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简介

汪兆铭(1883年-1944年),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出生于广东三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

中文名:汪兆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三水县

出生日期: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44年11月10日

职业:政客

毕业院校:日本法政大学

信仰:佛教

妻子:陈璧君

祖籍::浙江山阴(原绍兴县)

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出生于一位汪姓客商家。

汪精卫原籍是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祖父以上的坟茔都在绍兴。其祖父汪云(1786~1844),字缦卿,号曼亭,系道光二年(1822)举人,曾在绍兴中过举人,后选授遂昌县训导,对当地教育事业颇有贡献。至父亲汪瑎时,举家迁往广东番禺。汪精卫父亲汪瑎(字省斋)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年轻时先后在广东三水、曲江、英德等县做过幕僚,但薪俸不高,对外却要保持着仕宦人家的体面,生活清苦。汪精卫十三、四岁,父母相继见背,只得跟同父异母的长兄汪兆镛生活,“衣食之费,都仰给于长兄”。幼年失恃,本是很忧伤的事,而“长兄为父,嫂为母”的生涯更增加了这种忧伤。从后来汪精卫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忧伤。“我的母亲提起来,真伤心。我觉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忧劳’两个字里。家计的艰难,以及在家族内所受的闲气,如今还一幕一幕的时时涌现在我的眼前。

1922年,汪请温幼菊画

1903年官费赴日本留学。

1906年6月毕业后拒绝两广总督岑春煊令其归国服务的要求(日语翻译,每月可得稿酬五、六十元,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生活,还可以资助朋友)。1907年初,日本政府迫于清政府的压力,随孙赴南洋筹设同盟会分会,任南洋革命党报《中兴日报》主笔之一,与保皇党的《南洋总汇报》进行论战。

1908年赴缅甸设同盟会仰光分会,3月汪精卫在马来亚的槟城结识了华侨巨富陈耕基的女儿陈璧君。后又参加在新加坡筹设同盟会南洋支部等工作,并筹募革命经费。

1909年10月由南洋至日本,出任《民报》主编,秘密复刊发行《民报》第25-26号。

1910年1月

汪兆铭与陈璧君夫妇育有6名子女,除一名夭折外,其他5名为:

长子:汪文婴(1913年-)曾留学德国学习政治经济,后来任汪精卫政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军需处处长。晚年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长女:汪文惺(1914年-)早年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学习,后来在香港任教于多所小学。退休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

次女:汪文彬(1920年-)曾任印度尼西亚政府医药部门高级主管,后来在印度尼西亚当修女。

三女:汪文恂(1922年-2002年)早年为父亲汪精卫整理文稿,后来任香港大学教育系教授。

次子:汪文悌(1928年-)自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来在香港从事桥梁建筑工作。

奴化人民

为配合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需要。在具体推行过程中,汪精卫等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订出一整套的奴化宣传纲要,用以推行卖国主义政策。汪伪政权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宣传要点、纲要,抛出了《战时文化宣传政策基本纲要》、《关于国民精神总动员》等文件。在《战时文化宣传政策基本纲要》中,汪精卫集团提出了在整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各项任务:诸如“发扬东亚文化,巩固东亚轴心,完成战争之使命”;清除英美侵略主义的罪恶,扫除英美个人自由主义之毒素,消灭依赖英美之卑劣心理,提高国民打倒英美侵略主义之敌忾情绪”;“协力大东亚共荣圈建设之成功”;

2)组织训练沦陷区青少年,竭力向他们灌输“东亚联盟”等亲日卖国的思想,以此作为其推行新国民运动的重点。汪精卫等人在沦陷区各学校强制推行亲日卖国的奴化教育,并在南京举办了“青少团训练班”,以东亚联盟和新国民运动的理论作为“训导”的基本内容,同时还通过了《新国民运动青年训练纲要》

《双照楼诗词稿》

《菊》

《被逮口占》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闻展堂死事,为诗哭之,才成三首,复闻展堂未死,遂辍作》

《自嘲》

《北宫丸上作》

《见人析车轮为薪,为作此歌》

《寄感广州之役》

《挫骨扬灰辞》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其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1946年1月21日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奉命将汪坟炸毁,打开棺木时,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著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由于使用过防腐剂,尸体尚未腐烂,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礼服,头戴礼帽。

1994年墓地原址建造了一个汪精卫跪像,1997年拆除。另外2004年11月8日上午在绍兴市市区挖出一个汪精卫跪像,上刻有“汪逆精卫”四字。

而当他身处异地,临死前曾说过:“我要回去中国。”

汪精卫年少时满腔热血,以推翻腐败的满清为己志,行刺摄政王载沣。

孙中山逝世后,西山会议派试图在国民党内除去共产党的势力,后来蒋中正武力清党,欲彻底铲除共产党人,汪精卫却坚持孙中山的联俄容共和平路线,造成了宁汉分裂。而当共产党人开始武装反抗之际,汪精卫亦即当机立断进行扫荡。由这些作为

