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经济分析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县域工业经济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工业企业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力军

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49家,完成总产值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7亿元。2009年,全县新增规模企业22家,总数达到71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52%,占年初计划11.8亿元的119%,实现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工业增加值4.6亿元,同比增长55%,工业产销率达到94%。聚达食品、神农本草、武当动物药业、神武山珍、钻石水泥、天马医化、恒达纺织、昂欣布业、庐陵王酒业等工业企业的成长壮大,带动了全县一、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11月底,全县建设中药材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4万亩;年均接待旅客5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年产食用菌3000吨,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以上,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6402户,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规模工业企业个数集聚性增加,规模工业贡献份额突破性发展。

3、工业税收入成为财政增收的主渠道

2008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工商税收6411万元,占全县税收的35.7%。2009年预计完成工商税收7900万元,占全县税收的39.5%。建材、水电、纺织、制药化工、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汽配、矿产骨干工业中规模企业完成税收4600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58%。随着钻石水泥、恒达纺织等亿元企业的建成投产,华兴磷化、天马医化、神农本草、武当药业、鑫宝水泥公司的扩能增效以及三里坪电站、润田矿泉水、兴祥万吨黄酒等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全县工业工商税收的份额将会突破亿元大关。

4、工业项目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动力

2008年,全县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4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占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3.3%。2009年,全县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8个,总投资40.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5.9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32.3亿元,当年完成10.5亿元;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5.8亿元,当年完成3.3亿元;投资1000万元至5000万元项目17个,总投资2.6亿元,当年完成2.13亿元。

5、园区建设成为引资创业的主平台

2008年,全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8家,实现总产值4.9亿元,增长2倍,工业增加值1.67亿元,增长1.5倍,在全省107个县市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名列第34位。2009年园区新入园企业增加5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40.8%,工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25.7%。正在建设的泰山庙工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首期工程1200亩,目前完成投资5500万元,已签约入园项目5个,协议投资10亿元。

二、确保2009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1、走出了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

全县立足县情实际,提出了“坚持一个战略,打造两个平台,实施三大工程,培育支柱”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即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和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实施“亿元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民创业工程”,重点培育建材、纺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矿产、水电、汽配等支柱产业。

2、培植了一批增长潜力好的工业企业

一是大力培植龙头,带动一批企业。2009年以来,县政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从四月份开始,房县在现有规模企业中,筛选了钻石水泥、恒达纺织、华兴磷化、天马医化、神农本草等十二家企业作为亿元企业重点培植,鼓励骨干企业扩能增效,设立新增规模企业奖,对亿元企业、在扩能新增土地建设期间免征土地使用税,存量土地使用税征收上实行征40%减免60%优惠政策,亿元企业在道路运输、用电用水、规费征收、融资贷款、招收员工培训、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实行“一企一策”办法逐一扶持,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全民创业,催生一批企业。鼓励乡镇、国有农场、村利用集体土地建厂房、办企业或以厂房出租形式合资,合作办企业,让他们同样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3、做大了一批支撑力强的重点产业

2009年,全县在坚持推进骨干工业的同时,重点企业引导向产业集群上发展,为做大产业集群,重点对农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建材、汽配、医药磷化工六大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这些产业完成投资5.5亿元,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到11月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家,实现产值4.5亿元;食品饮料企业达到7家,实现产值3.5亿元;纺织企业达到8家,实现产值2.5亿元;建材工业企业达到7家,实现产值3.8亿元;汽配企业达到12家,实现产值1.5亿元;医药磷化工企业6家,实现产值4.2亿元。农产品加工和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外贸出口,预计全县今年实现外贸出口1500万美元,其中聚达食品公司出口有望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

4、完善了一套支持工业发展的硬政策

尤其是2009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修订了《房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调整了《房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职能职责》,下发了《房县四家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联系重点企业意见》,印发了《关于加快亿元企业发展的会议纪要》。在此基础上,一是设立工业发展奖励基金,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200万元,专项用于工业发展奖励;二是实行工业项目固定投资补助,对投资2千万—1亿元的工业性固定资产投产项目,项目竣工后,按1%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实行新办重大企业政策扶持,对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或带动性、科技含量高的新建工业项目以及跨省、跨县工业企业将总部或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迁入房县的项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

5、打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破解工业用地难题,修订调整土地二次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并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3000万元、3000—5000万元、5千万—1亿元的生产性企业,分别按土地挂牌出让收益的50%、70%、80%进行奖励。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加强政企银合作,多次开展银企融资洽谈对接会,引导金融机构向工业企业贷款。通过政府协调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给予金融部门负责人1%奖励,并对单位一并给予奖励。完善县级担保中心,财政拿出500万元注入担保资本金,使担保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提高担保实力,今年全县担保中心累计为企业担保额达到1.4亿元。三是破解减负难题。成立的房县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对企业实行挂牌监控,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形式向工业企业集资摊派,并对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保护,确保了县内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今年工商、质监、环保等部门直接减免规费收入430万元,给企业减轻了负担。

三、2010年房县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与任务的思考

2010年是房县实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意义更加重大。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推进思想新一轮大解放,谋求经济跨越式大发展”的战略措施,依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543”发展计划要求,结合全县开展的“大项目、大招商、大旅游、大交通”四大战略的实施,对全县2010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工业经济总量实现40亿元。全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21.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增长22.5%,工业直接提供税收1亿元,增长26.5%。第二,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13.3亿元,增长35.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增长30.4%,利润总额增长15%,亏损额下降5%以上,两项资金占用率升幅控制在5%左右。第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亿元,增长28.5%,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增长33%,规模企业提供税收6000万元,增长30.4%。第四,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2%以上。第五,新增规模企业9家,累计达到80家;力争亿元企业达到8家,其中进入市“双亿工程”企业达到6家,实现产值销售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3家,产值销售过5000万元、税收过300万元企业达到8家,产值销售过1000万元、税收过100万元企业达到15家。工业企业提供劳动岗位18750个,增加2500个,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增长18%。第六,全县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3个,预计总投资5.5亿元,推广运用新技术35个,开发新产品350个,仅此实现新增产值3.5亿元。

