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群与他的三座故居贵阳民革

王伯群(1885-1944),名文选,字伯群,贵州兴义人。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参议、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贵州省省长(未上任)、交通大学校长、大夏大学校长,是民国时期的显贵。他有三座故居,一在兴义,一在贵阳,一在上海。这三座故居,贯穿了他不凡的一生。

兴义下五屯故居

兴义的上、下五屯,在云贵主干道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下五屯,还有坚固的城堡,在“咸同”、光绪年间,刘显世父子曾带领团练,在这里与白旗军和广西会党军血战。

上世纪末叶,在兴义市政协王远行副主席的培同下,我去了兴义市下五屯的景家屯。一进村,便见狮子山峭壁上,刻有“王电轮将军故里”七个大字,全长近五米,落款署“第五旅旅长胡瑛题”。王电轮即王文华,是王伯群的胞弟。胡瑛是黔军第五旅旅长,1927年他驻军兴义时,为缅怀贵州名人王文华,留下了这块刻石。离刻石不远,便是20世纪初曾任国民政府首任交通部长、大夏大学校长先生及其胞弟黔军总司令的王文华的故居。

先生的这所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初年。这是一座穿斗式结构的四合院,是现今黔西南州和兴义市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虽然不算大,只有两进,房屋的进深也只是五柱二瓜,但它依山而建,独占鳌头,还是有一种阔绰的气势,让人想起当年的豪门风光。可惜年久失修,现已破败不堪。原来的青砖封火墙,早已坍塌,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几堵石墙。不少地方只剩下石阶、木柱、行挑,片瓦不存,王氏往日那富甲一方的望族风光,已消失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之中。

王伯群的青少年时代,都在这所故居中度过。他的母亲是兴义知府刘官礼的千金,父亲也不是等闲之辈。出生在这样人家的王伯群,具有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他从父学“四书、“五经”,读王阳明的著述。据说他悟性极高,聪明过人,记忆力尤其好,几乎达到过目不忘。在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之后,又师从姚茫父、熊范輿和徐叔群,除了继读攻读儒家经典之外,还学习数理。1906年,被派遣到日本留学,初入弘文学院,后入日本中央大学,一去就是六年,直到1910年才回国。据说,自此一别,除护国战争前夕来过一次之外,他再也没有回过下五屯的这所故居。

贵阳护国路故居

王伯群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结识了章太炎和梁启超。回国以后,应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报》经理,宣传孙中山思想。因袁世凱倒行逆施,暗杀宋教仁,镇压护法运动,他愤然离开上海,于1912年回到贵阳,任护军使署参赞兼黔军精锐部队长官。1915年,当王伯群察知袁世凯准备称帝改制之后,便与蔡锷和梁启超等在天津召开会议,策划在云南和贵州起义讨袁。在他们的策动下,1915年4月23日,云南宣布独立,1916年1月27日也宣布贵州独立。云、贵独立之后,王伯群与王文华一起,作为右翼军东路长官,率黔军东出湖南,歼敌四千人,奠定了护国战争胜利的基础。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撤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在以云、贵为首的护国战争中气绝。

护围战争结束不久,即1917年,王伯群便在贵阳现今的护国路上,修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便是王伯群在贵阳的故居。

这是一幢法式建筑,由长方形的主楼和园形的雕楼组成,为砖木结构,现是贵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与柏辉章故居、毛光翔故居、王家烈故居、王天培故居一起,合称贵州现存的民国时期五大故居。此楼占地1600平方米,主楼七间,上下两层,四面有回廊,平顶屋面上加建歇山顶楼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尤其是在建筑小品上,更为突出。比如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这不仅与西方喜用人物雕塑迥然不同,而且具有贵州乡土特色。可见王伯群的这所旧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中华传统趣味的深刻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当年,临街一靣,还有西式大铁门。进门之后,又沿石级而上才到主楼,很有气势。楼的周围还有很多空地,上植奇花异草。此楼峻工时,王伯群已离筑到上海,因而没有入住。入住此楼的,是他的舅父、当时的贵州都督刘显世。

