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次: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1.什么是管理层次所谓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当组织规模相当有限时,一个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位作业人员的活动,这时组织就只存在一个管理层次。而当规模的扩大导致管理工作量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管理者就必须委托他人来分担自己的一部分管理工作,这使管理层次增加到两个层次。随着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托者又不得不进而委托其他的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依此类推,而形成了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管理结构。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层次是一种不得已的产物,其存在本身带有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层次多意味着费用也多。层次的增加势必要配备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增加又加大了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费用的不断增加。其次,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经由层次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此外,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高层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协调。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但也更为重要。

显然,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存在着-种反比例的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就越多。这两种情况相应地对应着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前者称为扁平型结构,后者则称为高耸型结构。一般来说,传统的企业结构倾向于高耸型,偏重于控制和效率,比较僵硬。扁平型结构则被认为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成员的参与程度也相对比较高。近年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一种由高耸向扁平演化的趋势。

2.管理层次的产生当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分工极其简单的时候,基本的生产劳动是个的,计划、组织、实施、执行直至成果的享受,可能都是一个人。所谓的理者也就是劳动者自己。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活动也复杂起来。

劳动的方式逐渐由个体向群体发展,一项工作往往需要有几个人一起做,有分工协作,这就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出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3.组织层次的分工以及相互关系在组织的纵向结构中,通过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目标也随之作呈梯状的分化。因此,客观上要求每一管理层次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一个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具体地根据组织规模的大小,活动的点以及管理宽度而定。如前所述,一般说来,大部分组织的管理层次往往以分为三层,即上层、中层、基层。

(1)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织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2)中层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分目标的制定、拟定和选择计划的实施案、步骤和程序,按部门分配资源,协调下级的活动,以及评价组织活动成果和制订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等。

1.管理的层次

传统管理的层次分为高层领导、中层主管和一线主管,在企业中的职责如图2所示:

图2管理的层次示意图

各层级的管理者应该各司其职,努力做好份内的工作,不要做上一层级或下一层级的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串岗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向下串岗的趋势:总经理常常在做经理的工作,经理在做主管的工作,主管在做员工的工作,而员工则三五一群地围在一起讨论公司的战略规划——这原本是总经理的工作。

串岗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最后的结果是员工太过空闲,主管太过忙碌,总经理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问题猴子”的管理

“问题猴子”是由串岗现象引发的常见问题,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动辄请示主管,让主管替他解决问题,而主管没有对所请示的问题加以区分,一概代为解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出现“员工给管理者布置任务”的怪圈,导致主管不堪重负,员工反而得到了过多的空闲。

第一,当风险、责任较大,下属能力远远不够时,要将其作为对教育训练下属的大好机会,让下属得到一次锻炼学习的机会。

第二,当风险、责任较小,而下属的能力足够,或即使下属能力不够,但发挥潜力就可以完成时,主管要将“问题猴子”还给下属,进行适当过程控制和进度监督,尽量不直接参与问题的解决。

第二,当风险、责任较小,而下属的能力足够,或即使下属能力不够,但发挥潜力就可以完成时,主管与下属沟通要有一个“甜蜜的开始”,就是首先给予下属适当的认同和肯定,鼓励他独立完成。当下属进一步请求主管做出明确指示时,再发出明确的工作指令。

第一,每个人都应该照看好自己的“猴子”;

第二,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应该照看哪些“猴子”、如何照看好“猴子”、好的标准是什么;

第三,不要把自己的“猴子”交给别人,也不要替下属照看“猴子”;

第四,不要出现无人照看的“猴子”,也不要出现有两个以上主人的“猴子”。

【案例】

自己搞定

一天,王主管坐在办公室里,下属小李过来请示,说:“隔壁车间正在漏水,空调水滴到我们车间仓库这边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事涉及别的部门,是不是请您过去跟他们打个招呼?”王主管马上说:“好!我去看看!”

刚走出办公室,王主管心里想:“不对啊!怎么又变成我去干了?怪不得我这么忙!”于是马上把小李叫了回来,说:“刚才这个问题你完全可以处理的,所以还是你自己去协调一下,协调的结果告诉我,你协调不了了再来找我,去吧。”

15分钟之后,小李过来汇报:“不需要您去了,小事一桩,我们已经搞定了。”

3.管理的技能

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有专业技能、概括技能和人际技能三类。

专业技能指专业岗位所需要的业务技术等能力。这类技能较为务实,职务越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就越高。

概括技能指理性思考、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这类技能相对务虚,职务越高,对概括技能的要求也就越高。

人际技能即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常常被管理者忽视。这是不论职务高低都应当掌握的技能,当然,高阶主管与一线主管的人际技能内涵有所不同,高阶主管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人才资本运用;一线主管则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能愉快地做事。

各层级管理者对三类技能的要求如图3所示:

图3管理技能示意图

由员工提升为主管的人,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但是往往由于没有受过管理方面的训练,人际技能、概括技能较低,往往仍将自己定位于骨干员工,因此阻碍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主管。因此,随着职务的提升,主管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概括技能和人际技能。

