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创新;评估

一、引言

二、商业模式内涵的研究

商业模式的内涵具有复杂性体现在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研究者很难全面的去把握,因此也就出现对商业模式多种多样的解释,无法形成较为权威的定义。在整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大部分是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以及系统视角来定义商业模式的。

(一)盈利模式

(二)运营结构

Amit和Zott(2001)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为企业自身、供应商、伙伴以及顾客创造价值,并且将商业模式看成是联结各商业活动参与者交易的平台。Mahadeven(2000)认为商业模式的框架式由企业与商业伙伴以及买方之间价值流、收入流和物流构成的。Magretta(2002)将商业模式与价值链结合,认为商业模式是描述企业如何运作的,并且以客户为中心为企业创造价值。Mayo和Brown(1999)提出商业模式是为了创建竞争力强劲的企业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相互依存的关键系统进行的总体设计。

(三)战略方向

许多学者认为战略是与商业模式渐趋融合的。王伟毅和李乾文(2005)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有融合的部分,但是也存在着差别。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有序系统而战略是将战胜竞争对手,获取良好的绩效为主要目的。但在很多时候,商业模式是与战略融合的。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商业模式也是值得尝试的渠道。DussonTorbay(2002)等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可持续收益流,创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李振勇(2009)认为商业模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高效的,并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企业通过提品和服务为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的整体解决方案。

(四)系统视角

Morris等(2005)将商业模式的主要定义进行归纳分为三类:经济类、运营类、和战略类,并认为应用一种整合的视角来对商业模式进行定义。Osterwalder(2005)提出商业模式是一个商业模式是一个概念性工具,它借助一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联系,用以说明一个企业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企业向一个或多个顾客群提供的价值,企业为产生持续的赢利性收入所建立的架构以及移交价值所运用的合作网络与关系资本。

虽然学者们从多个侧面给予商业模式解释,但是本文可以发现在解释商业模式时逐渐倾向于“盈利模式+运营结构+战略方向”这三种视角整合来认识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用来描述企业的盈利模式、运营结构以及战略方向的逻辑结构体系。

三、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早期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是将商业模式简单的罗列,没有突出关键要素。例如,Howitz(1996)提出了价格、产品、分销、组织特征以及技术五个要素。Donath(1999)认为,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是理解顾客、营销战术、公司治理、内部网络能力、外部网络能力五个要素。

近年来,学术界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研究逐渐倾向于将各要素之间形成一个逻辑结构体系。比如:Gordijin等(2001)提出了e3value用于指导商业伙伴合作的价值网络建模,以及判断价值网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盈利能力研究。e3value的根本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以价值为主线的研究方法,用于分析商业模式构成体系,并对体系中的价值交易活动建模,说明参与主体为谁提供何种经济价值。Osterwalder(2011)提出九要素模型,具体包括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关系、成本结构以及收入模型九个要素。

四、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研究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呈现多元化的现象。本文根据文献[12]、[13]以及[14]整理了主要商业模式创新概念(见表1)。

表1商业模式创新概念概览

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卢小平.广州汽车:后来居上[J].大经贸,2007(3)

作者简介:

金晶(1990.02-),浙江宁波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在职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东门支行,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由表1可以看到,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解释大部分围绕价值链、战略以及系统的视角来界定。虽然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概念在研究视角上存在许多分歧,但这也为深入研究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二)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1.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角度

2.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

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活动构成的。按照其提出“价值链分析法”,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价值链将企业所有的利益参与者都纳入其中,再进行优化排列。企业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专注于价值链上某几个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上寻找利润增长点。企业也可以对价值链的某些环节的顺序进行重新排列。在价值链中,企业要处理好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在衡量企业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对价值链优化整合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高闯、关鑫(2006)认为,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企业被界定在某一产业内)前提下,企业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链的一个函数,并可以将其看做是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企业价值活动及对这些价值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进行优化整合以实现企业超额利润的有效地制度安排的集合。

五、商业模式的评估研究

表2商业模式匹配度客观测量指标

总体来说,客观测量法所使用的指标虽然难以获得,但是其测量准确性相对较高;而主观测量法的测量结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导致测量结果模糊不清。

六、未来的展望

商业模式的理解一直都没有明确,学术界无法给予正式的地位,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日趋增多,并且越来越深入,可见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不是只有修辞学而已。

本文通过对商业模式定义、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的综述和

概括,也为日后商业模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要想确立商业模式在理论界的地位,还需要学者们多多努力,来进一步解决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出现的质疑和争论。本文认为未来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准确界定商业模式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解释,拓展了商业模式的研究视角,但不利于商业模式的深入发展,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厘清商业模式的定义,这会给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以及评估等的研究带来直接的影响。

第三,本土化研究。对于商业模式的探讨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且不够充分。中国的文化有其独特性,我国的学者应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加以本土化,使商业模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志龙,盘远华,高海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06(1)

[2]TimmersP.Businessmodelforelectronicmarkets[J].ElectronicMarkets,1998(2)

[3]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4]张敬伟,王迎军.基于价值三角形逻辑的商业模式概念模型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5]Mahadan,B.Bussinessmodelsforinternetbasedecommerce:ananatomy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J].2000(4)

[6]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matter[J].HavardBusinessReview,2002(5)

[7]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的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探讨和未来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

[8]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1)

[9]方志远.我国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3)

[10]王水莲,常联伟.商业模式概念演进及创新途径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11]王迎军,韩炜.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9)

[12]郭毅夫,赵晓康.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及发展展望[J].企业活力,2012(3)

[13]欧阳峰,赵红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14]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

[15]王鑫鑫,王宗军.国外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

[16]高闯,关鑫.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与演进机理―一种基于价值链创新的理论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

[关键词]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Rappa(2001)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Amit和Zott(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Ticoll(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四、结束语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定义;商业模式结构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3个领域:(1)电子商务领域,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凭借着优秀的商业模式异军突起,许多企业突破了传统的付费-服务的盈利模式,采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获得了竞争优势。(2)战略问题,比如价值创造,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如何提高公司业绩等。(3)新技术如何实现商业化。

Zott和Amit(2011)在TheBusinessModel:RecentDevelopmentsandFutureReserch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做了总结。包括商业模式一种描述(Applegate,2000;Weill&Vitale,2001),一种结构(Dubosson-Torbay,Osterwalder,&Pigneur,2002;Timmers,1998),一种概念工具或模型(George&Bock,2009;Osterwalder,2004;Osterwalder,Pigneur,&Tucci,2005),一种结构模板(Amit&Zott,2001),一个集合(Seelos&Mair,2007)等等。

国内学者李东(2010)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视为一种规则。魏炜(2012)认为,商业模式可以视为一种交易结构等。

尽管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存在如此多的分歧,但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也取得了如下几点共识:(1)商业模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它的研究不同于对产品,公司,产业的研究;尽管商业模式最终聚焦在某个企业,但是商业模式的研究边界却超越了传统的企业边界。(2)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其中的元素相互影响,共同解释了企业如何经营业务。(3)企业及其关联方的行为活动,在商业模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商业模式解释了企业是如何创造并且获取价值的。

二、商业模式体系结构

国内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构成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李东(2010)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的“容器模型”,该容器由4个板面组成,包括:(1)定位板块规则;(2)利益板块规则;(3)收入板块规则;(4)资源板块规则。这4个板块相互联系相互左右,最终“包裹”住企业的价值。原磊提出了商业模式的“3-4-8”构成体系,其中:“3”代表联系界面,包括顾客价值、伙伴价值、企业价值;“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8”代表组成因素,包括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原磊通过对比近十年国外学者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指出,商业模式这个概念主要从单纯获取利润的逻辑向企业利润运营结构和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考察渗透。