四、确保2010年全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建议

1、坚持工业项目拉动作为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首要任务

2010年,全县在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上,坚持以在建续建工业项目、新开工项目和扩能增效项目为抓手,作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全力推进在建续建项目,力争尽快投产见效。2010年全县在建和续建工业项目10个,其中江西润田年产2000万件,产值10亿元;华宝科技年产5万吨硅铁矿,产值1.5亿元;鑫宝水泥60万吨扩能,产值1.8亿元;神武山珍1500吨食用菌深加工,产值8000万元;陵丰公司10万吨高效复混肥,产值2.4亿元。水电开发在建项目除三里坪2011年投产外,平渡河、白沙河、阴峪河和鸡鸣口电站力争2010年建成投产。在建和续建工业项目力争新增产值16.5亿元,新增税收5000万元。

二是新开工项目。2010年全县新开工工业项目11个,其中湖北房县兴祥万吨黄酒项目年产值1.5亿元,税收3000万元;湖北房县太子贡公司年产3000吨太子贡黄酒项目,年产值5000万元,税收500万元;房县神农饮品公司年产万吨饮料项目,产值1.3亿元,税收800万元;房县喜来客门业公司年产3000套防盗门,产值2000万元,税收150万元;房县高档包装材料公司产值4000万元,税收300万元;房县瑞丰食品公司年产500吨木耳香菇深加工项目,产值5000万元,税收200万元;房县武当生物药业公司,产值6000万元,税收500万元;房县佛山箭茶公司年产1000斤高档茶,产值1500万元,税收150万元;房县煤炭加工项目产值1500万元,税收150万元;新开工项目力争新增产值5.3亿元,新增税收4000万元。

2、坚持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努力化解工业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是进一步完善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监控网络,重点对71家规模企业完善监测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跟踪监测,及时掌握运行情况。二是搞好信息的交流与,坚持月分析、季例会制度,及时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正确引导。三是做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落实好用电、用煤、用油合同制,推进煤、电、油长效供用机制,保障重点企业和重要原材料运输。四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协调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出口稳定增长。

3、坚持统筹兼顾,狠抓乡镇工业增量增效,提升县域工业总量

2010年,全县将进一步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产业引导、信息服务、技改扩能、项目贴息扶持,减轻企业负担,力争全县乡镇工业产值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27.4%,确保全县40亿元工业总量目标的实现。

4、坚持优化和改善发展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概述

1.1云贵高原的农业特点

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位于国家的西南部,海拔在一千到两千名之间,主要分部在云南省和贵州省,区域面积大三十万平方公里,土层较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云贵高原维度较低,但是海拔高,再加上季风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拥有特殊的气候特点,全年温差较小,旱季和雨季较为分明,气候随地势的垂直变化明显。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使得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的农业拥有自身的特点,因为当地的土质和气候十分适合烟草种植,所以烟草产业成为云南农业的第一支柱,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之首,云南的甘蔗含糖量高,因此甘蔗种植时继烟草种植后另一重要产业,茶叶种植也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在最近几年,花卉种植成为了云南的新兴产业,目前云南是亚洲最大的花卉出口地。

1.2镇雄县农业发展状况

镇雄县辖属云南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地区,连接云贵川三省,刚好处于云贵高原腹地,下辖七乡二十一镇,人口一百六十万。镇雄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辖区内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条,植物物种达六百多种,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镇雄县的耕地有一百二十多万亩,采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结合的生产方式,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农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

2农业机械化对云南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2.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传统农业技术生产效率低下,人力需要求量大,也不符合现代生产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市场的需要,因此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农业生产由原来的资源依附性逐渐转变为知识依附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挥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不仅仅能够帮助农民广泛应用农业工作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还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创新思维,自己利益农业科技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培训,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推广主要推广生产自动化,产业结构化技术,其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也主要是以粮食生产技术为主,因此容易被农民所接受。

2.2农业机械化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就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有利的因素比较多,但是还是存在许多不利的条件,例如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农业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使得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就调查表明,我国农业装备还比较落后,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从而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农民经济的稳定增收。因此,需要发挥农村机械化推广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理念和生产手段相结合,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云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建议

2.3.2搞好协调服务,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体制为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工作。通过农机主管部门的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以赢得领导重视支持,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的适度倾斜;以乡、镇农机站为主,经常深入田间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对带有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便使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技术、市场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水平,增强信心;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帮助农民学习掌握适用的新技术或新机具的方法及安全、维护、保养技术。

3农业投资对云南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3.1农业投资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投资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完善了农业生产体系,促进了农业产值的持续增长。农业投资尤其是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增长,逐步建立其和完善了农业生产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低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对农业的不断投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涉及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其中有些是十分重要的,是农业投资的重点,首先是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大型农业机械,道路,仓库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最后是农业科技的投资,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场竞争里,创造更高的效益。

3.2农业投资出现的问题

3.2.1农业投资的规模不够大,而且极为不稳定。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云南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还没有达到发达的程度,农业对该地区的生产总值的贡献还不够,这是和当地的农业投资有很大联系的。一方面政府对于工业的重视程度高于农业,多数财政支出都用于发展工业,而工业发展起来后又没有做好对农业的反哺工作,而信贷和企业投资的制度也不够健全,个人投资不能形成规模,所以总体上来讲,农业投资还是不能构成规模;另一方面,农业投资的资金源头不稳定,也就使得投资波动较大,对于农业的发展影响十分严重。

