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常熟路位于上海市区中部,跨徐汇、静安两区。北起华山路,南至淮海中路,长716米。原名善钟路,为1901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由于土地所有者陶善钟无偿出让土地用于筑路,法租界公董局为了表彰其行为,遂将道路的名字命名为善钟路。善钟路在原法租界里,是唯一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马路,其法文路名为SayZoongRoute。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常熟路。

常熟路100弄派司公寓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12-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805190000111常熟路100弄公寓民国静安寺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派司公寓

地址:常熟路100弄1-8号

常熟路100弄联立住宅

常熟路100弄1-8号,派司公寓及联立住宅。建于1930年代。现代风格。公寓5层,包括4个单元,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南、东、西立面为褐色面砖,形式简洁。联立住宅共2幢,三层,砖木结构,平屋顶,褐色面砖外墙,北侧入口有券门装饰。

常熟路100弄1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21-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72陶氏住宅民国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央储备银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歌舞剧院

地址:常熟路100弄10号

层数:3层(假4层,原为3层,后加建半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6年;保护类别:二类

常熟路100弄10号,新古典主义风格。主立面对称式构图,二层和三层檐口出挑,和檐下几何化纹样形成水平向线饰带。装饰纹样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常熟路100弄10号原是陶善钟住宅,陶善钟浦东顾路人,出身贫寒,在英商跑马总会管养赛马,后来成了驯马师。跑马厅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赛马被淘汰、拍卖,他筹资开了一家“善钟马车行”。陶善钟有了积蓄,就在静安寺一带购置几千亩的农田,价格相当低廉。后来他将这幢建筑交给洋行作宿舍,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株式会社接管后成为中央储备银行,1945年被中国收还,拨给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使用。解放后,同济大学医学院并入上海医科大学,这幢房子归上海歌剧舞剧院使用。

抗战期间,苏联驻沪总领馆曾临时迁往善种路(今常熟路)100弄10号办公。

常熟路104-120弄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6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10荣康别墅民国静安寺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荣康别墅

地址:常熟路104-120弄

常熟路104-120弄荣康别墅

荣康别墅建于民国28年(1939年)。该处原系私人花园住宅,民国20年(1931年)改为正始中学,民国25年(1936年)中学迁移,由荣康地产公司改建成砖木结构三层楼新式里弄住宅,共6排,52个单元。以公司名定名荣康别墅。

其中116弄7号是黄炎培寓所。另据赵青(赵丹与叶露茜所生)回忆,杜宣和叶露茜六十年代曾经居住在荣康别墅。

常熟路116弄7号

常熟路116弄7号是黄炎培寓所。1948年9月9日,黄炎培夫妇经人介绍,经过多次看房,最后看了善钟路(今常熟路)116弄7号房子,感到非常满意,就下决心买下此处房子,摆脱了居无定所的局面。

黄炎培(1878-1965),上海川沙人,清末举人。我国职业教育先躯。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创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爱国团体。解放后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土。

常熟路113弄善钟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JA-J-007-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6945190000100善钟里民国静安寺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善钟里;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善钟里

地址:常熟路113弄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三类

常熟路113弄2-31号善钟里(常熟路旧名善钟路),由潘义泰营造厂承建,双毗连花园住宅。

据记载,善钟里居住过不少名人。如:音乐表演艺术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施鸿鄂、朱逢博夫妇;抗日名将、民革创始人之一的蒋光鼐;十九路军爱国将领戴戟;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冯治安;民主革命家、民革创始人之一的陈铭枢等。

1928年1月,沈从文独自从北京到上海,借住在钟善里弄口外的111弄内的左翼作家沈起予家亭子间,随后又迁入正房。1928年3月,胡也频与丁玲来到上海,当初也借住在沈从文的住所内。