三、目前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李东,王翔.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3]斯莱沃斯基,等.利润模式[M].张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ChristophZott,RaphealAmit.DesigningYourFutureBusinessModel:AnActivitySystemPerspective[R].Pamplona,Spain:University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迅速发展。在服装业,具有新型商业模式的服装企业正在不断蚕食传统商业模式服装企业的市场。服装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寻找一种优秀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服装企业商业模式成功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商业模式的内涵、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后通过服装企业的实践经历,分析与研究服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类型,同时也对商业模式的价值进行实例研究。

关键词:服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迅速发展。在服装业,具有新型商业模式的服装企业正在不断蚕食传统商业模式服装企业的市场。凡客诚品、麦考林、梦芭莎等近年创立的优秀的B2C电商企业,获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一些传统的服装企业为重获市场竞争力,也纷纷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当前原材料、租金、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服装全行业均带来了冲击,传统商业模式的服装企业尤其步履维艰,多家国内大型服装OEM(贴牌生产)厂商面临生存调整。及时调整商业模式,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是破解这一难题的解决办法。

商业模式创新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一是经济类定义,它是将商业模式归结为企业获取利润(租金)的商业逻辑。

三是系统类定义,它是前两者的综合,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或组织拥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内部拥有关键要素或结构模型进行支撑,并拥有短期或长期的利润评价机制。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根据商业模式的概念可以看出,随着所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市场环境剧变,企业理应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服装企业特别是传统服装企业必须将商业模式创新放在首要地位,其具体原因为:

1.服装成本不断攀升。以拥有门店运营的服装企业为例,服装成本主要包括一般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其中一般成本包括服装面辅料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营业费用成本;销售成本则包括物流成本、店铺租金成本、店铺运营成本等。因此,随着目前国内PMI、CPI指数的不断上涨,服装成本中的面辅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店铺租金成本不断攀升。这导致最终服装价格也相应上升,根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11年7月份国内纺织服装出口平均价格增长24.7%,而数量则仅增长0.9%。

2.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加剧,国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成本正大幅上升,导致对纺织服装消费品的支出锐减;另一方面,国民对品牌和潮流趋势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从而必然要求服装价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以提高国民对服装的消费热情。因此,在时尚、品质等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价格成为服装企业竞争的关键。

3.企业竞争同质化。由于国内服装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竞争思维,服装企业常出现对成功相互模仿的“趋同”现象,从产品同质化到战略趋同、商业模式趋同。很多服装企业提供类似的产品,争夺相同的消费者,营销手段基本靠价格战,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服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服装是时尚品,也是快速消费品,因此,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消除库存。关于消除库存,不同的服装企业探索出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从价值链的途径,对服装从产、销各环节进行创新。

(一)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指产品成为商品的通路。从服装企业发展史来看,服装企业的销售模式分别经历了量身定制模式、批发模式、零售模式。其中量身定制模式衍生出的具体形式有以前的裁缝制和当前的高级成衣定制;批发模式衍生的形式有网络的B2B模式和一般意义上的批发制;而零售模式衍生的类型非常丰富,包括实体零售模式和虚拟零售模式。

虚拟零售模式出现在互联网兴起之后,主要表现为B2C模式,即电子商务。虚拟零售模式的代表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IT企业涉足服装领域,代表性企业为凡客诚品、梦芭莎、麦考林等;另一类是服装企业涉足电子商务运营,代表性企业为美特斯邦威、报喜鸟、爱慕、兰缪等。值得一提的是,前者由于熟悉网络消费群体消费需求,能够利用精准的网络营销手段,通常比后者获得更好的业绩表现,且增长迅猛。

(二)品牌营销模式

(三)制造模式

综上所述,服装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从价值链角度进行的。在价值链上,它可以分为销售模式、品牌模式、制造模式,而且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价值,其关键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

服装企业商业模式价值实例研究

不同的商业模式能带来不同的商业价值。为对价值链途径上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性能有直观的理解,本文对零售模式、品牌营销模式、制造模式三种类型服装企业的业绩情况进行分析。其中零售模式的代表企业为美特斯邦威、凡客诚品、麦考林、INDITEX;品牌营销模式的代表企业为NIKE、ADIDAS;制造模式的代表企业为联泰集团、达利国际集团、雅戈尔集团。具体的绩效可见图1和表1。

可以看出,目前国外的INDITEX、NIKE和ADIDAS销售额远高于国内服装企业,这表明品牌营销模式的NIKE和ADIDAS具有较好的市场绩效,而拥有零售模式和品牌营销模式的INDITEX集团则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实力和潜力;虚拟零售模式的凡客诚品和麦考林,以及实体零售模式的美特斯邦威则在总额上较低;制造模式的联泰集团、达利国际集团和雅戈尔集团则表现较为稳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

同时,虚拟零售模式的凡客诚品和麦考林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其中凡客诚品2008-2009的年均增长率为130%,麦考林的年均增长率则为55.59%;实体零售模式的美特斯邦威则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为33.82%,INDITEX集团则为10.23%;制造模式的联泰集团、达利国际集团、雅戈尔集团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9%、2.42%、17.32%;品牌营销模式的NIKE和ADIDAS分别为1.04%、5.51%。这表明采取“轻资产”的零售模式对创立企业十分有利,使之能迅速建立市场影响力,获得成长。而当企业成熟后,对品牌营销模式和制造模式的涉足较为恰当,以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

当然,以上的模式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服装企业的商业模式会隶属于销售模式、品牌营销模式、制造模式的一种,而有些服装企业则会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商业模式。如美特斯邦威兼有零售模式的实体和虚拟形式,同时在品牌营销上也有所侧重;INDITEX集团兼有制造模式、零售模式、品牌营销模式。但在这些模式中,各服装企业还是有所侧重于某一种,而对另外的形式兼顾。

结论

商业模式跟产品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没有哪种商业模式是一直成功的。因此,为获得核心竞争力,服装企业应该对原有商业模式的不足进行修正,以适应现时的变化。对于创立初期的服装企业来说,寻找一种适合企业发展且不同寻常的商业模式是其进入“蓝海”并超越现有竞争对手的关键。但当成长到一定阶段,则需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重塑,以重新取得竞争优势。

1.Rappa,M.Managingthedigitalenterprise-businessmodelsontheWeb[EB/TL].省略/models/models,html,2000

2.HenryChesbrough,RichardS.Rosenbloom.TheRoleoftheBusinessModelinCapturingvaluefromInnovation:EvidencefromXeroxCorporation’sTechnologySpin-offCompanies[J].IndustrialandCorporateChange,2002,11(3)

3.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商业模式;战略;价值创造;竞争优势

一、文献回顾与总结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Morris,SchindehutteandAllen(2003)通过对30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归纳,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经济(盈利)层面、运营层面、战略层面。经济层定义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或盈利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模式应该揭示经营系统如何协调凝聚起来的本质,于是Morris,SchindehuttebandAllen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商业模式是一种简洁的表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企业战略、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使用Morris等的整合性定义,不过为使该定义表述得更全面和确切,对运营结构的描述应从内部流程扩展到外部,包括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流程,并将运营结构改称为“运营逻辑”。从战略层面的定义和变量可以看出,战略层包含了运营逻辑甚至经济逻辑。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本文用“战略方向”来表达战略层面的内容,并规定它仅包含战略原则(包括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这并不影响商业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的完整性。所以,商业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逻辑,即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

(二)战略的概念

希特等(2009)认为,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文献较少,且仅限于浅层次的探讨,尚未对两者的关系本质和结构进行深入揭示。

1.商业模式与战略是高度一致的。梁晓雅、陆雄文(2009)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指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具体化,两者高度一致。

