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末民国时期

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欲兵占胶州湾,北犯京津。次年8月,会办北洋军务吴大澂上奏朝廷,应设防胶州海口。光绪皇帝谕旨山东巡抚陈士杰及直隶总督李鸿章合力筹备,陈士杰遂调派军队驻扎胶州和青岛。中法战争结束后随即撤防。

1886年3月13日,清政府出使德国等六国大臣许景澄上奏:胶州湾形势完善,又居要冲,应渐次经营,期于十年而成巨镇。6月,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和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考察胶州湾,认为“实为海军之地利,南、北洋水师总汇之区也”,并规划建设炮台、海军基地。7月9日,陕西道监察御史朱一新为“海军事宜”上奏:“欲固旅顺、威海卫,则莫如先固胶州”,将胶州湾建设成军事重镇。

1891年,北洋水师成军三周年。李鸿章和山东巡抚张矅于6月5日到胶澳查勘,认为“实为旅顺、威海以南一大要隘”,13日与张矅联袂具折:“胶澳设防实为要图”,“自应预为经画,未可再缓。”次日,光绪皇帝下旨“著照所请”,正式批准在胶澳设防。此为青岛市建置之始。

栈桥始建

1892年秋,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奉旨率兵移防青岛,次年在青岛湾修建一座简易码头。码头全长约200米、宽10米,名为“栈桥”,也称“李鸿章栈桥”。堤身主要以石头垒筑,石堤前是一段长124米的钢铁框架的孔桥,故又称“铁码头”。初建时仅作北洋水师专用码头,是胶澳守军唯一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终点,也是青岛最早的人工码头和青岛港建设起点。

1901年,胶澳总督府扩建栈桥,宽度未变,长度增至350米。直至1905年前后,栈桥一直是商旅货物集散中转重地。大港一号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变为船舶检疫、引水和海军专用码头。

1931年9月对栈桥进行大修并扩建,1933年4月完工,总投资25.8万(银)元。修建后的栈桥宽仍为10米,长度增至440米,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0.5米,并在南端建半圆形防护堤,新筑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和风景游览点。

◎1892年,清军在前海兴建栈桥码头以供装卸物资和兵员上下之用,时称铁码头。

德国侵占胶州湾

德国从19世纪60年代便对中国进行调查活动。1869年,德国地质和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考察山东,认为“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1894年11月,德皇下令选择亚洲据点。次年4月,德海军部对中国沿海比选,最终首选舟山,“胶州湾可以考虑作为第二最适宜之点”。1895年底及次年8月,海军上将棣利斯两次实地考察胶州湾,称其“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是中国从上海直至牛庄之间唯一的天然良港”。1896年11月,清政府海关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与德国海军司令克诺尔讨论胶州湾时,再次强调其价值及优越性,认为值得争取。此议成为德国选择胶州湾的决定性因素。

同月,德皇命令克诺尔拟订占领胶州湾计划并预筹经费,正式决定占领胶州湾。1897年10月,德国公使海靖通知清总理衙门:“我们保留帝国军舰今冬必要时停泊于胶州湾。”遭到婉拒。但一个月后发生的“巨野教案”,成为德国出兵胶州湾的口实。11月13日,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率领3艘军舰驶入前海。次日晨,德军陆战队分头占领军火库、电报局、栈桥、青岛炮台,包围总兵衙门和4个兵营,仅5个小时即占领胶州湾。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启西方列强凭借武力“租借”中国沿海港口先河,引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德签订《胶澳租借条约》

德国侵占青岛后,欲永久占领胶州湾。1897年11月,德国公使海靖向清总理衙门提出“德国有在山东承办铁路和开矿优先权”等6项要求。总理衙门首席大臣、恭亲王奕同意谈判,前提是德国“必须先放弃占领中国领土”。而海靖则表示:“撤退是我唯一不能谈判之点。”12月3日,总理衙门和军机大臣向海靖表示,清政府准备接受德方要求,但同时建议德国退出胶州,另寻海港,遭到拒绝。16日,德国增援部队抵华,正式提出租借胶州要求。29日,海靖向总理衙门提出“租地照会五条”,要求租借胶州湾南北两岸直至阴岛的全部地方。

1898年1月4日,海靖与奕会谈,声称如不答应,“兵船再到即可再占地方,更碍中国的事”。26日,德国两艘军舰将1155名步兵和303名炮兵运至青岛。此后,德国态度更加强硬,清政府被迫接受所有条件。3月6日,《胶澳租借条约》在北京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使德国垄断了山东经济命脉和重要资源,将山东全省变为其势力范围。

胶澳气象台始设

德国侵占胶澳以后,设想按照汉堡海洋观象台的模式,建立青岛观象台,使之成为东亚地区的海洋气象观测中心。1898年3月23日,德国海军开始观测青岛气象,6月14日将测量机构正式定名为“气象天测所”。下半年在馆陶路建立气象观测站,在信号山设立报时台,9月2日首次降落报时信号球。1900年建造潮汐观测站,开始海洋潮汐观测。青岛成为中国最早开展海洋观测的城市。

1905年1月,天测所迁至观象山。1908年观象台扩建,1912年1月9日竣工并正式更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观测范围由主要提供气象资料和天气预报,扩大为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阴晴、潮汐等,观测地域也由市内逐渐扩大到沙子口、李村、女姑口等地区,同时还能通过电报定时为航行船舶提供气象服务。青岛观象台由此成为东亚观测范围、研究学科最为齐全的天文气象台,与香港气象台、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并称为“远东三大观象台”。

◎1912年,位于青岛观象山的观象台落成。

胶澳总督府设立

1898年4月27日,德国政府宣布在胶澳设立总督府,并正式任命海军舰长罗森达尔为第一任胶澳总督。与德国位于非洲和南太平洋的殖民地隶属于外交部殖民司(后改为殖民部)不同,胶澳租借地由德国海军部直接管理,实行以海军为主体的军政合一城市管理体制。胶澳总督由海军军官出任,是胶澳租借地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并有司法审判权利。总督府在总督之下先后设立军政、民政、经理、工务4部和参事会。

军政部掌管军事,民政部掌管租借地内行政事务,经理部(又称度支部或财政部)兼管军民各种会计及财务预决算,工务部掌管公用事业及土木工程。参事会为总督之咨询机关,以总督为会长,以海军参谋长、民政部部长、经理部部长、医务部部长、土木部部长及市民代表为会员。最初,市民代表为3人,任期一年。1907年5月14日改组后,市民代表增加到4名,逢单年份4月1日就职,任期两年。

单威廉与胶澳地政制度

德国强租胶澳后,需获得足够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总督府中华事宜辅政司单威廉预见到外来投机者将会以低价大量趸买土地,然后任意提高地价,于是确立“使现在以及将来的殖民地开发者能以合理价格购置土地”“坚持不允许在租借区内出现不正当土地投机”的原则。

1898年2月,驻胶澳德军颁布《购地准则》,强定地价为1892年总兵章高元在胶澳执行的政府购地价格,仅为时价的1/3—1/4。总督府首先与村民订立土地出让协议,分批次购进土地,直至建设规划和土地法规制订,预留街道、广场、码头、公共场所和防御工事等公共用地后,才于1898年10月第一次拍卖土地。并每年对出卖土地按地价征收6%的土地税,最初3年依据土地卖价缴纳,以后按照土地评估价缴纳。若土地转卖与他人,政府将按其所赚差价征收1/3的土地增值税,并且有权按其申报的土地买卖价格优先购买。如果土地一直都没有转卖,则政府每25年都要按不超过上述比例征收一次土地增值税。