林思云,他的《真实的汪精卫》一书,替汪精卫做了身后的平反,首先,文中高度赞扬汪的人格,认为他有严肃的生活作风,在国民党任高层时“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近女色,这在当时的国民党高官中,都是鲜有人能够做到的”。其次,汪的行动都比较能贯彻孙中山的思想。例如汪在1927年提议中央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由7人集体领导;同年在未得悉五月密令之前,依然力排众议贯彻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再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属于第一批抗日的主战派,欲边作战边争取与日本谈判的筹码,惜苦无军权;后以杂牌军力战不果,于1933年签订塘沽协定。这种屈服的原因并不如蒋介石在抗战前一般为了确保既得利益,事实上汪的权力只有声望而没有军事基础,他背上污名对他的政治仕途非常不利。后来,汪在被行刺受重伤后,仍然继续宣传和平救国的理念,期间也与日本的主和派接触并谈判讲和条件。在一片对日抗争声中,林认为“这条主和的路比主张抗战的路,

之一(据说汪于1941年旧历除夕在自家门口贴对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民之大业”,结果被改成):

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

开伪党伪国伪民之大业。

之二(据说伪国民政府成立时,有人在送来的贺联中混杂了一幅讽刺联):

THE END
1.《《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恩恩怨怨》》第1集:汪精卫的坟墓《《蒋介石与汪精卫的恩恩怨怨》》第1集:汪精卫的坟墓,上海纪实频道《档案》作为揭秘性的讲述栏目,利用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心,而引起观众的追看与共鸣。选题广泛而深刻,包括涉及中外交往和引起国际关注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国内已经解密的高等级军事档https://tv.sohu.com/v/MjAyMTA1MTQvbjYwMTAwNzU4OC5zaHRtbA==.html
2.汪精卫:一生分作两回人据参与行动的人回忆,他们打开棺木时,看到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覆盖着汪精卫的遗体,他身着伪政府文官礼服,上衣口袋内有一张约三寸的白纸条,上面是陈璧君毛笔工书的四个字“魂兮归来”。除此之外,别无一物。 汪精卫坟墓旧貌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01475582914053
3.汪精卫陈璧君自知汪精卫的尸体日后难免被人毁棺鞭尸,便亲自布置,用了5吨坚硬的碎钢块掺在混凝土里,然后浇灌成厚厚的墓壳。她满以为这样就能安全地保护好汪的尸体。没想到仅仅过了10个多月,抗日战争就胜利了,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呼声中,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https://www.zgshige.com/c/2018-08-23/6972418.shtml
4.国民党十大元老结局1944年“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后葬在南京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将其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 1946年1月21日晚,何应钦派马崇六在梅花山“试炮”,将汪坟炸毁,打开棺木...https://www.meipian.cn/4b5ccmw7
5.汪精卫故居,地方不大,被保护起来这是一个开心的名字 2016年8月2日 关注 打分 汪精卫旧居 鼓楼区 南大/南师大 名人故居 5 6 7 6 7 8 说点什么吧... 7月28日 13:50 打分 不开放,在路上走走随便看看,都是墙 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https://m.dianping.com/review/285783218
1.汪精卫的墓坚固无比,老蒋请这位将军出手,才炸开了大家都知道,汪精卫虽然在抗战胜利之前就病死了,逃脱了二战结束后的审判,但是,老蒋并没有放过他,而是下令将他的坟墓炸开,骨灰抛撒在臭水沟里,寓意“遗臭万年”。 那么,负责炸开汪精卫坟墓的人是谁呢?就是国民党军工兵总指挥、抗日名将马崇六。 马崇六1902年出生于云南大理,是将门之后,父亲马程远就是同盟会元老,在...https://www.cqcb.com/wenshi/2018-11-30/1275147_pc.html
2.环球热头条丨大汉奸汪精卫墓地被炸开,尸体未腐烂,口袋中暗藏一张...原来,这一行人都是蒋介石的手下,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毁了叛国贼汪精卫的坟墓。为此,他们不惜花费了150公斤的火药将之炸开。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汪精卫的棺材盖撬了开来,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眼前的棺材内躺的并不是众人想象中的一具白骨,而是完完整整的一具尸体!就连他的衣物都还穿戴得齐整,身上还铺着一面白日...http://bbs.gtxh.com/kuai/2022/0821/131907.html
3.汪精卫(“遗臭万年”的汉奸)汪兆铭(1883年汪的弦外之音是:“死不值得”。他还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抵偿。”(注:黄美真《汪精卫集团投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版。第177页)虽然该语句上下文也有“打仗”、“抵抗”等语穿插其间,而媚日投降的心态则是十分明显的。http://www.mzsis.com/history/fperson/inkey/tp9136915966947754397.html
4.汪精卫骨灰被弃水坑夫妻像并排跪文史频道汪精卫死后,日本军方将他的尸体运回南京。在日本军警的监护下,汪精卫被葬在他生前选好的梅花山麓,位处中山陵左侧,是中山陵和明孝陵必经之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呼声中,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汪精卫的坟墓 开棺时,发现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自嘲》:“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https://history.china.com/lzp/13001137/20171124/31714186_all.html