2.商业模式和战略是相近和互补的。MansfieldandFourie(2003)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非常接近,但战略的很多内容是商业模式所缺少的,两者必须结合使用。商业模式描写价值创造的逻辑,而战略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价值的创造的策略,比如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同时他们认为战略的资源基础观点也非常接近于商业模式的概念,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Casadesus-MasanellandRicart(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简单的竞争环境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一一对应和难以区分的概念,环境变化时,变革战略是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研究

很多文献在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时,将战略理论等同于战略内容,或将战略原则等同于全部战略内容,与商业模式相比较,于是得出了片面的或错位的结论。所以,有必要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内容区分开,本文也将从理论和内容两个层次上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案例说明与模型构建

本部分,首先通过案例说明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由此提出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并构建关系模型。在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之前,企业主要依据战略安排所有的价值活动。当商业模式概念出现后,研究人员开始对成功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并归纳成某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具体商业模式形成过程通过图1和案例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首先,企业按照战略理论制定出具体战略内容;然后,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三种商业模式(只针对前六家企业),即商业模式A、B、C。

图1商业模式形成过程

因为只有(职能)战略措施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只是指导战略措施的构建,并不直接表现为价值活动方式,所以,本文将这些战略内容归为战略原则。因此,战略内容包括战略原则和战略措施体系两部分。

图2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模型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联

1.商业模式与战略具有相同的本质。Elliot(2002),Magretta(2002)和Chesbrough(2010)等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导向,战略是“建立竞争优势”导向。然而,从商业模式概念的递进过程可以看出,这两种导向应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Morris,SchindehutteandAllen(2003)认为,从经济层面到运营层面再到战略层面,定义的综合性是递进的。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战略层面(原磊,2007)。

2.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与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商业模式的内容可以通过其构成要素或三个逻辑层面来描述,构成要素和三个逻辑层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可以归入不同的逻辑层面。

3.商业模式理论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既然商业模式与战略在本质和内容上是一致的,商业模式理论必然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明茨伯格等(2002)将战略理论归为十大学派。其中学习学派将战略视为一种模式,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无法提前设计,只有根据变化的环境及不断的试错,即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模式。这些观点,将商业模式理论与学习学派联系了起来。由于竞争的强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试错或学习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战略理论,如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等被其吸纳了进来,这些都是为了设计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在直观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基础上增加的。这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设计和定位学派等更多的学派产生了联系,并逐渐显示出与这些学派的理论的趋同。总之,所有商业模式理论内容均可从战略理论中寻踪溯源。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区别

1.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新技术(如互联网)、新观念(如价值网络)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制定战略措施体系时可以有更多选择,于是很多别具特色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出现了。这引起了人们对战略措施体系及其所呈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的兴趣,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或侧重点就是这些别具特色的战略措施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理论从战略制定的结果处开始研究,着重于对特定(属于某个企业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归纳出其包含的各种内在逻辑特别是价值创造逻辑,不同的逻辑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所包含的逻辑关系对企业构建具体的战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战略理论所欠缺的。战略理论从战略制定的源头开始研究,主要研究战略制定方法及形成过程,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的研究。因为战略理论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体系内在逻辑的研究,人们并没意识到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包含或应该包含的,所以往往认为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回事。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由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它们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业模式从战略措施层面着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战略方向,还包含从战略措施体系中得到的经济、运营逻辑,这与战略的概念表述区别很大。特别是经济层面或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不包含战略方向,让人觉得商业模式无任何战略意图。

4.战略理论的很多重要内容是商业模式理论所不具备的。比如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并未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中,另外很多战略学派的重要战略理论或观点也是商业模式理论所未涉足的。由于以上区别,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将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影响商业模式与战略在内容上的一致,只是内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本文使用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所形成的各种结论或观点对于战略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尽管本文是以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为基础展开的论述,但所得结论在商业模式重塑或创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创新可以视为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这基本重复了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需要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但这并不影响本文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

参考文献

[1]李东,王翔,张晓玲,周晨.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01~111

[2]G.M.MansfieldandL.C.H.Fourie.Strategyandbusinessmodel-strangebedfellows?Acaseforconvergenceanditsevolutionintostrategicarchitecture[J].SouthAfricanJournalofBusinessManagement,2003,35(1):35~44

[3]MorrisM,SchindehutteMandAllenJ.Theentrepreneur'sbusinessmodel:Towardaunified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8(1):726~735

[4]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吕巍译[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梁晓雅,陆雄文.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权变资源观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9(3):67~73

[6]Casadesus-MasanellRandEnricRicartJ.Fromstrategytobusinessmodelsandontotactics[J].LongRangePlaning,2010(43):195~215

[7]张新.国美电器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8]ElliotS.Electroniccommerce:B2Cstrategiesandmodels[M].Chichester,U.K:JohnWiley,2002

[9]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matter[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2(3):3~8

[10]ChesbroughH.Businessmodelinnovation:opportunitiesandbarriers[J].LongRangePlaning,2010(43):354~363

[11]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当商业模式的魅力与迷惑

商业模式作为独立概念成为中国商界显学,风险投资(VC)与新经济创业潮的推动是关键。在《赢在中国》赛场上,当马云、俞敏洪、史玉柱等商界大佬问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在创立自己企业的时候,并没有规划清晰的商业模式,甚至都还没有把商业模式作为口头禅。

乔布斯在创造iPod时,没有考虑这么复杂,他要为“音乐迷”(他本人就是)创造一款时尚的、大容量(容纳5000首乐曲――多么疯狂的想法)的音乐播放器。即使在创造iTunes时,他也只是想要提供一个合法的、低成本的正版音乐下载渠道――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这样的平台。再比如,马云做淘宝网时发明了诚信通、支付宝(支付宝创造了第三方支付新产业),都是被逼出来的创新,而不是创立阿里巴巴时就有的商业模式。

提示这个被人忽略的现象,是想说明以下与商业模式有关的错误观念:1.商业模式描述不清晰,说明项目不靠谱,不会成功;2.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要素;3.好的商业计划书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法宝。

当年在历届《赢在中国》上侃侃而谈的优胜者,如今并没诞生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脑白金、新东方的迹象。最早复制Groupon模式的第一季《赢在中国》十二强选手任春雷创办的团宝网,近两年净亏损近4亿元后正处于生死边缘。

这并不是说商业模式没有价值,而是借这个事实厘清中国商界对商业模式认知的基本概念:商业模式反映企业的经营逻辑,但并不一定要先“估量”清楚商业模式,然后才能做出好企业。从任何一个成功企业里能够分析总结出一个商业模式,但并不能依靠一个商业模式造就一个成功企业,这两者完全不是对等的逻辑关系。

不是有个好的商业模式,还有好的团队(即VC所谓的关键是投人),公司就一定会成功,关键成功要素(KSF)从来没有所有企业都通用的单一及组合要素,如商业模式、定位等概念,商业模式只是企业关键成功要素里的因素之一。

累计亏损近5亿美金的Groupon能实现IPO,成为市值比肩Google的互联网公司。而为何亏损4亿人民币的团宝网要倒下呢?显然不是因为两者商业模式有什么不同或中国团购市场太小,也不能说团宝先烧钱后赢利的经营模式犯了天条,甚至不是管理水平的差异,更不是投资人有眼无珠,只能说中国团购“时运不济”:2011年中国概念股遭到大规模阻击,加上Groupon上市后股价疲软,对于A2C(美国至中国)式的商业模式复制型企业,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失去兴趣,一个业绩阴晴不定的Groupon就够投资者烦心的了。

重要的现实是,创新性的企业实践,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相反。真正创新的商业模式都带有不可预估性,能够描述清楚的商业模式,大多是平庸的“模仿式创新”,潜力有限。商业模式的创新才会带动企业的进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进步。

