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见证和经历了人类大事件,从建筑中可以读到历史的昨天。汉口的中山大道就是这样一条街。历时两年的改造之后,这样的中山大道你还认识吗?
1.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
改造后:武汉档案馆的入口在一元路上,几乎没什么变化
该旧址占地面积约为464平方米,西式古典建筑,混合式结构,地上3层,地下1层,立面对称,居中为柱式门廊,门廊两侧有小型花坛。
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一元路5号,建于1905年。从1927年1月1日起,国民政府正式在汉办公。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设于该楼,现为武汉市档案馆所在地。
2.胜利街257号
胜利街257号全景
这栋楼建于1927年,为二层砖木结构,属文艺复兴式建筑,位于胜利街与中山大道的交叉路口,视觉上非常抢眼,门口还建有一个别致的小院子。
胜利街257号近景
这是一个曾经与豪华别墅“肖耀南公馆”对望的私人公馆,没有谁真正说得清这幢大楼最开始的主人是谁,所以在这块黑色的大理石牌匾上,这栋武汉市优秀的历史建筑是一处无名的街景——汉口胜利街257号。
胜利街257号修缮后效果图
胜利街257号修缮后全景
据专家介绍,257门口的小院子,要是可以开放给市民作为休憩、观赏的开放空间可能会更好。
3.解放电影院旧址
解放电影院旧址
电影票
1918年落成的“九重天大戏院”(后改名中央大戏院),开武汉高级电影院之先先河,不仅有冷暖气,而且专放外国大片,生意兴隆直至上世纪80年代,解放后戏院的名字叫“解放电影院”。2004年,解放电影院停止电影放映。
解放电影院修缮后效果图
解放电影院修缮后侧面
根据功能规划,本次改造之后,解放电影院将依托历史建筑本身专门放映皮影戏和老电影,还拟开设民国特色的交谊舞厅。
4.汉口真光照相馆旧址
真光照相馆旧址
汉口真光照相馆,位于胜利街二四七号。这间武汉排名前列家由国人所办的真光照相馆,于一九一九年在法租界得明饭店对面开业,器材从国外进口。
1931年武汉遭遇大洪水时汉口的街景真光照相馆拍摄
真光照相馆真光照相馆与武汉其他老照相馆不同,除了维持正常的门市营业以外,注重对武汉历史大事件的拍摄记录,为武汉市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
真光照相馆修缮后
真光照相馆修缮进展,侧面已完工
5.德明饭店小洋楼
德明饭店现状:院内落叶堆积,车辆废弃,显得苍凉而破败
德明饭店位于蔡锷路口、胜利街与中山大道交接的半岛形地段,三层砖木结构、覆斗形铁瓦屋面、圆形老虎窗和壁柱处理以及落地长窗直通花园,是典型的法国风格。它就是武汉最早由洋人开办的旅店——德明饭店,至今已近100年了。1954年德明饭店被改名为江汉饭店,成为湖北省接待外宾的主要场所。
英国作家詹姆斯·迈克马努斯的小说《黄石的孩子》,2008年改编成同名电影引入国内,原著中有一个篇章专写中国汉口,其中就写到德明饭店。
6.汉口英商和利冰厂旧址
和利冰厂老照片
和利冰厂修缮前
和利冰厂修缮后,远处的现代建筑莫名入镜
汉口英商和利冰厂,为乳白色的外墙,砖木结构,二层建筑,1286平方米,属文艺复兴式风格。建筑立面对称布局,二层局部设有外廊,两端设有弧形飘窗,阳台与窗台均挑出半圆形,整体呈波浪式弧线,并由横向线条勾勒,颇为简明、精细。入口上设门斗挑廊,与屋顶女儿墙栏杆连为一体。
1891年,英商柯三、克鲁奇合资20万元,在汉口中山大道与岳飞街交界的法租界开设机器制冰厂,名为HankowIceWorks,中文名字“和利冰厂”。这是老汉口排名前列家机制冰块厂。
1920年,柯三又在厂东侧购置了一大块土地,创办“和利汽水厂”,生产“和利牌”汽水。“和利冰块”和“和利汽水”,当年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冷饮市场。
7.法租界消防队旧址
法租界消防队旧址位于今汉口岳飞街19号,是一栋具有法式风格的2层洋房。
特写:屋顶下大片精美雕花
1914年,由法租界巡捕房领导的消防队正式成立。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租界消防队设施完善、应急反应迅速、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可以和上海、天津的租界相媲美,远超过国内其他城市的消防水平。
8.铁路饭店旧址
铁路饭店旧址
铁路饭店旧址,座落在江岸区友益街48号,与大智门火车站相距咫尺,始建于1924年。原铁路饭店位于公德里。此处在上世纪初是法租界的扩展区,曾是一间法文学校。1924年,由义晶洋行出资改建成里份出租。
铁路饭店修缮后效果图
铁路饭店修缮后,不太敢认了吧?