常熟路113弄善钟里15、17号

常熟路113弄15号,原为歌剧院房产。音乐表演艺术家饶余鉴、任桂珍夫妇,施鸿鄂、朱逢博夫妇曾在此居住。

饶余鉴(1937-2021),出生于广东大埔县,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尔后加入上海歌剧院任独唱演员。1963年,饶余鉴在中国排演的第一部外国歌剧《蝴蝶夫人》中担纲男主角。1979年,饶余鉴在小泽征尔担纲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演出中担纲男高音独唱。1981年,作为文化部首批派往意大利学习的歌唱家,他在米兰威尔弟音乐学院及斯卡拉歌剧中心进一步学习深造,师从孟多伐尼教授,专攻声乐和歌剧。1986年,他在具有国际声誉的意大利第5届诺瓦拉国际声乐比赛和巴西作曲家戈麦斯诞辰150周年演唱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和一等奖,成为这两项国际比赛中第一位获奖的中国歌唱家。在旅居意大利的15年中,他潜心研究歌剧艺术和意大利歌曲,并多次在意大利及欧洲各国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被国外媒体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意大利化的中国歌唱家”。2021年4月12日21时,饶余鉴在沪去世,享年84岁。

任桂珍(1933~2020),生于山东临沂,女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唱家。3岁来到济南。1948年随军南下,在革大文工团投身革命文艺工作。1953年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956年起任上海歌剧院主要演员,且历任上海歌剧院艺术指导、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建国后入上海歌剧院从事歌剧演唱三十年,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天门岛》、《红霞》、《红珊瑚》、《刘三姐》、《洪湖赤卫队》、《江姐》、《樱海情丝》等几十部歌剧中扮演女主角。被誉为“北有郭兰英,南有任桂珍”。1986年随丈夫赴意大利深造,1996年回国定居后又录制一批歌曲,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被列为“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施鸿鄂(1934-2008),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十六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于1956年赴保加利亚深造,就读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声乐系歌剧专业。196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最高分获得金奖,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并受到国际歌剧界瞩目,被誉为“有着黄金般的歌喉”。1962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歌剧院里担任主要演员。施鸿鄂在保加利亚深造期间,老师是斯卡拉歌剧院的声乐指导波伦巴洛夫(ChristoBrambarov),因此他一直保持着正宗的意大利唱法,曾被誉为“中国的帕瓦罗蒂”。他的美声唱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歌坛。他演唱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妈妈》、《玛来卡来》、《负心人》、《玛利亚玛利》以及日本民歌《拉网小调》都曾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施鸿鄂开始担任上海歌剧院院长。2008年3月11日,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在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猝然离世,享年73岁。

朱逢博(1937~),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著名歌唱家,有中国夜莺、中国新民歌之母的美誉,创建中国首个轻音乐团,开创一代歌风,是华语乐坛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的人物。朱逢博196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即以特殊人材调入上海歌剧院,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从此开始了她那灿烂无比的艺术生涯。朱逢博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艺术家终身成就奖,中国十大女歌唱家等荣誉。是中国70-80年代在国内外舞台上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女歌唱家。朱逢博演唱歌曲近1000余首,代表作有歌剧《白毛女》《请茶歌》《美丽的心灵》《金梭和银梭》《满山红叶似彩霞》《那就是我》《永远和你在一道》《红杉树》《弯弯的小路》《橄榄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尼罗河畔的歌声》《兰花与蝴蝶》《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珊瑚颂》《擦掉吧,伤心的泪》《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玛依拉》《青春舞曲》《太阳岛上》《雁南飞》《阿里山的姑娘》《尼罗河畔的歌声》《宝贝》等等,这些歌曲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特别是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

常熟路113弄23号

常熟路113弄23号,蒋光鼐旧居。

蒋光鼐(1888-1967),广东东莞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淞沪抗战总指挥,民革的卓越创始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蒋光鼐191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上将兼淞沪警备司令。淞沪抗战时,蒋光鼐担任总指挥,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他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及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

常熟路113弄25号

常熟路113弄25号,戴戟旧居。

戴戟(1895-1973),安徽旌德人。十九路军爱国将领,参与领导了一二八淞沪抗战、福建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副主委,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常熟路113弄27-29号

常熟路113弄27-29号,冯治安旧居。

冯治安(1896-1954),河北故城人。自幼贫苦,少年从军,投身于冯玉祥将军麾下。历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国民革命军7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悍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时任国民革命军29军代军长、37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冯治安,毅然指挥其37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战斗,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的帷幕。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任“中枢战略顾问”等职。