3.2.2国家财政投入还需加强,而且方向不够明确。国家对于农业的投入这一块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分散到地方后就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时代的发展,农业投入的需求量变大,对于国家的财政投入要求也就更高。另一方面,一些财政投入没有制定科学明确的预算,对于投资对象没有明确,轻重缓急也不能很好区分,就导致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

3.3云南地区农业投资在农业发展中运用的建议

3.3.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由于农业的收益和第二第三产业相比较低,而且又有公共性的特点,所以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植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较为大型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必须要发挥出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投入资金要做适当的增长,另一方面,要做好财政预算和财政安排工作,把财政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财政的监督和检查制度。

3.3.2要明确投资方向,把握重点。对于农业投资方向来说,首先要满足基本部分的建设,对于比较关键的项目要做到资金的集中使用,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3.3.3拓宽投资渠道,特别是农村信贷和个人投资。投资渠道对农村信贷和个人投资非常重要,由于投资机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导致在个人投资和农村信贷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农业活动中流动资金投资跟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完善的机构,因此需要必须要加大对我国农业固定资产形式的投入方式和信贷资金的投入,让固定投资资产对农业发展起到持续性的作用。如果农业发展中没有固定而持续的资金支持就会让整个农业投资结构失衡,影响到整个农业投资结构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全投资机制,这样农业发展才会持续、稳定。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提高了云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业产品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对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行了革新,由粗放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能够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意识。而农业投资能够扩大农业规模,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参与能力,更好的实现产业调整。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阻碍因素,因此,要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艳.农用机械、固定资产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协整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1995-2011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28-31+134.

[2]陈文金,饶志坚.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农业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06:108-110+115.

(一)领导思想观念滞后,职工教育未被重视。部分站段领导对铁路面临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忧患意识差,没有危机感,职工竞争意识淡薄,学习观念落后,企业从上到下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理念。职教工作没有因职工素质是企业的核心而受到应有的重视。职工教育仍然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就可以不要的“软任务”致使铁路企业职教工作时紧时松,缺乏长期有效的实施策略,特别是在财力物力投资、制度落实、远期规划等方面距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二)职工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新技术困难。铁路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各部门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偏低。铁路行业主要工种的基本素质仍然是处于较低层次。很多职工从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死记硬背,无法达到活学活用,工作中完全凭经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无从下手,没有头绪,程序错乱。由于文化基础差导致发展潜力不足,随着TMIS、DMIS、PMIS等信息系统的完善,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越来越迫切,而相当一部分职工不会使用计算机,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三)培训机制不健全。铁路企业曾经有庞大的教育培训体系,现在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已经从铁路分离出来,目前的培训资源大大不如从前,高素质专业培训人才严重不足,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对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显着。同时,基层站段机制落实不到位是职工教育徘徊不前的重要因素。各种培训、考核机制虽然齐全,但由于逐级负责、考核奖惩等运行机制在车站、班组的落实没有完全到位,致使职教工作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应有的动力,教育室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职教工作进展缓慢。

(四)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职工培训缺乏强化培训质量的积能动性实效性措施,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质量考核等重量环节疏于管理或流于形式,导致职工培训质量低,效果差。

二、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企业发展关键。企业领导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职工教育才会有持久的驱动力。铁路企业领导要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并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教育培训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和共享,铁路局可以开发和建设适合于铁路行车主要工种的微机考试题库,并实现全局共享、全路共享。

(三)完善机制运作。企业要形成职工下岗、培训、竞争上岗的机制。对职教岗位实行公开招聘,使“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的竞争观念贯彻企业用人制度的始终。促使全体职工为自己保岗,竞岗和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而不断提高素质,推进企业职教工作发展。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发挥职教人员工作主动性和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加强对专兼职教师工作成果与职工培训效果的考核力度,使教师授课质量与待遇挂钩,职工培训成绩与考核挂钩,并在严格实施考核激励的基础上,推行教师等级评定与职工持证上岗制度,激发教师与职工的学习意识。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培训计划。铁路站段是实施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最重要环节,站段教育室应该从本站段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出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培训计划。要在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贱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要结合岗位,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章的使用,不断的更新、补充和完善培训教计划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实用性。同时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微机考试题库,建设模拟仿真演练台、实物设备等教学设施,训练职工的实贱技能操作能力,有效解决职工教育培训职工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困难和“学用脱节”的问题,铁路局还应该适时的举办各种岗位知识竞赛、岗位技能竞赛,教育培训教师教学课件评比、教学效果评比等等,督促各个站段努力的提高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铁路企业要建设一支覆盖企业主要生产、技术工种,专兼职职教师能胜任理论教学和技能指导,工作扎实,勇于创新的职教教师队伍。安排专款用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职教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师不脱岗的情况下,定期接受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教育和培训,参加进修班、培训班,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优秀人脱颖而出。同时设立职业教育奖励基金,定期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比,对优秀者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并以此作为今后评优评先、培训修、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

一、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监狱警察的职业发展中存在着众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狱警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也同时制约了狱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这些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职业发展中的弊端,并针对这些弊端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下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主要从地理环境、工作压力、权益保障以及心理压力等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监狱环境闭塞,不利于狱警成长

从我国监狱建设的位置与环境来说,出于各种考虑监狱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都比较偏僻,距离城镇也比较远,存在着信息不顺畅,交通不便利的情况。据统计,我国将近75%的监狱设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容易与现实社会形成“脱节”,由于环境的局限性使其发展空间较小,对于狱警的成长极为不利。与其他组织相比而言,监狱系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较差的就业环境成为制约监狱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