除去积垢和“干扰信息”,包括这些年不断附加上去的外墙砖、水泥层,还原它的本色,立面采用粗灰砂浆修复,脱胎换骨,清爽扑面而来。
9.向警予故居
向警予故居有两处,分别在汉口贤乐巷永福里9号和三德里27号(原96号)。
三德里27号位于车站路,坐南朝北。原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改建时将地板、木栅拆除,换上混凝土楼板。整修后房屋基本保持原结构,现为居民住宅。三德社区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88授予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现在成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10.三德里
三德里旧照
三德里修缮后
位于汉口大智门车站前的车站路附近的三德里,建成于1901年,经文献考证,是武汉最早的里份。
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
三德里位于汉口大智门车站前的车站路附近,与之相连相通的有公德里和宏伟里,原来是汉口繁华地段。
三德里以主巷道为轴,左右各有6排石库门二层楼房,共76栋,是武汉较大里巷之一。《武汉地名志》记载,“清末民初,由三兄弟合资建房成里,并在此开设三德堂商号,故名三德里。”
11.萧耀南公馆
萧耀南公馆旧址
萧耀南公馆修缮后现状
萧耀南(1875-1926)湖北黄冈孔埠萧家大湾(今武汉市新洲区)人。1921年任湖北督军;1923年任两湖巡阅使;1924年至1926年任湖北省省长。陆军上将。因其祖籍为浙江兰陵,也被人称作萧兰陵。
萧公馆于1925年建成,由罗万顺营造厂施工,为2层砖结构,临街而建,处于中山大道与胜利街的交汇口,十分显眼夺目。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在上面加盖了两层,形成了现在四层的格局。
公馆的主入口设在大楼的中部,不过现在的大门已是面目全非了。据传,当年公馆的门前有一个庭院,拱券的大门两边有造型精美的护门石装饰,要步上几级台阶才能进入公馆大厅。现在,却可以从大街上平步直入大楼的内部了。
12.汉润里
汉润里旧照
始建于1917年,1919年竣工。汉润里三字中“润”为“润泽乡里”之意,“高天井、小开间、大进深”是其建筑特色。曾是汉口商业中心地带,租金奇贵。
汉润里整个里分共有40余栋房屋,单体建筑均为三层砖混(木)结构。住宅为单元组合式,内部布局紧凑,各房屋绕天井围合布置。房间内空高,进深大。外墙仿麻石粉刷,门窗上均做有精致的花饰,并装有百叶窗。内部采用木板分隔。
今日汉润里现状
13.保华街1-31号
昔日旧照(图片左下方)
今日保华街1-31号
保华街,名称即保卫汉口之意。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北侧,隶属江岸区大智街辖区内,南起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东北至黄石路口,不过200来米。
保华街之得名且出名,源于汉口之有租界。
1901年,英国人在武汉租界与华界之间筑起围墙,用这道墙阻隔“洋人”和“华人”。这道墙,从合作路(原界限路)起,至江汉路中国银行止。由武汉各界人民参与、当时的市政府出面,与英方多次交涉,以每年补贴英租界修理道路费白银3500两的代价,才换得1930年拆除了这道围墙。为了不忘这段历史,这段沿墙零落参差的路被命名为“保华街”。
14.汉口荣宝斋
昔日武汉荣宝斋
正在装修的武汉荣宝斋
1934年7月,北平荣宝斋总店在汉口交通路口创办荣宝斋汉口分店。1939年春,赵化民将分店转存的货物购下,以荣宝斋寿记牌号重新开业。
15.大孚银行旧址
昔日大孚银行旧址
今日大孚银行
大孚银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934号,由景明洋行于1935年设计,钟恒记营造厂施工,于1936年建成。它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地上4层,转角处5层,地下1层。
大楼建成后,中山大道一边租与大孚银行营业,南京路一边租与各商号作营业用房。武汉沦陷后,被日寇宪兵司令部占用,是武汉地区日军的重要特务机关。抗战胜利后,大孚银行仍租作营业,南京路房屋亦租作商店使用。1952年,大孚银行停业,房屋作价出售给中南区人民银行。
16.南京路72-80号
昔日南京路老房子
百年老墙与添了朱漆的窗框
这栋建于1922年的老房子非常精美,为三层砖混结构,立面呈三段式构图,外观庄重典雅,花饰精致,立面整体竖线条构图,呈起伏状,清水砖雕外墙,左右对称式布局,整体呈凸字形,外观庄重典雅,造型精致。