除了市值5000亿美元、现金贮备800多亿美元、富可敌国的苹果,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等创新的互联网公司,都是依靠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将商业模式打入废纸篓。商业模式的理论因新经济(互联网)而成为显学,但商业模式在所有行业都在发挥“增长加速器”的作用,那些敢于打破行业领导者的垄断及其商业模式的企业,正在成为塑造产业格局的新生力量。

Amazon的电子阅读产业链对传统出版产业链的改造,不仅让出版社与Amazon实现电子出版的利益分成模式,个人作者也可以绕过传统的出版社、书店在Amazon系统上实现个人出版,内容的创新带动Kindle电子书与KindleFire平板电脑迅速实现硬件销量的暴增。

宣称与Amazon商业模式相同的盛大文学,由于内容仅限于网络文学,受众面过窄,其电子阅读器Bambook(锦书)的销量不温不火。而偏重硬件的汉王电纸书,由于缺乏电子阅读内容的支持,加上错误的产品价格定位,正陷入巨大的亏损之中。

商业模式存在“橘逾淮则为枳”的现实问题,说明即使相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商业环境、企业资源、经营战略的支撑。Salesforce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没有重新发明CRM(客户关系管理),只是让CRM从SAP、ORACLE等巨头的垄断中,变成任何企业都可以低成本获得的管理工具,大幅降低管理软件的使用门槛。虽Salesforce创导的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已风行全球,但要在中国落地依然困难重重。

商业模式的魅力与魅惑同样巨大而真实,这需要我们从更加科学、务实的角度解剖商业模式这个“魔方”究竟与企业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既不要神话化,也不要妖魔化,而是真实地厘清商业模式与企业发展、企业进步的关系。

商业模式的本质及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要素

这些商业模式观点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成一家之言,但总体来说将商业模式凌驾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之上,甚至提出先有商业模式后有企业、商业模式是最高竞争力等偏激论点。这样将商业模式无限拔高、泛化、神化,只会让商业模式变成中国商界总喜欢抓的救命稻草,最后失去企业成功之本,在模式崇拜中走向企业的覆灭。

企业成败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商业模式、定位、创意、传播等各种被神化的单一经营要素,商业模式也不是企业竞争的终极武器,企业成功及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种多要素的动态组合。每个成功企业的组合结构、要素优先性都不同,说某个单一或组合要素是所有企业成功、争胜的武器,不符合千百万成败企业的经营现实。同样的要素、同样的组合,对A企业是制胜关键,对B企业可能是毒药,正如Groupon与团宝案例所显示的。

企业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供应链、外部协作资源等都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元素,但这些要素不应放入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之中,否则商业模式就会无所不包,反而失去了商业模式的“锐利锋芒”(即核心价值):企业收入的实现逻辑。

我们认为,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企业发展各阶段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对这个问题发生迷失或误判,才是企业胜败的转折点,而企业管理、治理结构、营销管理等在这个问题面前,都是优先级略后的运营要素。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实现收入的逻辑,精确地说,是实现收入的战略及手段。将这个问题界定清楚,就是商业模式清晰化;企业的发展就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通过及时调整企业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与时俱进地达成收入目标。

2010年,面对京东、新蛋等电商的快速崛起,业内在讨论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要不要进军电商。有论点认为在网购消费者“门店看货、网上下单”的消费模式下,如果苏宁、国美电商化,可能会导致门店消费者转变为网上购物者,这样实际上未必会增加总体销售额,只是同一消费者购买渠道的改变。有人甚至总结为:不做电商是等死,做电商是找死。站在中国商业环境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分岔口,传统的门店运营商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涉及到商业模式的改变或再造。

笔者在《强势渠道商的电子商务战略路径》一文中明确指出:京东的快速崛起已经证明,制造商挡不住网购平台低价销货的诱惑;渠道商自然明白,与其让别人挖自己墙脚,不如让挖走的墙脚仍然在自己的仓库里。家电强势渠道商抛开思想顾虑,全心全力进军电子商务后,京东、新蛋等网购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受到真正有威胁的挑战。

2011年苏宁易购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比2010年的10亿元增长近6倍;2011年实体门店苏宁电器的销售收入为938亿元,比2010年增长24%。2012年,苏宁再次提出沃尔玛化转型,仍然是沿着收入的逻辑在调整商业模式。对苏宁的这次转型,还是有不同观点,但我们依然认为苏宁的沃尔玛化是符合苏宁“资源条件”的方向正确的战略转型。

苏宁这次从电器向全品类扩张的战略与管理挑战可谓巨大,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凡客诚品2011年出现业绩大滑坡,其CEO陈年自己反思的结论之一,就是凡客诚品的全品类扩张失控,导致大量无效SKU及产品存货过大。这说明全品类扩张作为一个商业模式,不同的企业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认为苏宁的资源条件支持其作这种转型,苏宁有什么独特的资源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苏宁遍布全国的门店、有谈判能力的采购关系、线下作业积累的顾客服务经验。在商业地产成本节节上升的背景下,苏宁的门店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门店经营的多元化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所谓定位专业的电器品牌会对苏宁形成威胁更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中国还有谁可以形成如苏宁这种门店规模的专业化电器连锁企业?二是苏宁巨资打造的“系统的力量”:一个集ERP系统优化、数据挖掘分析、企业SOA平台建设、财务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会员服务、仓储配送等全面整合的企业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力量在2007―2010年苏宁赶超国美中已经显现威力,在2011年苏宁易购电商中也经受了考验。

苏宁的两大资源条件经过多年积累,可以说独一无二,支撑着苏宁的战略。本次苏宁沃尔玛化转型,围绕这个商业模式,需要苏宁在门店结构、门店运营、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配送服务等层面实现企业经营要素的匹配,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管理工程。苏宁的战略,考验的依然是苏宁的战略设计能力与管理系统效能,而不是该不该转型的问题。

商业模式驱动企业增长的主要途径

当我们将商业模式的本质定义为收入实现逻辑,并将商业模式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关系确定后,就能避免过于复杂庞大的商业模式定义与理论带来的思维困扰,清晰锐利地找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优化来驱动企业增长、进步乃至进化的现实路径:企业收入实现路径的创新。

传统的企业经营逻辑是设计并制造一项产品或服务,建立销售组织与分销渠道,配以线上及线下的宣传与推广,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值――典型4P的运作模式。新经济催生的新型企业如Google、Amazon、Facebook、Groupon等,颠覆了传统企业的经营逻辑:一个企业的价值是可以“提前”被资本预支的,投资额/估值/市值与现有业务收入及赢利没有比例关系,而是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这种新经济带来的商业模式超越了传统企业经营逻辑,在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之外,正在诞生越来越多的创新商业模式:

价格杀手模式:减少渠道环节,压缩渠道增值空间,如淘宝、凡客诚品、麦考林、当当网、京东商城、1号店等C2C、B2C服务网站等。

收入变形模式:不卖产品卖服务的收入模式,如租车、开心农场DIY种菜、绿化植物租赁等;关联销售,如动漫等;线下线上联动,如网游等。

第三方收入模式:如维络城电子优惠券、团购模式等。

服务外包模式:线下营销外包商,如华谊嘉信,企业经营(管理价值链)外包商,如客户关系管理云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IBM、埃森哲)、培训外包(安博、聚成等)、个人管理外包(诺亚财富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等。

以“收入实现逻辑”为商业模式之纲,能够快速切入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首先必须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大格局中确立的存在价值,是当今商业环境及资源允许企业进行大胆解构、重组的商业模式创新试验田,是商业模式驱动企业进步的现实路径。

商业模式创新方法论

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必须跳出产品经营的传统逻辑,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设计经营模式、收入模式,并依据顾客特性设计赢利模式、渠道模式,从而整合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总结了一个商业模式创新逻辑架构(见下页图1),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方法论工具。如图1所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对四个要素进行的万花筒式组合:

