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南部凉山地区的安宁河流域受地形影响形成四季温暖、全年干燥少雨的特殊小地方气候带,因全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以上,常年日照超过2356小时被称为攀西阳光地区。四川省多年来一直针对攀西地区提出阳光产业化发展,近几年针对攀西地区阳光康养和养老化旅游现象进一步提出多条政策和实施意见以推进该地区阳光康养发展。2021年12月,四川省主要领导在攀西地区调研中提出必须把握安宁河谷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资源,着眼长远高标准编订安宁河谷综合开发规划,与巩固攻坚脱贫成果,将凉山州重点打造为安宁河谷康养医养产业,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半小时经济圈同城化发展将阳光康养拓展到成渝全境。由此可见,探寻一条中医养生与康养民宿结合发展的道路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对推进凉山地区产业结构化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
攀西阳光康养及阳光康养民宿/酒店概况分析
小型阳光康养民宿酒店现状分析
发展中医养生阳光康养民宿的优势分析
攀西康养最大的优势在于阳光生态,最大的魅力在于多元文化,以文旅“+医疗”、“+康养”等产业模式为主。近几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也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凉山”优势特色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提出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地道中药材产业基地,推动中药饮片、含片、中成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持续发展壮大。这是凉山地区在产业结构化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为中医养生与阳光康养民宿的结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中国,康养与医疗结合并不是新生事物,在早期研究中已经出现旅居康养与医养结合模式。因此,康养旅游产业和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中医+阳光+康养”的民宿模式并推广到基层单元够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模式。中医养生式阳光康养民宿需要将中医基础医疗与康养结合形成品牌效应吸引老年康养人群,同时以中医养生带动地方产业化系统发展,促进当地中医药产业发展。依托新型阳光民宿酒店为载体将中药食疗、中医健身、中医文化、艾炙、汤浴等方式植入民宿运营,以吸引除老年人以外的其他人群。
中医养生阳光康养民宿发展策略
中医养生结合阳光康养民宿发展有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稳定的“候鸟族”旅游客流,在此基础之上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中医养生阳光康养民宿发展成特色化民宿产业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在通过对中小型阳光康养民宿进行市场调查和产业SOWT分析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制定中医养生阳光康养民宿发展策略。
首先,以中医为基础、“候鸟族”旅游人群为对象开拓新型阳光民宿服务内容。正如前文中提到那样,老年阳光康养民宿中的基础医疗配套是瓶颈,现在大多数老人集中的阳光民宿都无法为老人提供相对应的医疗服务,中医养生阳光康养民宿需引入具有医疗资质的员工对老人进行每日的血压检查,建立老年基础疾病、慢性病的个人资料卡,以掌握老人身体情况。同时,与就近医院建立联系保证老人在康养期间就医线路的合理规划;组织每日中医健身活动,酒店方人员每日带领老人开展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拳活动;与固定中医理疗机构签订MOA协议,对有需求的老人预约开展针灸、艾灸等中医理疗活动;冬季流感季节时,为老人免费发放中医抗流感汤剂并针对性提供中医食疗服务等。针对其他年龄人群可推出各种中医康养疗法的结合服务,《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可将中医精油疗法、芳香疗法与年轻人喜欢的SPA项目结合成为民宿的特色项目之一。
其次,联合中医科研部门打造中医康养民宿新特点。互联网时代网红打卡已经成为一种引领潮流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群体的青睐。因此,中医康养阳光民宿可通过塑造独特个性,营造场景化氛围,开发参与方式体验项目打造流行性网络旅游打卡地,以中药产业结合开发私汤,如中药汤池,以私汤浴池作为卖点吸引人流。中药温泉是使用中药材加入恒温水,通过泡和蒸两者达到中医保健目的的一种养生方式。多项研究表明,不同的药浴温泉对于很多疾病具有积极效果,因此在酒店开发中药温泉汤池,既可以满足疗养人群的需求也能够满足对温泉有需求的亲子游家庭需求,从而达到引流目的。
最后,建立合作社模式集中发展。中医结合阳光康养民宿发展在攀西地区属于新兴模式,该模式对前期资金、后期产品更新开发、管理团队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这一模式虽适合第三类小型阳光康养民宿,但为保证运营盈利和服务质量,建议新建阳光康养民宿的村落建立中医康养合作社,以合作社为载体实现民宿旅店、药浴温泉、中医食疗餐厅、食植中草药的复合产业结构体系,以专人专管模式开展商业运营,从而打响地方中医养生康养名片以带动地域内全民参与,达到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