当年修建此楼时,还留下一个掌故。据说挖地基时挖出很多蛇来,请民工挑27挑蛇丢到南明河。当时有人就认为不是好兆头,建议王家不要在此建楼。但王家不听,还说龙蛇聚集之地乃是宝地,依然在此把楼修起来。后来,刘显世入住此楼不久,1920年因兴义派新人与老人观点不一,王文华逼迫刘显世出走,演出了一幕“外甥打母舅”(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的历史闹剧。

上海愚园路故居

这个建筑群由美商协隆洋行的中国建筑师柳士英设计,主体为一幢以英国哥特式复兴风格为主的建筑。别墅为四层砖木石混合结构,仿欧洲中世纪城堡式样,窗户用斩毛假石镶边,窗顶设计为四心尖券。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植有香樟、雪松、广玉兰等。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这座美丽典雅的别墅里举行了婚礼。抗战爆发后,王伯群夫妇离开了此楼。抗战时期,汪精卫住进这幢房子,这里也被人们称之为“汪公馆”。此楼为上海民国时期的十幢名楼之一,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群随大夏大学西迁贵阳,回到了故地,住进了1917年他在贵阳修的公馆,真正成为了这幢建筑的主人。1944年,为解决大夏大学经费,他带病奔赴重庆,并逝世于重庆陆军医院,享年60岁。国民政府对他的褒扬令说:

国民政府委员王伯群,性行端谨,学识宏通。自讨袁护法诸役,无不奔走策勉,克襄大业。首都奠定,入掌交通,规划设施务臻完善,溯后息赞枢府,献替尤多。比岁殚心教育,为国储才,学府西迁,备极劳瘁,国难未已,倚异实深,遽用溘逝,易胜轸悼,应予明令褒扬。生平事迹,存备宣诸国史馆,以彰忠荩,此令。