17.中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中孚银行旧址
很容易被忽视的建筑
中孚银行由孙多森(李鸿章侄外孙)等人1916年创办,总行设在天津。
中付银行建于1917年以后,砖混结构,立面呈三段式结构,麻石勒脚,外墙面为洗麻石。矩形平面,两端稍有前凸,壁柱贯通二、三层,双窗与单窗组合巧妙,窗裙墙几何纹装饰,造型简洁活泼。
18.大陆坊
大陆坊旧址
大陆坊修缮后效果图
大陆坊似乎还是那个模样
大陆坊坐落于汉口中山大道912号,位于汉口扬子街与南京路之间,系私人银行“大陆银行”所建,是名大陆坊。
大陆银行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庄俊设计,由李丽记营造长施工,建成于193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呈多角形,一律落地百叶窗,层数为3层(转角为4层)。朝扬子街口转角处为原银行营业处,大楼一层转角为大门入口,内进为该行营业大厅。另两面为3层,一层为商店,二、三层有阳台为住宅。
大陆坊1934年建成,由大陆银行投资建造。共有15栋房屋,均为红砖清水墙。窗台线、檐口等装饰细部,采用水泥沙井粉刷。里分由一条主弄贯通,一侧连通支弄。主入口处通过圆弧曲线点化,与立面上的圆形窗协调。住宅内部布局合理,已近似于现代单元式成套住宅。
大陆坊是明国时的高档住宅区,最初,这里的住户多为银行高层职员、军官、生意人、医生等。1938年武汉沦陷后,曾经住过日本宪兵队。上世纪80年代,大陆坊在原先的基础上加盖一层。
昔日大陆银行现状
大陆银行的旧址基本上已被改造殆尽,现在已经被用作民用住宅使用,牌额位置留着当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可以看出,解放初期,中国人民银行曾在此地办公过。
19.国货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国货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国货银行现状,添了几分沉稳
国货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位于中山大道南京路口(今中山大道635号),建于1936年。1934年年9月国货银行汉口分行成立,随即就盖起国货银行汉口分行大楼,由著名建筑师卢维庸设计,汉口李丽记营造厂承包修建,是一栋三层钢混结构楼房,三段构图,中间有二根廊柱,上檐口有类似中国椽头的细部装饰,整体建筑形象庄重大方,属现代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
据了解,这座大楼解放后一直是湖北省人民银行的房产,省抵押公司、省金银首饰公司、省钱币公司、省外汇交易、省证券公司都曾在这里驻扎,现为一家婚纱摄影店。
20.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旧址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现状:变化不大,甚至连租用的婚纱店都没变
浙江实业银行汉口分行成立于1921年,浙江实业银行建于1926年,位于中山大道910号。属古典主义建筑,由景明洋行设计,汉协盛营造厂和李丽记营造厂施工。原为4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段式立面,主入口门斗为6柱1进3开间,采用单双对称多立克柱式。1930年屋顶因火灾被毁,景明洋行重新设计,将原建筑的檐口处理成腰线,增建1层,两侧添加了椭圆形穹窿,属“文艺复兴式”。
21.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旧址
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旧址
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现状:外墙颜色略有变化,昔日金融一条街变身影楼一条街
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旧址位于中山大道908号,建于1936年。这栋建筑是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取消柱式构图,强调素面、直线,檐部厚重。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卢镛标设计,上海泰兴营造厂施工,属早期现代派建筑,如一座赭黄色的山岩,简洁挺拔。
