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814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大纲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顺城路129号中公教育大厦

地址:和平区文化路19号金科大厦1308室

地址:浑南区全运路428-21号7门(乐水汇洗浴北走100米)

地址:皇姑区北陵大街20号(岐山路地铁站D出口)

地址:沈北新区唐轩公馆外门市(航空航天大学地铁站B出口)

地址:铁西区沃达花园酒店1号门(化工大学东门)

地址:鞍山市铁东区新华街20号大白鲨美食东走80米

地址:鞍山市高新区龙源公寓北门鹏大食杂店楼上中公教育

地址:锦州市中央南街锦绣天第C区32-107号(兴隆大家庭南走300米)

地址:锦州市古塔区辽宁工业大学南门东行50米

地址:锦州市博大雅居本门东行100米

地址:辽宁省兴城市兴海北街泳装城对面中公教育(临时地点)

地址:抚顺市望花区君悦国际城西区

地址:大连市甘井子区黄浦路541号网络产业大厦4层(高新区万达广场斜对面)

地址:大连大学东门向南200米(远洋时代城四期西门)

地址:大连交通大学正门西行20米(茗园宾馆三楼)

地址:大连科技学院正门北行300米(大航健身旁)

地址:大连外国语大学东门北行50米

地址:庄河市帝璟东方圣菲小区796号(中心医院急诊对面)

科目代码:814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综合

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

第一节公共行政的内涵

一、公共行政的本质

1.公共行政的涵义

2.公共行政的特征

二、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

1.贯彻和执行国家意志,进行社会管理

2.弥补市场缺陷,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4.促进社会公平

5.保护共有资源

6.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

第二节公共行政的演进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1.公共行政的理论渊源

2.公共行政的创始人

3.早期公共行政的主要观点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1.主要代表人物

2.主要理论及观点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五、公共行政发展时期

六、我国公共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1.公共行政理论的引进

2.公共行政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第三节现代行政现象与现代行政精神

一、现代行政现象

1.行政职能扩展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

3.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现代化

二、现代行政精神

1.主动进取

2.追求卓越

3.创新发展

第二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的涵义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

二、行政职能的扩展

第二节行政职能的依据和属性

一、行政职能的依据

二、行政职能的属性

第三节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及构成

一、外国学者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

二、中国学者及政府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

三、中国政府职能的内容

四、中央政府职能

五、地方政府职能

第四节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三章行政权力

第一节行政权力概述

一、行政权力的涵义

1.行政权力的概念

2.行政权力的内容

二、关于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

1.早期分权学说

2.三权分立学说

3.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4.五权宪法学说

5.议行合一学说

6.组织权力学说

三、行政权力的结构

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

2.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

四、行政权力的特征及其与其他权力的关系

1.行政权力的特性

2.行政权力与其他政治权力的关系

五、20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行政国家

1.行政国家的形成

2.行政权力扩张的情况

3.行政国家的特点

六、21世纪的行政权力展望

1.权力结构的扁平化

2.权力分配的均等化

3.权力行使的共享化

4.权力运行的透明化

5.权力约束的法治化

6.权力价值的合意化

第二节行政权力分配

一、行政权力分析的方式与途径

1.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

2.行政权力的分配途径

3.行政权力再分配

二、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1.程序合法

2.职权分明

3.权责一致

4.权利明确

5.内容全面

2.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

3.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行政权力行使

一、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手段和影响力

1.行政权力行使的基础

2.行政权力行使的手段

3.行政权力的影响力

二、行政权力行使的程度

1.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与政府治理能力

2.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

三、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率及其克服

1.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负效应

2.行政权力的制约机制

第四章行政组织

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的涵义及与类似词之异同

1.行政组织的涵义

2.行政组织与类似词之异同

二、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1.政治性

2.社会性

3.权威性

4.法制性

5.系统性

6.发展性

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法律制度健全

2.组织目标明确

3.人事调派恰当

4.权责分配合理

5.财物数量适中

6.运行机制有效

7.行为方式优化

8.价值观念整合

四、行政组织的产生与成立

1.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依据

2.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

3.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规程

五、行政组织的种类

1.首脑机关

2.职能机关

3.幕僚机关

4.咨询机关

5.派出机关

六、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

1.行政组织与立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2.行政组织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组织目标