4.主管的两种常见病症

主管的常见病症主要有年轻主管并发症和老主管综合症两种。

治疗。针对以上病症,年轻主管应当要求自己:正确面对必然的挫折和痛苦;敢于管理、严格管理;善于管理、掌握技巧。

年轻主管并发症的症状:

①急于求成;

②过于和缓。

症状。老主管综合症的症状主要有:经验主义,惯性思维,思想保守,不愿创新,无功无过,得过且过;工作目标不明确,制定计划不周详,管理执行不到位;行为过程控制不力,事后检讨不予改进;对下属的指导、纠正和严格要求不够,泛人情化。

治疗。老主管并不是指年龄大的主管,如果一个主管在同一个岗位做了三年以上,仍然没有创新、进取、成长,就可以称为老主管。因此,包括年轻主管在内的所有主管都应该不断警示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要适当给自己、给下属以压力,努力创新,否则只会使部门乃至企业走向衰亡。

THE END
1.广东2022年4月自考07481《管理学基础》真题及答案21.管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主要有(BCD) A、案例法 B、归纳法 C、试验法 D、演绎法 E、文献法 22.下列关于计划的重点的阐述,不正确的有(ACD) A、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层次越高,其计划内容更偏向操作性和具体性 B、在结果倾向型组织文化中,组织计划更侧重于目标和指导性内容 ...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2/gll_0530/36543.html
1.管理学基础:1.4管理者的分类1.按管理者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管理、总体发展计划和组织大政方针的制定,负责激发、指导、控制下属人员,并在对外交往中以代表组织的“官方”身份出现。 中层管理者:处于整个管理层的中间部分,在整个管理运行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https://course.le.ouchn.cn/mod/page/view.php?id=37997
2.课程学习④谈判者:作为领导人,管理者还代表组织与各类人员和集体进行谈判。 1、管理者本身在组织层次中的地位 2、组织规模大小 3、管理者个人因素 4、其他随机因素 管理人员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 1、技术技能指管理者应具备的本职业务,即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与专长,对基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http://wljy.whut.edu.cn/coursefiles/scorm/GLXYLZK/1_4.html
3.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52064.html
4.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参考C.对一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需求是成就需求 D.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 14.控制活动应该(D )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15.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 D) A.组织高层领导的偏好 B.法律的规定 ...https://mip.ruiwen.com/shiti/1025161.html
5.2017电大管理学基础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⑴确定目标;⑵制定计划;⑶建立机构;⑷配备人员;⑸指挥;⑹激励;⑺沟通;⑻协调;⑼监控;⑽评估。 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http://edu.yjbys.com/xiangmuguanli/158427.html
6.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山小美的文章A.计划 B.组织C.领导 D.控制 15.管理的职能分为般职能和(C) A.指挥职能 B.计划职能C.具体职能 D. 控制职能 16.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C ) 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 A.领导 B. 协调 C.控制 D. 计划 17.按照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划分,大学里的教研室主任属于(C) ...https://www.bokee.net/blogmodule/weblogcomment_viewEntry/44085660.html
7.现代企业管理笔记——组织管理中组织机构人才文化组织理论随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进程如下: 组织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的观点: 理性模式的组织观。它认为组织是一个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机械式的结构。组织的事务应划分成若干职务职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垂直的行政权力指挥链;组织的各层次上的职务人员在处理组织事务时应该按照“完全理性”的原则进行...https://blog.csdn.net/tongkongyu/article/details/127559948
8.管理层次管理层次的划分: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应根据组织的任务量与组织规模的大小而定。一般地,管理层次分为上、中、下三层,每个层次都应有明确的分工。 上层也称最高经营管理层或战略决策层,其主要职能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和大政方针。 https://baike.sogou.com/v7608488.htm
9.管理者组织层次管理学讨论题:“一位管理者在组织工作职能上做些什么,取决于他所处的组织层次”,大家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呢?什么是组织层次?所谓组织层次是指组织中上下级联系的方式,它更领导者的素质与领导环境及组织规模有关。 组织层次=组织规模*管理幅度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的不一定对啊·有点所问非所答·你...https://m.renrendoc.com/paper/205222826.html
10.人才测评大多数管理者都期待摒弃效率低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方法,施用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具。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理念和用人机制,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人才素质测评。企业可在了解和信任人才测评的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对有关人员的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期提高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整合能力,保持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https://www.unjs.com/w/414525.html
11.组织结构HR百科人力资源名词解释但是,90年代有两个倾向较为普遍:第一,以顾客为基础进行部门化越来越受到青睐。为了更好地掌握顾客的需要,并有效地对顾客需要的变化作出反应,许多组织更多地强调以顾客为基础划分部门的方法。 命令链 20年前,命令链的概念是组织设计的基石,但今天它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不过在决定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结构时,管理者仍需...https://www.rsxq.com/baike/?p=1266
12.2022年湖北专升本管理学模拟试题(1)普通专升本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只要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 23. 下列哪一项管理职能是为各个职能的进行提供保证,进行沟通联络,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并施加影响力,以统一员工意志,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的?( D ) A....https://www.educity.cn/zhuanjieben/3330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