22.亨达利时代钟表
亨达利钟表旧址
亨达利钟表现状
1922年于中山大道(现557号)开设“亨达利钟表店”,成为上海亨达利总行的联号。建于1921年,钢筋混凝土三层结构,由景明洋行设计,康里施营造厂施工。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立面开间由竖向柱式划分,山花处理精巧,细部花饰及线条精美。建筑平面呈矩形,体量横长。店面是浙江兴业银行汉口分行修建的铺面楼,入驻商家有老凤祥银楼、亨达利钟表店等。
23.汉口水塔
汉口水塔旧址
更早时候的水塔
现在的水塔
汉口水塔位于中山大道前进五路口,是武汉最早的一座水塔。1906年,浙江籍商人宋炜臣得到鄂督张之洞支持,创办汉口镇既济(取“水火既济”之意)水电公司并筹建水塔事宜。1908年开工兴建,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建造。建成于1909年,高7层共40余米。它的出现,使武汉成为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全国第4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水塔还充任消防瞭望,向市民传报火警。
汉口水塔塔体占地556平方米,建筑面积8120平方米,水塔主体作八卦式,即建筑平面为正八边形,每边外缘长8.2米,内缘长7.75米。西南突出部分为楼梯间,成边长4米的正方形,内设木梯200级,可盘旋而上。塔基部分深15米,挖土3万方,用5层花岗岩石灌水泥砂浆砌成。塔身高41.32米,是汉口地标性建筑,领引武汉较高的建筑70余年。
24.汉口总商会
汉口总商会大楼
汉口总商会现状:马卡龙色变成了质朴的灰色
汉口总商会属古典主义建筑,1919年始建,1921年建成,汉协盛营造厂设计、施工。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商务局,辛亥革命后改组为“汉口总商会”,并集资修建会所。抗战期间,汉口总商会曾是各阶层人士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周恩来、郭沫若、蒋介石等亦曾在此活动。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周恩来、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到会。由于地处市中心,这栋大楼成为当时政治、经贸、文化活动的优选之地,现在这里是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办公地点。
25.长江饭店
长江饭店旧址
长江饭店位于中山大道与民生路交汇处,建于1921年,西式五层建筑,原为旅店。楼房正立面呈三段梯形结构,每层楼都有外廊相通,楼顶正中建有六角亭。
这是一家由江西督军方本仁出资修建的饭店,其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造型提升了旅馆业的发展速度。督军阶层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投资主体,他们手握军权,把持着军费,并借此为自己聚敛财富。行伍毕竟不是长久的营生,将财富转化为产业,不仅能为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还可以为自己聚拢人气、公关协调提供一个便利的场所。当年一些有头有脸的汉口军阀、政客就经常出入这里。解放后,收回为军区第二招待所。
26.甲子大饭店
甲子大饭店旧址
甲子大饭店修缮后效果图
甲子饭店修缮后现状
甲子大饭店建于1937年,五层砖木结构,呈左右对称布局,入口设在正中。细部花饰及线条精美,属文艺复兴式建筑,建筑平面呈矩形。解放后甲子大饭店旧址一楼为武汉雄伟服装商店,楼上为民众旅社。现一楼为商业门点,楼上为旅社及民居。
27.汉口慈善会
汉口慈善会旧址位于中山大道465号,建造于1915-1916年,是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式建筑,建筑为三段构图,左右对称结构,两层罗马拱券外廊,中央塔楼耸立,塔正中央的圆窗和顶部穹窿对立面构图起到均衡作用,系武汉绅商各界捐资所建,现为武汉市体检中心。
武汉市优秀建筑名录
1993年至2016年2月,武汉市已先后公布10批共245处优秀历史建筑。以下为各批次详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