2.开放性收入模式:电子阅读是一个轻硬件收入、重内容收入的开放性收入模式代表,Amazon的Kindle以及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在于Amazon平台上的100万册正版电子图书。中国的出版机构不愿意放弃印刷产品的蛋糕,对电子出版冷淡观望,造成了中国电子阅读内容供应不足、以盗版图书为主的混乱现实。盛大文学的网络出版,以小说为主要产品,吸引的是青春期的年轻人,这种内容的阅读与网游无异,绝不是电子阅读作为人类知识产品数码化的内容本质。

4.省略)

张慧(1980-),女,湖北孝感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创新模型

一、前言

二、商业模式定义及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模型

本文更倾向于价值创造模式论的观点,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等创造价值并不断创新的一种模式。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途径,并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模型(图1)。

图1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模型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商业定位创新、业务系统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为了达到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其中任何一个途径出发,都可以找到创新的方法。其中商业定位创新,主要解决企业做什么、为谁做以及产品特色的问题。业务系统创新主要解决企业采取什么方式去做,以及产品有何价值的问题。盈利模式创新则是解决企业如何盈利,如何持续成长,以及如何控制和规避风险的问题。

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一)商业定位创新

企业最关键的是找到客户,通过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赚取收益或者提供良好体验而获得业务,因此商业定位包括三部分:目标消费者,我们把产品销售给谁;价值主张,我们销售什么产品;产品特色,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着手创新,才可能实现商业定位的创新。

1、目标消费者的创新

销售对象的改变通常要求企业重新选择一类消费者,该类消费者可能是以前企业所不重视的,或者是不聚焦的,或者是企业新技术能够满足的新的潜在消费者,因为企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销售,潜在客户不知道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所在。在中国动向集团接手Kappa品牌之前,Kappa在中国强调的是产品的运动特性,是作为一个运动品牌出现的。中国动向集团发现很多中国人本质上不会去运动,但是会选择运动品牌来体现自己的运动。于是,中国动向集团对Kappa品牌进行了新的定位:“运动+时尚”,这一定位成功地将产品使用范围从运动类人群扩展到各类人群,公司的销售业绩迅速大幅度提升。Kappa品牌的成功应归功于企业对目标消费者的及时创新。

红牛饮料最初定位的目标销售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产品的功效是帮助这些消费群体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后来红牛饮料不断创新,努力拓宽消费群体,在中国逐渐成为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上班族、青少年运动爱好者的最爱,同时公司还将产品引入产房、考试等特殊领域的消费者,消费群体的扩宽,让红牛饮料销量大增。红牛还通过赞助极限运动、汽车运动和飞行运动等建立品牌声誉和影响,产品行销全世界。

2、价值主张的创新

产品或服务价值主张的创新通常会带来产品的创新,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利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或增加新的服务,更好地满客户的要求;二是在现有常规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对现有产品增加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目标群体。

很多时候目标消费者和价值主张的改变是同步的,即两者同时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企业更加强化针对目标消费者价值主张的诉求,例如,上面万宝路的改变是产品的改变,从淡烟到重口味香烟,在重新定位客户的基础上,产品也作出了调整。再比如,凉茶王老吉的发展过程,也是王老吉凉茶从传统凉茶的“清热解毒祛暑湿”到现代凉茶的“怕上火”诉求的改变,同时口味上有所调整,相对偏甜。

(二)业务系统创新

企业是通过不断地发现需求、满足需求从而获得发展机会的,业务系统是满足目标客户价值主张的主要凭据,要实现业务系统的创新可以从两个角度做好工作:首先是流程创新,即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创新使得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更为快捷、低成本;其次是供应链创新,就是通过上下游环节的密切配合实现快速反应。

1、流程创新

2、供应链创新

消费者并不关心企业内部流程或企业整体供应链的创新,但通过流程和供应链创新,企业能够更快地抓住客户需求,更好、更快、更低成本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胜出,内部流程创新可以通过行业对标或者跨行业借鉴的方式得以实现,供应链创新则要求企业与供应链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理顺双方的沟通合作机制,实现链条内部的快速响应和互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共赢。

(三)盈利模式创新

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来体现,盈利模式创新就是站在最终财务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一个角度是利润率,不同的利润率,对应不同的商业定位和业务系统。第二个角度是现金流,不同的现金流,对应不同的企业运作方式。

1、利润率

企业经营的失败,先是利润表上没有了利润,然后是现金流量表上没有了现金流,不同的利润率,企业的业务运作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从根本上而言,企业的业务运作方式有两种:卖得多或者是卖得贵。一般产品利润率低,必须卖得多,卖得快,通过高周转率来弥补较低的利润率,沃尔玛超市正是通过“低毛利率、高周转率”来实现较高利润的。奢侈品或稀有物品则是卖得贵,卖得慢,通过高利润率来弥补较低的周转率,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是高利润率、低周转率的极端表现。

2、现金流

吉列剃须刀的“剃刀”+“刀片”模式就是通过降低初始剃刀的价格和提高刀片的价格而获得盈利的,同样利乐包装也是通过降低初始生产设备的价格和提高后续包装材料的价格而获得利润的。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刀片对剃刀的惟一性,通过大量的刀片专利,吉列有效阻止了其他厂商提供与自己剃刀相对应的刀片,保持了自己的高利润水平。

四、总结

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书中写到,战略就是创造一种独特、有利的定位,涉及各种不同的运营活动,战略就是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一系列不同的运营活动以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组合。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要有明确的商业定位,并根据商业定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盈利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定制运营活动,实现各活动之间的有效匹配,最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强大的价值主张实现能力,企业经营效益是一个结果,而商业模式的构建则阐明了这个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模式是企业的DNA,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也是商业模式创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希望更多企业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优化、升级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

[1]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0):14-15.

[2]MichaelRappa.Theutilitybusinessmodelandthefutureofcomputingservices[J].IBMSYSTEMSJOURNAL,VOL43,NO1,2004:32-42.

[3]AmitR.&ZottC.Valuecreationine-busin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6-7):493-520.

[4]丁浩,王炳成,范柳.国外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9):163-169.

[5]龚夏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商贸,2013(28):117-118.

[6]李玮玮,郑文清.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创新途径[J].商业时代,2013(3):94-95.

[7]刘志祥,余来文.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实施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3(31):67-68.

[8]王超.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2(06).

[9]钟婷婷.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83-84.

[10]吴群.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J].经济问题,2012(9):79-82.

[11]彭俊,高萍萍.商业模式创新浅析[J].经济论坛,2012(10):154-156.

[12]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13]黄菲,樊慧霞,罗峰.传统行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途径浅析[J].经济论坛,2011(04):200-202.

[14]初冬梅,韩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以家乐福为例[J].时代经贸,2011(17):144.

