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宋庆龄故居参观!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故居的纪念广场。这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在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宋庆龄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又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雕像放置在纪念广场中央,与文物馆一起组成一个纪念小区,人们可以在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参观点:文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宋庆龄文物馆。
这里留下的文物和发生的故事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民族危亡,民不聊生。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她的①父亲宋耀如,是海南文昌人,早年曾在美国谋生,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遣回上海传教,②这是宋庆龄保留的父亲使用过的书籍。机遇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经常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③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严格而开明的母亲,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说英文,会弹钢琴,还曾在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学里担任数学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
虽然家境富裕,但思想进步的父母,对宋庆龄及她的姐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并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④这是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七
岁时宋庆龄便进入上海的中西女塾接受系统的教育,⑤这里有她当时学校原址的照片。
1913年5月,宋庆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这里陈列着她的⑩毕业照(《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3年年鉴》登载了宋庆龄的毕业照,毕业照旁题写:“从她的两眼和额头流溢出内心的光彩。”)、⑾毕业文凭以及她珍藏的⑿母校的校徽。(1973年5月,宋庆龄的一位大学校友赠送给她一枚威斯里安学院校徽。所附字条谓:“请接受这枚小小的新徽章。”)
二、精诚无间笃爱有缘
1913年,孙中山因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这时宋耀如已携家人先行逃亡到了日本。(8月29日,满怀革命理想的宋庆龄在父亲的召唤下也来到了这里。第二天,宋耀如便带着宋蔼龄、宋庆龄来到孙中山的住所,这一天是成年后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的首次见面。第二年宋庆龄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热爱祖国和献身革命事业的共同志向使他们走到了一起,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①这里陈列着他们当时的结婚誓约书。从此宋庆龄成为了孙中山的革命伴侣和亲密战友。
1922年6月16日,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集结了4000人猛攻广州总统府,想置孙中山和宋庆龄于死地,以取而代之。(危急之中,孙中山要宋庆龄与他一起撤离,但当时已怀有身孕的宋庆龄却坚持让孙中山先行离开,并真诚地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在宋庆龄的掩护下,孙中山逃离了险境。当宋庆龄冒着枪林弹雨撤离险境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她失去了一生中唯一的孩子。)不久之后,②宋庆龄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粤变纪实》一文,详细叙述了广州脱险的经过。③在度过此次劫难后,孙中山挥毫题赠宋庆龄“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和他们夫妇同生死、共患难的恩爱情怀。④这是广州脱险一周年后孙中山宋庆龄与永丰舰官兵合影。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亲自拟定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共25条,作为即将成立的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⑤这份《建国大纲》手迹是孙中山在革命工作之余,亲手抄写
在册页上,送给宋庆龄留念的,使这份礼物显得极为珍贵。
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姻曾受到家人的极力反对,但仁慈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与女儿断绝关系,不久即承认了这桩婚事并补送了宋庆龄一份丰厚的嫁妆,⑥这张珍贵的目前仅见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全家的合影,也反映了孙宋的婚姻最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祝福。
1918年6月孙中山、宋庆龄正式定居莫利哀路寓所(现在的上海孙中山故居)。在这里宋庆龄陪同孙中山深居简出,潜心研究,从事著作,认真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继续寻求救国的道路。宋庆龄以巨大的热情默默的担当了资料整理、抄稿和翻译的工作,处理大量往来信电,协助孙中山完成了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出于对先生的无限怀念,宋庆龄将孙中山先生的一些遗物精心保存。(尤其是在中国革命艰难的日子里,宋庆龄虽然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等地,然而先生的这些遗物始终是她感情的寄托,也是她最为珍视的财富,所以几十年来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完好的保存下来。)陈列在这里的这些⑧印章、书籍和纪念币等物都饱含着宋庆龄对先生的无限眷恋之情。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印: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农林试验场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名义发布各种政令,统帅各军,第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此印从1924年1月2日启用。
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武装讨伐袁世凯、重建共和国,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中华革命党本部是其领导中枢,地址设在东京。“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即刻于其时。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本部迁往上海。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所有印章、图记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此印停止使用。
孙中山安葬纪念章: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驻日本总支部为纪念孙中山特地制作了纯金纪念章。纪念章正面为孙中山浮雕头像,背面铸“孙总理千古纪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中国国民党驻日本总支部谨制”
1956年出版的线装本《建国大纲》: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之际,其著作《建国大纲》线状本再版,宋庆龄很是高兴,她曾手捧此书留影以作纪念。)
1966年11月12日,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宋庆龄在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讲,回忆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历程,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孙中山的遗志,并远远超过了它。“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为他四十年的忘我斗争而感到骄傲”。⑨这篇名为《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珍贵手稿就是宋庆龄为大会发言而精心准备的文稿,长达51页。
三、继承遗志捍卫民权
孙中山去世以后,宋庆龄并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以独立的姿态继续走着革命的道路。(她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