一、目标的功用与层次

1.目标的功用

2.目标的层次

二、目标的合理化与特征

1.组织目标合理化

2.行政组织目标的特征

三、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概念

2.目标管理的性质

3.目标管理的实施

第三节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性质

1.结构与功能

2.结构与职位

3.结构与模式

4.结构与差异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

2.管理层次

三、行政组织体制

1.首长制与委员制

2.分级制与分职制

3.分权制与集权制

第四节组织原则

一、组织原则的形成与意义

1.组织原则形成的条件

2.组织原则形成的意义

二、组织原则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组织研究的不同历史时期

2.关于组织原则理论的代表性理论及观点

三、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1.为民便民的原则

2.完整统一的原则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精干效能的原则

5.依法行政的原则

6.适应发展的原则

第五节组织环境

一、一般社会环境

二、特定社会环境

三、团体社会环境

四、组织气候

第六节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

一、中央政府组织

1.国务院领导机构

2.国务院工作部门

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

1.地方政府工作部门

2.地方乡镇政府

三、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政府组织的关系

1.事权关系

2.人事关系

3.财权关系

第七节编制管理

一、机构编制管理的定义与基本原则

1.机构编制管理的定义

2.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二、机构编制管理体制

1.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

2.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设置

3.机构编制管理的运行程序

三、职能管理

1.职能管理的定义

2.职能分类

3.职能管理的原则

四、机构管理

1.机构的定义

2.组织机构分类

3.我国行政机构设置原则

4.设置机构的程序

五、人员编制管理

1.人员编制的定义

2.人员编制管理的内容

3.人员编制管理的方法

第八节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过程

二、变革的阻力与克服

三、成功变革的一般条件

第五章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行政的涵义及相近词语辨析

1.人事行政的概念

2.与人事行政相近词语的辨析

二、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

1.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

2.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

三、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及特征

1.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趋向

2.现代人事行政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概念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

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过程

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确立的标志

第三节职位分类

一、职位分类的缘起和发展

1.职位分类的缘起

2.职位分类的发展

二、职位分类的基本概念和程序步骤

1.职位分类的概念

2.职位分类的程序

三、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第四节更新机制

一、更新机制的涵义

二、考任制

三、培训制

四、退休制

第五节激励保健机制

一、激励保健机制的涵义

二、考核制

三、奖励和晋升制

四、工资和福利制

第六节行为调控机制

一、行为调控机制的含义

二、义务与道德规范

三、监督制

四、惩戒制

第七节当代西方人事行政的发展

一、改进人事行政的管理方法

二、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绩效

三、重视公务员行为规范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平衡

四、贯彻人事行政中的民主、平等与公平原则

第八节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行政决策

第一节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及特点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三、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

一、行政决策枢纽系统

二、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三、行政决策咨询系统

第三节行政决策过程

一、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二、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程序

三、我国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七章行政执行

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

一、行政执行的概念缘起和定义

二、行政执行的特点

三、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

四、行政执行的类别

第二节行政执行的能力与有效性

一、行政执行能力与有效性的概念和缘起

二、影响行政执行和有效性的因素

第三节行政执行研究的线索、途径和模型

一、行政执行研究的基本线索

二、行政执行的研究途径

三、行政执行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行政执行的方式

一、行政执行的管理方式

二、行政执行的政治方式

三、行政执行的法律方式

四、行政执行的市场方式

五、行政执行的伦理方式

第八章机关管理

第一节机关管理概述

一、机关管理的涵义及特征

二、机关管理的意义

三、机关管理的原则

四、机关管理的现代化

第二节机关文书管理

一、机关文书管理的涵义与作用

二、机关文书的管理内容及流程

第三节机关会议管理

一、机关会议的涵义及作用

二、机关会议管理的内容及流程

第四节机关后勤管理

一、机关后勤管理的涵义及作用

二、机关后勤管理的内容

第九章公共财政

第一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

三、国家预算

第二节公共财政支出

一、公共财政支出概述

二、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

三、公共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

第三节公共财政收入

一、公共财政收入概述

二、国家税收

第四节公共财政政策

一、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

二、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三、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十章行政方法

第一节行政方法概述

一、行政方法的内涵

二、行政方法的价值和功用

三、从传统行政方法走向现代行政方法

第二节行政基本方法

一、强制性行政方法

1.行政指令方法

2.法律方法

3.经济方法

二、诱导性行政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行为激励方法

三、参与管理方法

四、行政责任方法

第三节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的含义

二、行政工作程序化

三、目标替代:行政程序的极端化

四、行政程序的简化

第四节行政计划

一、行政计划的概念

二、行政计划的编制过程

三、行政计划编制的技术方法

第五节行政技术

一、系统工程

二、电子政务

三、PDCA循环技术

四、ABC管理法

五、平衡计分卡

第十一章行政效率

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

一、行政效率的涵义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三、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第二节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效率研究:一个新领域的出现