这些行政法令的强制实施,使德国殖民者以最低的成本在胶澳获取了大量土地,农民的土地被强行收购,工商业用地需从殖民政府手中高价购买,土地增值收入大都为殖民政府所得,土地供需的市场调节被打破,客观上限制了投机炒作,稳定了地价,促进了城市发展。土地制度与城市规划及建筑法规,构成青岛早期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使青岛仅用17年就崛起为一座独具欧韵风情的城市,胶澳殖民地的土地政策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效仿的样板。

青岛首订城市规划

19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早在侵占胶州湾之前多次派人实地考察,对其殖民胶澳的可行性及后续发展进行调查论证和谋划。德国殖民者侵占胶州湾后,提出把胶州湾建设成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模范殖民地”,打造德军在远东牢不可破的“桥头堡”。并以此定位长期霸占青岛计,着手制定城市规划。

1898年9月2日,总督府正式公布新建城市开发规划图,将青岛分成五个区,即欧人区(青岛区)、华人区(大鲍岛区)、仓储工业区、别墅区及港埠区(未标定)。

欧人区以观海山为中心,江苏路、安徽路为东西两界。总督府设在观海山南麓,东西两侧为欧人住宅用地,东北避风谷地为野战医院。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分列一东西走向大街两端,围绕总督府对称布局。火车站设在前海栈桥旁边,在火车站及铁路两侧为“货栈和工业设施”区域,规划屠宰场、发电厂和造船厂。汇泉湾为休闲娱乐区,对面山坡规划欧人别墅区。大鲍岛华人区置于观海山北坡,规划为棋盘式道路网。

1899年10月推出第二稿,调整了天主教堂和火车站位置,同时规划劳工居住区。天主教会建设在欧人区和华人区交汇处高地上,火车站也转至现在位置。铁路线西侧改为仓储区,东侧与大鲍岛之间的街道走向做了大改变。取消台西镇兵营建设计划。面向大鲍岛规划小港,在杨家村规划台东镇,在青岛山余脉平地背部规划欧人公墓。1901年夏,在团岛补充规划劳工居住区——台西镇。同年10月大港防波堤完工,港埠区位置确定。至此影响青岛第一个10年发展的规划方案基本确定。

规划充分利用青岛自然地理条件,把港口、铁路与城市结合起来,促进了城市经济活动的开展,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发展。青岛成为中国最早按照科学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的城市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城市排水设施始建

1898年10月起,总督府将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区域的住房拆除,划定为欧人居住区,进行城市建设。

首先在欧人区开辟新市街,在主要街道铺设下水管。起初均为雨水管,后又设置污水管,至1905年初具规模。整个德占时期共铺设雨水管道29.97千米,污水管道41.07千米,雨污合流管道9.28千米。与此配套,市区划分为四大污水集水区域,每区域设一排水泵站。排水泵站均设于地势最低处,住宅厕所、厨房、浴室等专用下水道与街道路面下的污水管相连接,污水通过管道汇入排水泵站的集水池中。

在铺设排水管道的同时,于前海一带建设明沟和暗渠,构筑城市排水系统。明沟、暗渠建设充分利用地理条件,依地面倾斜坡度设置而成。暗渠整体上分为三段,其结构到海岸出口止,最下段为石砌沟槽,中段为蛋形混凝土管,上段为陶瓷管。主设12个大暗渠,总长度为0.55千米。

胶海关开关

1898年,德国宣布胶澳租借地为自由港,总督府同意在青岛设中国海关。8月,奉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之命,德国人阿里文来青筹办设关,同时草拟《青岛设关征税办法》,规定海关税务司由德国人充任。次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正式会订实施。7月1日胶海关正式对外办公,阿里文为首任税务司。胶海关设立后,青岛地区诸海口原属东海关所辖租借地内的常关、分关先后归胶海关管辖。

◎位于今新疆路18号的胶海关大楼于1913年建成。图为1915年拍摄的胶海关大楼。

胶济铁路修筑

依据《胶澳租借条约》,德国获得在山东修筑铁路的特权。1899年6月,“山东铁路公司”在柏林成立,公司资本总额5400万马克。7月,铁路勘测设计时,爆发高密乡民阻路斗争,德军派兵镇压,杀害乡民20余人。9月首段铁路(青岛至胶州段)在青岛和胶州同时开工。11月,路基筑至高密境内,因不堪忍受铁路毁苗占田、拆房迁村、挖坟掘墓、破坏泄洪等问题,再次爆发万名乡民参与的阻路斗争。1900年春,清政府出兵镇压,抗德阻路斗争愈加激烈。10月,德军再次出兵镇压,杀害乡民660余人。11月,在中国商人傅丙昭和德国神甫卫礼贤调停下复工。

铁路修筑期间,建成一段即通车一段。1901年4月8日通车至胶州,1902年6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4月12日通车至青州,同年9月22日通车至周村,1904年6月1日全线及张博支线同时通车。胶济铁路干线长395.28千米,张店至博山支线长38.87千米。

胶济铁路全线曲线约占24%,最小曲线半径300米(均在青岛市区内);坡道占58%,最大坡度为6.67‰(周村至大临池间),坡长7.442千米。道床为碎石或卵石铺垫,底宽4.5米,轨枕下厚30厘米。建特大桥1座、大桥19座、中桥48座、小桥915座、涵渠182座,共1165座。全线55个车站,设青岛、高密、坊子、张店、济南5个机车房。建设费共计5290万马克。胶济铁路是山东境内最早的铁路,使青岛与腹地以及与北部中国的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成为横贯山东、连接中国内地的交通大动脉。

◎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开通。

海泊河、李村河水源地开辟

1899年,总督府决定开辟海泊河水源地。在河中凿泉井50眼,又延伸至海泊河畔凿管井6眼,将井水导汇于一集合井内。市区供配水选在观象山修建贮水池,容量400吨,水源地与贮水池之间以水管连接。1901年9月13日,观象山贮水池开始供水,这是青岛自来水第一次供水。

随着城市供水量逐年增加,海泊河水源地废弃旧泉井,增设大泉井,至1906年计有管井6眼、大泉井7眼,日供水量1000吨。但供水量仍日显不足。

1906年,总督府决定开辟李村河水源地。辟建之初,横向截断李村河,在河床上凿井10多眼,收集地下潜流,沿河铺设管道,输入海泊河水源地。1909年建成后,采取与海泊河水源地相同的导流方法,汇地下潜流于集合井内,铺设供水管道,向市区供水。市区贮水池建于贮水山,系用钢筋水泥修筑,容量为2000吨,以后逐年扩大。李村河水源地供水后,海泊河水源地遂暂停供水。

青岛要塞始建

德军侵占青岛后,利用清军初期防务进行军事设施建设。1899年5月,总督府向德国海军部提交第一个防御工事建设计划,开始构筑永久性炮台和堡垒群,日德战争前又抢修10余处临时炮台,构成青岛要塞的防御体系。其炮台分为海防炮台、陆防炮台和步兵防御堡垒群。

前海一线构筑的团岛、台西镇、衙门(青岛)、俾斯麦山(南)、汇泉角炮台为海防炮台,构成海正面防务体系。陆防炮台筑于市区各高地,计有俾斯麦北炮台、伊尔蒂斯(太平山)山东炮台、伊尔蒂斯山北炮台、仲家洼炮台。这些陆防炮台构成陆地防务的第二道防线。堡垒群是步兵防御军事设施,位于浮山之西、太平山之东,自前海至海泊河口,依次建有小湛山堡垒(一号炮台)、小湛山北堡垒(二号炮台)、中央堡垒(三号炮台)、台东镇东堡垒(四号炮台)、海岸堡垒(五号炮台)等五大堡垒群,是陆地防务的第一道防线。

