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10.12
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反动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但1848革命的失败却使得反革命者在随后的十年间制定了一套新专制主义的体系,这意味着许多像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样的民族,还将要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断斗争!
1848欧洲革命之后,在捷克地区,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继续领导政府直到1852年他去世为止。而捷克自由主义政治家因克罗麦里兹议会的解散而遭到了彻底失败,激进派民主主义者再度开始鼓励人民反对政府。
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
新的反对派是以著名的捷克新闻记者卡列尔·加弗利契克·博罗夫斯基及其他一些人为首的,他原来曾拥护帕拉茨基所领导的自由资产阶级的纲领,虽然他在许多问题上不同意帕拉茨基的看法。
在自由主义者遭到失败以后,他竭尽全力反对维也纳的反革命政策。在俄国革命的无政府主义者米·亚·巴枯宁的思想影响下,激进派民主主义者于1849年5月策划了一次反对政府的计谋。可是密谋被出卖了,事件的为首者约瑟夫·瓦茨拉夫·弗里奇、卡列尔·沙比纳、叶马纽耶耳·阿诺德及其他等人被判多年监禁。
米·亚·巴枯宁
到1851年年底,“饮定宪法”又被废除,哈布斯堡王朝再度成为没有宪法的体制,并由首相亚历山大·巴赫独揽大权,因此亚历山大·巴赫的名字被用来称呼这个政体——“巴赫专制政体”。
“巴赫体系”是后革命保守主义的产物,它将高度集权化的官僚机构与对抗地区性利益和当局反对者的军队、警察和告密者的广泛使用相结合。德语成为政府的正式语言,而天主教会通过1855年的宗教事务协约成为行政机构的盟友,该协约授予教会对审查制度和教育与受保护的教会财产和被认可的教会法庭一样的广泛影响。
巴赫体系
1851年12月31日的希尔维斯特特许状废除了在革命期间赢得的超越农奴制废除、宗教自由和公民平等的任何权利。书刊检查又恢复执行了,并实行了更严格的警察监督,以致所有政治表现的自由都被抹煞。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均经改组,并建立了内阁,这个政府的某些旧制一直维持到1945年。
到19世纪50年代末,外交政策中的挫折削弱了帝国政府的新专制主义政策的基础。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期间的中立使得哈布斯堡帝国孤立于大国之外,此时欧洲的外交平衡时期走向终结。
克里米亚战争
法国出于利益介入了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导致奥地利丧失了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及在国内引起一次经济危机。巴赫在马真塔和索尔费里诺的败仗后辞去他的大臣职务,由此宣告巴赫时代的终结,并为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在改变行政管理的新专制主义路线方面的艰难努力开辟了道路。
但巴赫的下台并没有使专制政体有所松缓,为了开辟新的财源以解救陷于破产的局面,迫使哈布斯堡政府对有钱阶级作出政治上的让步,于是资产阶级重新又提出了政治权利的要求,因此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在1860年放弃独裁政体。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1860年10月20日的《帝国公文》建立了帝国议会,它将与地方议会合作。这份“十月公文”将联邦制元素引入帝国的行政管理,尤其是针对匈牙利人,他们得到了对他们特殊历史地位的承认。
1861年2月帝国颁布宪法,即“二月特许状”,资产阶级获得了部分政权,并且在帝国议会中创建了上议院和下议院,使其成为两院制议会,由此削弱了匈牙利议会,并将地区性议会从立法主体转型为集权化行政管理的工具。
作为回应,匈牙利人联合抵制帝国议会,宣布1848年的《三月法案》代表了他们的正当宪法。捷克自由主义者则站在贵族阶层这一边,要求对波西米亚的历史性国家权利予以承认。
随着新出版法的颁布,一些捷克报纸得以出版,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报》(NarodníListy),该报支持所谓民族党的激进派,该党又分裂成以帕拉茨基及雷格尔为首的“老辈捷克人”保守派,和由约瑟夫·斯拉德科夫斯基及尤利乌斯·格列格所领导的比较进步的“少壮捷克人”派。
民族党中的老辈捷克人派打算寻求拥有土地的大贵族和最早的捷克工业家来支持;少壮捷克人派方面则集中注意于农民、工匠和知识分子。和老辈捷克人恰恰相反,他们不同意以这种消极抵抗的策略,于是在1874年组成了自己独立的政党。
1866年,随着与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中的竞争,6月爆发了哈布斯堡帝国和普鲁士之间的普奥战争。这次冲突的责任应由普鲁士承担,因为它企图控制德意志联邦,其成员中包括奥地利在内。