THE END
1.名人故居之...[汪精卫陈璧君]居上海优秀历史建筑:3D032 设计:赉安洋行 施工:中法营造厂 建筑面积:1228M2 原为洋行总经理陶蒂住宅,[陈三才安妮桑梅史]宅(-1940),1940年后[汪精卫陈璧君]居于此,现为民居. 人物链接 陈三才 名定达,号偶卿 1902-1940 名字被刻入清华英烈纪念碑 汪精卫 兆铭 字季新 1883-1944 浙江绍兴人 ...https://a.meipian.cn/43g3kcb8
2.上海中山故居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中山故居合影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汪精卫汉奸政府曾劫走大批遗物,使故居受到很大损失。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宋庆龄将此故居移赠国民政府,作为永久性纪念地。 解放前夕,上海中山故居已是房屋漏雨,院落荒凉,树木被毁,草深没膝。 https://www.qinglite.cn/doc/8886664f0ef2e621f
3.前汪精卫,王伯群故居对外开放参观啦参观仅限草坪和周围小花园,欧式哥特式尖顶,红色的砖瓦的城堡故居作为办公楼不对外开放。这里曾是民国交通部长王伯群故居,时任大夏大学校长(今华师大),始建于1930年历时四年,南面有花园草坪,园内有水池、小桥、假山和花坛, 在抗战时期,这座建筑曾被用作汪精卫的居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长宁区政府机关所在。 1960...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08790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4.探究上海“祈齐别墅”的历史真貌——岳阳路的几...岳阳路,南北走向,北起桃江路,南至肇嘉浜路。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的原名叫祈齐路(RouteGhisi)。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正式改名,岳阳路,并沿用至今。历史上位于岳阳路的别墅也就自然统称为祈齐别墅。 岳阳路1号,传说美孚洋行大班和犹太大亨沙逊的故居。这是一处独立...https://www.jianshu.com/p/5f4f705ac69c
5.转:真实的汪精卫专业自动化论坛日本也有不少关于汪精卫的书籍,比如上板冬子的《汪兆铭的真实》,杉森久英的《汪兆铭传》,今井武夫的《支那事变的回想》,特别是亲身参加过汪精卫和平运动的松本重治写的回忆录《近卫时代》和《上海时代》,犬养健的《扬子江仍在奔流》,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情。与中国的资料相比,日本有关汪精卫的书籍比较严肃,...http://bbs.gongkong.com/d/200606/120177/120177_1.shtml
6.南社与苏州周瘦鹃故居,苏州沧浪区王长河头3号,是一座占地4亩的私家花园,由盆景园与故居两部分组成,被称之为“紫兰小筑”。院中间一幢清水砖砌成的老式楼房,依然呈现着古朴、典雅的风貌,中间两间就是“爱莲堂”。 周瘦鹃,苏州人。1916年至1949年间,在上海历任中华书局、《申报》、《新闻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其间主编...http://www.szlib.com/jiangnanwenhua_details.html?id=283&code=6
1.汪精卫公馆1937年抗战爆发,王伯群随大夏大学撤至贵阳,撤离上海后,该建筑由保志宁叔父保君健代管。保志宁作为第一任主人住了仅二年又半。 上海沦陷后,于民国28年(1939年)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期间愚园路1136弄内麋集了陈碧君(汪精卫妻子)、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梅思平、陈春圃、罗君强...https://m.maigoo.com/citiao/156393.html
2.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故居,抗战时期成为汪精卫行宫私家历史此幢建筑其实颇有来由,它曾是王伯群的故居,上海沦陷期间又一度成为汪精卫的公馆,1949年后才被作为少年宫使用,在不长的时间里,这栋豪宅数易其主,其间的人物正是一段历史变迁的见证。 汪精卫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而王伯群何许人也? 此公生于1885年,贵州兴义人, 190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参加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3684
3.上海名人故居大汇总3、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 4、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 5、蒋介石故居:东平路9号 6、宋子文故居:岳阳路145号、东平路11号 7、张学良故居:皋兰路1号 8、孔祥熙故居:多伦路250号 9、马歇尔公馆:太原路160号 10、杜月笙公馆:东湖路70号 11、汪精卫故居:西康路46号 ...https://m.douban.com/note/268580194
4.上海待保护名人故居目录:蒋介石大陆最后官邸在列——中新网(记者 潘高峰)昨天本报第一版头条刊登《上海155处名人故居未受保护》后,许多市民读者来电表示,希望看到完整目录。为此,本报今天刊登市政协文史委提供的未列入保护范围名人故居完全名单(截至2010年10月),以期获得更多关注,共同探讨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城市历史人文资源。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2-14/2842650.shtml
5.上海的名人故居(十二):文坛宿将(附照片47张)中国内地这屋就在中山故居的对面,现在这里是“启秀实验学校”。 在香山路2号住了不久,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1939年8月,汪精卫在上海召开国民党第6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任何世桢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被何拒绝。但汪仍宣布选何为中央委员。是年9月,汪伪特工总部丁默邨派人...https://bbs.qyer.com/thread-1033698-2.html
6.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1、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香山路7号,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展示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有孙中山故居和孙中山文物馆两个展示场所组成。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由当时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于1918年入住于此,...http://m.ye-su.cn/yy/syd22eyndyt2yeeede.html
7.《解放日报》:名人故居:谁算“名人”?何为“故居”?“负面人物”故居,要不要保护? 土肥原贤二的旧居、汪精卫的旧居,乃至虹口区东宝兴路上日本在沪最早的慰安所“大一沙龙”旧址,这些“负面建筑”要不要保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认为,保留旧址是出于尊重其历史原貌,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应像奥斯维辛那样建立一个永久的纪念馆,记载人类文明史上曾有过的这一段罪恶。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10952.htm
8.宋庆龄故居观后感(精选13篇)篇1: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上海宋庆铃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之久。故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大量文物。 今天,我和我妈,小姐妹,一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参观。 进到门里,见到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我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祥。后面的楼门口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w9ixxn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