德军还修建3座大型兵营,即俾斯麦兵营、伊尔蒂斯兵营、毛奇兵营。各兵营与炮台之间有地下通道连接,平时驻扎兵力2300—3500人,1914年日德之战时驻扎4500人。

四方铁路工厂创办

四方铁路工厂也称胶济铁路工厂,是德国山东铁路公司创建的大型工厂。1900年动工兴建,投资158.7万马克,占地12.5万平方米。1902年基本建成,次年试车投产,承担胶济铁路全路机车车辆的组装、制造和修理任务。工厂拥有全钢结构机修车间,“工”字形钢架连续10跨,跨距15米,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全钢结构建筑的最早实例。

建厂初期即开始组装货车、客车,次年组装蒸汽机车。至1914年,累计组装与修理机车、客车、货车1148辆。与青岛船坞工艺厂同为青岛这一时期的骨干工业。

船坞工艺厂创办

1900年11月,总督府建立船坞工艺厂,亦称总督府工厂、水师工务局。1903年11月,在大港五号码头开工建造16000吨钢质浮船坞,1905年10月建成交付使用。浮船坞长125米、外宽39米、内宽30米、深13米,大中型船舶均可进坞修理。浮船坞按照东亚最大船舶设计,由5个相连的部分组成,所有机器均用电力操作,坞内设有电动水泵10座,水舱8个,每个水舱有电动水门1座。坞首设有两台电动起重机,每台吊重20吨。只需30人操作就能浮起在坞船只,被称为“亚洲第一大浮船坞”。该厂还有150吨起重机,号称“亚洲第一大机器”,可将150吨重物起送至12米以外、50吨重物起送至25米之远,并能把长49米、排水150吨的新造船舶举出水面。其他如炼铁炉等机器设备均属最先进。

1909年4月1日,该厂被命名为“青岛造船厂”,至1913年共承订各种船只22艘。清政府“舞凤”号炮舰即为该厂制造。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将16000吨浮船坞劫运到日本佐世保军港。

◎1905年10月12日,青岛港建成的亚洲最大的浮船坞下水。

欧洲远洋航线开辟

1897年底,禅臣洋行1971吨货轮“龙门”号,满载建筑工人及建筑材料,随德国军舰抵达前海栈桥。这是有记录的德国商船第一次进入青岛,以此为标志,青岛这个尚无大型码头的沿海渔村,开始了其被动开放的历史。

1901年3月25日,汉堡轮船公司开辟欧洲至青岛航线,被认为是青岛第一条远洋航线。1903年2月,汉堡轮船公司设立青岛分公司,配有经青岛航线轮船10艘,总吨位25723吨。国际航线均为不定期,有青岛—鹿特丹—汉堡—安特卫普线和青岛—马赛线。

德国侵占时期,青岛德国船运公司规模巨大。北德意志轮船投入轮船6艘,总吨18041吨;捷成洋行投入轮船5艘,总吨29083吨;瑞记洋行投入轮船10艘,总吨51300吨。太古洋行在青岛设立分行,有轮船16艘,总吨39757吨。怡和洋行青岛公司经营沿海4条航线以及近海航线,有轮船17艘,总吨30044吨。德国劳埃德公司邮船每月一次往返青岛、德国之间。至1915年,德国轮船公司一一散去。

青岛港始建

德国占领青岛后决定建设新的港口和码头。1898年筑港工程上马,小港码头开始兴建,1901年春工程竣工,包括两座防波堤和一座木码头。此后,大港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04年3月,大港第一码头北岸交付营运,1906年建成大港第二、第五码头和位于第一、二码头之间的中央栈桥。此时,青岛港基础设施“超过了东亚所有港口”。1908年,作为石油码头的第四码头建设完成。大港诸码头均有铁路与胶济铁路相接。至此,整个建港工程基本结束,筑港费5000万马克,水域面积394万平方米,堆栈7座,后方仓库15座,第一、第二码头可同时停靠6000吨级海轮12艘,同时装卸货物7.2万吨。至1913年,青岛港关税收入在华北五港(天津、烟台、牛庄、大连、青岛)中居第2位,贸易额居第3位,成为东亚重要港口和贸易中心之一。

卫礼贤与礼贤书院

1899年,德国传教士卫礼贤来到青岛,完成从“上帝福音传播者”到“孔教崇拜者”的转变,使得青岛在“中学西播”文化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RichardWilhelm),1873年10月出生于斯图加特,到中国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亦作尉礼贤。从1902年开始翻译《三字经》《论语》《老子》等中国传统典籍,特别是1924年完成的《易经》德译本,改变了西方国家流行的消极扭曲的中国观,影响了欧洲心理学、文学的发展。

1902年,卫礼贤建立“礼贤书院”,成为青岛教会学校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课程设德语、中文、科学和商业技能等,在坚实的中国文化和足够的德语、算术及地理知识基础上以双重方式培养学生。同年在大鲍岛东山建造新校舍(青岛九中),1905年增设美懿书院(后更名为淑范女校),为青岛第一所招收女生的中学。1906年,清政府以卫礼贤办学有功赏其“四品顶戴”。

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创办

1903年,英德啤酒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同时以公司名义发行股票,在香港注册上市。8月15日,公司在登州路投资建厂,设计年产能力2000吨,采用德国生产设备,生产淡色和黑色啤酒。1904年10月,公司建成投产。

公司生产采用进口麦芽和巴伐利亚酒花,以及由公司内水井提取的优质酿造用水。酿制方法和工艺流程均按《德意志啤酒酿造法》,企业管理和工艺技术及关键岗位均由德国人负责。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青岛”牌啤酒获得金牌奖。

总督府屠宰场建立

1899年秋,总督府就考虑预备房屋用作屠宰场。此前,屠宰活动一直在位于小泥洼的简易棚舍进行,并建有检验室及兽医办公室。1902年共屠宰9348次,查验出完全不能食用牲畜85头。由于临时屠宰房工作过于繁忙,总督府拟建规模更大、卫生设施完备的屠宰场。

1903年初,屠宰场于火车站西侧动工兴建,其四周禁止建造民宅。“所有污气可无害排除,对当地居民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其废水也可方便地排入近海。”1906年6月投产使用。屠宰场被命名为“总督府屠宰场和生物化学制药厂”,民间习称“打牛房”。

1906年7月,总督府颁布强制屠宰和肉食检验法令,规定严禁在市区,包括台西镇、台东镇内对牛、小牛、猪、绵羊、山羊、马、骡、驴进行宰杀、剥皮、剖腹,此等事项仅可在公共屠宰场办理。屠宰场的出现,成为一个符合最新卫生标准的新城市象征。

台柳路动工兴建

1904年6月,柳树台麦克伦堡疗养院落成启用,成为崂山第一处疗养院。为便于往返,总督府以麦克伦堡为中心,修建16条游览崂山公路,其中以台柳路最长、最重要、最有影响。

台柳路起自台东,经吴家村、双山、河西、李村、南九水,至柳树台,全长31020米,宽4—10米,铺筑4米宽碎石路面,共建有大、小桥涵217座。1904年动工,次年竣工,经改造后于1907年通车。这是山东省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在全国也是最早通行汽车的道路之一,被称为“中国第一条公路”。

美、英等多国驻青岛领事馆相继建立

1906年开始,美国、英国、俄国、日本等驻青岛领事馆的相继建立,表明青岛城市化程度日益加深,也标志着青岛国际化影响的日趋扩大。

1906年9月16日,美国青岛领事馆在汉堡街(河南路8号)建立。1914年11月,在日英联军与青岛德军交战前夕,美国领事馆撤离青岛。1919年复馆,1934年迁至沂水路1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驻青岛领事馆被日本当局封闭,美国在青岛及全山东权益,由瑞士驻上海总领事派艾格尔为驻青代表。1945年12月重新开馆,1946年9月1日升格为总领事馆,1949年1月9日迁入兰山路2号。

