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也永远不老。”昨天,华语文学大家白先勇再次以戏剧监制的身份出现在上海。继昆曲《牡丹亭》、《玉簪记》后,白先勇将自己最广为人知的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这也是30年前话剧《游园惊梦》之后,白先勇再次担任自己作品的话剧监制。剧组昨天召开了首次发布会,宣布该剧将于明年5月4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轮演出18场,而沪语方言话剧将是这部剧最大的特点。
“方言话剧”让白先勇交出了尹雪艳
《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第一篇,是深刻反映上世纪中叶至今沧桑变迁的文学力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刊登的第一篇台湾小说。故事中的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的当红舞女,是十里洋场新贵们的追逐目标,1949年尹雪艳到台湾后自立起“尹公馆”,该地很快成为上流社会“旧雨新知”的寻欢乐土和怀旧场所。
在白先勇眼里,尹雪艳是上海钟灵毓秀的产物。而这个人物最初的创作源于白先勇的童年记忆,“1945年,我当时还只是个孩子,有次路过百乐门,只见一群舞小姐婀娜地款步踏入,那种无与伦比的翩然风姿,踏遍全世界都再找不到了,只有在大上海,百年来浸润于中西文化的灵气之地,才能培育出这样精致的美人儿。”若干年后,当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书时,萌生了写《台北人》的想法,《永远的尹雪艳》也成了开卷之作。
尹雪艳是白先勇笔下最为人所熟知的形象。而白先勇最得意的则是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尹雪艳总也不老。昨天,说起把这篇小说改成话剧,白先勇表示,尹雪艳是上海绝代风华的一种象征,她就和上海这个城市一样,即便历经跌宕、饱经沧桑,依然故我地超脱于碌碌俗世,永远年轻、永远自信,她永远不老,而上海也永远不老。演出这样的上海传奇,在这个时代算得上恰逢其时。
白光老歌贯穿全剧
白先勇此次仍邀请两岸三地的创作团队共同打造。为勾起人们对百年上海绝代风华的旧时记忆,真实再现尹雪艳的万千风情,以及当年百乐门的翩翩舞姿,白先勇特邀好友张叔平为尹雪艳度身打造神秘的蝉翼旗袍。张叔平在《花样年华》等电影中设计的旗袍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目前,张叔平已经完成了尹雪艳的首件旗袍的设计和制作。
全剧的音乐也将还原上世纪40年代风格,将那个时代歌星白光的经典老歌作为贯穿音乐,《恋之火》、《魂萦旧梦》等都将出现。
至于邀请胡歌出演原著小说中的男主角徐壮图,导演徐俊表示:“他会说上海话,也十分符合人物气质,既有学生气,又有成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