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大汇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9.02山东

论述类文本阅读

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1)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2)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1)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一)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1.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4.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5.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二)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三)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1.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2.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思路:

(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

(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

①概念使用准确;

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1)解释词语的含义;

(六)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①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②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七)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八)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

2.精读(文段)

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3.用好比对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1)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1

(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示例2

(2012·安徽卷第1题C项)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比对:该项将“基本课题”变换为“全部内容”,所指范围明显扩大了。

示例3

比对: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2)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示例

(2012·天津卷第6题D项):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

(2012·辽宁卷第1题C项):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原句: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

比对: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选项用“只有……才能……”表述,这既改变了原句关系,更改变了结果。

(3)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2012·辽宁卷第3题D项):“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1.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2.答题

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

②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

③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文本意识

题目都源于原文,而答案与原文的关系则是镜中花,水中月的关系,看得见,却又看不清。命题者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考生必须注意。意义点与意义块。

二、问题意识

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生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生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

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如果一道题2分,要求考生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2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考生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

五、术语意识

一、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三、传记文本答题技巧

1.理清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注意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剪裁.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4.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的观点和所用手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所以要做到:

(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二、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三、重点题型及答题方法

1.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2.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一)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四、重点题型及解题方法

1.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2.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THE END
1.2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培训计划为了指导智慧的开发,就必须要提到观念层次。这里的观念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念,包括对培训的观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对质量管理的观念,对目标绩效管理的观念,对组织运行的观念等等。为了开发员工的思维,首先要开发员工的观念。因而观念开发是最关键的。 提高思维技巧的课程包括有效分析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https://www.jianshu.com/p/46a8b18a1ca0
2.金牌班组长培训实务班组长、工段长是企业组织中的基本细胞,在组织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一线生产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公司战略和规章的落实者,班组长的理念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所辖班组成员,他们的管理水平高低将最终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 现场图片 课程内容 第一篇 基础意识篇(第一天) 一、角色认知能力——自我定位 中国...http://www.hztbc.com/lesson/info_2737.html
3.组织习题新浪教育6.企业管理人员涉及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规定他的责任和权利。这些工作被称为:( ) A:职能分析B:管理规范设计 C:组织结构设计D:协调方式的设计 7.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下述说法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 A:管理层次一般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https://edu.sina.com.cn/l/2003-09-22/53619.html
4.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 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5.管理学:目标与战略试题及答案(每日一练)考试题库63、多项选择题 组织目标的基本层次包括() A、环境层 B、部门层 C、组织层 D、个人层 E、专业层 点击查看答案 64、单项选择题 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就体现在下述原理上() A.限定因素 B.许诺 C.灵活性 D.改变航道 点击查看答案 65、单项选择题 制定战略的核心是() A、市场分析 B、领导者...http://www.91exam.org/exam/87-2947/2947168.html
1.层次结构级别分析:那个分析组织层次结构中的不同级别和角色。 影响力故事:了解层级对沟通、决策和组织文化的影响。 优化:探索优化层级结构的策略,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目录 层级的核心概念 1.指挥系统: 2. 控制范围: 3. 授权: 4. 直线和员工角色: 5、组织架构图: ...https://fourweekmba.com/zh-CN/%E7%AD%89%E7%BA%A7%E5%B1%82%E6%AC%A1/
2.组织分析的层次有哪些?()。A外部环境分析B组织分析C群体分析D...【简答题】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打”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打”字的? 生1:“打”字就是一个提手旁加一个“丁”,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师:加一加是个识字的好方法。 生2:我在电梯里见过这个“打”,是题型我们点题出现故障就要拨打电话。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https://www.shuashuati.com/ti/caed4491d3b94c23abaf51fbe300a5f5.html?fm=bd5cfacda2948ed34a3379586be177a99e
3.员工培训有哪些方法培训即是教育,是教与学的过程,学习是改变行为的过程,集体培训是改变复杂组织的行为过程。 集体培训与个人培训的主要区别在于首先对组织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个人分析,这样先从总体考虑培训,目的是使个人培训最终为组织目标服务,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员工培训有哪些方法 2 ...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491380.html
4.代谢组学常用的5大分析方法检测资讯代谢组学着重研究的是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代谢组学通过揭示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来反映某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代谢组学的研究对象与层次有哪些?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24104.html
5.深度解析组织结构评估与优化(模型方法流程)什么是好的组织结构 总体操作流程 组织结构设计系统论模型 通过评估澄清组织结构现状 作者:周赟 来源:OD原创专栏 01 组织系统的特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6个典型特性:目的性、有机性、稳定性、层次性、自组织性和开放性。 1、目的性 组织因为一定的目的聚合在一起,具有目的性。对于整个组织而言,是围绕一系列的战略...https://www.ruthout.com/information/11763.html
6.高中散文答题技巧⑵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点醒题旨并彼此相互呼应的句子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其次,要抓文体。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方式。叙事散文往往按时间推移、空间转换...https://mip.jy135.com/edu/119860.html
7.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试题二(含答案)10、运用任务分析法来分析培训需求,可以把培训需求分为( ) A.重复性需求 B.短期性需求 C.长期性需求. D.技能需求E岗位需求 11、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主要有( ) A.组织分析 B.任务分析 C.人员分析 D.前瞻性分析 E.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12、员工个人层次分析的信息来源包括( )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07-10/2007103010314.html
8.论文的三个层次结构,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论文由大到小有三个层次的结构:功能结构、大纲结构、段落与句子结构。本文按顺序先后讨论我们熟悉的大纲结构、常被忽视的段落与句子结构和我们不熟悉的功能结构。掌握三个层次结构的要领,可以不再纠结于如何安排写作逻辑,从而专注于填写内容,提高写作效率和论文质量,有助于写出一篇让读者进得来、留得下并记得住的论文...https://m.douban.com/note/722331267/
9.层次分析法详细方法层次分析法详细方法(共6篇) 篇1:层次分析法详细方法 碳酸氢钠外渗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处理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的概念 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88f3vz9.html
10.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关系机理 运行机理 扩展机理 分析机理 2.原创工具 3.开发方法 (1)方法起源 (2)方法内涵 (3)应用阶段 第五章 咨询问题 企业的三大系统:层次 功能 时间 一.企业结构 上层结构 五大支柱 底层基础(个人能效) 1.上层结构: 企业愿景文化 企业战略与组织 管理平台(操作性) 2.在中国现实中,与企业上层结构有关问...https://www.gxjmxy.com/www/jjzxxxyd/5133.jhtml
11.管理者使用组织架构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内部的层级结构和关系...管理者使用组织架构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公司内部的层级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制定战略决策,这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本文全面分析组织架构图图的定义和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以及制定战略决策的方法及与其他决策工具的结合使用。 https://boardmix.cn/article/how-manager-use-organizational-chart/
12.为什么进行商业分析?什么是商业分析?(一)商业分析的层次 商业分析的价值 商业价值对于不同的相关方群体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因此商业分析被用来理解和区分不同想法对价值的定义。 商业价值可定义为源于商业经营的可计算净效益。组织通过项目组织、项目集和项目组合、项目集或项目来提高交付效益的能力。 https://blog.csdn.net/Su_Levi_Wei/article/details/11533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