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书房社区发布“共享菜地”认领招募的消息,推出了35亩(约2.3万平方米)“共享菜地”,目前这些“共享菜地”已经全部认领完。对于认领菜地的市民来说,可以获得一年的菜地归属使用权、果蔬产出收获归属权、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和农场主题活动免费参与权等。
认领这样的菜地怎么收费?据介绍,每块地费用年算,菜地面积、距离水源的远近都是价格参考的标准。菜地包含了30平方米、60平方米、100平方米等多个面积。其中,30平方米价格分为488元、588元两种,60平方米分为788元和888元,100平方米则分为1088元、1288元两种。
记者了解到,这一片地以前是撂荒地,居民搬迁后,这里就没有人再来种植了。为了保护好耕地,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社区决定在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整合辖区闲置空地,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项目。随后,“共享菜地”正式推出,收入也将用于社区发展。
虽然这样的“共享菜地”模式并不是第一次见,但是它有多重好处:一是解决过去撂荒地的管理问题、环境问题;其次为社区的集体经济开源;最后,让城市居民们有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去处。由此,吸引了大量网友前往。
现场多位认领了菜地的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在乎菜地会有多少产出,而是更在意这其中的乐趣,以及孩子的参与体验感。比如,就有居民说,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儿子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可以感受到种植的乐趣;另一方面,母亲在家也没啥事,刚好有块地,给她找点事干。
02
多地曾推出“共享菜地”
记者注意到,类似这样的“共享菜地”已经在全国多地生根。
此外,福建邵武一养老社区将撂荒地开发为“共享菜地”,供老人们休闲娱乐;陕西西安一小区将杂草丛生的公共闲置区域打造为“共享菜地”;上海宝山两个社区将荒地改为“共享菜地”实践基地,让孩子参与其中;四川成都双流区、天府新区也都有类似的“共享菜地”。
有广西的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在“共享菜地”种菜的故事:
03
是“共享经济”,也是“共享生活”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共享菜地”式农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近郊,成为城区白领们休闲的新选择。除了种菜,有些地方甚至推出混合型菜地,在划分的区域内再留出部分土地供租户养鸡,租户可以随时来取产出的鸡蛋,等鸡成熟后还可以带走食用。
在“共享菜地”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也结合了乡村旅游项目,类似于露营、钓鱼、住宿等,组成一个可以满足多种休闲需求的生态园。
“共享菜地”将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引入到农业领域,不仅搭建起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桥梁,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农业、旅游业、服务业”三产融合的局面;另一方面,对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城市居民来讲,也能够忙里偷闲、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体验劳动。“共享菜地”的走红,在某种程度拉近了现代社会人与人的距离,开启了城市田园生活新模式。
但是,“共享菜地”作为一种新业态、新风口,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积极探索实践。
一方面,各地要加强摸底调研和总体规划,结合自身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发展,不能“一刀切”照搬照抄,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短期行为。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平衡好农户、村集体还有城市租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实现一地多用、多方共赢,让小菜园种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