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4.39万
这几天,大众ID.4x撞击收费站混凝土护桩的新闻上了热搜,该事故造成车内四人全部死亡。事故车为网约公司车辆,事故发生时车上包含一名司机和三名乘客,车辆撞击后约5秒就发生了车辆剧烈燃烧,新能源车安全性再次引发热议。事故发生时车辆撞击速度还没有官方公布,网传速度达到了100km/h,笔者从事故撞击视频和撞击后车辆残骸来看,撞击速度应该不低于80km/h。
从事发视频看到,车辆在不减速的情况下直接撞上了高速收费站水泥岛头,新闻里面很多将其描述为水泥墩,该结构与其说是水泥墩更像是一个楔形结构!该类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在高速发生事故时,不会直接冲向收费站工作人员而设计的保护结构。在日常市区路况中也存在有类似的结构,还记得不久前林志颖驾驶的特斯拉ModelX撞击电线杆起火事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我们先看看,为什么拿了碰撞优秀成绩的结构为什么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在此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车辆的碰撞测试都做了哪些事情?车辆碰撞测试分为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而正面碰撞又分为100%正面碰撞、50%正面偏置碰撞、40%正面偏置碰撞及25%正面偏置碰撞,随着碰撞面越小,对车辆结构强度要求越高。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汽车刚度最高的大梁和A柱的承力。
而从事故现场车辆残骸以及事故过程视频来看,车辆是高速对中的撞击了水泥岛头,这样的过程有两处与试验不同的地方。1、事故撞击的楔形结构与试验的平面结构不同,事故发生过程水泥岛头就像一把尖刀,直接捅穿防撞梁最终侵入到底盘电池区域。2、作用部位只有防撞梁,汽车大梁和A柱高强度钢的保护作用有限。客观来说,这样的冲击点和冲击速度,无论哪个品牌的车都是一样的结果。
最后就是电池包是否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问题。我们看看标准的原文是如何描述的,该标准为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原文笔者直接截图如下:
以上两点因素的共同作用,是本次事故被动安全失效的主要原因。不吹不黑,大家如果觉得哪里笔者分析得不对的,欢迎指正!
经过本次事故分析,应该也让大家明白了应对新能源车辆撞击的方法。如果某天新能源车出现了不得不撞击的情况,可以采用侧面摩擦减速、100%正面碰撞等利用车辆本身结构来保护自己,同时绝对不能利用柱形或者楔形等作为碰撞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