[15]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关键词: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要素

引言

虽然理论界到目前也没有对商业模式统一权威的解释,但无论从哪个研究角度出发,商业模式都描述了企业从创造价值到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

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含义和要素的界定

(一)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含义界定

根据网上技术市场交易的特征,本研究将网上技术市场定义为:以互联网为经营平台为用户(技术供、需方和技术中介机构)提供技术交易及服务的组织机构,如国外的、Innocentive、BTG,国内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平台、科易网及各区域的技术交易平台等。网上技术交易平台的普遍优势是技术交易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以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更公平的市场机会等,同时,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提高技术交易效率优点。

研究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就要先界定其含义,然后才能以其含义及其构成要素为依据去比较和分析典型的网上技术市场的商业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技术交易特点,本文认为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不断整合技术交易外部资源和要素,形成平台自身核心价值,并为用户(技术供需方、技术中介服务)提供技术交易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找到在技术转移链中的位置并创造价值、获取收益的模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技术交易平台是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公益性网站,依靠政府维持运营,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的商业模式。本文主要从国外目前完全市场化运作、且已盈利的平台中,选取了信息咨询服务模式的美国、第三方服务平台模式的美国创新中心Innocentive、大服务模式的英国BTG,三种典型代表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的商业模式作尝试性分析,以期为我国网上技术市场交易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二)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要素界定

根据对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的定义,本文主要从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企业价值活动、企业核心资源、盈利模式四个方面对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在商业模式中,能否明确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中所处的位置,并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是衡量商业模式的重要指标。

企业价值活动。是指在运营活动中创造的经营价值。企业在价值链中所处不同的位置企业所产生的利润不同。

核心资源。商业模式的构建重点就是确认自身的核心资源,是企业有形或无形的资产、技术或能力。

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其盈利模式来实现,盈利模式也是从财务收益的视角对商业模式的一种有效评估。

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分析和比较

(一)国外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分析

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是一个基于开放创新服务的全球性技术交易平台,定位为“ConnectingTechnologyandMarketOpportunityforYourStrategicGrowth”,为全球的技术交易提供评估、鉴别、开发等整个交易决策过程中的咨询服务。

企业价值活动。价值活动可以体现在以信息为核心开展战略目标搜索、知识产权组合上市、专利交易等业务上,其色业务是战略交易流服务,每年向客户提供多达400条经过预先筛选的潜力公司及技术的推介。

盈利模式。盈利方式主要是收取信息费、交易费和增值服务费。技术供给方和需求方1条信息,均需缴纳1000美元的费用;对于交易费,每笔交易收费费用在总交易额的15%,不低于1万美元;对于增值服务费,则视客户服务需求不同而不同。

2.美国创新中心。美国创新中心成立于2001年,由礼来制药公司创立,是全球第一家旨在利用先进技术和网络将难题与其潜在“解决者”相连接的虚拟咨询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创新服务中介中心。

Innocentive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Innocentive明确定位为全球的企业所面临的各类科研难题与顶尖科学家搭建的沟通和对接的平台,促成难题需求者与供给者的快速配对,帮助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创新活动。

Innocentive核心资源。该网站自2001年创立至今,注册用户遍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全球超过25万名科技精英。到2013年6月底,平台上张贴有1600多个难题挑战,涉及40个学科,平均获奖率为74%,已颁发奖金达4000万美元。Innocentive凭借Web2.0信息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积极发展网络众包创新模式,巧妙设计服务机制,并建立内部信用保证、质量控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证平台服务质量。

3.英国BTG。BTG原属英国政府所有,成立于1949年,1991年被改为私有的商业机构。目前BTG主要服务于医药科学领域,通过收集、评估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在医学以及药物配方等领域的一些新发明,并将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的产品。

BTG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BTG致力于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挑选技术项目,并通过最有效的手段将技术推向市场,主要目标是实现技术的商品化。

BTG企业价值活动。BTG提供主动寻找、筛选和获得技术、评估技术成果、进行专利保护、协助进行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市场包装、转让技术等一条龙专业服务,在产业化过程中与客户建立利润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成为联结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如图2所示。

BTG核心资源。BTG内部大部分员工拥有科学家、工程师、专利、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有在科研机构或企业工作的经历,有很强的技术、市场(商业)、法律知识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评估产品或技术的潜力等方面,独具慧眼,成功率较高,在申请专利、处理专利侵权等方面得心应手。BTG运用自身敏锐的捕捉未来市场技术并从中获得回报的独特能力,获得了英国国内各大学、研究院所、企业集团及众多发明人的信任,并与其开展了广泛的紧密联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BTG盈利模式。BTG的盈利方式更多元,其在技术获取、评估到技术被许可直至商业化过程中,不仅通过转让技术使用获取价值,而且通过建立新的风险投资企业,在获得巨大报酬后,利润则在BTG、技术提供者、商业合伙人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

(二)商业模式比较分析

1.企业定位及产品服务的比较。无论信息模式的、第三方平台模式的innocentive还是大服务模式BTG,都共同体现了对群体智慧、科研资源的聚合价值,同时根据各自的目标市场定位提供各自特色服务。在行业领域里,更像综合型的平台,任何技术都能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易;innocentive和BTG则都在某一技术领域重点聚焦,innocentive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为主,BTG则专业发展医药科学领域,通过专业性垂直细分,深化该行业技术交易中的特色服务。各要素比较如表1所示。

2.企业价值活动的比较。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和客户价值,网上技术市场平台都选择通过不断整合资源要素来提升服务能力。整合“供需”双方资源,通过评估客户知识产权的投资组合情况,鉴别出客户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交易预备服务。相对于,BTG的服务贯穿于从主动寻找新技术新发明直到实现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强大的专业工作团队,在各个环节提供全面而专业的服务。与、BTG相比,Innocentive的最大区别在于的信息都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平台“悬赏”招标方式,吸引来自全球的各领域科学家来解决难题,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需求拉动技术供给”的开放式众包模式。

3.企业核心资源的比较。所拥有的庞大注册会员使其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技术交易平台,这些用户群也是的核心资源。通过不断的拓展业务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也是巨大的。Innocentive作为“技术供需双方”的第三方平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激发智慧力量的“悬赏”、“招标”机制和精确巧妙的内部管理等制度设计,吸引了全球科学家队伍,为难题对接提供了安全、可靠且高效、低成本的对接平台。BTG具有敏锐的捕捉未来市场技术和获得丰厚回报的独特能力,并能获取英国国内各大学、研究院所、企业集团及众多发明人的信任,这些能力的取得都得益于其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以说强大的专业工作团队就是BTG最大的核心资源。

结论与启示

目前,综合性网上技术市场是我国目前网上技术市场的主要形式,大多数网上技术市场提供的服务大致雷同,缺乏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许多市场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用户。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知道,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们的经验值得我国各类网上技术市场很好的学习并借鉴经验。分析比较国外网上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关键要素,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首先平台要有清晰定位,根据其商业定位来设置相应的功能,提供特色而专业化服务;其次,国外网上技术市场都非常注重开展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实现企业盈利;并在企业活动中,建立相互信任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核心用户群;从主动寻找有价值的新技术到技术商业化,这是一门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有一支复合型、高素质且有经验的技术交易服务的人才队伍,包括高端研究型人才和从事交易决策的人才;最后,相对综合性技术交易平台,发展特定技术领域或行业的专业化技术交易平台,更易于纵深化发展,强化服务内容,树立行业领域内品牌优势。

1.王锐,唐述毅.我国团购网站商业模式分析与创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15)

2.BerthonP,HulbertJM,PittKF.BrandManagementPrognostications[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9,40(2)

3.王斌,张俊芳.光伏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赛维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8)

4.郭天超.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1(8)

5.刘屹立.互联网络与技术交易[J].经济论坛,1999(1)

6.谢阳群,魏建良.国外网上技术市场理论综述[J].技术经济,2008(12)

7.尚姗,苗菁.中美虚拟咨询企业知识服务中的运作机制比较―以InnoCentive公司和疑客中国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8)

【关键词】大数据创新商业模式框架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它既可以指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以指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自从人类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企业从不同视角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一样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场以“大数据”为焦点的技术革命,也使得“大数据”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James,Michael,2011)[1]。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本文尝试从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大数据创造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聚合与无边界等方面,探索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期未来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二、“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

“大数据”驱动的顾客界面创新。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关键之处在于识别目标客户的需求,在研究顾客心理行为基础上细分客户并提供相应的有针对。企业将CRM系统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全面反映,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营销管理平台,真正了解细分客户。大数据的5V特性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确保企业及时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变化来创新价值主张。

