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日渐临近,确定好假期行程准备踏秋出游的人越来越多。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愿意装扮上具有当地文化底蕴或民族特色的服饰和妆容,融入当地美景,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相遇——旅拍,成为了许多人出游时的新选择。
旅拍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作为文化旅游新业态,旅拍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形成了一条包括服饰、妆造、摄影的产业链。根据《2023年中国旅拍产业全景分析报告》,2023年中国旅拍行业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元,并且市场规模还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旅拍这个词是由“婚纱摄影”从城市影楼转向以旅游目的地为拍摄场景后,创造出来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游客更希望从“看画人”变成“画中人”。作为在文旅配套服务中的新型消费项目,旅拍已经当仁不让成为旅游新风尚。
当拍照从过去粗糙的定点打卡转变为如今的仪式感满满,旅拍已不再是单纯的拍照,正在发展成为集服装租赁、美妆、摄影等于一体的新兴业态,也逐渐成为许多地方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以吉林延吉为例,延吉登记在册的旅拍商家数已超600家。在延吉,旅拍客单从平台获客,客人到店核销、化妆,再到摄影、选片、修图,最后给客人美图,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一张照片从客人预约下单到最后成片,全流程不少于十人参与。因旅拍而形成的摄影、化妆、服装定制、首饰制作等链条,使延吉的旅拍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旅拍作为新兴产业一路狂飙,让不少商家都措手不及,导致整个行业呈现出小、散、多、乱的特征。一些不规范旅拍商家的“千层套路”,让不少本想尝试的游客望而却步。业界普遍认为,旅拍市场有着明显的“四低两高”的特征,即客单价低、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客户满意率低、客户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偏低;市场热度高、投诉率高。投诉中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旅拍店随意加价、宰客,拍摄、修片效果不理想等。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也在不断加强监管、督促整改。
在湖南凤凰,旅游行业商会旅拍分会成立,并于去年6月发布《旅游拍摄服务提供规范》团体标准,这是我国旅拍行业发布的首个团体标准。标准对旅拍服务机构的资质、专业人员、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规范接洽沟通、正式签约、制定方案、出行准备、拍摄、后期制作、交付取件等每个服务流程的具体内容。
同时,目前旅拍市场还不够规范,为赶潮流采取“简单粗暴复制”经营模式的多,对本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打造独特IP的少。曾经,游客诟病在不同的景区买同样的旅游纪念品、吃差不多的网红小吃,如今,这股复制风也吹到了旅拍界。
很多旅拍从业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结合当地文化底蕴,积极进行创新,加速迭代,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个性化的产品。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有霞说:“2019年开始,我们的旅拍项目非常火爆,从最初的飞天到目前衍生出的西域公主、部落公主等造型,服装、造型和服务都同步更新。”
业内人士认为,沉浸式旅拍,看似是个小产业,却能搅动文旅产业的“一池活水”。让景区“出片”、游客“上镜”,地方文旅才有更多亮相的机会,文旅产业发展才能迸发更多可能。但也需注意,旅拍并不是所有游客的刚需,过度泛滥的旅拍,带来长期占道、雇佣拉客等乱象,不仅影响游客体验,也对景区环境和文化遗产安全造成影响。在保护景区环境和游客利益的基础上,合理规范和管理旅拍行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