英国政府驻青岛责任机构建立于1907年5月17日,初为领事代办级。1911年,因“领务扩展”和“商务侨务”发展,英国驻青岛领事机构升格为副领事级,1922年升为领事级,1935年10月正式升格为总领事馆,同时兼管驻济南领事馆事务。1932年,英国领事馆曾迁至湖南路9号,1935年又移至沂水路14号。

继美国、英国在青岛建立领事馆后,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丹麦、挪威、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韩国等14个国家,也先后在青岛建立领事馆(署)、总领事馆或代表机构。

中德合办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

德华大学创立的倡议,最早来自单维廉和卫礼贤1904年底共同草拟的完整学校教育方案。1907年12月,德国驻华公使雷克斯照会清外务部,要求在青岛开办一所大学。清政府最终同意,学部大臣张之洞敲定大学名称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以下简称德华大学)。1909年6月,学部正式奏请设立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10月在野战炮兵兵营旧址(朝城路)举行开学典礼及新校舍奠基仪式。

德华大学分高等班和预科班。高等班设工艺制造、医学、法政、农林四个科系,由德国教员讲授德文、世界历史和地理、数理化及法政、工程技术、农林和医学等西学课程,中国教员教授中国经学、文学、人伦道德、历史、舆地等中学课程,形成中西合璧的教学体系。

德华大学创办伊始,就以其学科设置和政府合办等优势,成为中国有影响的大学之一。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德华大学解散。预科班学生转入礼贤书院或外地德文学校。高等班大部分师生转入上海医工学堂(同济大学前身)医学系、工程系和新设立的法律系,以及以德华师生为班底设立的土木系。

江苏路基督教堂建成

1907年6月,青岛基督教堂(或称青岛福音堂)正式向东亚西方建筑师征集设计方案,1908年4月开始施工,1910年10月建成。由信义会柏林差会昆祚主持教务。

福音堂是青岛福音教教区旅青德国信徒和德国卫戍部队的共用教堂,不作为针对华人基督徒传教机构使用。福音堂不隶属任何差会或教派,不兴办任何附属事业,仅作信徒宗教活动之用。教堂所需经费全部由总督府供给,故称“德国总督礼拜堂”。

◎建成于1910年10月的江苏路基督教堂

即墨辛亥举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北伐军抵达烟台,拟西进征讨。1912年1月27日,即墨革命党人分四队分头攻打县署及巡捕厅、警察局、西关警察分局和电报局,守城官兵连夜逃窜,知县张同皋被拘禁。次日,革命党人组织临时民政署,县里商董士绅莅会,公推海归新派人物孙毓坦为民政长,周敦恂、宋兆麟分任财政长和军事司令。

胶澳总督闻讯声称“万难坐视”,于2月1日派骑兵130多人开赴即墨城,要求革命军撤离,遭到拒绝。3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等致电烟台都督,命“迅即饬该处民军(革命军)照约暂行退出即墨,候本部与德国商定再行办理”。4日,山东巡抚张广建派清军进抵即墨城,沿街搜捕革命党人。革命党人大部退往莱阳、高密同当地革命军会合,17人被杀害于万寿宫前。即墨光复虽仅10余天,但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为推翻封建专制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也震撼了青岛德占当局。

日德青岛之战

德国侵占青岛前,日本即对青岛垂涎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日本以机会。1914年8月20日,德日正式宣战。德国在青岛设4道防线、兵力10735人、军舰16艘、飞机2架。日军则调集5万余人(含英国联军2个大队1682人)、战马1.2万匹、舰船70余艘,准备攻打青岛。

日德青岛之战,从1914年9月2日日军登陆开始,到11月7日德军投降为止,历时68天。日军(包括海军)战死1455人、伤4200人,英军战死14人、伤61人,德军阵亡199人、伤493人、投降3300人。

日德青岛之战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是亚洲唯一战场。战争中两国都使用了问世不久的飞机,使得这次空战特别引人注目。

日军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

1914年11月14日,日军发表占领青岛宣言,19日宣布对占领区域实行军事管制,在青岛和李村设立军政署。27日,日本设立青岛守备军司令部,直隶于天皇,负责占领地区的警备,统辖民政事宜并负责监督、保护胶济铁路及其附属矿山的经营管理。

1916年5月,青岛、李村两军政署合并为新“青岛军政署”,李村改设分署。将港务部、埠头局、水道部、屠兽场、测候所、发电所改归青岛军政署管理。次年8月,军政署及其分署撤销。

1917年9月,日本宣布在青岛守备军司令部设民政部,负责除军事以外的行政、司法事务,辖青岛、李村、坊子3个民政署。10月,北洋政府外交部照会驻京日本公使,撤销其在中国非法设立的民政署。11月,济南各界联合召开公民大会,抗议日本在青岛等地强行设立民政署,决议派代表赴京向日使交涉。1918年9月,日方同意将胶济沿线日军除济南留一支队外,均撤回青岛,并裁撤山东省内日本各民政署。

新市区拓建

德占时期,青岛市街区划分为青岛区、大鲍岛区、埠头区和别墅区。1914年在逐步向台东方向拓展、建设以大港为中心的商业区时,战争爆发,德国建设计划终止。日占青岛后制订“大青岛”城市扩展计划,城市街区面积由60万坪(坪为日本面积单位,每坪合3.3057平方米)扩大到350万坪。具体实施分三期。

第一期系继续德国兴建而未完成的市街工程,名为新市街区。新市街位于大鲍岛和埠头区之间,原为德国砖瓦厂用地,即大窑沟一带。工程于1916年2月开工,1918年4月竣工,总面积约26万坪。第二期扩张工程分别于台东镇和台西镇兴建,台东镇新建市街面积43万坪,用于开设商店、工厂;台西镇新市街面积26万坪,用于建造住宅。第三期扩张市街计划,系在大港防波堤内填造60万坪土地,在台东镇以西高地平整土地26万坪,预备将来做工厂指定地,另在四方区东北计划拓展土地200万坪。中国政府接收青岛时已部分开工,其余工程也开始测量。

在第一期扩张工程完工后,市街面积扩大到86万坪。随着第二期工程完工和第三期工程开工,青岛市街总面积扩大至230万坪,相当于德占时期的4倍。

日商纱厂相继成立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后,日本政府宣布青岛对日本本土居民开放。凭借各种优惠,日资工厂开始大肆圈地。1916年创办的青岛内外棉纱厂占地7万多平方米,由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投资兴建,次年12月第六工场投产,设纱锭27200枚,线锭11200枚;1922年7月第十一工场投产,设纱锭32800枚;1923年4月第十工场投产,设纱锭30400枚。

内外棉的成功引发日本纺织资本投资青岛。1919年9月日本大康纱厂在青岛开建,1922年12月富士纱厂开工投产,次年4月钟渊、隆兴纱厂开工投产,11月宝来纱厂开工投产。至1923年宝来纱厂竣工投产,日资纱厂资本占青岛全市工业资本总数的90%,在华北居于首位。

大英烟草公司建立

1919年2月,英美烟草公司持有大部分股份的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成立,同年在青岛设立大英烟草公司。1923—1924年,大英公司租地130亩,建成3.6万平方米车间和仓库。同时,在香港注册的英国颐中烟草公司也在青岛设厂。1936年,中国所有大英企业以合资为名,易名为“颐中烟草股份公司”。颐中青岛烟厂达到鼎盛时期,卷烟产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产品有红印、古印、哈德门、红锡包、海盗、司太飞、大前门、三炮台等。在国内烟草行业也有上海、青岛、天津“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上青天”之说。