(二)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对狱警提出了挑战

(三)、较大的职业风险对狱警身心健康带来影响

监狱,尤其是基层监狱存在着很大的职业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狱警职业风险一方面是来自于监狱内的实际工作让狱警时刻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如监狱巡逻、现场管理等工作,虽然对于常人来说是比较轻松简单的工作,但狱警所面对的是一些社会“特殊人群”,因此我们也经常将狱警工作所在地称之为“弹药库”,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际就是狱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狱警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防死守,不能出现任何失误,而每一次失误的产生就可能意味着一次事故、一次处分,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这使很多狱警对自身职业产生了抵触、抗拒和倦怠心理。

(四)对于狱警缺少充足的权益保障

工作强度与权益保证应呈现正比例关系,然而监狱工作却无法实现这样正比例关系的保障,狱警所面临的是监狱工作虽然强度大、压力大,但是在权益保障方面却显得不足的现状。面临重大的工作压力与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狱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除此之外,面对可能出现的暴力抗法、罪犯袭击以及人身威胁等问题,监狱工作让很多狱警没有归属感,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终将会使狱警工作陷入大量狱警人才流失,监狱工作出现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五)狱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我国狱警职业发展现状与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监狱警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狱警要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明确影响工作的主要因素,全方位的了解狱警这个职业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构设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只有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才有利于狱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从内因方面来说,狱警要提高自身素养与潜能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对于狱警工作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出现了重大变革,狱警所面临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主观环境与客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时展需求,保持强劲的工作热情与生命力,狱警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升自身能力。监狱部门要结合各自监狱狱警的发展情况以及狱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培训与工作创新,从而强化狱警队伍建设。狱警对于监狱部门组织的学习与培训,要积极配合,并应该意识到这是提高自身修养的良好机会。有不少监狱都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培训,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狱警的执法理念、岗位技能以及专业化素质,整体强化了狱警队伍建设,有利于更好的贯彻依法治国的发展理念。西外,由于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社会,作为监狱机构,也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狱警的信息化素养,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监狱管理工作。

(二)从外因方面看,国家应该为狱警提供充足的权益保障

至于监狱对狱警招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待遇保障方面,与其他执法部门相比,狱警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面临风险大,可是,待遇方面却没有得以体现,反而比其他执法人员差很多。为此,国家首先要提高狱警的待遇,充分保障狱警的权益,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降低外部对狱警的压力。其次,由于狱警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面对的是充满危险性的罪犯,自身的权益难免受到侵害,国家可以为此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来保障狱警的合法权益。再次,监狱通常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与外界隔离,这使得狱警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狱警渐渐沦为被忽略的群体,国家和群众对狱警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削弱了狱警的权利保障,国家可以加大对狱警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社会的正确认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的对待狱警这份工作,狱警也能够受到更多的尊重。

(三)从心理方面来看,狱警需要正确的心理疏导

狱警的工作环境特殊,面临的工作对象特殊,尤其是一线狱警直接与罪犯打交道,遭遇到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众多,不少狱警都有过被袭击和人身伤害的经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狱警的心理问题。监狱作为罪犯的服刑与改造场所,在对罪犯的改造中能够意识到对罪犯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也有专门心理专家为罪犯服务,帮助他们摆脱众多心理问题,可是,对于狱警,却没有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不少狱警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却没有得到治疗,这也不利于狱警这个职业的长远发展。为此,监狱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狱警的重要作用,定期对狱警进行压力释放与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够度过心理问题高发期。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狱警疗养休假制度,让狱警分期、分批外出享受疗养,以便放松身心、开拓视野,获得更多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交流的机会,增加他们与社会、与工作、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监狱为狱警进行现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适,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来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从体制来说,应强化动力机制,使狱警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等内容进行完善与规范,将绩效考核进行量化与细化,使狱警通过客观评定来获得应有的个人利益。考核中要避免轻质量重数量、轻定理重定性、轻表现重能力、轻里重表、轻面重点的主观的考核理念,要根据狱警的工作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狱警的政治待遇,对于一些评优评先机会、职务晋升机会应尽量向基层狱警发生倾斜,并可根据狱警的个人表现随时进行奖励机制的调整,对于那些日常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基层狱警可以适当给予优先权,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于组织的关怀,并随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使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三是建立培训机制,推进狱警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可以根据狱警不同的岗位职能对他们展开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岗位练兵的活动开展来对狱警的实用技能、专项业务等进行现场考评,提高狱警实战能力;还可以通过外出学习参观的方式,为狱警提供“走出去”的交流机会,通过座谈、观摩来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提高自已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五)增强大众对狱警工作的认知,为狱警工作创设良好环境

结语: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监狱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为了延续司法公正性,狱警要恪尽职守,守护法律这块神圣净土。国家要为狱警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狱警提供权益保证,解决狱警后顾之忧,切实维护监狱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国法制国家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育生.防范和化解监狱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中国司法,2007,(12):31-34.

一、研究背景

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密集的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自然资源消耗和政府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的。但随着“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优势慢慢地减弱,粗放型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要开始逐渐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由改革深化形成的“制度红利”的发展模式,因此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十分重要。

从中部崛起政策开始实施起,湖南经济表现抢眼,已跃居全国前十。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湖南政府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全省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2015年湖南GDP维持在比较高速的增长,说明湖南经济已经趋于稳定的增长状态,对全国的贡献程度也相对稳定。

各产业的构成及互相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各不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各有差异,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业结构的状况来反映的,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对经济增长和转型产生推动作用。

二、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一)数据说明

本文将经济增长的指数用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采用1995―2014年20年的数据来研究湖南的GDP增长率(Y)与第一(X1)、第二(X2)和第三产业(X3)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1、直方图分析。将数据以Y,X1,X2,X3形式输入R中。通过下列函数画出GDP增长率直方图。同理,运用同样的代码可以得到X1,X2,X3的直方图。