常熟路113弄31号

常熟路113弄31号,陈铭枢旧居。

陈铭枢(1889-1965),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北伐将领,抗日名将。从军而信佛。任民国政府军事委员、广东省政府主席、代理行政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系民国时代国民党上将,铁四军的元老。民革的创始人之一。

从蒋光鼐、戴戟、陈铭枢三人的履历可知,1925年起,他们就在同一部队中供职,陈铭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十师师长,蒋光鼐任副师长兼第28团团长,戴戟任第三十团团长。三人同住一条弄堂,可见彼此关系亲密。

常熟路139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101-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246常熟路139号住宅民国湖南街道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常熟路139号

建于1930年,独立式花园住宅。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包括主体和附房两部分,主体建筑入口突出半圆形,东立面设贯穿两层的多立克柱式,二层挑出圆形露台和圆拱窗;西立面转角设弧形露台。阳台置宝瓶形栏杆,红瓦折坡顶,黄色水泥拉毛外墙。现为民居。

常熟路15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200000064中国福利基金会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街道

地址:常熟路157号

常熟路157号,原中国福利会,帝国咖啡馆,建于1938年。受1930年代西方现代派建筑以及流线型风格影响的公寓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白色外观,圆形舷窗,流线形阳台,建筑形式简练,很少装饰,只有窗楣、披水、女儿墙压顶板有线角,富有时尚的都市气息。建筑原四层,1990年代加建一层。

该建筑曾为汇丰银行高级白领公寓和帝国咖啡馆。1950年8月起,该建筑为中国福利会会址。中国福利会前身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基层组织包括: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托儿所、幼儿园和少年宫、儿童艺术剧院、儿童艺术剧场以及《儿童时代》、《中国建设》杂志社。宋庆龄担任中国福利会主席时,办公室就设在该楼内。该会基层机构亦附设于此。1951年起,该处先后接待了包括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其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等52个国家的元首、总理、部长、元帅、将军、政党领袖及他们的夫人等贵宾89人。1997年12月,中国福利会迁至五原路314号办公。

常熟路163弄中信一村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109-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中信一村

地址:常熟路163弄1-30号

新式里弄。原名浦行新村,1937年浦东商业储蓄银行建造,故名。1946年改今名。共有砖木结构假三层双开间楼房30幢,排列整齐,建筑较好,有绿化小庭院,沿马路有过街楼。房屋建成后,原有居民多为银行职员,其后几经转售,除部分私有外,多数房屋已于1967年售予国家。

常熟路183弄崇源别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80-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崇源别墅

地址:常熟路183弄

建于1930年代,中西合璧风格独立式花园住宅。建筑为砖混结构,包括2幢单体建筑,主体建筑为一堂两厢传统民居布局,立面为水泥粉刷、勾缝,局部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中式回纹装饰。

常熟路188弄3号

如今的常熟路188弄1号、2号和3号,分别为原善钟路200号、202号和204号。善钟路200号(常熟路188弄1号)曾是王天申旧居,他早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经济系,曾担任中兴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善钟路202号(常熟路188弄2号)曾居住过大法官郁华(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大哥)。善钟路204号(常熟路188弄3号),根据《外滩以西》考证,基本可以确定1939年至1947年,这里为被称为“中国桐油大王”李锐的公馆。

常熟路188弄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49常熟路188弄2号花园住宅民国湖南街道

地址:常熟路188弄2号

常熟路188弄2号,建于1932年,英式花园住宅。此宅原为抗战时期上海知名法官郁华(郁达夫胞兄)的私宅。郁华(1884~1939),浙江富阳县人。曾任大理院东北分院推事,司法部科长,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郁华因不愿与当局同流合污而被暗杀,成为抗战以来在上海租界内第一个遭汪伪特务机构杀害的中国高级司法人员。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华、郁达夫兄弟两人为革命烈士。现为民居。

常熟路188弄7号

常熟路188弄7号,是原国府少将参谋、军统特务方炳西的旧居。

方炳西,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比利时留学,攻读政治外交,回国后加入军统,任军统越桂边区站站长、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谍报处科长。曾参与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的行动。

