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馆在哪?上了年纪的罗店人几乎都知道,呶,在原来市第三医院(结核病防治院)里面。
所谓黄公馆,就是抗战时期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的寓所。
抗战初期,浙江省政府迁来金华。黄绍竑先暂住酒坊巷(34号)黄人望的房子,后在罗店盖了这座公馆,移居罗店。曹聚仁在他的《万里行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到了抗战第二年,浙江省政府移到了金华,黄绍竑主席家住在罗店,即双龙洞下面,其他厅、局等机关,移到了永康方岩。”
黄绍竑公馆由三幢平行排列的横向长方形单层建筑构成,建筑之间有穿廊相通,整体平面呈“王”字形,另有鱼池、花园等点缀其间。穿过一个水池,登上假山间的几级石阶,一座石亭出现在眼前,石亭周围绿意葱茏,有水流弯曲穿行其中,是典型的江南庭院。1995年,黄绍竑公馆作为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国建筑,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长期作为医院病房使用,现医院又已整体搬迁,长期无人问津,已破败。
黄公馆,它还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周恩来曾两次来黄公馆商谈抗日大事。
1939年,周恩来到金华指导抗战工作,曾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来黄公馆。第一次是3月18日,周恩来前来拜访,恰逢黄绍竑去天目山主持省抗战政治工作会,未能在金华会面。第二次是4月1日,周恩来如约而至,共商团结抗战大计。次日,周恩来还在黄绍竑的陪同下在侍王府东院的议事厅作了《建军的重要性与社会军事化的实施》的报告。
黄绍竑主政浙江期间,力排众议,通过了《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作为政府与人民共守之准绳”动员全民抗战,号召保卫浙江。他创建兵工厂。在抗日战火中,仍十分重视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提出“战时教育第二,平时教育第一”的教育方针,并创办了浙江英士大学,创办了《浙江潮》杂志。此外,黄绍竑还大力支持台湾义勇队、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可以说,金华之所以在抗战时期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与当时黄绍竑较为开明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黄绍竑(1895—1966),广西容县人,知名爱国民主人士,上将军衔。黄绍竑文武兼备,公务之余,颇喜文学,擅长诗词。当年,与周恩来在天目山抗日会谈之后,曾作一首《满江红》表达抗战信念:
天目重登,东望尽,三江逶迤。依稀是,六桥疏柳,微波西子。寂寞三潭深夜月,岳坟遥下精忠泪。忖来年守土负初心,生犹死。
收失地,从兹始,越勾践,应师事,愿勿忘训聚,瞻薪滋味。逸弹有伤家国运,辛劳勤把我行沾。枕长戈,午夜警鸡鸣,扶桑梓。
黄绍竑参加国共和谈希望和谈成功,为此他也曾填了两首词《好事近》:
翘首睇长天,人定淡烟笼碧。待晚一弦新月,欲问几时圆得。昨宵小睡梦洒南,野火烧寒食。愿得一帆风送,报云燕消息。
北国花正开,已是江南花落。剩有墙边红杏,客里漫愁寂寞。此时为着这冤家,误了早春约。但祝东君仔细,莫任多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