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的建立及随后的大规模生产,使得英国资本在德国资本之后,成为青岛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实际推动者。20世纪初叶在青岛创立的工业消费品牌,德资啤酒和英资烟草,后来都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

青岛取引所成立

20世纪20年代前,青岛华商从事土产买卖和钱钞汇兑交易,均在齐燕会馆钱业交易市场进行。1919年,日商提议在青岛设立交易所。次年8月,由日商和华商共同投资成立青岛交易信托株式会社,中日商人平均认股。9月,取引所正式营业,分物产、钱钞、证券3部。

1922年3月,取引所事务改商办,称“株式会社青岛取引所”。后日商又发起成立青岛企业信托会社,资本与原取引所相同。当年6月合并青岛取引所。

青岛回归

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势力范围承袭原胶澳租界条约规定的德占境域。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欲将德国在青岛及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日本。消息传至国内,引发各界强烈抗议。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多人走上街头游行,呼吁全国一致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内除国贼,外争主权。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面对国内巨大舆论压力,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全国反日斗争持续不断,抵制日货运动也使日本经济遭到沉重打击,日本政府不得不与中国直接交涉青岛问题。

1921年美国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代表再次提出无条件收回青岛。次年2月4日,中日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德国租借地、德占公产、青岛海关及青烟、青沪海底电缆交还中国,胶济铁路、青岛盐厂和青岛、济南的电台由中国赎回,矿产由中日合办,日本于6个月内撤兵等。条约的签订虽然没有彻底清除日本在山东的侵略势力,但仍然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12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青岛。

◎1922年12月10日,青岛行政接收当日前往观礼庆祝的青岛市民。

胶澳商埠督办公署设立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规定原德国胶澳租借地为中华民国政府自辟之商埠,区域与原租借地相同。市定名为青岛市,其余各地均为乡;胶澳区域内之市、乡自治;胶澳商埠设商埠局,胶澳商埠最高行政机关为督办公署,直隶于北洋政府。并规定置督办1人,由大总统特派,以山东省省长兼任。

围绕“胶澳督办”一职,北洋军阀展开激烈争夺。王正廷曾任“接收胶澳督办”,直系军阀吴佩孚支持其出任该职,但新任山东省省长熊炳琦在曹锟等支持下,最终谋得该职。在曹锟当上大总统后,吴佩孚接任“直鲁豫巡阅使”,保荐北洋政府原交通总长高恩洪担任“胶澳督办”。1924年4月,高恩洪接任,将陆军第五师王翰章旅及其“胶防司令部”赶出青岛。10月,山东督办、皖系军阀郑士琦派王翰章逮捕高恩洪,并代理“胶澳督办”。11月,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出任“胶澳督办”。

1925年7月,新任山东省督办张宗昌擅自将“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改为“胶澳商埠局”,并任命赵琪为“总办”,将青岛置于山东督办公署管辖之下。

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建立

1923年,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受济南党组织委派,来到青岛筹建党团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在邓恩铭与先期到青岛的中共党员王象午的共同努力下,8月,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青岛组成立,邓恩铭任书记。青岛成为全国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

私立青岛大学创办

1924年5月,在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推动下,私立青岛大学筹备处成立。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校董会公推高恩洪任校长,聘孙广钦为校务主任、李贻燕为教务主任。同年8月,在北京、南京、济南及青岛4地同时招生,合计招收罗荣桓等工、商预科学生80名,其中包括南洋华侨子弟和朝鲜学生。9月15日,私立青岛大学首届学生入学。20日,私立青岛大学开学。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是日被定为成立纪念日。

私立青岛大学是继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之后,建立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为后来国立青岛大学与国立山东大学的创办奠定了基础。

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

为了帮助工人们争取成立工会权利,改善劳动待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5年2月,在青岛党组织的领导下,四方机厂爆发工人大罢工。罢工开始后,四方机厂成立罢工委员会、宣传队和纠察队,提出5项复工条件。罢工斗争坚持到第九天,路局答应工人提出的部分条件,四方机厂工会根据党组织的意见,决定复工。2月18日,四方机厂召开大会,庆祝罢工胜利,全厂1500余名工人参加了工会。在四方机厂工会的基础上,胶济铁路总工会宣告成立,这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行业总工会。

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和胶济铁路总工会的建立,在青岛、山东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次罢工胜利的影响下,青岛日商内外棉纱厂、隆兴纱厂、钟渊纱厂、富士纱厂、啤酒厂、祥泰木厂等工厂、企业纷纷成立工会。中共青岛支部根据斗争形势,决定成立四方工人联合会,青岛工人运动开始走向高潮。

◎1925年2月18日,胶济铁路总工会四方分会全体罢工胜利纪念合影。

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和青岛惨案

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的胜利,鼓舞和推动了青岛其他行业工人的斗争。中共青岛党组织因势利导,发动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3次大罢工,掀起党领导下的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5年4月18日,日商大康厂主搜去工会文件,逮捕3名工人,引发停工抗议。次日深夜,中共青岛支部组织全厂5000余名工人罢工,并成立纠察队、捐款分配委员会、军警接待委员会和谈判代表团。23日内外棉纱厂工人罢工,24日隆兴纱厂工人罢工。到4月底,所有日商纱厂、丝厂近2万工人都参加了罢工,形成总同盟罢工。第一次同盟大罢工的胜利,推动了全市各业普遍成立工会组织,工人待遇得到改善、地位得到提高。

第一次同盟大罢工后,日本厂主拒不履行复工协议,引发第二次同盟大罢工。5月29日晨,内外棉纱厂工人遭到枪杀,死8人,重伤17人,造成“青岛惨案”。

7月23日,大康厂主打昏一名12岁童工,引发第三次同盟大罢工。26日晨,山东督办张宗昌命令军警包围四方机厂、封闭胶济铁路总工会和沪青惨案后援会、捣毁四方机厂和各纱厂工会,逮捕中共四方支部书记李慰农、中共山东地委委员刘俊才、“工运”领袖王星五以及《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编辑段子涵等。第三次大罢工失败。

青岛观象台增设海洋科与《海洋》创刊

1928年7月,北京大学教授宋春舫到青岛避暑,建议在青岛设立中国第一个海洋所。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对此极为赞赏,但认为一时难以成立有规模的研究所,决定先在青岛观象台设海洋科。宋春舫先后与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达成共识,最终使创建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计划具体化。11月,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组建,由宋春舫担任科长。海洋科主要从事胶州湾及其附近之海洋调查,开展一般性的近海海洋物理、化学观测,同时编制青岛港潮汐表,供航海应用。193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第一本海洋科学杂志《海洋》半年刊,至1934年共发行10期。

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建立,成为中国第一个综合海洋研究机构,标志着中国现代海洋科学系统研究的开端,同时也奠定了青岛作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学术中心的基础。

南京国民政府确定青岛为特别市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赵戴文提交《拟请明定青岛为特别市案》,提议根据1928年7月公布的《特别市组织法》,设青岛为特别市。其理由如下:一是青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二是青岛独特的历史;三是青岛国际化、现代化程度高。青岛华洋杂处,日本人约占十分之二,其他外国人约占百分之五,人口复杂。街道、房产、饮水、园林等建筑非常完美整洁。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额逐年增加,盐场出产是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经济发达,发展前景广阔。

1929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设青岛为特别市,直隶行政院管辖。青岛成为与南京、上海、天津、汉口并列的直辖市。青岛政治地位的提升,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使青岛在20世纪30年代迎来发展高峰期。