常熟路209弄1-4号瑞华公寓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47-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080赛华公寓民国湖南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赛华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瑞华公寓

地址:常熟路209弄1-4号

层数:9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8年;保护类别:三类

瑞华公寓原名赛华公寓,“赛华”是“Savoy”的谐音,为法国东南部地名。由万国储蓄会旗下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开发兴建,赉安洋行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沿道路转角布置。浅灰色水泥拉毛饰面,平挑檐,楼梯间为敞露式;底层和顶层的水平饰带以及入口装饰为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每套居住单元均有前后阳台。

瑞华公寓建成后早期的住户多为外国侨民,其中有一位俄籍犹太人丽莲·威伦斯,她的家庭从1935年起在瑞华公寓里生活了约四年时光。丽莲·威伦斯著有《一个犹太人的上海记忆1927-1952》,其中有她与小伙伴们爬到瑞华公寓顶楼,将碎冰块倒下高楼,给行人“意外惊喜”的“恶作剧”。1949年以后,瑞华公寓曾成为上海市委的机关公寓,在这里曾经居住过许多机关干部以及他们的家人。当时大楼的底层是市委的幼儿园,二楼到四楼是办公室,五楼到八楼是宿舍用房。瑞华公寓里走出了不少知名人士,如:写过《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周励;上海电影制片厂女导演彭小莲,彭小莲的父亲是彭柏山(1910-1968),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以及知名作家刘辉、修晓林等。

常熟路211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77常熟路211号花园住宅民国湖南街道

地址:常熟路211号

建于1925年,法式风格花园住宅,假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基础架空较高,屋顶较高,红瓦坡面四方皆设老虎窗,屋面近檐处略有反折。水泥拉毛外墙,外窗都加设木百叶,主要房间的外窗裙板略作浮雕装饰。西南外角部设有双面采光的阳光厅,宽大的外窗为圆弧顶角造型。南立面中央入口处为古典券柱结构,装饰精美,二层内阳台连通东西两端的阳光厅,中部尚可见简化的古典圆柱残留。原为外侨住宅,曾作为律师楼使用,后一度作为市委党校等干部家属住宅。现为民居。

常熟路228弄5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805190000450常熟路228弄5号花园住宅民国湖南街道

地址:常熟路228弄5号

建于1925年,英式花园住宅,三层砖混结构,南侧面阔三间,底层有宽阔门廊,廊内由联立的双扇落地窗通往内厅。廊道西段前出半圆形平台,上部对应建造圆券形窗洞的内阳台,中间由装设木栏杆的敞开式阳台连接东侧房间,木栏杆中央立有一根塔斯干圆柱作为装饰及檐口支撑。外墙采用淡黄色水泥拉毛,南面山墙顶部为半露木结构,北侧建有两层附楼和专用通廊。

