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总学时数:54,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54,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0。
3.学分:3
4.适用专业:本科
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管理学原理》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序号)
内容
学时数
理论
实践、实验
总学时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6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2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4
第六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3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十一章
领导
第十二章
激励
第十三章
沟通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合计
54
四、大纲内容
(一)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属性。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本章难点:管理概念的理解;管理的属性。系统管理理论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四、管理的属性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本章阅读书目】:
厉行山,刘潮。《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北京:现代出版社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2.简述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3.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4.简述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道德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的社会责任。
本章重点: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本章难点:两种社会责任观
第一节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一、四种道德观
1.功利观2.权利观3.公平观4.综合观
二、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第二节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规章、职务说明书、绩效标准等
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
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
三、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二、两种社会责任观三、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黄梦藩,赵苹,王凤彬。《管理概论》。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社会责任的定义及理解。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全球化管理、国际化经营的特征、国际化经营的环境以及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性。
本章重点: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本章难点:国际化经营的环境
第一节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一、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二、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三、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第二节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一、政治与法律环境
二、经济和技术环境
三、环境
四、自然地理环境
第三节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一、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二、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三、全球战略的选择
原毅军,《跨国公司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
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有哪些?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信息及其特征、信息管理工作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本章重点:对信息的评估、信息的利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本章难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二、对信息的评估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二、信息的加工三、信息的传播
四、信息的利用
第三节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系统的要素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一)20世纪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基本任务
(二)20世纪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三)20世纪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
(四)20世纪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
黄雁芳,宋克勤。《管理学教程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信息的定义、特征?
2.企业如何信利用息?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理论演变过程,掌握决策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章难点:决策的方法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决策过程
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作出决定、实施战略
第三节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彭好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1.决策的原则?
2.决策过程?
3.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六章计划和计划工作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计划工作的性质和计划编制过程有一个了解。
本章重点:计划工作的性质;制定计划的程序
本章难点: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四、计划的类型
第二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1.计划的概念、类型?
2.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
战略管理是当今企业面临的重要管理课题之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战略计划的制定有一个初步认识。
本章重点:目标管理
本章难点:目标管理
第一节远景与使命陈述
核心价值观
核心目标
10~30年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
四、生动逼真的描述
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
竞争对手
企业自身
顾客(目标市场)
第三节战略选择
基本战略姿态
核心能力在企业内河企业外扩张的成长战略
防御战略
张克非等。《公关策划与谋略》青岛出版社
1.如何进行战略环境分析?
2.战略性计划的编制?
第八章组织设计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组织有一个基本认识,掌握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运用于实践之中。
本章重点: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形式;组织层次化
本章难点:组织部门化各种形式的区别;组织层次化与结构有机化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第三节组织的层次化一、组织的层次化和管理幅度
二、组织的层次化和分权
三、组织的层次化和结构的有机化【本章阅读书目】:
孔茨。〈〈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组织设计原则?
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在管理人员招聘、配置、培训、职业计划发展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
本章重点:人员的招聘;人员培训的方法
本章难点: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计划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原则
第二节员工的招聘
一、员工招聘的标准
第三节人员的培训
一、人员培训的目标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四节职业计划和发展
一、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和特点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三、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本章阅读书目】:
1.人员配备原则?
2.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清组织变革的规律、内容,从而有效管理组织变革,同时把握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关系。
本章重点: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内容;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本章难点: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
郁仪鸿,《精湛的组织艺术---现代企业组织架构方略》,上海译文出版社
1.组织变革的动因是?
2.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
3.组织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第十一章领导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领导的内涵和领导的基本理论,为将来在实践中能更好地发挥领导职能的作用。
本章重点: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
本章难点:领导方式情景论【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领导的内涵一、领导与管理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者与追随者第二节领导者的类型
一、权力与领导
二、管理制度权力集中与分散相对立的领导者
三、维持与创新相对立的领导者
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
二、领导方式行为论
三、领导方式情景论
刘建军,《领导科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领导者的类型有哪些?
3.领导理论的发展阶段?
第十二章激励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必须善于适用激励手段,了解激励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本章重点:激励的原理;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
本章难点:期望理论【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激励的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和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激励的内容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后天需要理论
第三节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激励的强化理论
一、正强化
二、负强化
刘正周,《管理激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2.需要层次论的主要点?
3.激励的强化理论。
第十三章沟通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沟通对领导及管理者的重要性,明确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章重点: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
本章难点:管理组织沟通【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一节沟通的原理
一、沟通及其过程
二、组织中的沟通
三、组织间的沟通
第二节管理组织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三节组织中的冲突与谈判
一、冲突的原因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普蒂,韦里奇,孔茨。《管理学精要》亚洲篇机械工业出版社
1.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2.冲突的原因?
第十四章控制
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和掌握控制的基本理论、类型、过程,进而发挥控制职能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控制的过程和类型;控制理论
本章难点:控制理论
第一节控制活动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的理论
三、控制的类型第二节控制的过程一、确立标准
二、衡量绩效
三、纠正偏差
1.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2.控制的过程?
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和掌握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预算控制;控制理论
第一节预算控制
一、预算和预算控制的概念
二、预算的形式
三、预算的内容
四、预算的作用
五、预算的局限性
第二节生产控制
一、对供应商的控制
二、库存控制
第三节财务控制方法
一、比率分析
二、审计控制
三、其他方法
第四节综合控制方法
一、标杆控制
(一)内涵
(二)步骤
(三)作用和缺陷
1.预算的局限性有哪些?
2.标杆控制步骤?
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也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了解创新的职能和内容,把握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本章重点:创新职能的内容;创新的过程
本章难点:创新的组织
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
一、作为管理基本职能的创新
二、创新和维持的关系
三、创新的类别
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制度创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五、环境创新(市场创新)
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一、创新的过程
二、新活动的组织
第四节工作流程的再造
一、组织基本流程的
二、组织工作流程构成的影响因素
三、流程再造的基本途径
第一,发现与准备阶段第二,重新设计阶段第三,具体实施阶段
1.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创新和维持的关系?
3.流程再造的基本途径。
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创新的内涵,技术创新战略及其选择。
本章重点:技术创新战略及其选择,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产品开发的分析方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一、熊彼特的创新
二、创新、发明、技术
三、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源泉
一、意外的成功或失败
二、企业内外的不协调
三、过程改进的需要
四、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五、人口结构的变化
六、观念的改变
七、新知识的产生
第三节技术创新战略及其选择
一、创新基础的选择
二、创新对象的选择
三、创新水平的选择
四、创新方式的选择
第四节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一、产品开发的任务
二、产品竞争战略
三、产品开发的分析方法
单凤儒。《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技术创新的源泉有哪些?
2.技术创新的内涵。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本章重点: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
本章难点: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三、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
1.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2.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五、考核方式和要求
将平时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核。各项考核所占比例分布如下:平时考核,占10%,平时考核主要通过出勤、发言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判;期中考试,占30%,采取开卷或论文方式进行;期末考试,占60%,采用闭卷形式进行。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
参考书目:
1.StephenP.Robbins,MaryCoulter著,Management,7the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潘开灵、邓旭东、周勇、任凤玲编著,《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3.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4.杨文士、张雁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5.王利平主编,《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6.徐国华,赵平主编,《管理学》,清华大出版社2003年第2版7.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
8.程国平主编,《管理学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9.张飞链主编,《现代管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0.宋克勤主编,《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