1930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取消“特别市”名称,改称青岛市,仍直隶行政院。到1947年,中国市制历经5次变化、行政院辖市增至12个,青岛一直保持中央直辖的行政级别。

国立青岛大学创办

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尊重蔡元培意见,决定将筹备中的山东大学迁址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推定何思源为筹委会主任,决定接受私立青岛大学校舍校产,在青岛筹办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杨振声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其后,张道藩、方令孺、梁实秋、赵少侯、邓仲纯、闻一多、汤腾汉、谭葆慎、谭书麟、赵太侔、周仲岐等陆续到校。9月21日,杨振声在国立青岛大学开学典礼宣誓就职,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

国立青岛大学是在青岛建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同时也是继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私立青岛大学之后,青岛本土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提高与深化。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学潮风波愈演愈烈,国民政府教育部于7月3日电令其解散。9月,行政院议决国立青岛大学更名“国立山东大学”。

青岛水族馆开馆

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第15届年会在青岛召开,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及宋春舫向蔡元培提议在青岛发展海洋科学研究。蔡元培便联合著名社会人士李石曾、杨杏佛等,向与会科学家倡议在青岛组建中国海洋研究所,获得众人及青岛市市长胡若愚的支持。遂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推举胡若愚、蒋丙然、宋春舫为常务委员,胡若愚为委员长。并议决分步实施,先行开办水族馆,接着再建中国海洋研究所。

10月17日,中国海洋研究所第二次筹备会在南京召开,主要解决水族馆建设经费问题。不久,在上海举行第三次筹备会议,公推新任市长沈鸿烈为常务委员长,蒋丙然为水族馆馆长。水族馆选址于莱阳路以南海滨公园34号地,其建设委托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组织施工,建筑形式采用体现中国民族风格的古城垣式。

1931年1月,水族馆动工建设。1932年2月竣工,5月8日举行落成典礼,次日正式对外开放,总计放养水族100余种。开幕当天,蔡元培专程从南京赶来并发表祝词,称赞青岛水族馆为“吾国第一”。市长沈鸿烈致开幕词。水族馆是中国人自己建成的第一座饲养海产动物、宣传普及海洋知识、进行海产实验的场所。开馆一年就接待参观者7.4万余人。

◎建成于1932年的青岛水族馆

左翼文化运动与文化名人会聚青岛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创办,校长杨振声“以提高民族文化、研究高深学术,养成健全品格及专门人才为宗旨”,广揽海内外专家学者。

1932年春,在中共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在青岛大学就读的共产党员王弢、俞启威组织进步学生秘密成立全国第一个地方左联组织——新文学研究会。通过读书会、时事讨论会等开展活动,创办《汽笛》等进步刊物,以文学创作抨击时弊,宣传进步思想。

一批有名望的作家学者会聚青岛,其中包括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梁实秋、外文系兼职教授宋春舫、中文系讲师沈从文和游国恩、外文系讲师赵少侯等著名作家和学者。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后,校长赵太侔秉承杨振声办学宗旨,为山东大学罗致了洪深、老舍等众多具有左翼及民主主义色彩的作家。

闻一多、沈从文、臧克家、老舍、吴伯箫、舒群、萧军、萧红、王亚平、王统照、洪深等文化名人会聚青岛,并在青岛创作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积淀为永恒的城市记忆,提升了青岛的文化地位。

沧口机场开辟

1932年5月,中国航空公司致函青岛市市长沈鸿烈,提议在青岛兴建飞机场。6月,为筹备途经青岛的上海至北平航线,国民政府交通部和中国航空公司派员到青岛与市政府协商。10月,选定沧口大翁头村区域为机场用地,总面积32.3万平方米。

1933年1月,沧口飞机场正式投入运行,是青岛第一个民用航空港。11日,中国航空公司上海—南京—海州(连云港)—青岛—天津—北平航线正式开通,为中国航空公司国内3条主要干线之一,也是青岛第一条民用航空运输线,标志着青岛航空运输的开始。

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举行

1932年12月,华北体育联合会临时决定将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改在青岛举行。青岛市政府按照美国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场模式,压缩比例后参考设计新体育场,其主体分为田径赛场、网球场和排球场,跑道和看台设计都属最先进,被誉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大型综合体育场。

1933年7月12—16日,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如期举行,共有河北省、山东省、北平市、青岛市等18个省市1034名运动员参加。运动会进行了田径、游泳等近百项比赛,有12项比赛成绩破全国纪录,有36项破华北纪录。由于青岛具备开展水上运动项目的自然条件,所以运动会增加游泳项目。有87名男女运动员参加游泳比赛,青岛选手几乎包揽游泳项目所有冠军,有两项打破全国纪录。

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是青岛首次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也是华北运动会参赛人员最多、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大会,不仅使青岛体育运动开始闻名全国,而且青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一致好评。

圣弥埃尔大教堂落成

青岛天主教堂,本名圣弥埃尔教堂,由青岛代牧区主教魏嘉禄从德国募集资金而建,由德国设计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设计。1932年始建,1934年10月竣工。

教堂总高度为65.88米,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建筑平面采用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形,钢筋混凝土及花岗岩结构。正门两侧各立一座塔楼,塔高56米。塔顶各竖4.5米高的十字架,塔内悬大钟4个。正门面南,左、右设有衬门,正门上方有一巨大玫瑰窗。教堂内部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装饰风格,左、右设有衬以彩色玻璃窗的走廊,墙壁上装有耶稣苦路彩雕。教堂后方设祭台,上方穹顶是圣像壁画。大厅高18米,厅内席位可容1000人以上,前门上方有唱经楼和可分2800多音调的管风琴。该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湛山寺始建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交通部部长叶恭绰、中东铁路稽查局局长陈飞青及佛学家周叔迪等人在青岛避暑,认为青岛没有佛庙,在人文环境上是个缺陷。于是,提议在青岛建立一处佛庙,得到市政府积极支持。

1932年,湛山寺于湛山南麓正式开工,由叶恭绰出面邀请佛学家倓虚法师筹建,建设资金全部由各界人士自筹。工程分5期,1945年最终完成。寺院坐北面南,是一座五进布局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群,大殿沿中轴线展布,气势恢宏,与周围山色浑然一体,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99平方米。

倓虚法师住持湛山寺11年,不仅使其成为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道场,而且被佛教界誉为佛教北方丛林明珠。

胶州湾海洋调查实施

1935年,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与青岛市政府商定,组成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对胶州湾及其近海分4期进行专题调查,调查以海洋动物为主,并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调查为期两年,前后共125天,以1935年5月1日至6月5日为第一期,1935年10月2日至11月1日为第二期,1936年4月23日至5月25日为第三期,1936年9月10日至10月6日为第四期。4期共设观测站460个、调查495站次。

这次调查在胶州湾近海发现两种稀有原索动物——柱头虫和文昌鱼,后来被定名为“黄岛柱头虫”和“青岛文昌鱼”。调查后出版《胶州湾海产动物采集团第一期采集报告》。这是胶州湾范围第一次大规模海洋动物资源调查活动,也是中国海洋科研领域第一次大规模海洋调查,为青岛成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基地奠定基础。

“八大关”别墅区形成

1929年,青岛市工务局设定荣成路、黄海路、汇泉路合围区域作为“特别建筑区域”,专门建设别墅。次年8月,市政会议宣布陆续放租,特别建筑区域内道路基本形成“三纵七横”街区格局。许多名人如何思源等到此建设别墅度假。