二、行政效率研究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

三、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我国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

一、公共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二、公共部门的特点和绩效评估的困难

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

第四节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效率测定的基本概念

二、效率测定方法的分类

三、效率测定的具体方法

第十二章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涵义

二、行政行为的特点

三、行政行为的种类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功能

一、维护功能

二、监管功能

三、裁判功能

四、服务功能

五、发展功能

第三节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一、行政执法行为

二、行政合同行为

三、行政司法行为

第四节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一、行政行为合法的实质要件

二、行政行为合法的形式要件

三、行政行为的生效方式

第五节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一、行政违法

二、行政不当

三、行政责任

第十三章行政伦理

第一节行政伦理概述

一、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

二、行政伦理的涵义

三、行政伦理关系

四、行政伦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

一、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

二、行政职业道德

三、行政组织层面的伦理

四、公共政策伦理

第三节行政伦理制度化

一、行政伦理失范及其原因

二、行政伦理的管理

三、行政伦理立法

第十四章行政责任

第一节行政责任概述

一、行政责任的涵义

二、行政责任的意义

三、行政责任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

一、行政责任特征

二、行政责任内在实施条件

三、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三节行政责任的确定

一、行政责任的主体

二、确定行政责任的依据

三、行政责任的追究

第十五章依法行政与法制行政

第一节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

二、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

三、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第二节法制行政

一、法制行政概述

二、行政监督

三、法制监督

四、社会监督

第十六章行政发展

第一节现代政府能力

一、现代政府能力问题的缘起

二、现代政府能力的内涵

三、现代政府能力的构成

四、公共危机与政府能力

第二节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二、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界说

三、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四、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建设

五、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三节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

一、新自由主义

二、公共选择理论

三、新制度经济学

四、新公共管理

五、第三条道路

六、治理理论

第四节典范革命与官僚制典范批判

一、典范革命

二、“威尔逊--韦伯范式”原则批判

三、“威尔逊--韦伯范式”制度批判

第五节政府理论创新

一、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二、新公共行政学

三、重塑政府、政府再造、撤出制高点

四、创新公共行政

第六节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一、福利国家、公共管理与改革

二、市场化、社会化与改革

三、修正政策与改革政府

四、关于“企业家政府”的批评

五、政府职能与“钟摆”

六、公共行政的任务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主要功能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公共政策分析

一、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

二、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三、公共政策分析原则

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

第一节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

二、社会问题的认定与价值标准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二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

一、社区途径的优势与缺陷

二、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与缺陷

三、市场途径的优势与缺陷

四、政府途径的优势与缺陷

第三节政府角色与公共政策

一、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规范理论

二、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

一、官方决策者

二、非官方参与者

第二节公共政策客体

一、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社会问题

二、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目标群体

第三节公共政策环境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内涵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

第四节公共政策工具

一、公共政策工具概述

二、公共政策工具的概述

三、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问题概述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定义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

第二节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一、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

二、政策问题的论证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

第三节公共政策议程的建立

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四、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六、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决策体制

一、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

二、公共决策的择案规则

三、政策问题的类型分析

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

一、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

二、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三、政策方案规划的原则

四、政策方案规划的研究途径

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二、备择方案的设计

三、政策方案的评估

四、政策方案的优选

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涵义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三、公共政策法律化

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理论研究

一、公共政策执行理论研究概述

二、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

三、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一、T·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二、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三、M·麦克劳夫林的政策执行互适模型

四、赖因与拉宾诺维茨的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五、萨巴蒂尔和马兹马尼安得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六、爱德华的政策执行模型

七、戈金的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型

八、保罗·A·萨巴蒂尔的政策支持联盟框架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一、政策执行的过程

二、政策执行的手段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价概述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发展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与目的

四、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价的操作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程序

三、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

四、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终止

一、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

二、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

三、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

四、公共政策终止的策略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一节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一、科学方法的三个层次

二、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模型方法与数学模型

三、公共政策分析对模型的具体要求

第二节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

一、线性规划

二、决策论

三、对策论

第三节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利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一、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

