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透露,北京60家五星级酒店去年均出现亏损,空置率达40%,平均房价和全房房价都在下降。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记者鲁畅)装修富丽堂皇、价格高高在上、政府会议与公款接待云集……这是多年来高端五星酒店留给公众的深刻印象。
但种种变化正在显著发生并催生出高端酒店行业“变局”:受贯彻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等种种因素影响,部分五星级酒店生意明显下滑,特别是一些靠公款消费维系的五星级酒店,其经营方式难以为继,遭遇转型困境……一些酒店宾馆从当初趋之若鹜追逐“提星”转而纷纷主动“降星”。
分析人士认为,五星级酒店“遇上麻烦”,一方面说明公款浪费行为受到遏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变化,宾馆服务正在向大众消费回归。
“越奢华越风光”不再——空置约40%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锦江富园大酒店建成之初是一家五星级酒店,也是北京首家主动“降星”的五星级酒店。根据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公告,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在2014年取消了该酒店的五星级旅游饭店资格。
按照北京市财政局此前确定的2014-2015年会议定点采购名单,318家会议定点单位中,排除了全市五星级酒店。
记者日前致电北京锦江富园大酒店后了解到,主动“降星”后,该酒店没有被“请出”采购名单。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蔡洪胜认为,由于酒店位置不在市中心,市场需求量低,“降星”是一些五星级酒店的无奈选择。
五星级酒店为何遭遇尴尬?北京首旅集团董事长段强透露,北京60家五星级酒店去年均出现亏损,空置率达40%,平均房价和全房房价都在下降。“这与公款消费受限制有很大关系”。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4年8月发布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1.1万多家星级饭店亏损20多亿元,每间五星级可供房收入下降近10%。
2014年12月,宁波五星级雷迪森酒店因资不抵债陷入破产清算的困境;2014年初,锦江集团出售了上海老字号银河宾馆……蔡洪胜认为,在酒店领域,私人消费逐渐取代公款消费,给人“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感觉的高星级酒店必然面临经营困境。
申报四星五星“降温”——数量少于往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宾馆积极申报星级和提升星级,到五星级宾馆主动“脱星”,反映了酒店市场的一种变化。如今,一些没有星级的精品酒店入住率可达60%以上;而五星级宾馆的入住率相对下降。
记者了解到,我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由主管行政单位评定,其中五星级酒店由国家旅游局评定,四星级酒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评定。
据介绍,在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是国际旅游服务行业中具有权威的高端品牌认证评奖机构,认证理事会由国际著名的酒店、餐饮专业人士等组成。将酒店服务列为最重要的考核要素,派专家实地考察外,以客人身份入住酒店,对其管理、服务、设施等暗中考察,然后给出评定。
“星级酒店评定标准,是对我国涉外旅游接待机构进行划分档次而生,评定过程复杂,涉及装饰、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但与住客的体验没有必然联系。”蔡洪胜认为,未来对酒店评判的标准,不仅要看硬件设施,更要看服务程序和消费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服务要求往往更高。
公款消费“靠不住了”——转型成不二选择
根据《中国酒店业连锁化发展报告》,近年来大众消费型酒店持续扩张,全国饭店业30强中,经济型酒店占了15席。
专家分析,顾客选择酒店时越来越不重视星级,而是更加重视品牌、服务、特色,消费者通过网上点评,很容易了解酒店的具体情况,这方面的信息比较透明。
事实+
高档酒店此前多接待公款消费
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统计,在2014年度星级饭店评定中,全国共50多家星级酒店主动“降星”,在全国狠刹奢侈之风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档酒店,选择放低身段,走起大众平民路线。一些星级酒店主动摘星,转型成不挂星的商务酒店或者快捷酒店。
有媒体介绍,在星级酒店消费过的人都知道,星级越高,表示酒店的档次越高,档次越高则收费标准就越高。长期以来,这些高标准的星级酒店,服务对象多是公款消费,并以此推动酒店评星热潮。在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现实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