“大数据”驱动的内部运营界面创新。在企业的内部运营上,大数据的驱动创新主要表现在关键业务流程的数据化管理和整体结构的优化。在流程数据化方面,是将企业以往采用的ERP管理系统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将更加全面的信息收录在企业系统周围以供使用,从而达到优化业务流程的作用。在整体结构方面,企业应用大数据提炼出自身需要的客户价值主张,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成本结构、营销结构等结构来适应客户需求。

“大数据”驱动的网络合作界面创新。大数据技术促使平台商业模式日渐兴起,大部分企业现如今都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则为企业解决了如何寻找最佳外包商的问题。现在,像利丰公司这样的平台式企业在商业生态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商业模式通过“连接”和“聚合”作用来降低平台参与者们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重新组合,以最低的价格发掘企业和客户的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实施平台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二)“大数据”创造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一般从运营视角、经济视角和战略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此,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所塑造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3]:

经济视角:大数据创造经济价值。提炼出大数据背后隐藏的有关产品、服务、客户以及企业本身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生产率,创造超额经济价值。从大数据的5V特性我们发现,它所反应的信息无限接近消费者,企业据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精确的满足消费者的价值主张。众所周知,只有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大数据可以精确发现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并据此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不仅依据不同人的兴趣偏好将细分标准抽象化,甚至将每一位消费者细分成一个市场,在每一个利基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

运营视角:大数据带来低成本竞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和流程进行创新、再造,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获得原材料和锁定目标客户,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大数据技术产生的数据信息流为线索,对外,企业可以精确的定位自己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位置,进而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对内,企业可以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从新考虑内部整体架构,去除冗余和获利低的流程,寻找最佳外部供应商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大数据活动取代传统的业务流程,对核心业务进行补充或再设计,最终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

战略视角:大数据创造差异化竞争。战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当公司致力于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理念时,运用大数据可以提前预测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态度,这就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比感知消费者需求之后再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更具有经济价值,这是产生差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公司内部来说,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进行管理与决策创新,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进而依据市场反馈效果进行干预和控制。这种战略上的差异是企业在特定经济情景中所独有的,很难被外界复制和模仿,因而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大数据”强化了行业的聚合和无边界趋势。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断深入,针对大数据的研究重点已经有原先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拓展到大数据应用和实践阶段,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商业模式的框架进行转型、创新。理解“大数据”如何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进而如何创造竞争优势,这是挖掘大数据价值所必须的过程。要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应以大数据为线索,对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审视,重新构造业务流程,根据不同企业所重视的核心业务的不同,从不同视角对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发现大数据背景下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企业立足使用大数据对业务进行分析,不但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而且可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一次来创造竞争优势。此外,领导者的“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的建立对创新商业模式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7]。

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更侧重于宏观方面,而且理论还不成熟,对某一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应该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较少且不成熟[5]。因此,如何将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企业是我们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企业自身则应积极应用大数据背景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起自身的一套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取得成功。

基金项目: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新疆零售业为例”(批准号XJGRI2015116)资助。

[1]JamesManyika,MichaelChui.BigData:TheNextFrontierforInnovation,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J].McKinseyQuarterly,2011,(5).

[2]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3]荆浩.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15-19.

[4]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5):405-419.

[4]张清辉,陈昊.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7):159-161.

[5]李艳玲.大数据分析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55-59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2-43.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商业模式创新

一、价值链理念的演变路径

价值链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E.Porter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任何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价值链理论源于制造产业的研究,被认为是企业内部一系列有序联系的运营活动,其目的是实现企业将原材料向产品形式的转变。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以后,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都有所发展,在价值链的概念上又提出了虚拟价值链、价值网络、价值星系的概念。

1995年,JeffereyF.Rayport和JohnJ.Sviokla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念,即电子商务在信息与通信中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实物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形成一个价值矩阵(valuematrix),在实体价值链中的每一个活动中,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综合、分配等都会再创造新的价值。企业面临着两种价值链:管理者所能看到的和触摸到的marketplace的实物价值链,和由信息形成的marketspace虚拟价值链。

在虚拟价值链理论基础上衍生出了价值网络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价值创造主体发生了范围上的变化,另一方面,虚拟价值链和实物价值链交相作用,形成复杂的价值网络。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强化及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实现其价值创造的选择发生了重大改变。单一的企业很难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必须集合各种类型的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围绕顾客价值需求开展价值创造活动。这样,价值网络不仅应用于企业创新过程和业务活动,还提升到聚焦于为顾客创造创新价值的角度。成功的公司战略分析的焦点不是公司、产业本身,而是整个价值创造系统,在系统内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供应商、商业伙伴、同盟者、顾客一起工作,共同创造价值。他们关键的战略任务是这些行为主体间的关系和角色的重构,目的是以新的方式、由新的参与者实现价值创造。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价值星系的理念逐渐出现。价值星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网络,其主要区别在于存在一个“恒星”企业产生一种吸引力,使价值星系中的其他模块企业既围绕“恒星”企业运转又能自组织地运转。在价值星系中,“恒星”企业往往表现为有能力控制价值流路径的信息和资源、能够起到帮助其他企业建立联结桥梁的焦点企业,而星系成员都是一个个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能力要素模块,他们由焦点企业外部市场中的供货商、协作厂家、中间商、企业用户,以及最终消费者,甚至是焦点企业内部市场中的其他部门的能力要素模块组成。这些能力要素互补、互嵌的模块相互合作,共同降低生产、交易,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并支持“恒星”模块创新的实现。网络的接入提升了星系成员围绕客户价值相互合作提升价值的能力。

不管形式及提法如何变化,价值链最本质的东西是没有变的,即价值链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价值链概念的演变更好地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价值创造活动中各要素相互之间关系的演变。而从本质上讲,企业商业模式是通过对企业全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选择,并对某些核心价值活动进行创新,然后再重新排列、优化整合而成的。因此,随着价值链概念的演变,商业模式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二、价值创造活动模式的变迁

1.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创新

波特定义的企业价值链囊括了所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因素,也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制度安排、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其在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变动方式及其自身基础价值活动的创新带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地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创新。一方面通过价值链的延展、分拆,获得成本领先和管理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和灵活反应;另一方面通过价值活动的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差异化经营能力,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

然而,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价值和利润频繁地在价值链环节中转移,并且价值链经常发生断裂、压缩与重新整合。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利润产生的环节和自身实力,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展与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的联系,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包含独特联系的价值网络,会给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思路。

Rayport等在研究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数十家企业后,发现它们都试图同时在管理者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和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展开业务,并且发现在信息世界赚钱的组织成功地发展了实物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两种价值链相互作用,导致企业网络可能经常改变形状――扩大、收缩、增进、减少、变换和变形,形成了复杂的价值网络系统。价值网络管理能使网络成员在现实中交换关键的信息和知识,并为共同的利益一起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不同企业间的价值链关系已经演变成价值网络的关系,企业内部的行为主体间关系及业务联系也构成内在的价值网络关系。价值网络使组织间联系具有交互、进化、扩展和环境依赖的生态特性,扩大了企业的动态发展空间。价值网络的价值创造与创新效率不仅取决于各企业行为主体各自的高效运转,更取决于各个行为主体间,以及其所构成的不同层次的网络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性协同作用。企业和不同层次网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节点密集、联系频繁、组合运作方式合理的价值网络。在价值网络中,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等各个不同的行为主体,以及不同层次的网络,不仅各自高效运作,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层次的各种技术合作和人才、信息交流,有效互动、相互磨合,并在相互作用、相互激发中采取高效的组合和运行方式,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取得了“整体大于局部”的协同创新效果。