二、利益分析与制度(权力、文化等)分析的关系

三、利益分析与事实(价值、规范和可行性)分析的关系

四、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框架

五、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

第五节系统方法与系统分析

一、系统方法

二、系统方法与公共政策分析

第九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构建公共政策问题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边界与类比分析

三、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

四、多角度分析

第二节政策备择方案的优化技术

一、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

二、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

三、效用分析

四、决策树法

五、灵敏度分析

六、优序图分析

第三节预测及预测方法

一、关于预测理论的一般性讨论

二、直观判断预测分析

三、因果预测分析

第四节政策效果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

二、统计抽样分析

三、模糊综合评价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一、制度分析模型

二、精英分析模型

三、集团分析模型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理性分析模型

一、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

一、支持联盟框架

二、间断性均衡框架

三、政策创新和传播框架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

第一节规划方法

二、整数规划

三、动态规划简介

四、非线性规划

第二节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

二、不确定型决策

三、风险型决策

四、对数学问题求解

第三节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介

二、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

第一节描述统计

一、最大值与最小值

二、频数分布及频数分布表

三、绘制频数分布图

四、百分数分布图

五、累积频数分布

六、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七、均值

八、中位数

九、标准差

第二节推断统计

一、参数与统计量

二、抽样分布

三、抽样误差与无偏估计

四、均值标准误

五、置信区间

六、样本规模

七、假设检验

八、接受域与拒绝域

九、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十、假设检验的步骤

十一、两类错误

第三节回归分析

一、变量与坐标图

二、线性回归

三、拟合优度

四、标准误差

五、斜率的标准误差

六、t检验

七、在Excel中回归一元线性方程

八、多元线性回归

九、多重共线性

十、非线性回归

第四节回归分析在政策分析中的应用

一、短期影响

二、长期影响

原标题:辽宁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参考

想考研,不知道怎么择校?

戳码进入择校小程序

三分钟帮你敲定考研院校

↓↓

考研免费题库

考研指导图书

沈阳市沈河区北顺城路129号中公教育大厦

周一至周日9:00-18:00全年无休

辽宁中公考研微博

中公中街总部

白塔学习中心

北陵学习中心

沈北学习中心

地址:沈北新区蒲昌路唐轩公馆北门外门市(航空航天大学地铁站B出口)

农大学习中心

地址:沈河区东陵路学生五舍120-3号

工大化工大学城学习中心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南大街福隆雅居107-7号4门(工业大学东门北行150米)

沈师学习中心

地址:沈北新区沈阳师范大学南区中公教育

铁西中公教育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建设东路70号(甘露饺子馆旁边)

新民中公教育

地址:新民市站前大街88号(县医院南走100米路东)

法库县中公教育

地址:金牛街东方尚城北门06号门市

大连中公教育

开发区中公教育

沙河口区中公教育

旅顺科技中公教育

旅顺大外教学中心

大连东财中公教育

地址:东北财经大学梁园校内桥下菜鸟驿站旁

庄河教学中心

锦州中公教育

锦州辽工教学点

兴城中公教育

鞍山中公教育

阜新中公教育

地址:阜新市海州区四合路32号(四合路小学对面)

抚顺中公教育

地址:抚顺市顺城区新城路中段25号楼15号门市(北京烤鸭隔壁)

抚顺石化大学中公教育

地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龙源超市二楼216号

本溪中公教育

地址:本溪市明山区解放北路29号(海联宾馆楼下门市)

丹东中公教育

地址:丹东市元宝区江城大街276-5号(鸿利聚隆公园正门对面)

营口中公教育

地址:营口市站前区学府路南4号(金刚山烧烤北走100米)

辽阳中公教育

地址:辽阳市白塔区中心路与东大什街交叉路口北行10米(德记火锅南行50米中心路辽阳银行对面)