至20世纪40年代,在特别建筑区域内形成一个由300余栋别墅构成的别墅区。以刘耀宸、张新斋、徐垚、刘铨法、王节尧、王屏藩、苏复轩等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将中西方建筑艺术完美结合,为世人留下了宝贵建筑遗产,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八大关的建筑之美还在于公园与庭院的融合,树木郁郁葱葱,鲜花四季盛开。法桐、银杏、龙柏、紫薇、五角枫、碧桃、海棠、枫树、雪松,花树缤纷,四季轮回,可“看花辨时,闻香识路”。同时,路路之间顺应地势,开辟数十处大小不一的公共园林,形成一种自由环境空间,产生某种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大关”成为著名疗养区和风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一。2009年,被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街区”。

崂山抗日游击队

◎崂山抗日游击队战斗场景

平度大泽山抗日根据地

1937年冬,平度共产党员乔天华与刘文卿、刘炳章等,在乔家一带组织抗日队伍,并在掖县成立掖县抗日救国会,活动在大泽山一带。后来,莱西的刘坦、田绰永在大泽山东麓成立了平招莱掖边区临时委员会,积极发动群众抗日,组建“民先”队伍,为大泽山区发展成为根据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1939年底,中共山东分局派黎玉到胶东视察工作,分析研究了胶东形势,确定胶东工作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是:抑制大泽山、昆嵛山,掌握东海、西海地区。根据这个指示精神,胶东党政军机关逐渐从蓬莱、黄县西移,集中力量开辟大泽山区。1940年在大泽山东麓建立抗日根据地。9月18日,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大田成立。此后县大队、区中队、村自卫团(队)相继成立,职工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许多村庄建立了村政权。年底,胶东区党委西海地委在大泽山成立,大泽山根据地正式建成。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创建后,多次遭到日军侵犯,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大泽山民兵广泛开展山地游击战,发明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石雷战,并因此誉满胶东,声震齐鲁。抗战时期,平度民兵战绩辉煌,据不完全统计,与日伪作战22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600多人,烧毁汽车10多辆,缴获战马30余匹、枪支1700余支。

汪伪青岛会谈

1940年1月23—26日,以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为代表的三个日本傀儡集团于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举行三方会谈(史称“汪伪青岛会谈”),汪精卫与伪临时政府代表王克敏、伪维新政府代表梁鸿志、伪蒙疆联合政府代表李守信参加。

会谈就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以中央政府成立大纲并法统问题为议题达成协议:新“中央政府”由汪精卫等人的中国国民党及“临时”“维新”两个已成立政权、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其他在野合法政党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排除国民党一党专制,建立在全民之基础上。

“对重庆政权,如其抛弃抗日容共抗战之迷梦,彻底悔悟,亦颇愿将其包括于政府之中。”并具体讨论了伪“中央政府”成立大纲及其内容。自此,南、北两傀儡组织“合流”为汪记政权的所谓“国民政府”,经过分赃而达到谅解。

汪伪青岛会谈成为日汪进一步勾结、加剧中华民族危机的新标志,成为引发中国政局转变的新起点,成为激起中国人民抗日斗争高潮的新事件。

美国海军登陆青岛

1945年9月11日,美军第七舰队在青岛登陆,拉开美国海军驻扎青岛的序幕。10月10日,美海军航空队3个大队110架飞机着陆沧口机场。11月12日,美海军陆战队第六师2个团7个直属营及宪兵连共2.7万人由关岛抵青。1946年1月4日,美海军陆战队1600余人在青岛登陆。5月13日,美军第七舰队由上海抵达青岛。8月4日,美海军第七十一混合舰队由日本抵青岛。11月,中美双方签订《青岛海军基地秘密协定》,规定发生战争时,美国与中国共同使用青岛海军基地。青岛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区域的重要港口和军事基地。

1948年10月30日,美海军西太平洋舰队第三十八特种混合舰队抵青。至11月,驻扎青岛的美军有西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美国驻青领事馆(副领事由陆军少校和海军中校担任)、陆战队基地司令部、海军陆战旅司令部、美作战情报部直属情报科、西太平洋舰队情报科、陆军第四十四国外视察队(即作战情报处)、宪兵司令部、港口司令部、港口勤务部、美军事务所、海军军需处等。

美军在青岛登陆后,越俎代庖操办了驻青日军投降仪式。其真正的战略目的,是通过支持国民党政权,巩固和扩大其在华战略利益。

国民政府接收青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翌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即任命李先良为青岛市市长。18日,蒋介石令其联络驻青日军暂行维持青岛治安,阻挠八路军接收青岛,待国民党军队到达后再行移交。23日,国民党青岛接收委员会在崂山成立,李先良兼主任委员,与伪青岛特别市政府接洽接收事宜。伪青岛特别市市长姚作宾训令所属各机关听候接收,所有款项、卷宗、公物不得移动销毁,负责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1945年9月13日,国民政府青岛市政府进入市区,接收日伪政权各行政机关,并恢复办公。青岛市政府隶属国民政府行政院,仍为行政院直辖市。

山大学生的反美斗争

1946年12月,北平发生驻华美军强奸北京大学选修班女生的“沈崇事件”。消息传来,山大学生连夜召开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并通电全国,强烈要求美军退出中国。1947年3—4月,青岛发生了美军士兵刺死人力车夫苏明城和枪杀码头工人刘修文的惨案。在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下,山大学生自治会通电南京政府和美国大使馆,要求彻查美军犯下的历次案件,并道歉、赔偿,美军立即撤出中国。不久,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到山大演讲。山大学生抓住时机,向司徒雷登提交《致大使书》,要求美军归还占用的山大校舍,严惩刺死青岛市民的凶手,美军全部撤出中国。1948年6月,山大学生为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再次爆发反美浪潮。学生们罢课,游行示威,强烈要求美军归还山大校舍。学生的正义行动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在山大师生严正抗议下,美军被迫将租用的山大校舍从99年改订到1950年归还。

黄安舰起义

1949年2月9日晚,4人经研究一致同意在2月12日,即农历正月十五起义。12日,舰长刘广超回家过节,副舰长刘振东在舰上,不少官兵也请假上岸。19时,起义行动开始,由鞠庆珍统一指挥,仅用半个多小时就控制了全舰。近21时,黄安舰启航向外海移动,绕过竹岔岛后实施灯火管制,向南方全速前进。次日4时许驶抵连云港。

黄安舰是第一艘成功起义的国民党军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拟贺电,指出“这是实行毛主席所规定之1949年争取组织一支可用的海军的首先响应者”。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签署命令,任命鞠庆珍为“黄安”舰舰长,官兵每人晋升两级。

青即战役与青岛解放

1949年春,山东全境大部解放。此时,驻守青岛的国民党军是第十一绥靖区刘安祺部,辖陆海空军共7万余人。美军第七舰队20余艘大型军舰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部队1万余人也驻扎青岛。刘安祺从沧口到即墨城设置三道防线,将其主力部队部署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上,以利于随时集结逃跑。

4月25日,山东军区提出“逐步压缩,迫敌早撤,于敌撤退之际,歼其一部或大部”和“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战方针,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4月28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复电: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山东军区成立青(岛)即(墨)战役指挥部,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许世友任指挥,32军军长谭希林任副指挥,担任解放青岛的任务。

5月3日,青即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首战灵山告捷。至28日3时,攻克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31日又摧毁第二道防线。6月1日,解放军东路部队攻占张村和沙子口,中路部队攻占丹山并占领李村,西路部队直插楼山、老虎山。2日拂晓,国民党残余守军从沧口全线溃逃,窜向市区。至此,三道防线被全部摧毁。上午8时,解放军先遣部队攻克水清沟南山据点,大部队向市区挺进。中午12时,青岛完全解放。