2.价值星系的商业模式创新

价值星系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价值星系是一种协作网络与系统化的(CollaborativeandSystemic)新商业模式,它利用及借助于柔性契约网络与顾客选择去驱动战略优势。这表现在:

(1)价值星系可以与顾客一起创造出价值增值和为顾客提供创造价值的服务设计决策。由于网络的接入,价值星系可以提供的服务价值有:超级服务、便利的客户解决方案和个性化定制。超级服务是指具有快捷、可靠特征的产品交付。方便完整的客户解决方案是指致力于满足广泛顾客需求的完全、定向的服务。个性化是指独一无二的定制产品和服务。这三种价值定位都需要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合作才能超过行业中其他同行而获得竞争优势。

(3)价值星系各模块企业的关系是“市场需求拉动供应,而不是供应控制需求”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新利润和竞争优势的赢得要素关键在于企业间供应链的变革,形成一种能为获得市场份额顾客亲和力和持续优势提供有效手段的新型供应链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钟耕深孙晓静:商业模式研究的六种视角及整合.东岳论丛,2006(2)

[2]张延锋田增瑞司春林:基于价值网络的创业网络组织模式分析.科技导报,2006(8)

[3]罗珉:价值星系:理论解释与价值创造机制的构建.中国工业经济,2006(1)

THE END
1.《创新创业基础》章节测试题目及答案.docxA、与当地发展融合意识不足B、资金不足C、大学生创业企业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D、技术能力、地区优势和行业深度结合的专业能力不足2.5商业计划书1【单选题】阅读完商业计划书应该得出的核心要点不包括(D)A、你是谁B、你要做什么C、怎么做D、对投资者的要求2【多选题】下列关于商业计划书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042468.html
2.一图解释10大商业模式一图解释10大商业模式 一图解释10大商业模式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O41IQ0055690UQ.html
1.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创业意识培训考核题库单项选择题48. 如果对企业想法进行SWOT分析,发现劣势明显,但机会很大,不应该做的是( )。 A. 继续加强它的优势 B. 克服它的劣势 C. 思考如何开发利用这一机会 D. 不用考虑,直接放弃 参考答案: D 49. 创业机会评价方法是基于某一商业机会的商业概念的( )。 http://www.jiangsu.gov.cn/jrobot/plugin/link/show.do?url=http%3A%2F%2Fjshrss.jiangsu.gov.cn%2Fart%2F2024%2F11%2F13%2Fart_88365_11418156.html&id=1_88365_11418156
2.创业基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ooc章节测试答案解析: 【正确】 5、 问题:创业精神是天生的,与后天培养无关。 选项: 解析: 【错误】 6、 问题: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行动。 选项: 解析: 【正确】 7、 问题: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资源约束,对机会的追逐,创业价值的过程。 选项: 解析: 【正确】 ...https://blog.csdn.net/bugzhishen/article/details/143690629
3.如何理解不同的商业概念和运营模式?这些概念和模式在市场中的应用...在商业世界中,不同的商业概念和运营模式犹如璀璨繁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理解它们对于投资者、创业者以及企业管理者而言至关重要。 商业概念是对商业活动的抽象概括和理念构想。例如,共享经济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所有权模式,强调资源的使用权共享,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消费者的成本。像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就是...https://funds.hexun.com/2024-11-17/215600824.html
4.下列对商业模式概念描述正确的是()。【单选题】SHRB指令描述正确的是: A. 是右移指令 B. 是数据传送指令 C. 是左移指令 D. 是移位寄存器指令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商业风险分为几种() A. 4 B. 3 C. 2 D. 1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说明在DBMS中存储模式、概念模式和外部模式的作用。 查看完整题目与...https://www.shuashuati.com/ti/113d23c4eb6e44c1a5c6913d62173b2a.html?fm=bdbds64b7c42288c587e549371fe210ec2e33
5.网络营销全部A.一对一营销.B.搜索引擎营销C.社交媒体营销.D.大数据营销【注释】:第十章第一节 第280页 大数据营销的概念,大数据营销是指企业在采集、描述、分析和预测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 20.下列属于移动大数据精准营销核心功能的是()。 A.用户画像B.全媒体广告投放C.全网品牌宣传.D...https://www.wjx.cn/xz/261160017.aspx
6.2022上半年自考市场营销学真题试卷及答案分享(3)产品概念的发展和测试-一(经成型的产品创意,即川文字、模型、图像等对产品创意予以清晰阐述; (4)营销战略发展一一制定能够把产品引入市场的初步营销战略, 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5)商业分析一一预测销售额,估计成本与利润; (6)产品开发一一 把产品概念转化为产品实体; ...https://www.eol.cn/ceici/235962
7.商业模式(精选十篇)商业模式概念众说纷纭, Osterwalder等询问参与者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理解, 62个被调查者给出54种定义, 有44种定义是可以区分的, 其中价值顾客导向型的定义占55%, 45%的更接近于一种企业模式, 从企业的角度看前者是一种外向型的观点, 后者则是一种内生型的[1]。商业模式概念模糊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学者在研究商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jqeema.html
8.医疗事故报告范文9篇(全文)为防范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院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医院发生或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应立即报告所在科室主任,主任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医务科,医院应在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医管科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bi15e0w.html
9.投资尽调的需要关注的价值估值退出风险策略5个逻辑,业务...对行业的理解分成下列几个层次:①我读过(看过行业报告,知道行业基本的概念);②我听过(访谈过企业创始人,以投资人视角了解过行业的内在运行状态和模式);③我见过(访谈过多家企业及其上下游,验证过不同企业的说法,知道行业的核心问题);④我练过(完成过多个细分子行业的行业梳理,能够形成特定大行业的宏观看法,对于...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055109/
10.商业模式效能评价研究而商业模式效能作为对商业模式未来效能价值测量的工具,对于如今高质量发展 时代的企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工具.因此,为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需要 重视自身的商业模式效能,以便更好的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从而通过高质量的 商业模式重塑或创新,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同时一个商业模式是否能够获取 企业未来的...https://lwtj.shzu.edu.cn/openfile?dbid=72&objid=48_52_56_49_50&lwsing=463eaad07976cda73665d9ebd724c9eb
11.2022年泸州公需科目答案51教学网正确答案:C 3.结上结下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0为发展方向搭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A.A.互联网+ 正确答案:A 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0正在成为承裁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A.A.中心城市 正确答案:C ...https://www.51jiaoxue.cn/post/1321.html
12.产品经理认证知识体系指南第二版学习笔记商业模式画布 BMC, Business Model Canvas Osterwalder在2010年提出. 其实是一张表 参考adobe的BMC 这个图有9项内容. 中间一项"价值主张"也可以说是战略价值观. 以价值主张联系左右两边的各4项. 右边是: 用什么关系/熟悉哪些客户,客户通过哪些渠道/想花多少钱买到产品. 左边是: 我用什么资源/跟谁合作/花多少钱...https://www.idarc.cn/index.php/archives/3707/
13.2022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题库49、学习是提高人类活动效率、降低活动成本的最有效的活动,学习能力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能力。正确答案:正确 50、日本学者野中 1991 年建议知识管理与创造需要从三个层次探讨:个人层次、群体层次、公司层次,三者缺一不可。(正确) 51、在移动互联时代,颠覆已不再来自于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颠覆者的商业模式甚至完全不同...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491116.html
14.2022年4月自考00058市场营销学真题及答案(网友版)自考(3)产品概念的发展和测试-一(经成型的产品创意,即川文字、模型、图像等对产品创意予以清晰阐述; (4)营销战略发展一一制定能够把产品引入市场的初步营销战略, 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5)商业分析一一预测销售额,估计成本与利润; (6)产品开发一一 把产品概念转化为产品实体; ...https://www.educity.cn/zikao/36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