可以非常明显看出这十年间GDP与三产业的变化情况,GDP增速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从2004年开始GDP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中部崛起战略正是当年开始实施,可见我国特色:政策对经济的增长是比较有效的。而第一产业增速则是在2004年增速最大,第二产业增速在2010年达到最大,并逐年递减,第三产业则在2007、2008年达到峰值,并且在后面几年都维持比较高的增长率,说明第三产业越来越在GDP的贡献程度中占重要地位。

2、平均数与中位数分析。通过mean()函数可以得知Y,X1,X2,X3的平均值,分别为11.16,4.39,13.86,11.785。再由median()函数可得到它们分别的中位数,分别为10.95,4.25,13.1,11.35。说明在1995―2014年湖南经济飞速发展,虽然近几年国家GDP增速放缓至“7时代”,但是湖南GDP增速的放缓明显要慢于全国,2014年还维持在9.5%。从三个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速的平均值最高,服务业第二,第一产业最低,说明湖南省经济发展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由第二产业领头增长,不像北上广深等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达城市,所以湖南需要更深层次发展。

3、散点图。使用以下代码得到四个变量关系的散点图,绘制如图2。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X有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特别是X2和X3,因此,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估计样本。考虑建立以下模型,其表达式为:

Y=c+β1X1+β2X2+β3X3+μ

其中:Y表示湖南省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则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βi(i=1,2,3)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表示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影响GDP的因素。通过下列代码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结果如图3。

(二)模型设定

通过R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出结果如下:

C=(-0.7851)β1=(0.0861)β2=(0.4819)β3=(0.4148)

则得到的线性方程为:

Y=-0.7851+0.0861X1+0.4819X2+0.4148X3+μ

判定系数为0.9246,表示三个自变量总共能解释GDP增加值的92.46%。

三、模型的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可以看出系数符号为正,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呈正比。β1,β2,β3分别表明第一、二和三产业各自增加1个百分比时,GDP分别增长0.0861,0.4819,0.4123个百分比。第二产业增长率对GDP的增长率贡献最大为48.19%,其次是第三产业为41.23%,第一产业贡献率仅为8.61%。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

(二)统计检验

1、调整后的拟合优度。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检验了回归模型对Y变化的解释程度。若等于1,则表示非常拟合,即此模型完全解释Y的变化;若等于0,则表示Y与解释变量之间无线性关系。此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拟合优度为0.9246,比较接近于1,说明回归模型对样本的拟合效果很好,模型比较贴近实际。

2、F检验。模型结果显示,估计的F值为78.71,本文的回归模型下F值服从分子自由度为3,分母自由度为16的F分布。若零假设为真,此时的F值概率几乎为0。所以,我们要拒绝零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可以认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对GDP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4、异常点。残差分析剔除异常点,在R中输入下列命令:

>plot(lm.sol,which=1:4)

可得出四个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20,2,4这三个样本存在异常,需要剔除。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2、多重共线性检验

(1)寻找共线性强的解释变量组合,使用eigen()函数,得出的结论如下,说明X1与X2,X3有比较强的共线性,需要剔除。

四、结论及政策意见

湖南产业经济结构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模式逐步形成。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湖南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还没有超过第二产业,说明经济还有发展潜力,经济增长模式要加快从粗放式进行转变。湖南省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新突破。

几点政策意见:第一,大力扶持第三产业。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产业结构向高级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其结构中必须要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比例。第二,扩大产业投资。湖南省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2015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比重由上年的64.1%下降到61.8%。第三,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脚步。虽然湖南是农业大省,但还没有发展成农业强省,2015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为3.5%。第四,完善基础设施。投资仍是湖南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湖南政府要抓好“四张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快“最后一公里”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新能源汽车、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等建设,着力增加重大项目储备。(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华.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2012

[2]刘云峰.辽宁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3

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从量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反映在人均CDP水平上。1978年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均CDP分别为680元/人、381元/人、564元/人,依次位列全国第4位、第8位、第5位;200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均CDP分别为21788元/人、15720元/人、16195元/人,依次位列全国第8位、第13位、第12位,辽宁省下降了4位,吉林省下降了5位,黑龙江省下降了7位。在此期间,辽吉黑三省平均经济增长率依次为8.87%、地.23%、7.69%。可见,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属于东北地区最高的,吉林省以较快的增长速度,缩小了与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经济发展差距,黑龙江由千发展速度缓慢,拉大了与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差距。

从质的角度来看,反映在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上,辽宁省的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14.14:71.07:14.79,2006年为5.28:65.2:29.51。吉林省的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29.25:52.4:18.35,2006年为9.71:59.06:31.23。黑龙江省三次产业比重,1978年为23.46:60.98:15.56,2006年为9.31:60.48:30.2。1978—2006年,辽宁省始终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均是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且分水岭均为1985年。东北三省的一产比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三产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二产比重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纠偏,东北三省的二产比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上世纪90年代之后,才回归到稳步上升的轨迹上来(见图1)。

2.从地区来看,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为正数,说明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促进了经济增长。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及其波动幅度都是东北三省中最小的,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19,Z值的极差为0.0129。1978—2006年28年期间,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19次高于辽黑两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和波动幅度都是东北三省中最大的,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49,是辽宁省的2.58倍,黑龙江省的1.2倍,Z值的极差为0.0254,是辽宁省的1.92倍,黑龙江省的1.09倍。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进入结构稳定的产业发展时期后,吉林省相对而言还在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表1中可以看出,1978—1992年间,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波动幅度较接近于吉林省的水平,均值和极差较大,1993—2006年间,较接近于辽宁省的水平,均值和极差较小,1978—2006年,Z值的平均值为0.0041,Z值的极差为0.0229。

