收、转、办、督”工作办理模式,确保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接收联系法官诉求近5万条,有效诉求回复率达到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