面临危机,帝国政府开始进行谈判以求取得议会中的反对派捷克和匈牙利议员的支持。匈牙利代表们断然拒绝任何形式的援助,因为他们关于成立自治政府和关于民族自由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
而捷克议员们则再次表示效忠于王朝,并充分支持拥有土地的贵族。但战争的结果还是奥地利军队于1866年7月在东部波希米亚的赫腊德次-克腊洛佛的溃败,于是哈布斯堡王朝投降。
随后普鲁士在威廉一世和首相奥拓·冯·俾斯麦的率领下入侵了波西米亚。奥地利被逐出德意志联邦,在联邦中普鲁士起了操纵一切的作用,因而奠定了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的基础,新帝国最终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国之后建立。
1866年7月3日,在赫拉德茨一克拉洛韦附近的萨多瓦(柯尼希格雷茨)遭遇决定性失败之后,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和他的政府发现他们已与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分离,并且难以避开匈牙利对更大自治权的要求,帝国也出现了重大的财政赤字,这一切都暴露了帝国内部的虚弱。
担心匈牙利贵族和资产阶级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奥地利政府答应了匈牙利议员们的要求,而拒绝捷克代表的要求。这就是1867年的和解(Ausgleich),随后帝国建立了一套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二元体系,由1867年《十二月宪法》得以确认。
1867年奥地利帝国正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包括来塔河以西的所有奥地利领土(即捷克王室领地、奥地利和加里西亚),被称为“内莱塔尼亚”地区;另外一部分则包括来塔河以东的地方(即匈牙利王室领地),也就是匈牙利王国。
此后匈牙利贵族和资产阶级有了自己的议会和政府:除了外交政策、财政和其他某些职能是共同执行的以外,其他权力则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匈牙利贵族和资产阶级便利用来推行其沙文主义政策,以排斥非匈牙利民族,特别是斯洛伐克人。
还在斯洛伐克实行了严格的匈牙利化的措施:1848年以后所开办的一些斯洛伐克学校都被封闭了,1862年成立的斯洛伐克人唯一的民族文化团体“斯洛伐克学会”(MaticaSlovenská)也被解散了。斯洛伐克知识分子只能够在匈牙利学校里受教育,凡此种种再度阻碍了斯洛伐克的文化进步。
1867年的“十二月宪法”对于帝国的体制作出了宪法上的新安排,这部宪法一直维持到1918年君主政体终结时仍旧生效。这部宪法采取了盛行于西欧国家的政治安排,例如集会结社权利、信教自由、出版和教育自由等等。
可是这并未铲除某些封建残余,例如拥有全国大部土地的大领地所有者在国家经济和政策方面的特权地位,皇帝、皇族和贵族的政治势力,特别是在军队和外交政策方面的权势,以及天主教会对文化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巨大影响。
二元体制的建立,以及在这个体制中德意志资产阶级在来塔河以西所有奥地利地方占居统治地位,意味着捷克资产阶级政策及其努力投靠封建主义的失败。捷克资产阶级在反对强大的德意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依赖同反对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贵族所缔结的不稳定的同盟。
所以捷克民族主义者不论是“老捷克人”还是“青年捷克人”,都在一起反对《十二月宪法》,因为它未能满足波西米亚的历史性国家权利,抑或是给予这个帝国中最发达和工业化部分的特权。
出于对宪法的回应,捷克人联合抵制了帝国议会和各地方议会,同时帕拉茨基、列格尔等领导人开始寻求来自法国或俄国的外部支援。然而1867年5月帕拉茨基和列格尔对圣彼得堡的访问未能得到亚历山大二世方面任何的承诺。
而1869年送交给拿破仑三世的代表帝国中斯拉夫人利益的备忘录也没有激起法国人多少兴趣。法国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失败为俾斯麦创造了时机,在1871年1月宣告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等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捷克地方的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特征乃是机器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超过了纺织工业,结果使城市有了进一步的扩增。并且捷克制糖工业也扩展起来了,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向国外市场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