根据Z值和东北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进一步计算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P值,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产业结构调整期远远高于结构稳定的产业发展期。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辽宁省经济增长的8.66%、吉林省经济增长的14.2%和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13.25%都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1993—2006年,结构稳定的产业发展时期,辽宁省经济增长的0.496%、吉林省经济增长的1.889%和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0.5040/0也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说明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结构变化的依赖程度较强,同时,也说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合理的,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1993—2006年,辽宁和黑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辽黑两省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经济增长的份额较少,也就说明辽黑两省的经济增长更多的是由式(2)中的At′1}G‘所贡献的,即辽黑两省的经济增长相对吉林省而言,更大程度上是由要素投入和生产力提高所贡献的。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文中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期,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解释力强;1993~2006年,结构稳定产业发展期,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解释力弱。

2.1978年辽吉黑三省的二产比重分别为71.07%、52.4%、60.980/0,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88%,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此时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所以,产业结构呈现出“空洞化”的迹

象,产业发展乏力,产业联系不强,产业效益不佳。经过1978—1992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1993~2006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产业结构调整期各自有所上升。

3.合理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吉林省的经济增长与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相比,较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结构变化。1978—2006年,吉林省的经济增长率为9.23%,高于辽黑两省,作为经济发展主体产业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也上升了6.66个百分点。1978年,吉林省的二产比重低于黑龙江省8.58个百分点,低于辽宁省18.67个百分点,2006年,吉林省的二产比重仅低于黑龙江省1.42个百分点,低于辽宁省6.14个百分点。说明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也说明吉林省如果在产业结构变化、资源重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能够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经济增长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4.辽宁省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六五”时期,后期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产业内部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1978~2006年,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率为8.87%,慢于吉林省,1978—1992年,产业结构调整期,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仅为8.66%,而吉林、黑龙江两省分别为14.2%、13.25%,说明辽宁省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应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加产出。

5.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期主要集中在“七五”时期,1978~1992年,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率为6.83%,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为13.25%,1993—2006年,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率为9.09%,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仅为0.504%,说明黑龙江省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后,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构稳定产业发展期的经济增长率比产业结构调整期提高了2.26个百分点,主要贡献在于要素投入和生产力提高,说明黑龙江省具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扩大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6.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产业本身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对于任何一个地区,不断提高生产力,加强技术创新,才是促进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速公路和高架桥梁,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参与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盲目的竞争使施工企业面临种种风险,并且这些风险贯穿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所以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科学的风险分析和建立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是当今企业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路桥施工企业在新环境中面临的风险以及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的措施,为路桥施工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路桥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风险

由于路桥施工企业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与其他的企业相比路桥施工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路桥企业的经济效益,应不断加强对路桥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并深入探究构成风险结构的因素以及特点。路桥施工企业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风险

管理与营销是路桥施工企业经营的主要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业主的风险,项目能否顺利施工与业主的紧密结合分离不开。实力较弱的业主,履约能力就相应的较差;有一些实力较强的业主但是信誉较差,更有甚者,有的业主虚假信息,招摇撞骗,骗取保证金。其次,是项目自身的风险。有的施工企业在投标中,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不对成本、利润进行科学的分析。有的企业把获利寄托在变更索赔上。同时还有一些项目资金不足、手续不健全的垫资等,企业的效益更是无法保证。

(二)市场风险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市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所以,路桥施工企业对于市场上的变化很难掌握清楚。同时,作为企业的外部风险,企业对于市场风险也很难管理,加大了控制的难度。但是,从市场另一角度出发,从市场风险所传递的某些信息对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使某些施工企业能够采取一些积极的手段去降低风险。因此,在路桥施工企业存在的风险中,市场方面存在的风险最难控制与把握的。

(三)合同风险

当前桥梁建筑行业存许多问题,如合同约定工程款付款率偏低,拖欠资金过久、原材料价格变化等问题,都与合同签订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施工项目的心理,在签订合同时强制附加一些不合理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初期承接工程时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有些业主甚至在合同中故意留一些陷阱,使施工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合同是施工企业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巨大被动。

(四)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分为两大类即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的影响类似于国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状况以及具体的经济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内部影响,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扩大、施工项目的增加,大多数路桥施工企业是借助银行筹资方式来融资的,但有些企业容易盲目融资,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偿还条件,没有找到融资和偿债的最优比例,容易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五)法律风险

在路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则容易引发各类诉讼风险,如被因工期延迟,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被业主投诉违约,因资金支付不到位被分包方及供应商,因管理不完善、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浅薄或合同条款有漏洞被其他各方利用造成恶意诉讼,都会使企业陷入不利局面,造成企业严重损失。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只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来讲,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针对于目前路桥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要想企业在的众多风险中能够屹立不到,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各部门的相互制约与联系

(二)注重内部审计机制的健全性,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管

在路桥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在路桥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内部审计贯穿于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对路桥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业务记录制度的严密性

在构建路桥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关于业务文件、资产以及档案的记录。业务记录制度的严密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关系着路桥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业务记录制度的严密性为路桥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凭据。很多路桥施工企业,由于没有意识到业务记录制度的严密性的重要性,导致内部企业许多机密文件遗失和泄露,让路桥施工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注重业务记录制度的严密性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

(四)加强合同管理

签订合同时要尽量规避要害,在合同签订时要善于利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习合同文本,找出合同文本中薄弱环节,避免自身利益遭受损害。签订合同时涉及的风险主要有工程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时效风险等。有些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在起草合同时强制把一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人。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承包合时应采用施工合同中洽淡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独立,相互制约的方法,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另外,施工企业要善于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减少风险因素,不能为了中标盲目接受业主的某些霸王条款。在劳务分包方面,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交代清楚。这就能约束双方的不良行为,有必要时可以将罚款和赔偿金写入合同,降低自身的风险。对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在商品质量合格率、价格变动、包装规范、交货日期,收款方式、违约纠纷处理等方面加强约定,减少合同执行中的不确定风险。