THE END
1.名人故居之...[汪精卫陈璧君]居上海优秀历史建筑:3D032 设计:赉安洋行 施工:中法营造厂 建筑面积:1228M2 原为洋行总经理陶蒂住宅,[陈三才安妮桑梅史]宅(-1940),1940年后[汪精卫陈璧君]居于此,现为民居. 人物链接 陈三才 名定达,号偶卿 1902-1940 名字被刻入清华英烈纪念碑 汪精卫 兆铭 字季新 1883-1944 浙江绍兴人 ...https://a.meipian.cn/43g3kcb8
2.上海中山故居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中山故居合影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汪精卫汉奸政府曾劫走大批遗物,使故居受到很大损失。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宋庆龄将此故居移赠国民政府,作为永久性纪念地。 解放前夕,上海中山故居已是房屋漏雨,院落荒凉,树木被毁,草深没膝。 https://www.qinglite.cn/doc/8886664f0ef2e621f
3.前汪精卫,王伯群故居对外开放参观啦参观仅限草坪和周围小花园,欧式哥特式尖顶,红色的砖瓦的城堡故居作为办公楼不对外开放。这里曾是民国交通部长王伯群故居,时任大夏大学校长(今华师大),始建于1930年历时四年,南面有花园草坪,园内有水池、小桥、假山和花坛, 在抗战时期,这座建筑曾被用作汪精卫的居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长宁区政府机关所在。 1960...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08790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探究上海“祈齐别墅”的历史真貌——岳阳路的几...岳阳路,南北走向,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的原名叫祈齐路(RouteGhisi)。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正式改名,岳阳路,并沿用至今。历史上位于岳阳路的别墅也就自然统称为祈齐别墅。 岳阳路1号,传说美孚洋行大班和犹太大亨沙逊的故居。这是一处独立...https://www.jianshu.com/p/5f4f705ac69c
5.转:真实的汪精卫专业自动化论坛日本也有不少关于汪精卫的书籍,比如上板冬子的《汪兆铭的真实》,杉森久英的《汪兆铭传》,今井武夫的《支那事变的回想》,特别是亲身参加过汪精卫和平运动的松本重治写的回忆录《近卫时代》和《上海时代》,犬养健的《扬子江仍在奔流》,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与中国的资料相比,日本有关汪精卫的书籍比较严肃,...http://bbs.gongkong.com/d/200606/120177/120177_1.shtml
6.南社与苏州周瘦鹃故居,苏州沧浪区王长河头3号,是一座占地4亩的私家花园,由盆景园与故居两部分组成,被称之为“紫兰小筑”。院中间一幢清水砖砌成的老式楼房,依然呈现着古朴、典雅的风貌,中间两间就是“爱莲堂”。 周瘦鹃,苏州人。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其间主编...http://www.szlib.com/jiangnanwenhua_details.html?id=283&code=6
1.汪精卫公馆1937年抗战爆发,王伯群随大夏大学撤至贵阳,撤离上海后,该建筑由保志宁叔父保君健代管。保志宁作为第一任主人住了仅二年又半。 上海沦陷后,于民国28年(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期间愚园路1136弄内麋集了陈碧君(汪精卫妻子)、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梅思平、陈春圃、罗君强...https://m.maigoo.com/citiao/156393.html
2.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故居,抗战时期成为汪精卫行宫私家历史此幢建筑其实颇有来由,它曾是王伯群的故居,上海沦陷期间又一度成为汪精卫的公馆,1949年后才被作为少年宫使用,在不长的时间里,这栋豪宅数易其主,其间的人物正是一段历史变迁的见证。 汪精卫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而王伯群何许人也? 此公生于1885年,贵州兴义人, 190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参加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3684
3.上海名人故居大汇总3、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 4、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 5、蒋介石故居:东平路9号 6、宋子文故居:岳阳路145号、东平路11号 7、张学良故居:皋兰路1号 8、孔祥熙故居:多伦路250号 9、马歇尔公馆:太原路160号 10、杜月笙公馆:东湖路70号 11、汪精卫故居:西康路46号 ...https://m.douban.com/note/268580194
4.上海待保护名人故居目录:蒋介石大陆最后官邸在列——中新网(记者 潘高峰)昨天本报第一版头条刊登《上海155处名人故居未受保护》后,许多市民读者来电表示,希望看到完整目录。为此,本报今天刊登市政协文史委提供的未列入保护范围名人故居完全名单(截至2010年10月),以期获得更多关注,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城市历史人文资源。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2-14/2842650.shtml
5.上海的名人故居(十二):文坛宿将(附照片47张)中国内地这屋就在中山故居的对面,现在这里是“启秀实验学校”。 在香山路2号住了不久,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1939年8月,汪精卫在上海召开国民党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任何世桢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被何拒绝。但汪仍宣布选何为中央委员。是年9月,汪伪特工总部丁默邨派人...https://bbs.qyer.com/thread-1033698-2.html
6.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1、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http://m.ye-su.cn/yy/syd22eyndyt2yeeede.html
7.《解放日报》:名人故居:谁算“名人”?何为“故居”?“负面人物”故居,要不要保护? 土肥原贤二的旧居、汪精卫的旧居,乃至虹口区东宝兴路上日本在沪最早的慰安所“大一沙龙”旧址,这些“负面建筑”要不要保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认为,保留旧址是出于尊重其历史原貌,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应像奥斯维辛那样建立一个永久的纪念馆,记载人类文明史上曾有过的这一段罪恶。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10952.htm
8.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13篇)篇1: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之久。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后面的楼门口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w9ixx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