THE END
1.影响分权程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的英文翻译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影响分权程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的英文,影响分权程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翻译,影响分权程度的另一个因素是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dict.cn/%E5%BD%B1%E5%93%8D%E5%88%86%E6%9D%83%E7%A8%8B%E5%BA%A6%E7%9A%84%E5%8F%A6%E4%B8%80%E4%B8%AA%E5%9B%A0%E7%B4%A0%E6%98%AF%E6%8E%A7%E5%88%B6%E6%8A%80%E6%9C%AF%E7%9A%84%E5%8F%91%E5%B1%95%E6%83%85%E5%86%B5%E3%80%82
2.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会成功,没有行动一定会失败。正保会计网校为您提供每日一练免费练习,希望对您备考2021年初级经济师有帮助!以下是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每日一练,快来练习吧~ 多选题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 )。 https://m.chinaacc.com/chujijingjishi/shiti/zh20211005090043.shtml
3.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72/17026540.html
4.第二章:工商企业组织结构(一)讲义(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如果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分权程度极高;如果下级在决策后要向上一级报告备案,则分权程度次之;如果决策前须向上级“咨询”,则分权程度更低。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 (1)决策的代价。对于较重要的决策、耗费较多的决策,应由组织内的较高管理层作出,重大决策所承担责任重...https://www.exam8.com/wangxiao/shiting/w_jiangyi.asp?jiangyiid=24255
5.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是什么?集权和分权的程度,是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的因素有:1、决策的重要性2、政策的一致性要求3、规模问题4、组织形成的历史5、管理哲学6、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管理水平7、控制技术和手段是否完善8、分散化的绩效9、组织的动态特性及职权的稳定性10、环境影响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b4d71562251a9a56fa215e8b77f1bcef.html
6.期末考试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3.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组织规模的大小,政策统一性,员工数量和基本素质、组织的可控性、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4.知识经济可能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知识经济可能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是:1)知识要素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即知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2)生...http://www.hnaoe.com/ziliao/659.html
1.影响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多选题】组织的管理幅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A. 在工作性质方面,如果工作很重要,并且复杂,多变和富于创造性,管理幅度就应窄些 B. 在工作能力方面,如果人员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管理幅度就可以宽些 C. 在授权程度上,如果公司在管理中更多地采用授权的方法,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较轻,管理幅度就可以宽些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b7bdafa5cbf4caa8b88df3b58f24f6b.html?fm=bdf193da9ec92d3671540534aab2bc5075
2.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23年高职升本科专业课考试《管理学原理...三、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权与分权描述的是决策在组织中的集中程度。 集权:指的是职权重要集中在高层管理者手中 分权:意味着中低层管理者被授予了较大的职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在自己所负责的领域做出决策。 (二)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https://www.yifan211.com/article/detail/20230310433640.html
3.2019年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章节讲义第二章(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如果上级对下级的决策没有任何控制,则分权程度极高;如果下级在决策后要向上一级报告备案,则分权程度次之;如果下级决策前须向上级“咨询”,则分权程度更低。 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6点) (1)决策的代价。对于较重要、耗费较多的决策,应由组织内的较高管理层做出。重大决策所承担...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9-3/15520138703831.html
4.2021年4月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复习(64)集权即职权的集中化,是指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向处于较高管理层次的职位集中的组织状态和组织过程。分权即职权的分散化,是决策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到处于较低管理层次的职位上。 2.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 (1)决策的代价。(2)政策一致性的愿望。(3)组织的规模和经营特点。(4)管理人员的性格素质。(5)控制技术。https://m.zikao.eol.cn/a/330903.html
5.[渝粤教育]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原理参考资料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因素是( ) A、组织成员的决策参与度 B、政策的统一性 C、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 D、A. 组织的可控性 参考资料【 】 3、【单选题】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3540925
6.2017年广东专插本管理学考试试题32.在组织层级化设计中,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3. 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包括哪些因素? 34. 组织文化的内容包括? 35. 平衡积分卡的主要控制指标包括?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权变管理理论 37. 确定型决策 https://www.yjbys.com/edu/zhuanchaben/214035.html
7.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与企业税收遵从由此推断,国地税合并政策对地税收入占比较高省份的影响更大,从而进一步推断,国地税合并政策对注册地位于受政策影响较大省份的企业影响将更为显著。基于此,借鉴李建军(2012)的做法,以税收分权程度(地税局税收收入占国地税税收收入总和之比)作为区分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关键变量。设置国地税合并政策哑变量TREAT,当某省份某...https://qks.shufe.edu.cn/mv_html/j00003/202302/7c12c11b-e799-49f4-aa6f-f2e15a10b06a_WEB.htm
8.管理学: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题库考点(考试必看)考试题库7、多项选择题 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是() A.决策者的人数 B.决策的数目 C.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的数量比例 D.决策的重要性及影响面 E.决策审批手续的繁简点击查看答案8、单项选择题 说明组织结构中职位的工作名称、主要的职能、职责以及相应的职权的是() ...http://wap.91exam.org/exam/87-4066/406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