THE END
1.安庆市山口镇村景点安庆市山口镇村景点安庆市山口镇村景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大观亭。大观亭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大观亭小学内,始建于明嘉靖元年,后在太平天国战 争和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毁,亭的山下东有余厥祠,西有余厥墓。历代文人墨客盛夸“大观远眺”为“皖江第一胜”,是安庆八景之一。1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118/09/85391336_1139642079.shtml
2.皖南:箬岭古道寻秋关口另一侧是汪公庙 登高远摄 从关口顶上向下俯视 汪公庙正门 吃点路餐,补充能量 哪怕山路崎岖 还要继续出发 石屋驿站 这是什么野果 这是天然翡翠吗 大片的竹林 出了箬岭关不久,就是山间公路 大山中的茶厂 用镜头寻找秋意 那抹诱人的金黄 这叶子脸红了吧 ...https://www.meipian.cn/2h0ay635
3.御製詩餘集:卷十四至卷十六百姓若累苗人或段便衣给恨慎或仕聪客民盘刊不为公吾以致牧而生变沙八语因严的就皆抚等括善复章...《出山庄北门瞻礼荒庙之作》 1 避署庄居二月多有秋秋仲景睛和劳心军务及捷信散上声志须弥与普陀唐古特...游万寿山清骑园适接湖北巡抚汪新奏报川省奉节县窜入楚北利川县之贼匪全行朴灭诗 《以志喜》 1 ...https://ctext.org/wiki.pl?if=en&chapter=745858&remap=gb
4.荀子庙园楹联创意简述荀子兰陵令研究根据中共苍山县委、苍山县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为配合2013[中国?兰陵]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本人参与了重修荀子庙园的部分布展工作,并有幸撰写了庙园楹联的部分文本,现将创意简述如下,希望关心支持荀子思想文化事业的同志们多多指正。 一、后圣殿内荀子塑像两侧立柱联 ...http://www.chinaxunzi.com/xunzijin.asp?cid=50&id=303
5.台儿庄古城您一定要了解的!古城框架以运河为文化轴线,设计了关帝庙景区、西门安澜景区、纤夫村景区、“运河街市”景区、板桥—花门楼景区、水街商市景区、清真寺—九龙口景区、湿地公园等八大景区。分别对应“九水汇川、台城旧志、土村绿荫、庙汪浮玉、柳岸卧虹、古柏望月、运河街市、杰阁凌波”等运河古城八景,规划建设了参将署、泰山行宫、兰陵...http://www.zztez.com/tezjd/670.html
6.粟谷坝传奇清咸同年间,先辈落籍官店口集镇的商人欧阳公钟兴、欧阳公钟璜来到粟谷坝购得地产,两弟兄在王家坪粟谷坝河对岸建起了四井口带抱亭的天井屋。 欧阳氏两兄弟以当路开间作商业门店,在粟谷坝一带做起了收购土特产,销售食盐、土布、洋货的生意。这一地带被当地人称之为欧阳家街。欧阳公钟兴、欧阳公钟璜两弟兄百年之后...https://www.jsw118.com/mjgs2795d3ad/1807964.htm
1.碧霞元君庙位于首钢厂区内石景山上的碧霞元君庙,是石景山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它背风向阳,气势宏大,占据着石景山上中心点的位置。在这些古建筑群落中,有古井、东天门、碧霞元君祠、天空寺、元君殿、戏台、古碑等景观,还有高高在上的玉皇神祠遗址。那里风景秀丽,古木众多,可观可赏,游人登临石景山后,碧霞元君庙是最抢眼...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897305
2.琴事做到四点:人养琴,琴亦养人公司动态汪老师 :13540720308(新都分馆) 成都市新都区兴城大道89号附221号(堤亚纳河谷街铺二楼) 熊老师 :13881596677(西昌分馆) 西昌市三岔口东路357,州图书馆内 胡老师:15228509777(广安分馆) 广安市文化馆六楼 张老师:13881082953 (什邡分馆) 什邡市元帅庙巷正荣馨园 ...http://m.qklqs.com/news/show-511.html
3.[转载]大唐越国公汪华与徽州程敏政《休宁乌龙山汪越国公庙田记》中记载:“唐歙州总管越国汪公,有庙在歙之乌卿山,始贞观己亥,著于令甲,历代因之,号其庙曰‘忠烈’。属邑之人走乞灵无虚日,又各即地为行祠……”(《篁墩文集》卷十二)由此可知,此忠烈庙于唐贞观十三年己亥(公元639年)在百姓所建生祠的基础上,由官府批准扩建,汪华由...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113693_763215965.html
4.关帝庙最牛对联关公庙七字对联图片福建泉州关帝庙正门对联 公平正直入庙不拜无妨 鬼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 关帝庙是泉州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进去庙里常会被熏得"流眼泪"。逢年过节敬香许愿还愿的人更多,都说关帝爷很"圣"。 关帝庙对联 因为是关帝庙的对联幺,所以主角一定是关羽关云长! https://www.xdyy8.com/juzi/61649.html
5.《艰苦创业的道路》电影剧本(艰苦创业的道路)影评《艰苦创业的道路》电影剧本原作/木本正次改编/新藤兼人译/李正伦1.速度广漠的平原,笔直的一条大路,汽车以令人目眩的高速前进。这样的速度,说明汽车的诸般性能是完备的。摄影机以各种角度拍摄这高速前进的汽车。2.字幕(片名,摄制人员,演员表)3.木匠伊吉的家秋天的傍晚。明治二十六年(注1)。极普通一所草顶房,房...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470614/
6.曲阜颜庙葫芦瘦喜猴杞国公寝殿位于杞国公殿后,祭祀颜子母亲姜氏的殿堂,姜氏为齐国人,元代元统三年追封为杞国夫人,谥“端献”,元代杞国公庙有夫人殿,重檐5间,位置不祥,明正德庙图中已位于今处,清康熙四十九年和嘉庆十六年重修,今殿面阔3间,进深3间,灰瓦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拱,每间补间斗拱两攒。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178e06a1b0102ypdb.html
7.家有汪星人快来!海珠免费提供犬只狂犬病疫苗啦~南方plus家有汪星人快来!海珠免费提供犬只狂犬病疫苗啦~ 家里养了狗狗的“家长”们 你们给狗狗打疫苗了吗? 为保证人民群众安全的居住环境 海珠区组织专业兽医队伍进联社 开展犬只狂犬病集中免费免疫服务活动 于5月25日正式开始啦! 一旦犬只携带狂犬病毒 被咬人感染狂犬病毒未能及时救治...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28/c3582785.html
8.祠堂文化惠山古镇一座座高低错落、依山而建的祠堂建筑,就是千百年来以无锡的世家望族为主的各宗族,长期在这里进行宗祠文化建设所留下的历史遗迹。按照古代的礼仪.凡祀帝王先师的祠称为宗庙.而祀公候、先贤的称为祠,这些宗祠均为官庙公祠。只有宗族为先祖所建的祠庙,才是通常真正意义上的祠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chxn2zb.html
9.《子虚记汪藕裳撰青阳和宵明校》青阳和宵明^第5章^最新更新:2023一声客到正门开,合座公卿接下阶。侯府堂官前引道,乐声送进大厅来。永平侯爵登毡立,赞礼人员左右排。相请金吾来受礼,红毡拜倒美英才。恭参岳父行全礼,天瑞萧侯喜满怀。半礼相还称请起,拜完方始把身抬。礼员又请新城伯,藴玉萧君走过来。郎舅殷情同下拜,轻摇玉佩响牙牌。礼完又见诸朝贵,更见梁公与...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7938237&chapter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