(五)要适应外部政策和制度

目前建设领域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如在招投标环节已开始全面实施了投标保证制度,履约保证金制度。施工企业在决定投标时应该多方面注意,尽量避免发生垫资的情况。加强和银行的合作,建立银行保函和其他担保互动的关系。我国已经实行全国建设领域强制实行工程保险制度和工程担保制度,是施工企业风险转移的有效措施。

(六)加强信息化管理

[3]谢五届,孙丽丽.华东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5,02:56-60.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加快全县工业发展步伐,县政协紧紧围绕我县“重点工程推进年”中心工作,结合县政协今年“创新履职机制、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实现阳曲新跨越”主题活动,组织60名政协委员,在全县开展了工业经济专题视察。本次视察从9月26日开始至28日,各副主席带队,共分四个调研小组,白海林主席参加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视察活动。四个小组共深入37家企业,采取听汇报、座谈、讨论和实地走访的调研方式,对我县工业经济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和掌握,28日下午各小组进行视察情况汇报,现将视察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支撑。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认识不断统一,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好转、氛围浓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立足阳曲实际,确立了实施工业强县、推进工业化进程、打造太原市北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从视察情况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各级干部合力促动、社会整体联动的新的工作格局。特别是我县连续几年来以项目为重点,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的热情空前高涨,创业的激情充分涌动,形成了全社会抓工业、上项目的热潮。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优势明显、贡献较大,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工业企业87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今年1-8月份,我县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1376.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87%;工业增加值31332.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2.33%,完成税金11004.4万元,其中三兴煤碳气化上缴税收2303.7万元,龙辉煤碳气化上缴税收4852.1万元,新东方铝业上缴税收3366.4万元,焦化、铝业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的纳税大户。焦碳产量57639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0.7%,水泥产量147431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46%,铝锭产量52917吨,为上年同期的196.16%,金属镁产量4731吨,为上年同期的139.23%,铜材产量3773吨,为上年同期112.76%,铝厂新线全部投入运营,预计产量将持续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在不断壮大,以铝业、焦化、铜业、金属镁等为龙头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三)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构想,坚持壮大规模与提升产业层次并重,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全县已形成了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煤炭化工、食品药品加工、机械加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经济结构比较合理,随着这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和新企业不断落户,支柱产业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态势,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新上项目有所增加,企业技改取得了新进展,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主要抓手,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新上了金威镁业、锦宏钢结构、隆盛福晋管业、炉业公司、金圆特种水泥、水煤浆、威特美肉食品、太阳神乳业、仿瓷涂料等9个项目,另外龙辉煤气化、三兴化工、顺天生物制药、旭美薯业、北白水泥、百城钢铁、汉波食品、永鑫锻造8家企业进行了技改扩建,这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立项、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阳曲工业发展的后劲,这些项目必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

(五)加强节能减排增效,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以强化环境监管为手段,不断加速环境整治,大力减少污染排放,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到现在为止,有11家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它们是旭美薯业、广厦水泥、派达铜业、瑞明乳业、北白水泥、铁猫水泥、三兴煤气化、昌欣镁业、龙辉煤业、易威镁业、汉波食品。视察中,委员们认为一些大型企业,特别是人们原来印象中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现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转型做的非常好,所到之处令委员们耳目一新,感受了现代化企业的风采。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二是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支撑力强的大产业带、大企业集团;三是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四是环保方面节能减排还不全面、不彻底;五是新上项目、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占地、资金成为项目发展的瓶颈;六是交通滞后、原料紧缺、一些水泥企业矿山手续难以办理,已经给部分支柱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鉴于我县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视察组认为,必须立足我县县情,扬长避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理智决断;必须突出市场导向,开拓进取;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指导思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标志,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引擎。我县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如果没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则农业没有出路、农民没有出路,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也难以实现。目前我县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工业经济仍将是全县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只有全面加强工业化,才能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劳动力转变,才能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只有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快工业经济提速、扩张、上档、增效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优先目标,才能较快地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切实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精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要广泛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宣传“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凝聚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惠和力量,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我县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现工业经济“六个转变”

2、在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实现由原始粗放型向集约精细型转变。我县的工业近年来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五个产业板块,但总体来讲,还没有真正摆脱产业原始、经营粗放的局面,“小、旧、低、粗、散”的情况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还存在,“高、精、特、新、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因此,应进一步建设好载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产业块状集聚,提高工业集中度,实行集约化发展。以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和相对较低的投资运营成本,在扶持好、装备好现有工业板块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高产业辐射、高经济回报的企业来我县扎根、创业、发展,使我县的工业产品、企业、产业能够在集约精细上迈出更大步伐。

5、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由传统经验型向知识科技型转变。

(二)要牢固树立法治税收观。国税部门是国家重要的执法部门,必须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税收执法权力,坚决维护税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征税,倡导诚信纳税,提高公民的税法遵从度,营造和谐的税收法治环境。因此,坚持依法治税,推进依法行政,是国税部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要牢固树立公平税收观。要按照公平正义的要求,在税收立法中合理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在税收执法中对所有纳税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加强纳税人权利的保护,从实体和程序上尊重并保护他们的法定权利。义务和权利的对等性,是社会公平本来含义之一。税收公平不仅是指它所具有的促进社会公平的职能,而且也应包括征纳双方在上述意义上的公平。

(四)要牢固树立民本税收观。只有以民为根本,服务于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按照这一要求,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民本位意识,把改善民生、服务民生作为第一准则,竭诚为经济社会、广大纳税人和人民群众服务。这样,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得以体现,税收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要牢固树立和谐税收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树立和谐税收观念,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国税部门要在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大力构建和谐国税,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维护干部队伍和谐氛围,推进国税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服务,提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要加大组织税收收入的工作力度,构建有利于实现税收与经济良性循环增长的机制,确保国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政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初级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从国税税源结构看,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税收为主,税收征管难度较大。针对此,近年来××县国税局积极探索行业税收管理,对茶叶、建材、药材等季节性税收实施分类控管,加大重点税源控管力度,减少了税收流失,促进了全县国税收入稳定增长。2005-2007年,全县累计组织国税收近1.3亿元,年均增长15%。

(一)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要加大组织税收收入的工作力度,构建有利于实现税收与经济良性循环增长的机制,确保国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政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__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初级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从国税税源结构看,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税收为主,税收征管难度较大。针对此,近年来__县国税局积极探索行业税收管理,对茶叶、建材、药材等季节性税收实施分类控管,加大重点税源控管力度,减少了税收流失,促进了全县国税收入稳定增长。20__-20__年,全县累计组织国税收近1.3亿元,年均增长15%。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要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配合县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近三年,__县国税局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132万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享受减免税2300余万元,其中落实民政福利企业763万元、废旧物资回收企业437万元、涉农企业534万元。下一步,要继续服务“三农”,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料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税收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民政福利企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扶助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THE END
1.管理学:管理学考点巩固(题库版)考试题库D、分权化决策 点击查看答案 4、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可反映客户长期偿债能力()。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资产周转率 点击查看答案 5、问答题 如果计划工作如此关键,为什么有些管理者不做计划?你应该给这些管理者什么建议? 点击查看答案 6、填空题 领导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理论。 ...http://www.91exam.org/exam/87-4524/4524356.html
2.北京开放大学24秋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标准答案]20.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 )。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21.在双因素理论中,( * )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4-11-16-17768.html
3.《管理学基础》简答题及答案经管文库(原现金...相似文件换一批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15.33 KB0个论坛币 如何用Stata实现...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46126-1-1.html
4.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有促进作用的是()。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有促进作用的是()。 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E.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多项选择题 下列哪些指标能够用来对组织...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437567.html
5.2012年湖南大学管理学原理试题答案解析2. 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有促进作用的是( ) A. 政策的统一性 B. 活动的分散性 C. 缺乏优势的管理人员 D. 计划协调要求高 【答案】B 【解析】 组织中促进分权的因素 : a. 组织的规模。组织的规模越大,管理的层次越多。多层次管理人员为了协调和指挥下属的活动, 必然要求相应的权力。 http://sc.kaoyan365.cn/sckybk/sckyzt/32590.html
6.助理人力资源师考试参考资料向导学校首页5、 创新对企事业和个人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是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 B、是企事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 C、是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D、是个人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6、 职业纪律具有的特点是(A、B) A、明确的规定性 ...http://www.xdschool.com/newslist,Detail,535.aspx
7.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 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8.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组织行为学章节资料考试资料B、它涉及到研究人们在公司里做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公司的产出 C、它只涉及开发经理和高级雇员的知识 D、它是一个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领域 2、【单选题】根据明茨伯格对管理角色的分类, ()的作用是将从外部或从其他雇员那里收到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成员 https://bnjyedu.cn/pc/news_xx-4466-.html
1.管理学专升本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试说明其属于什么类型的组织结构?画出这种组织结构的示意图并试述它的优缺点。 57、领导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领导是由领导者向下属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结合所学的领导理论,试论述领导的作用以及领导影响力的来源。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https://www.ruiwen.com/kaoshishiti/8345427.html
2.2015年管理学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doc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性用。 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有何优点? 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其优点: (1)权力下放,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207/11/29633584_533164910.shtml
3.国有企业干部培训考试试题8、在选拔作用干部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小范围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 ) 9、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党员领导干部可以突击提拔、调整干部。( ) B、王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贪污犯罪 C、王某的行为违反《廉政准则》 https://www.govpx.com.cn/qypx/2085.html
4.管理学基础复习题集(精选6篇)64.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65.下列()不是扁平结构的组织所具有的优点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有利于下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D.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usrgmls.html
5.公司内部治理范文10篇(全文)内部控制机制与内部治理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内部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内部控制又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司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vqmkdwn.html
6.调查称反腐居国家难题之首专家:公务员收礼限300元人民论坛编辑部广泛征求了300余位专家对“国家级难题”的看法或意见,现将部分专家的精彩观点摘发如下,供读者参考 两个概念最为重要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丕:“国家级难题”是一个新提法,这个提法和对此的讨论至少可以引起我们思考:国家究竟有什么真正的难题需要研究?其中有两个概念最为重要,一是“国家”。即...https://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12-12/11/content_9528272_all.htm
7.企业管理的论文15篇(优秀)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中引进了管理会许,但是这一部分企业在实际上只是初步引用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及方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制,还有很多对促进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方法没有得到应用,这也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主要因素。 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40528081247_3856654.html
8.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4.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对组织自身规模大小、职能划分、债权关系、集权与分权方式、管理跨度与层次等组织结构因素所做的重大调整的改变称为___ A.战略变革 B.结构变革 C.环境变革 D.系统变革 A B C D 15. 下列原则中,不属于仲裁法原则的是___ A.辩论原则 B.仲裁变革原则 C.一裁终局原则 D.自愿原则 ...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6&ex_Id=8668
9.原州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固原市第四中学为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占绝对角色,学生居于从属地位,高耗低效,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等诸多问题,以实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的“双高效”,按照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对课改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使我校抓住课改的机遇,实现四中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高效课堂改革之路...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68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